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钙粘附蛋白-E( E-cadherin)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1例食管癌组织标本和10例相应患者正常食管组织标本中E-cadherin的表达水平.结果:E-cadherin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降低,与肿瘤临床分期(rs=-0.488, P=0.001)、分化程度(rs=-0.346, P=0.045)、浸润深度(rs=-0.468, P=0.002)及淋巴结转移(rs=-0.471, P=0.002)呈明显负相关;与肿瘤体积、部位及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0.05;并且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χ2=14.90, P=0.000 1.结论:E-cadherin可作为检测肿瘤早期发生,预测转移潜能及预后状况的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IL-12与IL-18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正宝  马韬  黎皓  金晓龙  许海敏 《肿瘤》2006,26(7):672-676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白介素-12(IL-12)与白介素-18(IL-18)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血管生成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50例胃癌标本,通过免疫组化检测IL-12与IL-18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微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微血管密度。结果:IL-12与IL-18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22/50)和26%(13/50),IL-12与病理分化(P=0.029)、浸润深度(P=0.002)、淋巴结转移(P=0.002)、远处转移(P=0.003)和TNM分期(P=0.005)相关,IL-18与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01);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IL-12、MVD和T分期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IL-12和IL-18阳性表达与肿瘤进展和转移有关,IL-12是提示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3.
COX-2和Survivin在食管癌组织芯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食管癌组织中COX-2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和组织芯片技术,检测手术切除的56例食管癌患者肿瘤组织中COX-2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状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COX-2和Survivin表达的相关性。结果:COX-2在食管癌组织表达主要分布于细胞质,少数位于细胞膜,而Survivin则分布于细胞核。COX-2和Survivin在食管癌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6%和71.4%,而在食管癌旁组织则无表达。COX-2表达与性别(P=0.543)、年龄(P=0.561)和肿瘤分化程度(P=0.216)尤关,但与肿瘤浸润深度(P=0.046)、淋巴结转移(P=0.001)及TNM分期(P=0.001)密切相关。Survivin表达与性别(P=1.000)、年龄(P=1.000)和肿瘤分化程度(P=0.333)亦无关,与肿瘤浸润深度(P=0.020)、淋巴结转移(P=0.003)及TNM分期(P=0.002)具有相关性。COX-2和Survivin均为阳性表达35例(62.5%),呈正相关(P=0.000,r=0.614)。结论:COX-2和Survivin在食管癌中呈过度表达,并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两者表达呈正相关,提示COX-2和Survivin在肿瘤进展中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KAI1和E-Cadherin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KAI1和E-cadherin蛋白在60例食管癌及对应的食管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食管鳞癌组织中KAI1表达(50%)显著低于食管正常黏膜组织(81.67%)(P〈0.01)。食管一常组织中E-cadherin表达(80%)显著高于癌组织(41.67%)(P〈0.01)。KAI1低表达与食管癌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及食管癌浸润深度无关(P〉0.05);E-cadherin低表达与食管癌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食管癌浸润深度无关(P〉0.05);两者表达皆与食管癌的人体分型无关(P〉0.05)。KAI1与E-cadherin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E-cadherin的低表达与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KAI1低表达未见对食管癌浸润转移的影响;两者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计EphA2及其配体EphrinA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2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胃粘膜内EphA2、EphrinA1和E-cadherin的表达;并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其中随机选取的45例标本进行上述三种蛋白的定量分析,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胃癌组织中EphA2、EphrinA1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胃粘膜(P〈0.01),而癌旁组织与正常胃粘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E—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胃粘膜(P〈0.01),而癌旁组织与正常胃粘膜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胃癌组织中,随分化程度的降低,EphA2、EphrinA1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则显著降低(P〈0.05);随浸润深度的增加,EphA2、EphrinA1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淋巴结转移组中EphA2、EphrinA1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则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EphA2、EphrinA1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直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无关(P〉0.05)EphA2与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231,P〈0.01),EphrinA1与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403,P〈0.01),EphA2与EphrinA1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07,P〈0.01)。结论:EphA2/EphrinA1与E-cadherin蛋白表达异常可能共同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与转移;联合捡测三种蛋白对于评价胃癌的恶性程度、判断其转移潜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中E-cadherin和β-catenin的表达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胰腺癌患者50例,检测E-cadherin及β-catenin在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肿瘤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血管侵犯的关系。结果胰腺癌组织中E-cadherin及β-catenin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E-cadherin和β-catenin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血管侵犯密切相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胰腺癌组织中E-cadherin和β-catenin的表达情况,可在一定程度上分析胰腺癌患者的恶性程度,从而判断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one,TGF-β1)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酶标记的链霉亲和素生物素法(LSAB)对94例食管癌组织及32例正常食管组织进行抗TGF—β1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94例肿瘤组织标本中,TGF-β1表达阳性者76例,阳性率为80.85%(76/94),弱阳性(+)24例,阳性(++)26例,强阳性(+++)26例,正常食管组织未见表达。TGF—β1表达与肿瘤患者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有相关性,临床分期越晚,癌组织TGF—β1表达越显著,X^2=0.861,P=0.022;肿瘤分化程度越低,TGF-β1表达越显著,X^2=0.833,P=0.027。结论:食管癌组织中TGF—β1蛋白的高表达与食管癌的恶性生物学特性有相关性,食管癌组织TGF—β1表达增高有利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可作为判断食管癌恶性程度和,临床分期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micropapillarycarcinoma,IMPC)组织中Twist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和意义。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病理研究室2008-01-01-2009-12-31收检的术前未经放化疗的103例IMPC患者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并以同期108例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ductalcarci-nomanototherwisespecified,IDc-NOS)石蜡标本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肿瘤组织中Twist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IMPC组织Twist阳性表达率为56.3%(58/103),明显高于IDC_NOS组织的41.7%(45/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5,P=0.033。Twist的核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ndoplasmicreticulum,ER)(r=-0.301,P=0.002)呈负相关,与淋巴结转移(r=0.324,P=0.001)和软组织侵犯(r=0.428,P〈0.001)及淋巴管癌栓(r=0.507,P〈O.001)呈正相关;T胞质表达仅与ER(r=-0.262,P=0.007)呈负相关;而胞核或胞质的表达均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学分期、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和HER-2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Twist阳性表达的IMPC患者无病生存(DFS)低于Twist阴性表达患者,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Twist表达及淋巴结转移是IMPC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子,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771、2.202,P值分别为0.046,0.014。结论:Twist在乳腺IMPC组织中过表达,提示其可能在IMPC高侵袭、高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靶向治疗研究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脱甲基酶1(1ysinespecificdemethylase1,LSDl)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并探讨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5—01—01—2006—12—31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胸外科接受食管癌三野根治术且术前未接受放疗或化疗的食管鳞癌患者135例。免疫组化检测135例食管鳞癌及其配对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的LSDl表达水平。运用Y。检验分析肿瘤组织LSDl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运用Kaplan-Meier方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肿瘤组织LSDl表达与患者术后总生存时间的关系。采用Cox模型对食管癌患者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食管鳞癌组织LSDl强阳性表达率为53.3%,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为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16,P=0.002。LSDl高表达与性别(x2=0.396,P=0.546)、年龄(x2=2.530,P=0.123)、T分期(x2=1.264,P=0.286)、淋巴结转移(x2=1.136,P=0.343)、TNM分期(x2=0.396,P=0.546)和分化(x2=0.415,P=0.537)无显著相关性,而与生存时间是否超过5年(x2=6.699,P=0.013)显著相关。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p=0.001)、肿瘤浸润深度(P=0.004)和LSDl表达水平(P=0.020)是食管鳞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生存分析提示,LSDl强阳性组患者预后明显差于LSDl弱阳性组患者,P=0.008。亚组分析显示,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肿瘤LSDl强阳性与患者预后相关,P=0.014;而在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LSDl强阳性与预后无显著相关性,P=0373结诊.T-Snl在仓管鳞痛钼织申表达上调.其强阳性表达与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癌胚抗原(CEA)mRNA表达及其与相关病理因素、近期疗效、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TaqMan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58例胃癌患者化疗前、后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癌胚抗原CEAmRNA表达;同时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胃癌患者血清CEA水平。患者随访2年。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CEAmRNA阳性率为56.89%(33/58),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胃癌患者外周血CEAmRNA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P=0.035)、淋巴结转移(P=0.042)、远处转移(P=0.006)和血清CEA水平相关(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淋巴结转移和血清CEA水平是影响胃癌患者外周血CEAmRNA表达的独立因素;血清CEA阳性率31.03%(18/58),胃癌患者外周血CEAmRN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CEA蛋白水平(Χ^2=7.873,P=0.005),TaqMan定量RT—PCR与化学发光法检测CEA的符合率为88.89%(化学发光法检测阳性的病例TaqMan定量RT—PCR检测阳性率);化疗后CEAmRNA阳性率略有下降,但不显著。近期疗效无效的患者外周血CEAmRN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近期疗效有效的患者(Χ^2=9.992,P=0.002)。平均随访2年后,CEAmRNA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1年生存率分别是33.33%和77.2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2)。结论:外周血CEAmRNA可作为检测胃癌患者肿瘤细胞微转移的分子标志;定期监测胃癌患者外周血CEAmRNA表达有助于评估化疗疗效和预测预后。肿瘤浸润深度和血清CEA蛋白水平与外周血肿瘤细胞微转移相关。CEAmRNA的检测优于蛋白水平的检测,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DNA依赖蛋白激酶(DNA-PK)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二步法)检测60例大肠癌组织标本中KU70、KU80和PKcs的表达,其中无淋巴结转移和有淋巴结转移各30例。结果:KU70和KU80的表达与淋巴结是否转移密切相关,淋巴结未转移组呈高表达,而转移组则呈低表达,即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KU70,r=-0.57;KU80,r=-0.38);PKes则与淋巴结是否转移无相关性(P〉0.05)。KU70、KU80、PKes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浸润深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DNA-PK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转移呈负相关,检测大肠癌组织中KU70和KU80的表达有可能为大肠癌的预后和疗效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上皮钙粘蛋白的表达量与口腔鳞状细胞癌(SCC)的临床病理学参数及SCC患者的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检测43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中的蛋白表达量并分析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上皮钙粘蛋白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病理学分级(P=0.024),浸润类型(P=0.009)。淋巴结转移情况(P=0.023)及患者的生存年限(P=0.0146)有着密切的关系,蛋白表达越低,病理分级越高,浸润类型越复杂,出现淋巴结转移同时患者生存时间越短。但是,上皮钙粘蛋白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的分化度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上皮钙粘蛋白是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一种极其重要的诊断标志物和可靠的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cadherin基因表达及启动子甲基化与胃癌恶性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和甲基化特异性PCR法(MSP)检测80例临床手术切除的胃癌标本及40例相应癌旁组织标本中T—cadherin表达及启动子甲基化情况,并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对照分析,每例患者随访24个月。结果:80例胃癌标本中,T—cadherin阳性表达率仅为45.0%(36/80),与相应癌旁组织相、比明显减低。T—cadherin表达与组织分型(P=0.032)、肿瘤分化程度(P=0.037)、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P=0.010)及TNM分期有关(P=0.000),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80例胃癌标本中有38例存在T—cadherin启动子甲基化现象(47.5%),癌旁组织标本则全部呈非甲基化状态(100.0%)。T—cadherin启动子甲基化与组织分型(P=0.012)、肿瘤分化程度(P=0.020)、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P=0.020)及TNM分期有关(P=0.007),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0)。24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T—cadherin启动子甲基化组的平均生存时间和中位生存时间均较非甲基化组缩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胃癌的分化程度(P=0.030)、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P=0.010)及TNM分期(P=0.010)均可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分化程度低、发生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Ⅳ期的胃癌患者死亡风险增加。结论:T—cadherin启动子甲基化是导致该蛋白表达下调的原因之一,与胃癌恶性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胃癌恶性程度判断及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对指导临床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胃癌组织中maspin基因和HGF及E-cadherin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maspin基因、HGF和E-cadherin的表达及相关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137例胃癌、66例不典型增生及54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maspin基因、HGF和E-cadherin的表达。结果:在正常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maspin基因表达分别为72.2%(39/54)、63.6%(42/66)和40,9%(56/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GF表达分别是22.2%(12/54)、40.9%(27/66)和67、9%(93/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表达分别是88.9%(48/54)、77.3%(51/66)和52.5%(72/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pin基因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有关,与肿瘤大小、病理分型及TNM分期无关。HGF的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与病理分型、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无关。E-cadherin表达与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与病理分型、肿瘤大小无关。Maspin基因表达与HGF呈负相关,r=-0.350,P〈0.01;与E-cadherin呈正相关,r=0.433,P〈0.01。结论:maspin基因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可能导致细胞黏附减少及细胞的运动能力增加引起胃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5.
肺神经内分泌癌FHIT蛋白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脆性三联组氨酸(FHIT)蛋白在肺神经内分泌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二步法非生物素免疫组化技术检测90例肺神经内分泌癌组织中FHIT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FHIT蛋白表达定位于癌细胞质;并与组织学类型(P=0.006)、临床分期(P=0.003)、性别(P=0.031)、肿瘤大小(P=0.010)、淋巴结转移(P=0.000)以及预后(P=0.000)相关{与患者年龄(P=0.408)、大体类型无关,P=0.528;FHIT表达为肺神经内分泌癌的独立预后因子,P=0.000。结论:FHIT蛋白在肺神经内分泌癌的发生、演进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可作为分子指标检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转录因子Twist的表达及其与上皮一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02—2011-11山东省肿瘤医院62例NSCLC患者肺癌组织和20例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两步法检测Twist、EMT表型分子E-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NSCLC组织Twist阳性表达率为64.5%(40/62),癌旁组织为5.0%(1/20),X2=21.426,P〈0.001;癌组织E—cadherin阳性表达率为54.8%(34/62),癌旁组织为100.0%(20/20)X2=13.716,P〈0.001;癌组织Vimentin阳性表达率为51.6%(32/62),癌旁组织为10.0%(2/20),X2=8.697,P=0.003。Twist表达增加与NSCLC分化程度(X2=6.282,P=0.043)、淋巴结转移(X2=11.806,P=0.001)和临床分期(X2=6.277,P=0.017)有关。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Twist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r=-0.470,P〈0.001;与Vimentin表达呈正相关,r=0.429,P=0.001。结论:Twist高表达与肺癌发生发展、转移和EMT有关,Twist检测有助于肺癌评估恶性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MMP-2、9在人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8例舌鳞癌和18例舌正常组织标本中MMP-2、9蛋白的表达,分析MMP-2、9的阳性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98例舌鳞癌标本中MMP-2、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57.1%(56/98)和61.2%(60/98)。正常舌组织中MMP-2、9均为阴性表达,和舌癌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00);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MMP-2、9的阳性表达均为影响患者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6,0.002);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MMP-2表达阳性和阴性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是52.41%、8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MP-9表达阳性和阴性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是53.3%、91.81%,亦有统计学差异(P=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MMP-2、9的表达是影响患者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6,0.003)。结论:MMP-2、9在舌鳞癌中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其阳性表达与肿瘤复发密切相关,可作为舌癌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整合素β1(integrinβ1,INTβ1)和E-cd表达与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4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8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INTβ1和上皮钙粘附素(epithelial cadherin,E-cd)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54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INTβ1正常表达率为18.5%(10/54),E-cd为25.9%(14/54);8例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INTβ1正常表达率为5/8,E-cd为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INTβ1(rs=-0、313,P=0.021)和E-cd(rs=-0.342,P=0.011)表达程度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E-cd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rs=-0.289,P=0.034。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INTβ1和E-cd蛋白表达降低,影响肿瘤细胞分化、生长、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19.
残胃癌组织中β-catenin与MMP-7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β-链接素(β-catenin)与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2例残胃癌及癌旁组织的pcatenin与MMP-7的表达情况。结果:32例残胃癌组织pcatenin表达的阳性率(59.4%,19/32)高于癌旁组织(12.5%,4/32),P=0.044;且与肿瘤的大体分型、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和生长方式密切相关。在32例残胃癌组织MMP-7表达的阳性率(56.3%,18/32)高于癌旁组织(0),P=0.000;且与肿瘤的浸润深度、生长方式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catenin的阳性表达与MMP-7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s=0.55,P〈0.05。结论:β-catenin与MMP-7的高表达与残胃癌的发生、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DECl(differentiat edembryonic chondrocyte expressed gene1)和claudin-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问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ECl和claudin-1在154例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154例乳腺癌中DECl的表达升高与乳腺癌的高分级(P=0.002)和淋巴结转移(P=0.048)相关,而与患者年龄(P=0.769)、肿瘤大小(P=0.216)、患者的雌激素水平(P=0.303)及孕激素水平(P=0.127)无相关性。而claudin-1的表达缺失与患者的雌激素水平(P=0.006)和淋巴结转移(P=0.025)相关,而与患者年龄(P=0.538)、肿瘤大小(P=0.801)、肿瘤的分级(P=0.083)及患者的孕激素水平(P=0.195)无相关性。并且DECl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claudin-1的表达显著负相关(P〈0.001)。结论:乳腺癌中DECl的表达与claudin-1的表达负相关,并与肿瘤的高分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