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心脏术后患者并发精神异常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工心肺机装置。灌注技术及心内直视操作的不断改进,尤其在术中使用微泡氧合器和在体外循环管道中装配微孔过滤器排除心腔残留气体后,心脏术后脑损害的发病率显著下降。但由于ICU的特殊环境,疼痛、失眠等影响可并发精神障碍。1990年我院行心内直视手术322例,发生精神障碍4例,占1.24%。通过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加强预防护理,1996年1~6月行心内直视手术220例,仅发生1例精神异常,发生率降至0.45%。现将护理措施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322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并发精神障碍4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2.5岁。换双瓣3例,左室室壁瘤…  相似文献   

2.
心脏直视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体外循环转机对血液成分的破坏及体外循环中肝素对凝血机制的影响等原因,使心内直视术用血量大。我院1998年1~12月,完成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118例,对其采取血液保护及机器余血(机血)回输等综合措施,明显减少了用血量,并有4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完全不输库血[1]。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剩余机血的回输及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18例患者中男50例、女68例,平均年龄31.3岁(3~68岁)。平均体质量46kg(12~74kg)。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1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46例,动脉导管未闭心内直视修补…  相似文献   

3.
我院在1990年1月至1996年12月,施行58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出现意外9例,其中电源中断4例,氧合器氧合不良2例,左右心内引流管破裂1例,供氧脱落及进血各1例。经及时发现处理,未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为了提高体外循环的安全性并不断改进灌注技术,我们及时对发生意外的原因进...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82年4月~1986年5月在吗啡静脉复合麻醉下行小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共130例,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86例,女44例。2~5岁63例, 6-13岁67例。手术种类:室间隔缺损修补82例,房间隔缺损修  相似文献   

5.
20 0 2年 3月至 12月 ,我们动态监测 2 0例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病儿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Ig)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本组中男 12例 ,女 8例 ;年龄 18月~ 6岁 ,平均 3 7岁。体重 8 5~ 19 5kg ,平均 13 5kg。室间隔缺损 15例 ,房间隔缺损 3例 ,房间隔缺损伴肺动脉瓣狭窄 2例。应用Sarns80 0 0型体外循环机 ,Dideco70 5膜式氧合器 ,浅低温 ,中度血液稀释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分别与术前、术毕、术后第 2、7、10d采血 ,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T淋巴细胞 (CD3)、T辅助细胞 (CD4 ) ,T抑制细胞 (CD8)含量 ,试剂…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心脏病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 介绍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畸形的应用体会。 方法 327例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畸形行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常规建立体外循环,置左心房引流管,降温至32±1℃并维持,仅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断升主动脉,维持灌注压在60mmHg左右,在心脏不停跳下施行心脏畸形矫正术,方法同心脏停搏手术。 结果 死亡7例,死亡率2.1%,其余均痊愈出院,随访1~13个月,恢复良好。 结论 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简化操作,缩短体外循环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小儿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总结2000年7月至2006年6月,158例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病例。全组男80例,女78例,平均年龄3.5岁,平均体重13 kg;病种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结果全组无死亡,无脑气栓发生,无传导阻滞发生,随访3-24个月,效果良好。结论心脏不停跳,常温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矫治,心肌保护安全有效,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35岁,体重69kg。1986年4月9日在体外循环下行房缺修补术。使用Cambro人工心肺机和西安Ⅰ型微泡鼓泡式氧合器行体外循环。动脉泵硅胶管内径5/8时,流量4100-4200ml/min。血流降温至鼻咽温度28.6℃。灌注压开始为120-130mmHg,机内加异搏定5 mg后降至68-100mmHg。转流中泵压较高(150-300mmHg)。心内操作完毕,开放主动脉时,动脉泵管(此管第一次用)突然破裂,空气进入主动脉供血管。立即停机,钳夹主动脉供血管和上下腔静脉引流管。更换动脉泵管,倒转动脉泵,抽出动脉管道内的气体。此时鼻温30℃,一次除颤后心脏复跳,停机时间共3分40秒,术毕给速尿20mg。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48例重症PDA或合并心内畸形者在深低温微流量体外循环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的经验和体会,我们采用深低温,中深度血液稀释法,动脉导管外结扎,压迫或切开肺动脉堵塞未闭动脉导管口,高流量快速降温,使鼻咽温降至18~22℃,然后采用微量灌注,直视下缝闭未闭动脉管口,复温同时完成心内其它畸形矫治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右腋下小切口胸骨下段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自1999年2月至2003年6月对4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36例瓣膜替换、法乐氏四联症等手术,行胸骨下段小切口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与胸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治疗对比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常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300例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37  
常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300例韦世锋郑陈光付乾昌林辉温仁祝覃家绵罗玉忠廖寿合由于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低温和主动脉阻断引起心肌超微结构和病理生理改变,使心脏手术并发症多、死亡率高。1992年我们设计常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临床应用300例...  相似文献   

12.
心内直视手术必须在体外循环的辅助下进行。体外循环的顺利进行对心内直视手术成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总结1985~2005年3400例心内直视手术中体外循环意外及其处理和预后,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85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进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3400例,发生体外循环意外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9个月~62岁,平均23.4岁。1.2方法:1例动脉导管未闭行肺动脉切开深低温微循环直视下缝合,复温时由于变温器失控,鼻咽及肛温达到37.5℃,停复温后迅速升至41.8℃,虽立即给予头部及全身降温,但术后出现缺血缺氧性脑病表现:抽搐、颈项…  相似文献   

13.
先心室缺心内直视术后合并支气管哮喘上消道大出血抢救成功1例闫增荣,张汝 ,张文翔,薛洁皓病人男,12岁。因先心病室间隔缺损,于1989年8月18日在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行室缺修补术。体外循环39分钟,主动脉阻断7分钟,手术顺利。术后4小时呼吸、循环...  相似文献   

14.
体外循环是心脏外科的基础,而其自身有许多不利因素。为消除其影响,非体外循环技术逐渐受到重视,而目前该技术主要局限于心外操作和介入治疗,心内直视操作很难完成。为保证心内直视手术可在无体外循环的情况下完成,我们设计了一个特殊的手术装置。  相似文献   

15.
自1995年12月-2003年12月,笔者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在并行体外循环下对149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和(或)室间隔缺损施行心内直视手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再开胸止血9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再开胸止血9例张鹏,鄢盛尧,傅国舟我们遇到9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再次开胸手术止血的病例。现就其进行讨论如下:临床资料再次开胸手术止血的9例,占同期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277例的3.25%。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6~62岁。包...  相似文献   

17.
心内直视手术后霉菌性心内膜炎9例临床分析费诚鉴,汪曾炜,张南滨,张仁福,朱洪玉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霉菌性心内膜炎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很高。1973年3月~1995年2月共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9080例,发生9例霉菌性心内膜炎,治愈7例。现就...  相似文献   

18.
通过 40例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 ,观察心肌超微结构、血清酶和血气的影响 ,以探讨对心肌保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资料和方法 心内直视手术 40例 ,随机分为不停搏心内直视手术 (BH组2 0例 )与温血持续灌注心脏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 (CWB组 2 0例 )两组。常规建立体外循环 ,BH组鼻咽温控制在 32℃ ,阻断上、下腔静脉 ,不阻断主动脉 ,心率控制在 5 0~ 6 0次 /分 ,平均动脉压维持在 8~ 10 5kPa ;CWB组温度、血压维持同BH组 ,阻断升主动脉后 ,主动脉根部灌注含钾温血停跳液 (K 2 0mmol/L) ,心脏停跳后 ,改用低钾温…  相似文献   

19.
胸部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Jia Q  Yao J  Cheng Q  Lu N  Niu J  Zhao X  Zhang X  Li W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6):358-359
目的介绍胸部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方法自1995年3月至1997年6月,经腋下及腋前外小切口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34例,其中房间隔缺损16例、室间隔缺损14例、二尖瓣关闭不全2例、右冠状动脉右室瘘及三尖瓣下移畸形各1例。结果全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2254分钟,术后恢复良好,无栓塞、心律失常及脑部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80±22天。随访2~26个月,均能参加正常活动,无残余分流和杂音。结论胸部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简便、安全、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近8年来中国体外循环的发展动态,对我国未来体外循环的发展提出预测和建议.方法 2003年至2010年,逐年对全国开展心脏手术的医院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开展体外循环(on-pump)心脏手术和非体外循环(off-pump)心脏手术例数、氧合器使用情况及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例数.收集并计算各年度各类氧合器的使用构成比;按手术例数对医院进行分级,计算不同级别医院所占比例.结果 2010年全国心脏手术170 547例,其中体外循环136753例.2010年进口膜式氧合器使用比例较2003年升高(59.75%对43.22%),鼓泡式氧合器比例显著降低(43.78%对14.59%),国产膜式氧合器使用比例也有所升高(13.00%对25.66%).2010年全国开展ECMO的医院共44家,总例数206例;年手术量>1000例的医院32家,占43%;手术量<50例的医院255家,占3%.结论 中国体外循环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膜式氧合器使用率逐年上升,鼓泡式氧合器使用率逐年下降;未来需进一步集中体外循环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