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外科术后患者腹部引流管护理缺陷率的应用效果。方法综合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分析影响我院4个外科病区腹部引流管护理缺陷的主要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比较活动前后腹部引流管护理缺陷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引流管护理缺陷率由实施前的27.40%降至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腹部引流管护理缺陷率,实现腹部引流管安全管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患者重点环节交接缺陷率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分析影响护理安全的重点患者交接缺陷,采取整改措施,比较活动前后交接环节中缺陷发生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重点环节交接缺陷率由活动前50%降至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患者重点环节交接缺陷率,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医院形象。  相似文献   

3.
邵丽华 《当代护士》2016,(3):151-152
目的探讨在神经外科ICU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静脉留置针回血堵管率的效果。方法在神经外科ICU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降低静脉留置针回血堵管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导致静脉留置针回血堵管的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通过拟定活动计划书对导致静脉留置针回血堵管的因素进行干预。结果神经外科ICU住院患者留置静脉针回血率和堵管率由活动前的35.48%和31.85%降至活动后的17.03%和12.68%,活动前后静脉留置针回血堵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神经外科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利于降低静脉留置针回血堵管率,对维持患者静脉输液通道的通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护理记录书写缺陷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依据本院护理文件书写规范对本科3月份科室一级质控护理记录缺陷项目及次数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运用鱼骨图分析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积极实施、评价。结果开展品管圈后护理记录书写缺陷率由开展前12.97%降低到4.8%。活动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护理记录书写缺陷率,提高了护理记录书写质量,激发了护理人员参与质量管理意识,从而提高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5.
李玮 《当代护士》2014,(7):159-161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PICC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带管出院患者堵管率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品管圈对PICC患者带管堵管率进行管理,包括分析患者出院堵管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相应的对策及实施,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堵管率。结果对PICC带管患者进行品管圈干预后,该类出院患者的堵管率由18.3%降至5.0%。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降低PICC带管出院患者的堵管率,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Power PICC(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带管患者堵管率的有效性。方法:在实施品管圈前的2014年5-6月随机选取278例Power PICC带管患者及在实施品管圈后的2014年11-12月随机选取251例Power PICC带管患者,其中5-6月的278例患者采取常规导管护理模式,11-12月的251例患者运用品管圈管理Power PICC带管患者,包括分析患者堵管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相应的对策及实施,观察分析品管圈活动前后堵管率情况。结果:对Power PICC带管患者进行品管圈干预后,患者的堵管率由28.4%降低至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降低Power PICC带管患者的堵管率,保护了患者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极低体重儿PICC导管堵管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针对活动主题进行要因分析、目标设定、对策实施与检讨,并对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PICC导管堵管率由5.99%下降至0.99%(χ~2=29.862,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显著降低PICC导管堵管率,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保证导管在有效期内有效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骨折患者搬运缺陷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组建品管圈,以降低骨折患者搬运缺陷率为选题,采取拟定活动计划、现况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等措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搬运骨折患者缺陷率由实施前75.2%下降至27.8%,目标达成率100%,圈员8项能力提高20%~100%。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骨折患者搬运缺陷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圈员能力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改善本科目前手术患者术前准备不完善的问题。方法根据手术前所需准备的项目制定查检表检查,绘制鱼骨图分析,查找改善前存在的问题,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再做改善前后术前准备情况分析。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手术准备缺陷率由改善前7.92%降至改善后1.98%,改善前目标值是3.28%,目标达成率为128%,改善后手术文件书写、基础护理、手术标记、术中用药的缺陷率均明显低于改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此次品管圈活动有效的降低了术前准备缺陷率,缩短手术交接时间,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了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7):3322-3324
探讨品管圈降低ICU特级护理记录书写缺陷的效果。于安阳地区医院挑选出成员组成品管圈,品管圈活动主题选定为降低ICU特级护理记录书写缺陷率,拟定活动计划并按步骤实施,确认活动效果。护理记录书写缺陷率从41.33%下降到12.33%,降幅率达70.16%,目标达成率为82.22%。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使ICU护理特级护理记录书写缺陷率得到明显降低,有效提高了护理记录书写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腹水患者腹腔穿刺置管意外拔管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主题后制定目标与计划,分析感染科腹水患者腹腔穿刺置管意外拔管的原因,采取规范固定方法、加强操作培训和护理评估、严格交接管理等对策,观察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腹水患者腹腔穿刺置管意外拔管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腹腔穿刺置管意外拔管率由5.5%降至0%,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腹腔穿刺置管意外拔管率,提高护理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外科患者中心静脉导管(CVC)脱管及堵管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对活动主题进行要因分析,制定并落实质量改进措施,对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与开展品管圈活动前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后CVC导管堵管率由19.00%降低到6.93%,脱管率由10.74%降低到1.98%,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降低外科患者CVC脱管及堵管发生率,延长导管使用时间,同时还提高了圈员的各项能力。  相似文献   

13.
胡燕 《当代护士》2017,(11):180-182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儿科患儿腕带佩戴缺陷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在儿科住院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腕带佩戴情况进行现状调查,了解住院患儿腕带佩戴依从性,分析腕带佩戴缺陷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从而降低患儿腕带佩戴缺陷率,确保护理安全。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对比,品管圈活动前腕带缺陷率为35.63%,品管圈活动后腕带缺陷率为7.59%,腕带佩戴率明显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儿科住院部开展品管圈活动,运用管理工具,能有效降低住院患儿腕带佩戴缺陷率,规范腕带佩戴,提高护理人员腕带核对意识,从而最大程度保证患儿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应用于手术后手术间整理的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5年5月在手术室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主题选定、把握现状、分析问题、对策拟定与实施、效果评价等程序开展品管圈活动,比较活动实施前后不完善率。结果应用品管圈后明显降低术毕房间整理的不完善率,其中橱柜整理的不完善事件由原来的87件降至28件,目标达成率是103.5%;操作台的不完善事件由原来的61件降至19件,目标达成率是105%;仪器设备的不完善事件由原来的27件降至9件,目标达成率是100%。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手术室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手术室术后器械交接效果的影响。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降低术后器械交接缺陷率为活动主题,对术后器械交接现状进行查检、分析真因、拟定对策并实施,并对活动前后术后器械交接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术后器械交接缺陷率由3.89%降至1.25%,合作科室工作满意度评分由(2.7±0.6)分提高至(3.2±0.5)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术后器械交接缺陷率,提高工作效率及合作科室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规范急诊抢救室护理记录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总结2014年6月—2015年6月抢救室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于2015年7月—2016年7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分别抽取活动前后100份护理记录,对比实施前后急诊抢救室护理记录缺漏项发生情况。结果急诊抢救室护理记录缺漏项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14.4%降至活动后的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圈成员责任心、自信心、积极性、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凝聚力、沟通协调、幸福感和品管手法方面得到提升。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抢救室的护理记录书写质量,为抢救室的规范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规范化管道管理降低重症监护室(ICU)非计划拔管率的效果。[方法]对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77例带管病人实施规范化管道管理,统计ICU中胃管、中心静脉置管、气管插管及胸腔闭式引流管等常用管道在滑脱、自行拔除及堵管的非计划拔管率。与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未实施规范化管道管理的652例带管病人进行比较。[结果]规范化管道管理后胃管滑脱率为0.08%、自行拔除率0.16%,低于管理前胃管滑脱率0.47%、自行拔除率1.6%;管理后中心静脉置管滑脱率为0.08%、堵管率0.08%,低于管理前中心静脉置管滑脱率0.66%、堵管率0.18%;管理后气管插管自行拔除率为0.08%,低于管理前气管插管自行拔除率0.75%;管理后胸腔闭式引流管滑脱率为0.0%、自行拔管率0.18%,低于管理前胸腔闭式引流管滑脱率0.08%、自行拔管率0.09%。[结论]运用规范化管道管理能降低ICU非计划拔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开展品管圈活动以降低护士静脉用药核查缺陷率。方法成立品管圈,选定活动主题,对科室一定时间内护士静脉用药核查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圈员共同拟定对策并按计划实施,比较活动前后护士静脉用药核查缺陷率,从而确认活动效果。结果经品管圈活动的良性干预,护士静脉用药核查缺陷率由实施前的40%降至1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使团队的凝聚力大大增强,通过品质管理,改善了服务流程,提高了工作质量,改善护理服务模式,更大限度的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实施品管圈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意外拔管率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对120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28例股静脉意外拔管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措施并实施,进行效果观察。结果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意外拔管率由活动前的23.3%下降到活动后的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意外拔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手术标本的缺陷率。方法开展品管圈活动分别从主题选定、计划实施、目标设定、现况把握、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十大步骤进行分析讨论,比较实施前后手术标本缺陷率。结果手术标本的缺陷率由实施前的15.63%下降到实施后的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降低手术标本缺陷率,保证手术标本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