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曙光  李桂春 《宁夏医学杂志》2008,30(12):1180-1181
目的探讨利用分裂桩核冠修复后牙残冠残根的临床修复方法,阐明此种方法的适应证及临床效果。方法根管治疗残冠、根,采用分裂桩核冠修复后牙残冠残根。结果随访1-2年,以无松动、无疼痛、无脱落且咬颌恢复良好为标准。结论采用分裂桩核冠修复后牙残冠残根,其成功的关键在于良好的牙周储备和完善的根管治疗。  相似文献   

2.
分体铸造桩核烤瓷冠修复后牙残根残冠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应用分体铸造桩核烤瓷冠修复后牙残根、残冠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分体桩核烤瓷冠修复后牙残根、残冠28例和以成品桩核烤瓷冠修复后牙残根、残冠的患者31例作为对照组.在患者戴牙后6个月、1年、2年复诊,观察修复体及基牙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个月和1年以内两种修复方法修复效果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后复诊两种修复方法的修复效果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体桩核烤瓷冠修复后牙残根、残冠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马燕 《青海医药杂志》2005,35(12):25-26
目的:扩大桩核冠修复范围,保留更多残根残冠,以保持牙列的完整性。方法:对后牙残根残冠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后用桩核冠修复。结果:此方法修复了193例218颗后牙,经过(2-3)年的观察,成功率达96.33%,临床效果良好。结论:桩核冠具有美观、舒适、固位力强、保护牙体组织、防止根面龋等优点,是修复后牙残冠残根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纤维桩核系统与螺纹根管桩核系统在治疗后牙残根残冠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4例患者104颗后牙残根残冠,50颗采用纤维桩核系统修复,54颗采用螺纹根管桩核系统修复。随访3年后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纤维桩核系统修复成功率为96.0%,螺纹根管桩核系统修复成功率为79.6%,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纤维桩核系统修复后牙残根残冠,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牙残冠、残根的保存修复。方法采用铸造核冠的修复方式对后牙残冠、残根进行修复。结果58例患者74颗患牙,成功70颗,成功率94.6%。结论铸造桩核加全冠的修复方法扩大了后牙残冠、残根保存修复的适应范围,是后牙残冠、残根较理想的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插销式二氧化锆铸造核桩修复老年人后牙残根、残冠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二氧化锆铸造核桩修复100颗老年人后牙残根、残冠,随访1年,观察后牙残根、残冠修复效果.结果 随访1年后,100颗老年人后牙残根、残冠中修复成功者93颗,5颗根折后拔掉,2颗松动,调颌后缓解.结论 采用插销式二氧化锆铸瓷分裂桩修复老年人后牙残根、残冠能更大程度的予以保留,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后牙残根残冠修复是具有挑战性的课题。采用成品桩与单根铸造桩形成核进行后牙残根残冠修复,因其咬合力大,部分病例出现义齿松动、脱落等现象使修复失败。本文对 68颗后牙残根残冠,利用全铸造桩核烤瓷全冠方法进行修复,随访观察 41颗,发现义齿无松动、脱落; X线片显示根尖周围无病变,牙槽骨无吸收,并能很好行使咀嚼功能,效果满意,为临床修复后牙残根残冠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于婷 《吉林医学》2011,(21):4413-4414
目的:探讨用桩核冠修复后牙残根残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经桩核冠修复后牙残根残冠患者65例(患牙为79颗),探讨根面和根管预备、取模、试戴及外冠修。结果:随访6个月~1年,成功76颗牙,占96.2%,失败3颗,占3.8%,其中桩核松动1例;桩冠脱落1例,由于不具有共同就位道,根管预备长度不够充足;根折1例,为铸造金属桩核冠修复者。结论:桩核冠修复后牙残根残冠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铸造金属核桩——烤瓷冠联合体修复后牙残根残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后牙是人体最重要的咀嚼器官,担负着对食物的撕裂、捣碎和磨细等功能。过去后牙的残根残冠多采用拔除后行固定或活动义齿修复。近年来临床上采用根管钉加复合树脂或银汞合金的方法修复后牙的残根残冠。我院自95年以来,对后牙的残根残冠用根管治疗术后进行金属铸造核桩——烤瓷冠联合修复体修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修复方法及修复效果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15例患者,年龄在16—60岁之间,其中残根82例,残冠49例,男性68例,女47例。  相似文献   

10.
后牙残根残冠修复是具有挑战性的课题。采用成品桩与单根铸造桩形成核进行后牙残根残冠修复,因其咬合力大,部分病例出现义齿松动、脱落等现象使修复失败。本文对68颗后牙残根残冠,利用全铸造桩核烤瓷全冠方法进行修复,随访观察41颗,发现义齿无松动、脱落:X线片显示根尖周围无病变,牙槽骨无吸收,并能很好行使咀嚼功能,效果满意,为临床修复后牙残根残冠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采用银汞合金桩核冠修复磨牙残冠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英 《河北医学》2003,9(10):934-935
对于残冠残根的修复治疗 ,修复方法不断改进 ,目前已从使用成品固位桩加银汞或复合树脂修复体修复残冠发展到采用根管桩加银汞修复体来修复残冠。 80年代初 ,银汞合金冠根一体充填技术的出现使得后牙残冠的修复治疗更加简便、经济、有效。本人自 2 0 0 2年 4月至 2 0 0 3年 4月采用银汞合金做桩核的方法修复后牙残冠 4 0例 ,近期随访效果良好 ,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4 0例患者中男 2 4例 2 4颗牙 ,女 1 6例1 6颗牙 ,年龄 2 7~ 71岁。牙冠缺损原因为龋齿 32颗牙 ,外伤冠折 8颗牙。牙冠缺损在 1 / 2~ 2 / 3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牙残根残冠的保存方法。方法选择160颗后牙残根残冠患牙,经根管治疗后行桩核加全冠修复,观察临床疗效。结果随访6个月-3年,160颗患牙有146颗修复成功,成功率91.25%。结论后牙残根残冠经过完善根管治疗与冠修复后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后牙残根残冠的修复问题 ,主要修复治疗的方法之一核 -桩 -冠的修复。作者于 1997年起对 4 6例后牙残冠残根采用了嵌入式 (套筒式 )分体一次性铸造核桩并合冠的修复。经过 1~ 3年的临床观察 ,结果表明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在临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4种修复方式修复后牙残根残冠,总结比较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2个后牙残根残冠,经根管治疗,分别依据不同形态采用铸造桩核、根管固定钉加光固化、分根管铸造桩核、孤立牙根铸桩形成联冠4种方式制作桩冠,烤瓷全冠修复。结果各方法修复后牙残根残冠成功率均在80%以上,随残根残冠形态及制作难度不同而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残根残冠形态不同可采用不同方式修复,能预估疗效,指导医生临床实践,以及让患者知情并同意拟用方案。  相似文献   

15.
后牙残根残冠临床修复的探讨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候健美近年来,对前牙的残根残冠大多采用金属铸造桩;烤瓷冠或树脂冠保存修复,且已得到普遍应用。但对后牙残根残冠的修复则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许多可修复的后牙被拔除了。某些后牙的残根,残冠经修复后不仅可以较好地恢...  相似文献   

16.
王凤杰 《大家健康》2016,(5):102-102
目的:评价后牙残根、残冠采用桩核冠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0例后牙残根残冠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后用硅橡胶印模材制取根管印模,间接法制作整体铸造和插销式分体铸造核桩,并进行金属烤瓷冠或金属冠修复。结果:经3年临床观察,成功48例(97%),失败2例,1例为6桩核折断,1例为4桩核冠脱落。结论:整体铸造和插销式分体铸造桩核冠,修复后牙残根残冠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随着治疗及修复技术的发展,后牙残根、残冠的修复已引起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重视。后牙残根、残冠临床上一般多采用铸造桩核的修复方式,作者采用螺纹钉桩核的修复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和方法:用桩核金属烤瓷冠修复后牙残根残冠,保留牙体广泛缺损的后牙。用铸造桩核恢复残缺的牙体组织,金属烤瓷冠恢复后牙的正常形态和功能。结果:观察修复3年以上患者61例73颗患儿,成功67颗。结论:尽量利用残余的牙体组织,其不足部分用桩核修复。该方法对后牙残根残冠的保留有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凌红 《华夏医学》2002,15(2):186-187
目的:探讨后牙残根残冠经过牙髓治疗后作桥基牙修复牙列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与后牙牙列缺损相邻的临床上建议拔除的后牙残根残冠病例,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后,作为桥基牙制作桩核金属烤瓷桥修复。结果:修复后3年回访,成功率为94%,失败率为6%,结论:经过完善根管治疗的后牙残根残冠,可作为桥基牙修复后牙牙列缺损。  相似文献   

20.
后牙残根残冠在临床上非常多见,以往常采取拔除后行义齿修复.近年来由于根管治疗技术和修复技术的提高,使许多后牙残根残冠得到了保存.本文回顾分析了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20例病人共142颗后牙的修复情况.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