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院前急救护理与院内急救护理联合方案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80例,观察组40例患者为120急救中心收治的患者,给予院前急救护理以及院内急救护理,对照组40例患者为患者家属送院治疗的患者,在入院后开始院内急救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预后情况、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 0. 05),且观察组患者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皮肤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与院内急救护理联合方案可以提高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有效性,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于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救治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序贯评估法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对颅脑损伤患者整体救治时间及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74例颅脑外伤患者为观察对象,采取1∶1随机分配法将其分成急救组37例与对照组37例,急救组给予患者基于序贯评估法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评估工具包括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以及瞳孔观察。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程序的护理措施。观察比较2组患者从呼救至接受治疗的整体救治时间、医院反应时间、预后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急救组患者的整体救治时间、医院反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急救组患者的各项预后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急救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序贯评估法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缩短颅脑损伤患者的医院反应时间、整体救治时间,显著降低病死率、致残率,显著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是一种在临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护理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入阳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采取急救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急救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比较两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急症科救治时间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与急诊科救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8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工作中,对患者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可提高院前急救反应速率,缩短急诊科救治时间,而且还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运用院前急救的临床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行院前急救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入院前未行任何急救处理(n=34),而观察组则接受院前急救处理(n=50),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院内接诊反应时间、首次救治时间以及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均较短,并且入院时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比较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给予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对其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由家属送至我院进行急救的7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由我院急诊科出诊并且进行院前急救措施的68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死亡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人院后治疗状况、急救措施、急救反应时间以及病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急救反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院前急救护理能够极大的缩短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救反应时间,明显减小心肌梗塞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减小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韦英光 《中医药研究》2012,(11):1403-1404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恢复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直接送入医院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经相关专业人员就地进行院前急救后再入院接受治疗。采用Barthel指数的日常生活能力(ADL)和Fugl Meyer积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定,并将评定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ADL能力评分、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有所提高(P〈0.01),但观察组患者ADL能力评分、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更为明显(P〈0.01)。观察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X^2=5.77,P〈O.05)。结论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院前急救能够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提高救治的成功率和改善患者的疾病预后,促进神经功能损伤的恢复,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重型颅脑损伤急救阶段实行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常规的护理治疗,观察组实行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病情稳定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抢救费用、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和抢救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病情稳定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急救阶段实行护理路径,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的抢救时间和抢救费用,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存率,有助于患者病情的稳定,并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4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抢救情况。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全程无缝链接式护理干预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8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予以传统院内ACS急诊救治护理,观察组予以全程无缝链接式护理干预,观察对比2组救治时间、护士工作效率、临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医疗接触到球囊扩张时间、到达医院至球囊扩张开通血管时间、转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护士到达导管室时间、PCI术前准备时间及获取知情同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小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ACS患者从院前急救到进入心导管室PCI治疗期间开展全程无缝链接式护理干预,有助于缩短ACS救治时长,并在高效率的护士干预下,降低住院病死率,改善心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院前急救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救治,观察组患者开展院前急救,比较两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GOS)结果、急救和医院反应时间、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和Fugl–Meyer简式运动功能评分(FMA)以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GOS结果90.00%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急救和医院反应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ADL及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DL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院前急救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可有效改善其临床预后,缩短急诊和医院的反应时间,对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恢复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2月由120急救中心送至医院的脑卒中患者10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自拨打急救电话到院前急救所需时间、自呼救到接受急诊治疗所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致残、病死、投诉、医疗纠纷各不良事件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医生、护士长满意度评分均更高(P0.05),对照组患者家属满意度远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可缩短患者由院前至入院救治的时间,降低患者的致残、病死率,提高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满意度,有效减少医疗纠纷、投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护理的效果。方法:75例重症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应用科学化优质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于阳江市阳东区人民医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性的急救护理操作。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院内心肌梗死再发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综合性的急救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多发伤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给予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急救时间、平均住院日、院内救治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转科前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发伤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引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救护质量,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预后具有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不同时期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根据不同的住院时间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0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于2011年1-3月收治的患者15例为对照组,2011年4-6月收治的患者15例为治疗组.两组都采用积极的急救护理措施,此外硬件与急救程序在治疗组中有所调整.结果:治疗组的院前急救时间和预后都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要求护士实行急救护理手段须快速准确,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总结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急救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66例该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骨科下肢创伤患者,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创伤治疗,研究组实施损伤控制急救治疗,比较两组急救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优良率为93.94%,对照组优良率为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03%和27.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下肢创伤急救治疗中应用损伤控制理论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救治优良率,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加强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护理经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神经外科接诊并施行院前急救护理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期南家属送入医院治疗,未进行院前急救护理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二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护理有其特殊性,在现场的及时、准确、快速的现场评估,合理科学的处理与转运,对颅脑损伤病人的后续治疗,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降低院前死亡率、致残率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颅脑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67例颅脑外科围手术期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中医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1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50%(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88%(P〈0.05)。结论:中医护理措施应用于颅脑外科围手术期患者能有效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急救措施与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218例骨科下肢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常规性创伤救治方法(对照组,105例)与损伤控制救治方法(观察组,113例)的临床治疗优良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了上述治疗措施后,治疗优良率达到了97.35%,与对照组的87.6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仅为2.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38%,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骨科下肢创伤患者实施急救治疗时,可采用损伤控制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改善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治疗优良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光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均为4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骨瓣开颅手术,观察组应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血管痉挛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进行治疗,能够使患者更好更快的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几率,使患者的脑血管痉挛获得更加有效地缓解,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