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鞍上脑膜瘤的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劣。方法对37例鞍上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起源于鞍结节l8例、鞍隔10例、前床突6例、蝶骨平台3例,大小2~6cm。结果所有患者均经显微手术治疗,额外侧入路21例、单侧低位额下入路16例。SimpsonⅠ、Ⅱ级切除肿瘤34例(91.9%),SimpsonⅢ级切除肿瘤3例(8.1%),术后视力障碍改善率为86%。结论比较额外侧入路与单侧低位额下入路切除鞍上脑膜瘤,手术并发症无明显差异,但在开颅的创伤和时间方面,额外侧入路优于单侧低位额下入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 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采用显微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患者38例进行总结。结果 38例鞍结节脑膜瘤,获全切除35例(92.10%),次全切除3例(7.90%)。术后恢复良好者31例,优良率为81.57%;中度残废5例;重度残废2例。结论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正确选择手术入路,充分囊内切除肿瘤,小心分离肿瘤与周围组织,术中注意视神经及重要血管的保护,能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鞍结节脑膜瘤的治疗效果,探讨鞍结节脑膜瘤显微外科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10月—2011年3月间漯河市三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1例鞍结节脑膜瘤,均经显微手术切除,其中单侧额下入路10例,双侧额下入路2例,翼点入路6例,额下-翼点联合入路3例。结果 Simpson I级切除5例,II级切除12例,III级切除4例。术后视力、视野不同程度恢复者17例,无明显改变者4例,5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尿崩,经治疗14d内好转,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显微手术切除是最佳治疗方法;熟悉鞍区解剖,熟练掌握显微技术,选择适当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1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均通过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选择单侧额下入路11例,翼点及改良翼点入路9例,经眶上锁孔入路1例。肿瘤全切除(simpsonI、Ⅱ级)17例,近全切除(siInpsonⅢ级)3例,部分切除(simpson4级)1例。手术后视力改善16例,无改变3例,视力下降加重1例.1例术前双眼完全失明的术后无恢复。结论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和采用显微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经前纵裂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前纵裂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18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根据Simpson分级,手术切除1级5例,2级10例,3级3例.15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7年,平均3.1年,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6例,术后症状较术前改善6例,视力较术前无明显变化者3例,中度致残2例,死亡1例.结论 前纵裂入路对向前向上方生长的大型鞍结节脑膜瘤暴露充分,减少了对额叶的牵拉,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显微手术不同术式治疗嗅沟脑膜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嗅沟脑膜瘤的手术入路选择。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嗅沟脑膜瘤39例,分别采用经双(单)侧额下入路21例,经翼点(改良)入路10例,经眶额入路6例,经前纵裂半球间入路2例共四种术式切除。结果据脑膜瘤Simpson分级切除标准,SimpsonⅠ级切除28例,SimpsonⅡ级切除10例,SimpsonⅣ级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全切除(SimpsonⅠ~Ⅱ级)肿瘤是嗅沟脑膜瘤根治的有效途径。恰当合适的手术入路是肿瘤根除重要保证。术式的选择应结合肿瘤的实际,以肿瘤全切除,减少复发并利于颅底修补重建为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鞍区脑膜瘤的临床特点、解剖学特点,探寻鞍区脑膜瘤手术入路选择,总结手术技巧,以提高肿瘤的全切率,降低病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鞍区脑膜瘤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显微手术入路和术后疗效。结果按Simpson分级:Ⅰ级为4例,Ⅱ级为10例,共占77.78%,Ⅲ级为2例,术后视力改善的10例17眼,无改变的5例8眼,3例4眼视力较术前下降。结论 (1)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熟练掌握相关显微解剖、充分的术前准备,可提高肿瘤的全切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2)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式、大小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3)把握鞍区脑膜瘤手术原则,尽可能地切除肿瘤,最大限度地保留神经功能,对残余肿瘤,术后可行放疗。  相似文献   

8.
鞍结节脑膜肿瘤是起源于鞍结节、前床突、鞍隔和蝶骨平台的脑膜瘤,约占颅内脑膜肿瘤的5%~10%。因其毗邻垂体、垂体柄、颈内动脉、视神经等重要结构,并且肿瘤所处位置较深,致手术难度加大,并且还会出现较多的术后并发症。目前,鞍结节脑膜肿瘤的显微手术路径主要分为经鼻和经颅两大类,而经颅又可发展出额外侧入路、纵裂入路、眶上锁孔入路、额底入路、翼点入路等5种不同手术路径。本文选取鞍结节脑膜肿瘤患者64例,对其不同的手术路径选择方法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综合鞍结节脑膜肿瘤的位置以及体积大小因素,分析临床外科显微手术的入路选用。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4月-2013年10月在该院接受外科显微手术的52例鞍结节脑膜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入路方式不同:采用经额外侧入路18例,经眶上锁孔入路13例,经纵裂入路8例,经额底入路7例,经翼点入路6例,分析各种入路的方法与特点。结果按Simpson分级标准,达Ⅰ级切除者7例,达Ⅱ级切除者40例,Ⅲ级切除者5例,肿瘤全切除率为90.4%(47/52)。垂体柄保存完好47例,嗅神经得到保护39例。本组患者中,32例视力障碍的患者中术后较术前视力提高17例,较术前无明显变化14例,加重1例,视力改善率53.1%(17/32)。内皮型脑膜癌26例(50.0%),混合型脑膜癌20例(38.5%),纤维型脑膜癌2例(3.8%),砂粒体型脑膜瘤2例(3.8%),合体细胞1例(1.9%),血管瘤型1例(1.9%)。下丘脑功能紊乱2例,不同程度尿崩症5例,伴有低钠、低氯血症1例,术后颅内迟发出血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经额外侧入路手术方式具有更宽的手术视野和空间,术后改善情况比较显著。针对患者肿瘤位置和体积大小,视力减弱等病情,结合手术切口最短的原则正确选择相应手术路径,再加上联合娴熟的外科显微手术技术,是保证鞍结节脑膜肿瘤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综合鞍结节脑膜肿瘤( TSM)的位置及体积大小因素,分析临床外科显微手术的入路选用。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0月在该院接受外科显微手术的52例TSM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入路方式不同:采用经额外侧入路18例,经眶上锁孔入路13例,经纵裂入路8例,经额底入路7例,经翼点入路6例,分析各种入路的方法与特点。结果 SimpsonⅠ级切除7例,Ⅱ级切除40例,Ⅲ级切除5例,肿瘤全切除率为90.4%;术后17例较术前视力提高,13例较术前无明显变化,1例加重,视力改善率为53.1%;术后下丘脑功能紊乱2例,不同程度尿崩症5例,伴有低钠、低氯血症1例,术后颅内迟发出血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经额外侧入路手术方式具有更宽的手术视野和空间,术后改善情况比较显著。针对患者肿瘤位置和体积大小,视力减弱等病情,结合手术切口最短的原则正确选择相应手术路径,再加上联合娴熟的外科显微手术技术,是保证TSM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苏杰  严畅  陈伟强  杨光  吕晨 《淮海医药》2011,29(2):107-109
目的 总结蝶骨嵴脑膜瘤患者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1 例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蝶骨嵴脑膜瘤患者(内侧型15例,外侧型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通过显微手术的方法 切除,Simpson Ⅰ级切除10例,Simpson Ⅱ级切除8例,Simpson Ⅲ级切除3例,全组无手术死亡.结论 熟练掌握手术区域显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改良额底入路方式下,开颅垂体瘤切除术中垂体柄的保护策略.方法 选择在改良额底入路方式下切除垂体瘤50例.结果 50例肿瘤全切45例,次全切5例.48例肿瘤包膜外垂体柄均得以完整保留,1例未探查到垂体柄,1例辨认不清.结论 采取改良额底入路方式,垂体柄保护好,对视力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全切除11例(Simpson Ⅰ、Ⅱ级),次全切除2例(SimpsonⅢ、Ⅳ级),无死亡病例.结论 良好的手术暴露、有效地控制术中出血、保护并妥善处理好上矢状窦和避免脑皮质损伤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周东伟  洪涛  汪阳  卢明巍 《江西医药》2010,45(3):191-192
目的评价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LAN)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全部34例大型听神经瘤都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切除,力争全切肿瘤,解剖保留面神经,术后面神经功能采用House-Brackmann Grade。结果肿瘤全切33例(97.1%),次全切除1例(2.9%),面神经解剖保留27例(79.4%),功能保留(House-Brackmann grade,grade Ⅰ-Ⅱ)12例(44.4%),听神经解剖保留4例,有效听力保留2例。结论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可作为大型听神经瘤治疗的常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侧脑室内脑膜瘤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侧脑室内脑膜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以提高对其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年3月至2007年9月手术治疗的20例侧脑室内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患者均行手术,肿瘤全切除19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恢复良好19例,中度残疾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13例患者随访4个月至6年,有2例患者肿瘤复发,其余患者头痛症状消失,无恶心呕吐,视力好转,失语及偏瘫症状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侧脑室内脑膜瘤术前诊断依赖CT及磁共振成像检查,选择适合的手术入路,采用显微技术可以全切除肿瘤,保护神经功能完整。  相似文献   

16.
杨光  陈伟强  严畅  苏杰 《淮海医药》2011,29(4):318-319
目的 探讨经外侧裂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42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急诊行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结果 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评分(ADL)评定预后,Ⅰ级5例,Ⅱ级19例,Ⅲ级16例,Ⅳ1例,死亡1例.结论 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是一种损伤小、疗效好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IP)的术式选择,从而减少其复发率。方法 78例患NIP行手术治疗,并随访资料完整者,用统计方法对不同术式复发率进行分析。结果总复发率17.9%,单纯鼻内镜手术组复发率10.0%,鼻内镜+柯陆术复发率19.2%,鼻侧切组复发率41.6%。初次手术复发率14.8%,复发病例的手术复发率25.0%。结论①合理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鼻内镜手术较传统手术具有明显优势。②复发病例不是鼻内镜手术禁忌,根据病变范围选择术式。③手术者的经验和水平,病变的范围和程度,合理的术式选择与复发有关,完全彻底切除肿物是手术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