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5 毫秒
1.
经阴道与经腹超声检测宫颈长度预测早产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超声检测宫颈长度对早产高危孕妇和先兆早产孕妇发生早产的预测价值,并对经阴道和经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2006年9月至2007年12月在北京四家医院对515例早产高危孕妇和先兆早产孕妇分别经腹和经阴道超声检测宫颈长度,以宫颈长度(cervical length,CL)<3cm为宫颈缩短,追踪妊娠结局,比较两种方法对早产的预测意义.结果 研究对象总的早产率为22.1%(114/515),其中295例经阴道超声检测宫颈长度,220例经腹检测宫颈长度.经阴道测量组早产率为21.4%(63/295),经腹测量组早产率为23.2%(51/220),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622).经阴道测量组CL<3cm者96例,其早产率为36.5%(35/96),CL≥3.0cm者199例,早产率为14.1%(28/199),CL<3cm组早产率显著高于CL≥3.0cm组的早产率(P<0.01).经腹测量组CL<3cm者35例,其早产率为48.6%(17/35)显著高于CL≥3.0cm组孕妇的早产率,其早产率为18.4%(34/185)(P<0.01).经阴道超声测量的CL<3cm预测早产的敏感性为55.6%(35/63),经腹测量预测早产的敏感性为33.3%(17/51).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22).结论 超声检测宫颈长度对早产高危孕妇和先兆早产孕妇发生早产有一定的预测意义,在不能经阴道检测时,经腹测量宫颈长度对早产预测也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
阴道超声测量子宫颈长度及宫颈管宽度对预测早产的价值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探讨阴道超声测量正常孕妇宫颈长度及宫颈管宽度对先兆早产孕妇发生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无任何合并症和并发症的 1 54例正常单胎初产妇 ,于妊娠 1 6~ 35周经阴道超声测量宫颈长度和宫颈管宽度 ,记录宫颈内口有无开大。按孕周不同分成 5组 ,观察不同孕周组孕妇的宫颈变化。同时对 58例有先兆早产症状的孕妇进行宫颈长度及宫颈宽度的超声测量 ,并追踪其妊娠结局。结果  (1 )正常单胎孕妇各不同孕周组间宫颈长度及宫颈管宽度无明显不同 ,宫颈长度平均为(36± 5)mm ,宫颈管宽度为 (4± 1 )mm ,均无宫颈内口开大。 (2 ) 58例先兆早产孕妇中发生早产的 1 1例为早产组 ,未发生早产的 47例为非早产组。两组孕妇年龄、孕次、出现先兆早产的孕周、保胎的方法及指检宫颈长度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以宫颈长度 > x - 2s(2 6mm)为界值 ,早产组孕妇的宫颈长度均≤ 2 6mm ,平均为 (1 8± 6)mm ,显著短于非早产组的 (32± 6)mm。两组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0 1 )。 (3)以宫颈长度≤ 2 6mm为界值 ,预测先兆早产孕妇发生早产的敏感性为1 0 0 % ,特异性为 81 % ,阳性预测值为 55 % ,阴性预测值为 1 0 0 %。结论 经阴道超声检测宫颈长度 ,对先兆早产孕妇发生早产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先兆早  相似文献   

3.
孕中、晚期阴道超声测量宫颈长度对预测早产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祎  舒群 《生殖与避孕》2011,(6):426-429
目的:研究孕中、晚期经阴道超声测量宫颈长度对预测早产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无任何严重合并症或并发症的单胎头位初产妇241例(A组),包括早产55例(A1组)、足月产186例(A2组),在孕中期14 ̄15+6周及23 ̄24+6周分别行阴道超声测量宫颈长度;另选择同期住院的先兆早产孕妇63例(孕28 ̄34+6周)(B组)行阴道超声测量宫颈长度。所有对象均于初次产检时取阴道分泌物进行生殖道感染的筛查,分析宫颈长度变化、生殖道感染与早产的关系。结果:①A1组与A2组孕中期不同孕周的宫颈长度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孕23 ̄24+6周的宫颈长度明显长于孕14 ̄15+6周的(P<0.05)。63例先兆早产孕妇中,妊娠结局为早产者(B1组)的宫颈长度略短于足月产组(B2组)(P>0.05),但1周后复测宫颈长度的21例中,12例早产者(C1组)宫颈长度的缩短明显大于足月产的9例(C2组),两者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A1组的支原体感染率显著高于A2组(P<0.05);A1组合并2种或以上感染者高于B组,组间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阴道超声动态检测宫颈可预测早产,但孕中期超声测量宫颈长度对正常孕妇预测早产的意义不大;对先兆早产孕妇发生早产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对孕期出现生殖道感染的孕妇尤其是支原体感染或同时存在2种或以上感染者更应加以重视,预防早产。  相似文献   

4.
阴道超声监测先兆早产孕妇的宫颈预测其妊娠结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阴道超声监测宫颈对早产的预测价值。 方法 采用阴道超声对 5 2例先兆早产患者进行宫颈监测以预测保胎治疗后的妊娠结局。超声监测指标为 :宫颈长度、漏斗形成、漏斗长度、漏斗宽度及宫颈指数 [(漏斗长度 1) /宫颈长度 ]。 结果  5 2例先兆早产患者中 14例发生早产 ,早产的发生率为 2 6 .92 % (14/ 5 2 )。各项超声监测指标均与先兆早产预后显著相关 (P均 <0 .0 0 1) ,而宫颈长度是预测早产的最佳超声指标。制作 ROC曲线 ,结果显示宫颈长度 17mm为最佳临界值 ,预测早产的敏感性为 78.5 7% ,特异性为 86 .84% ,准确性为 84.6 2 %。 结论 应用阴道超声监测宫颈 ,可客观、准确地预测早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颈管长度的测量对前置胎盘提早剖宫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03例前置胎盘孕妇,根据孕晚期阴道超声测量子宫颈管长度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宫颈长度≤25mm)及对照组(宫颈长度25mm),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并绘制子宫颈管长度预测前置胎盘孕36周前提早剖宫产的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和最佳临界点。结果:观察组患者产前出血时的孕周和分娩时孕周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的产前出血、早产、孕36周前的剖宫产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新生儿出生体重及5min Apgar评分低于对照组,转儿科治疗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的输血、新生儿窒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宫颈长度25mm作为发生孕36周前提早剖宫产的预测值,其敏感度为83.6%,特异度为78.3%,ROC曲线下面积85.5%。根据ROC曲线分析得出预测提早剖宫产的宫颈长度最佳阈值为26.5mm。结论:阴道超声测量前置胎盘孕妇子宫颈管长度可作为预测其紧急提早剖宫产发生的一种方法,从而加强干预管理,避免严重的围产期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颈结构变化及IGFBP-1的测定在早产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阴超检测先兆早产者宫颈长度、内口形态及宫颈指数,并结合IGFBP-1的测定,来作为预测早产的指标。设立随机和自身对照研究。结果①先兆早产组宫颈长度(2.56±0.62)cm,明显短于对照组正常孕妇宫颈长度(3.74±0.71)cm,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4.659,P〈0.001)。其中9例早产的宫颈长度(1.61±0.22)cm,明显短于未发生早产的53例宫颈长度(2.69±0.51)cm,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6.221,P〈0.001)。先兆早产组宫颈指数(0.68±0.21),明显高于正常孕妇宫颈指数(0.35±0.23),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8.762,P〈0.001)。9例早产的宫颈指数(0.85±0.26)明显高于未发生早产的53例宫颈指数(0.63±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3,P〈0.05);②宫颈内口形态:62例先兆早产中宫颈内口漏斗型11例,其中发生早产9例(占81.82%)。正常组宫颈内口均成“T”型;③IGFBP-1:62例先兆早产中IGFBP-1阳性27例(占43.55%),经保胎治疗后先兆早产症状消失。有9例于入院后1-3 d内发生早产(占14.52%)。正常组78例IGFBP-1均为阴性;④疗效:先兆早产IGFBP-1阳性27例;经治疗症状消失,2周后复查IGFBP-1有18例转为阴性(占66.67%)。另外先兆早产治疗后宫颈长度有所增长,平均增长0.56 cm。结论宫颈结构及IGFBP-1的测定与早产密切相关;可以作为预测早产的客观可靠的指标;也可作为早产疗效判断的可靠指标。宫颈长度≤2.5 cm,宫颈指数≥0.5,宫颈内口有漏斗形成,宫颈阴道分泌物IGFBP-1阳性,则发生早产的特异性为100%。值得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有早产征象孕妇尿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预测早产的价值。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无早产风险和征象的妊娠32周妇女(A组),先兆早产或早产胎膜早破妇女,追踪其中72h内未分娩者(B组),72h内分娩者(C组)及足月临产者(D组)尿液MMP-9水平。结果:A,B,C,D组孕妇尿液MMP-9浓度分别为2.82±0.51,6.17±0.97,7.10±0.72,7.41±0.86ng/ml,A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间差异也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尿液MMP-9水平预测未来72h内分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结论:尿液MMP-9水平在临产、破膜后明显增高,用于预测早产结局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胎儿纤维连接蛋白对先兆早产孕妇发生早产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研究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etal fibronectin,fFN)对先兆早产孕妇发生早产的预测价值,及与宫颈长度联合应用时对早产的预测意义。方法联合国内三家医院对有先兆早产症状的孕妇进行阴道后穹窿分泌物中fFN的测定及宫颈的超声检测,追踪这些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1)共检测122例先兆早产孕妇,75例fFN阳性,阳性率为61.5%。(2)阳性孕妇中7d内、14d内、37周前分娩率分别为22.7%(17/75)、41.3%(31/75)、65.3%(49/75);阴性孕妇则分别为0%(0/47)、0%(0/47)、12.8%(6/47)。对于7d内、14d内和37周内分娩的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100%和87.2%。(3)50例孕妇同时进行了宫颈长度的测量。以宫颈长度≤26mm为异常。50例中fFN(+)和宫颈长度同时异常者7d内、14d内、37周前分娩率分别为13.3%(2/15)、40.0%(6/15)、93.3%(14/15),均显著高于fFN(+)而宫颈长度正常的孕妇。宫颈长度异常而fFN阴性者中无一例14d内分娩。二者同时异常预测先兆早产孕妇发生早产的敏感性为70%,特异性为97.2%,阳性预测值为93.3%,阴性预测值为85.4%。结论(1)在先兆早产孕妇中阴道后穹窿分泌物fFN阳性对先兆早产孕妇发生早产有一定的预测意义,阴性预测短期内不发生早产的价值较大。(2)fFN测定与宫颈长度联合应用可以提高37周前早产阳性预测结果,但对短期内发生早产的预测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9.
为评估阴道分泌物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总百分含量可否作为早产的指示物进行下述研究。选择96例妊娠22~32周孕妇,分为4组,A组54例,为无先兆早产足月分娩,孕龄39.4±1.1周;B组16例,先兆早产但足月分娩者,孕龄38.7±1.1周;C组9例,先兆早产并随之早产者,孕龄33.6±2.9周;D组17例,先兆早产并胎膜早破随之早产者,孕龄28.2±3.3周。用5ml生理盐水彻底冲洗阴道,并采取标本存放  相似文献   

10.
早产的预测手段包括病史、宫颈长度和阴道分泌物中生物标志物检测等。建议针对早产高危人群进行宫颈长度的筛查和监测。生物标记物对无症状孕妇的早产预测价值尚不能肯定,但对于先兆早产孕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以联合宫颈长度的超声检测提高预测的准确性。今后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预测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孕中、晚期孕妇子宫颈长度测量对早产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孕中、晚期孕妇宫颈长度测量对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 2008年6月—2009年11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产科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单胎孕妇5370例,其中孕22~24周(孕中期)行超声测量宫颈长度者5277例,孕28~32周(孕晚期)行超声测量宫颈长度者4379例.观察其宫颈长度变化与早产和胎膜早破发生的关系.结果 (1)孕中、晚期宫颈长度测量结果:5277例孕22~24周孕妇的宫颈长度平均为(38.8±4.0) mm,其中≥30 mm者5245例(99.4%,5245/5277),<30、<25、<15 mm者分别为0.6%、0.2%、0.1%.4379例孕28~32周孕妇的宫颈长度平均为(34.6±4.8) mm,其中≥30mm者4089例(93.4%,4089/4379),<30、<25、<15 mm者分别为6.6%、2.7%、0.5%.孕中、晚期宫颈长度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孕中、晚期宫颈长度与早产的发生:①早产率:5370例孕妇中发生早产289例,早产发生率为5.4%(289/5370).②宫颈长度与早产的发生:孕22~24周测量宫颈长度孕妇5277例,其中196例发生了早产,宫颈长度≥30 mm的5245例孕妇中有190例发生早产.宫颈长度<30 mm的32例中有6例(19%)发生早产,其中宫颈长度<25 mm的10例中有4例发生早产,宫颈长度<15 mm的4例中有2例发生早产.宫颈长度<30、<25及<15 mm者的早产发生风险分别是宫颈长度≥30 mm孕妇的5.2、11.1和13.8倍.孕28~32周测量宫颈长度者4379例,其中182例孕妇发生了早产.宫颈长度≥30 mm的4089例孕妇中有122例发生早产.宫颈长度<30 mm的290例孕妇中有60例(20.7%)发生早产,其中宫颈长度<25 mm的118例中有39例(33.1%)发生早产,宫颈长度<15 mm的23例中有14例(61%)发生早产.宫颈长度<30、<25及<15mm孕妇的早产发生风险分别是宫颈长度≥30 mm孕妇的6.9、11.1和20.0倍.③孕22~24周宫颈长度<30 mm孕妇的临床结局:孕22~24周宫颈长度<30 mm的32例孕妇宫颈长度平均为(24.3±6.1) mm,其中11例行了宫颈环扎术,该11例孕妇孕22~24周的宫颈长度为(20.6±6.9) mm,孕28~32周时为(21.8±8.7) mm,孕中、晚期宫颈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保守处理的21例孕妇孕中、晚期宫颈长度分别为(27.6±7.8)、(25.9±5.1) mm,两者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6).孕中、晚期宫颈长度均缩短孕妇18例,其中早产5例,13例足月分娩.临床上对宫颈长度缩短孕妇进行了保胎治疗,其中13例在孕28~32周宫颈长度延长至30 mm以上,有1例早产,12例足月分娩.(3)孕中、晚期宫颈长度对早产的预测价值:以宫颈长度30 mm作为发生早产的预测值,在孕22~24周时的敏感度为3%,特异度为99%,阳性预测值为19%,阴性预测值96%;在孕28~32周时的敏感度为33%,特异度为95%,阳性预测值为21%,阴性预测值为97%.(4)宫颈长度与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的发生:5277例孕妇中发生PPROM者134例(2.5%,134/5277),134例PPROM孕妇在孕22~24周时的宫颈长度平均为(38.4±4.7) mm,其中132例PPROM孕妇在孕28~32周时进行了宫颈长度测量,宫颈长度平均为(30.6±8.1) mm,无PPROM孕妇宫颈长度平均为(34.7±4.6) 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长度<30 mm者PPROM发生率为14.5% (42/290),宫颈长度≥30 mm者PPROM发生率为2.2% (90/408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长度<25 mm者PPROM发生率为22.0%(26/118),宫颈长度≥25 mm者PPROM发生率为2.5%(106/427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宫颈长度在孕晚期显著短于孕中期,90%以上孕妇宫颈长度≥30 mm;(2)宫颈长度越短发生早产的风险越大;(3)孕28~32周宫颈长度测量对早产预测有一定的价值,其敏感度明显优于孕22~24周宫颈长度的测量;(4)孕28 ~32周宫颈缩短者发生PPROM的风险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颈管微生物阳性及HMGB1在早产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预防早产及治疗感染所致先兆早产开拓新思路。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产科收治的20例早产及20例足月分娩孕妇。取患者宫颈分泌物行病原微生物培养,胎盘组织做HE染色检测绒毛膜羊膜炎,免疫组化检测HMGB1表达。结果:早产组孕妇的宫颈管微生物阳性率和HMGB1表达高于足月分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宫颈管微生物阳性的早产组孕妇胎盘组织中HMGB1表达较其他各亚组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例合并宫颈管微生物阳性的早产孕妇的胎盘诊断为绒毛膜羊膜炎。结论:妊娠期宫颈管内微生物可能通过促进胎盘组织中HMGB1表达,诱发并加重炎症反应,导致早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颈阴道分泌物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预测早产的价值。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4月在吉首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选择先兆早产(62例)与同期正常孕妇(58例)共120例,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其宫颈阴道分泌物中sICAM-1的含量,并追踪其妊娠结局。结果先兆早产组、正常妊娠组sICAM-1的质量浓度分别为(49.80±33.61)μg/L和(32.82±22.95)μg/L;早产者、足月产者sICAM-1的质量浓度分别为(69.48±31.98)μg/L和(28.17±17.24)μ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阴道分泌物sICAM-1的质量浓度35.54μg/L为预测早产的最佳界限值。结论宫颈阴道分泌物中sICAM-1有望成为早产预测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干预时机及干预方法在抗磷脂综合征(APS)合并妊娠者存在先兆早产或宫颈功能受到影响病例抗早产的效果。方法分析2006—2014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127例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合并单胎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抗APS干预时机分为未干预、孕前干预、孕14周干预及≥孕14周干预的4组,对其中59例存在先兆早产征象或宫颈功能受影响者将抗早产方法分为单纯抑制宫缩(A组)、抗APS+抑制宫缩(B组)以及抗APS+抑制宫缩+宫颈环扎术(C组)3种。分析早产风险因素以及不同干预时机下不同抗早产干预方法的孕周终止情况。结果早产发生率35.4%。59例有先兆早产征象或宫颈功能受影响,但早产风险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分娩孕周在B组和C组明显大于A组(P0.001)。C组平均分娩孕周大于B组(P=0.028)。抗APS联合抗早产干预组平均分娩孕周明显大于无抗APS的单纯抑制宫缩A组(P0.001)。孕前干预与孕14周干预与APS先兆早产中34周之后和37周之后分娩呈正相关。结论 APS存在早产风险,孕前或孕14周前开始干预并联合抗早产治疗可以明显延长先兆早产病例的妊娠时间,增加34周后分娩率和足月产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颈冷刀锥切术(cold-knife conization,CKC)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因子宫颈上皮内瘤变III级(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Ⅲ,CINⅢ)行冷刀锥切术的41例(锥切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并将其与同期无宫颈病变治疗史妊娠分娩的4 446例孕妇(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41例患者中,3~6个月内妊娠者5例,6~12个月妊娠者17例,12~24个月妊娠者14例,2年后妊娠者5例。7例孕早期行人工流产,2例孕早期自然流产,1例晚期流产,31例成功分娩(75.61%),其中5例(16.13%)早产,26例(83.87%)足月分娩;阴道分娩23例,无宫颈性难产,剖宫产8例。与对照组比较,锥切组的妊娠时限短于对照组(P0.001);锥切组早产率高于对照组[8.57%(381/4 446)](P0.01);锥切组胎膜早破率[19.35%(6/31)]高于对照组[7.11%(316/4 446)](P0.01);锥切组早产胎膜早破[9.68%(3/31)]高于对照组[1.17%(52/4 446)](P0.001);新生儿出生体重2 511~4 050 g,无新生儿窒息。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裂伤和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冷刀锥切术是孕中期流产、早产和早产胎膜早破的高危因素,不增加宫颈裂伤的发生率,不影响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中、晚期双胎孕妇子宫颈长度(CL)变化对自发性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孕中期(20~25周)和孕晚期(28~32周)行阴道超声测量CL的双活胎孕妇166例资料,评估CL变化对32周前、34周前自发性早产的预测作用,使用bootstrap法比较ROC曲线下面积,评估孕晚期CL与单独孕中期CL预测32周前、34周前自发性早产的价值。结果 166例中足月分娩90例,早产分娩76例。全人群孕中、晚期CL中位数分别为34mm、29mm,足月分娩人群分别为35.5mm、31mm,早产分娩人群分别为32.5mm、21mm,3组人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按照CL缩短是否大于20%分为缩短组(CL缩短≥20%,78例)和稳定组(CL无缩短或缩短20%,88例),缩短组较稳定组32周前、34周前早产率增加了2.22倍、1.85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L≤25mm共计40例,其中34例在缩短组,6例在稳定组,排除这些双胎孕妇,缩短组较稳定组32周前、34周前早产率增加了7.58倍、2.09倍,缩短组与稳定组32周前早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孕晚期CL较孕中期预测32周前、34周前早产ROC曲线下面积均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双胎孕妇中,孕28~32周CL缩短≥20%,其32周前的早产风险增加;当CL25mm,CL缩短20%以上能更好地预测32周前早产。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经阴道超声测量孕中期孕妇子宫颈弹性应变率(ESR)及子宫颈前角(ACA),探讨二者联合对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2020年6~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产科超声检查的102例足月产孕妇(足月组)和28例早产孕妇(早产组)的临床资料。于孕16~28周采用经阴道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测量ESR[子宫颈内口弹性应变率(IESR)、子宫颈外口弹性应变率(EESR)、子宫颈整体弹性应变率(TESR)]及ACA,比较足月组与早产组ESR及ACA的差异,建立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单一及联合子宫颈参数预测早产的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早产组IESR、TESR、ACA高于足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EE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IESR、TESR以及ACA单独预测早产的AUC分别是0.836、0.696、0.744,采用AUC较大的IESR联合ACA联合预测早产的AUC最大为0.874,最佳截断值IESR为0.08 kpa,ACA为108.9°,敏感度为92.86%,特异度为74.51%。结论:ESR和ACA可用于预测早产,IESR联合ACA对早产的预测价值大,优于单一子宫颈参数预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将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用于检测子宫下段瘢痕最薄处僵硬度,为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功能恢复情况的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孕妇180例为研究对象,分娩前进行SWE检查,根据剖宫产术中判断是否发生先兆子宫破裂分为先兆子宫破裂组(19例)和正常组(161例),根据孕妇是否有瘢痕压痛症状分为瘢痕压痛组(45例)和无瘢痕压痛组(135例)。比较各组子宫瘢痕最薄处弹性值、厚度、瘢痕压痛、分娩结局,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指标对预测发生先兆子宫破裂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结果:(1)先兆子宫破裂组弹性模量平均值大于正常组(42.25±6.02 kPa vs.19.21±7.98 kPa,P<0.05),先兆子宫破裂组中弹性图像评分为3分、4分的比例(31.58%、68.42%)高于正常组(16.15%、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宫瘢痕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4±0.63 mm vs.1.67±0.95 mm,P>0.05)。瘢痕弹性模量平均值预测先兆子宫破...  相似文献   

19.
经阴道超声测量宫颈长度与内口宽度预测早产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阴道超声检测宫颈长度和宫颈内口宽度在普通初产妇中预测早产的价值.方法选择单胎初产妇600例,在孕24~30周时,利用阴道超声检测宫颈长度及宫颈内口宽度(宫颈内口宽度≥5mm为有意义扩张),并随防其妊娠结局.结果600例中在我院分娩538例,发生自发性早产38例,发生率为7.1%.随着宫颈的缩短,发生早产的危险性增加.根据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宫颈长度≤30mm为最佳参考值,其灵敏度为15.8%>、特异度为97.8%、阳性预测值37.5%,早产的相对危险度(RR)为6.0.宫颈内口扩张≥5mm,发生早产的相对危险度为4.1.结论在无早产症状的普通孕妇中,阴道超声检测宫颈是一种客观、有效、可重复的预测早产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睡眠呼吸障碍是否为自发性早产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纳入从2018年10月—2019年5月在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住院妊娠晚期孕妇为研究对象。收集孕妇的相关资料,包括人口学信息、病史信息以及柏林问卷(Berlin Questionnaire,B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艾普沃斯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依据我国早产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2014)诊断为自发性早产者为自发性早产组(46例),无早产等合并症的足月产孕妇为足月产组(407例)。比较2组孕妇的一般情况、睡眠呼吸障碍问卷评分等相关因素,并分析可能影响自发性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自发性早产组孕妇的年龄、孕前BMI、既往流产次数及早产史均高于足月分娩组,受教育程度低于足月分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自发性早产组PSQI总分和BQ阳性率高于足月分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可能影响自发性早产的混杂因素后,BQ阳性孕妇发生自发性早产的风险约是BQ阴性孕妇的2.61倍(OR=2.61,95%CI:1.21~5.64,P=0.015)。结论:妊娠晚期具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高风险的孕妇发生自发性早产的可能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