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8 毫秒
1.
目的 建立并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脾气虚病证结合模型。方法 采用“香烟烟熏法+脂多糖(LPS)气管滴注联合番泻叶浸液灌胃”构建COPD肺脾气虚证大鼠模型。将4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番泻叶低、中、高剂量病证结合模型组,共5组。除空白组外各组均每日烟熏,并于第1天、第14天气管内滴注LPS。番泻叶低、中、高剂量病证结合模型组在造模第28天予4 ℃不同剂量番泻叶浸液(5、10、20 g·kg-1)灌胃3周,造模共49 d。采集宏观指标:一般情况(体质量、摄食量、粪便含水量、肛温)及行为学指标(抓力测试、鼠尾悬挂实验)。测定肺功能,肺组织病理,血清D-木糖、淀粉酶、胃泌素含量,肺泡灌洗液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水平,计算胸腺指数、脾指数。结果 一般情况方面,番泻叶高剂量组大鼠死亡2只。与空白组比较,番泻叶中、高剂量组体质量、摄食量均显著降低(P<0.01),粪便含水量显著升高(P<0.01),番泻叶高剂量组肛温较空白组显著降低(P<0.01)。行为学指标方面,与空白组比较,各造模组大鼠抓力均显著降低(P<0.01);番泻叶中、高剂量组静止不动时间明显增加(P<0.05,P<0.01)。肺功能方面,与空白组比较,各造模组大鼠第0.3秒用力呼气容积(FEV0.3)、FEV0.3/用力肺活量(FVC)均显著降低(P<0.01)。肺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可见各造模组大鼠支气管壁增厚,杯状细胞增生,部分肺泡融合呈肺气肿改变。胃肠功能指标方面,与空白组比较,番泻叶中、高剂量组D-木糖、胃泌素、α-淀粉酶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免疫炎症指标方面,与空白组比较,番泻叶中、高剂量组脾、胸腺指数均显著减小(P<0.01),各造模组大鼠外周血CD4+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CD4+/CD8+明显下降(P<0.05,P<0.01),肺泡灌洗液IL-1β、IL-6显著升高(P<0.01)。结论 利用香烟烟熏加LPS气管滴注同时联合番泻叶灌胃能够成功建立COPD肺脾气虚病证结合模型。结合宏观及微观评价,推荐番泻叶浸液剂量10 g·kg-1(番泻叶中剂量组)作为COPD肺脾气虚病证结合模型造模灌胃浓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爱罗咳喘宁口服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血浆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三烯B4(LTB4)、白细胞介素-6(IL-6)及肺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方法:采用脂多糖(LPS)加烟雾诱导COPD大鼠模型,大鼠随机被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爱罗咳喘宁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正常组、模型组灌胃蒸馏水(10 mL·kg-1·d-1),爱罗咳喘宁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混悬液(5,10,20 g·kg-1·d-1),连续7 d。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各组大鼠血浆和BALF 中LTB4,IL-6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浆和 BALF 中LTB4,IL-6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爱罗咳喘宁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LTB4和IL-6含量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爱罗咳喘宁口服液治疗COPD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LTB4,IL-6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二陈汤加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组织中肝素结合因子(Midkine)/跨膜受体蛋白(Notch2)/Hey1信号通路中的影响及其抗炎的分子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二陈汤加味低、中、高剂量组(5、10、20 g·kg-1·d-1)和γ-分泌酶抑制剂组(Notch1通路抑制剂,DAPT),每组10只。以烟熏联合脂多糖(LPS)法制备COPD大鼠模型。二陈汤加味各干预组灌胃(ig)给药;DAPT组ig DAPT(0.02 g·kg-1);正常组及模型组ig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Midkine、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CINC-1)、大鼠巨噬细胞来源趋化因子(MDC)、大鼠CXC趋化因子5(CXCL5)、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肺组织中Midkine、Notch2和Hey1 mRNA表达;免疫组化(IHC)检测大鼠肺组织中Midkine、Notch2和Hey1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BALF中Midkine、CINC-1、MDC、CXCL5、NE和NF-κB p65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肺组织Midkine、Notch2和Hey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二陈汤加味中、高剂量组和DAPT组BALF中Midkine、CINC-1、MDC、CXCL5和NF-κB p65含量均显著减少(P<0.01);Midkine、Notch2和Hey1 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1)。结论 二陈汤加味对COPD有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Midkine、Notch2和Hey1 mRNA表达,抑制Midkine、CINC-1、MDC、CXCL5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肺肠合治法(麻黄汤+大承气汤)减轻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水肿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肺肠合治低、中、高剂量组、地塞米松组。采用LPS(10 mg·kg-1)腹腔注射复制ALI大鼠模型,造模后开始灌胃给药,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25 mL·kg-1),肺肠合治低(5 g·kg-1)、中(7.5 g·kg-1)、高(10 g·kg-1)剂量组分别给予(麻黄汤+大承气汤)灌胃,阳性药组给予地塞米松(5 mg·kg-1),分别于LPS注射后0、8、16 h给药,共3次。给药结束后取肺组织及血清,肺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进行肺水肿评分;计算各组大鼠肺组织干/湿(D/W)质量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水通道蛋白1(AQP1)、水通道蛋白5(AQP5)、VIP、环磷酸腺苷(cAMP)、磷酸化蛋白激酶A(p-PKA)、蛋白激酶A(PKA)蛋白的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VIP mRNA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损伤明显,水肿评分升高,肺组织D/W降低(P<0.01),肺组织AQP1、AQP5、cAMP、p-PKA/PKA明显降低(P<0.05,P<0.01),VIP含量显著升高(P<0.01),肺组织VIP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肺肠合治组大鼠肺损伤减轻,肺组织D/W显著升高(P<0.01),肺组织AQP1、AQP5、VIP、cAMP、p-PKA/PKA升高(P<0.05,P<0.01),肺组织VIP表达升高(P<0.05,P<0.01)。结论 肺肠合治法能减轻急性肺损伤造成的肺组织水肿,其机制可能通过激活VIP/cAMP/PKA信号通路,进而促进水通道蛋白AQP1、AQP5的表达,增强肺组织的水液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s)信号通路,研究二陈汤加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炎症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二陈汤加味高、中、低剂量组、消咳喘组,每组10只。采用香烟烟雾联合脂多糖(LPS)方法制备COPD大鼠模型,二陈汤加味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以20、10、5 g·kg-1·d-1灌胃,消咳喘以3.5 mL·kg-1·d-1灌胃,正常组与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持续干预21 d。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TNFR1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肺组织中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混合系列激酶样结构域蛋白(MLKL)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RIPK1、RIPK3、MLKL蛋白表达,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ALF中TNF-α、TNFR1含量显著升高(P<0.01),肺组织中RIPK1、RIPK3、MLKL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二陈汤加味高、中、低剂量组及消咳喘组大鼠BALF中TNF-α、TNFR1含量显著降低(P<0.01),肺组织中RIPK1、RIPK3、MLKL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P<0.01)。结论 二陈汤加味能够有效改善COPD大鼠肺组织的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NF-α/TNFR1/RIPKs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右归丸对肾阳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组织瘦素(Leptin)/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采用第1、14天时气管滴注脂多糖,并连续烟熏6周,期间隔3 d肌注氢化可的松,复制40只肾阳虚COPD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右归丸高剂量组(11.7 g·kg-1)、右归丸中剂量组(5.85 g·kg-1)、右归丸低剂量组(2.93 g·kg-1)和氨茶碱组(0.054 g·kg-1),另设8只空白组SD大鼠。造模完成后,给予各组大鼠相应药物灌胃,连续给药28 d,末次给药后,取材。肺功能分析仪评估大鼠肺功能,酶联免疫法检测肺泡灌洗液白细胞介素-17A(IL-17A)、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马松三色染色观察肺组织支气管周围蓝色胶原纤维沉积并计算肺部炎症积分,免疫荧光观察支气管Ⅰ型胶原蛋白(ColⅠ)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肺组织Leptin、IL-17A、JAK2和STAT3蛋白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肺组织Leptin、IL-17A、JAK2、STAT3 mRNA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肺功能显著降低(P<0.01),肺泡灌洗液中IL-6、IL-17A、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肺组织炎症评分、气道上皮下胶原纤维沉积和ColⅠ、α-SMA蛋白显著升高(P<0.01),肺组织Leptin、IL-17A、JAK2和STAT3蛋白及mRN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JAK2、STAT3蛋白磷酸化程度显著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右归丸高、中剂量组大鼠肺功能明显升高,肺泡灌洗液中IL-6、IL-17A、TNF-α含量明显降低,炎症评分降低,胶原纤维沉积减轻,ColⅠ、α-SMA蛋白降低,Leptin、JAK2、STAT3、IL-17A蛋白降低,JAK2、STAT3磷酸化程度减弱,Leptin、JAK2、STAT3、IL-17A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与氨茶碱组比较,右归丸高剂量组IL-17A、TNF-α水平明显降低,右归丸中、低剂量组IL-17A水平明显升高,右归丸低剂量组TNF-α水平明显升高,右归丸高、中剂量组肺组织支气管周围胶原纤维沉积明显降低,右归丸高、中剂量组组织支气管周围ColⅠ、α-SMA蛋白明显降低(P<0.05,P<0.01),右归丸高、中剂量组炎症评分降低,肺组织Leptin、JAK2、STAT3、IL-17A蛋白及mRNA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归丸能抑制IL-17A改善COPD大鼠炎性反应及胶原沉积来阻止气道重塑,其机制可能与抑制Leptin/JAK2/STAT3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薯蓣皂苷元对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Nrf2)mRNA表达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影响,探讨其干预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氧化应激反应的机制。方法 将SD系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碘酸钠组、乐盯组、薯蓣皂苷元低剂量组(100 mg·kg-1)、薯蓣皂苷元中剂量组(200 mg·kg-1)、薯蓣皂苷元高剂量组(400 mg·kg-1),每组20只,雌雄各半。用碘酸钠60 mg·kg-1造模,乐盯组90 g·kg-1乐盯灌胃,薯蓣皂苷元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100 mg·kg-1、200 mg·kg-1、400 mg·kg-1灌胃给药。连续灌胃20天和30天后分别取10只(雌雄各半)进行取材和指标检测。结果 碘酸钠组大鼠视网膜组织形态学改变、Nrf2 mRNA表达及SOD、GXH-PX、MDA与空白组、乐盯组有显著差异(P < 0.05、P < 0.01),而乐盯组与空白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 > 0.05)。灌胃20天时,高中剂量组的Nrf2 mRNA表达、GSH-Px值和MDA值和高中低剂量组SOD值优于碘酸钠组(P < 0.05、P < 0.01),其中,高剂量组Nrf2 mRNA表达,高中剂量组SOD值、GSH-Px值和MDA值,与乐盯组、空白组无明显差异(P > 0.05);灌胃30天时,高中低剂量组Nrf2mRNA表达、GSH-Px值、MDA值优于碘酸钠组(P < 0.05、P < 0.01),但高中剂量组优势更明显,与乐盯组、空白组无差异(P > 0.05)。结论 薯蓣皂苷元能够上调Nrf2mRNA表达,增加SOD、GXH-PX活性,降低MDA水平,干预干性AMD的发生。且其作用与剂量和时间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气虚血瘀痰阻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采用气道内灌注内毒素加香烟烟熏的复合方法建立大鼠COPD模型,并对该模型从宏观状态、病理形态结构和肺功能等方面进行观测,评价该模型的中医证候特点。结果模型组大鼠皮毛失去光泽、黄涩,爪甲紫黯,精神萎靡,汗多,活动减少,少反抗,少厮咬,呼吸深大,活动加剧,体重较健康对照组减轻,气道分泌物增多;肺组织体积增大、出现瘀血,小气道壁、平滑肌、胶原较正常对照组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肺呼气总阻力(Re)、最大通气量(MVV)、第0.3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呼气容积的百分比(FEV0.3/FVC)、用力呼气流速(FEF25-75)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益气活血化痰法中药复方干预后,COPD模型大鼠上述体现气虚血瘀证的表象轻,小气道气道壁、胶原厚度均较模型组薄,肺功能Re、FEV0.3、FEV0.3/FVC、MVV、FEF25-75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道内灌注内毒素加香烟烟熏的复合方法建立的COPD大鼠模型符合人类COPD的病理及肺功能改变特点,同时也体现了气虚血瘀痰阻证证候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帕珠丸对乙醇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1 (PPAR-α1)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1(AMPK-α1)表达水平的影响及探讨其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8只纯系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联苯双酯组、帕珠丸低、中、高剂量组6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帕珠丸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56%红星二锅头酒10 mL·kg-1灌胃;正常组给予10 mL·kg-1生理盐水灌胃,每天上午1次,连续灌胃12周,复制乙醇性肝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帕珠丸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0 mL·kg-1帕珠丸混悬液灌胃,剂量依次为0.05,0.10,0.20 g·kg-1;联苯双酯组给予10 mL·kg-1联苯双酯滴丸混悬液灌胃,剂量为0.003 g·kg-1;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分别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各组每天上午灌胃1次,连续灌胃3周。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活性及甘油三酯(TG)的水平,并检测肝组织中PPAR-α1 mRNA、AMPK-α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肝脏湿重和肝指数以及ALT,AST,TG,均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PPAR-α1 mRNA,AMPK-α1 mRNA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帕珠丸各剂量组与联苯双酯组肝脏湿重和肝指数及ALT,AST,TG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帕珠丸各剂量组与联苯双酯组PPAR-α1 mRNA,AMPK-α1 mRNA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帕珠丸可上调肝组织内PPAR-α1 mRNA,AMPK-α1 mRNA的表达,提示该药对乙醇性肝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糖肾平对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DN)大鼠足细胞损害的抑制和对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74只,从中随机选取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剩余大鼠进行一次性腹腔注射STZ造模,造模成功并且存活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厄贝沙坦组、糖肾平小剂量、糖肾平大剂量组。灌胃给药剂量为:厄贝沙坦组17.5 mg·kg-1,1 mL/100 g;糖肾平小剂量组0.525 g·kg-1,1 mL/100 g;糖肾平大剂量组2.1 g·kg-1,1 mL/100 g;每4周称取大鼠体质量并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第14周股动脉取血处死大鼠,称取肾脏质量;TUNEL染色观察肾组织足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测定肾组织PI3K、AKT、Bad蛋白表达情况;RT-PCR检测大鼠肾组织PI3K、AKT、Bad、CD2AP及nephrin mRNA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皮毛干枯并且动作迟缓;大鼠肾组织中足细胞数目明显减少,PI3K及AKT表达明显降低,Bad表达明显升高(P < 0.01);经过治疗后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均有明显好转,足细胞数目较模型组明显增多;与模型组比较,厄贝沙坦组PI3K及AKT表达明显升高,Bad阳性反应物明显较少(P < 0.01);糖肾平各治疗组PI3K及AKT表达升高,而Bad阳性反应物呈剂量依赖性得明显较少,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 < 0.01)。结论 糖肾平能抵抗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观察了芪蛭益肺颗粒(QZYF)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罗红霉素组、芪蛭益肺颗粒高剂量(2.912 g?kg-1)组、中剂量(1.456 g?kg-1)组、低剂量(0.728 g?kg-1)组,每组18只,雌雄各半。使用香烟烟雾暴露复合气道滴入脂多糖(LPS)的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第61天测定各组大鼠肺功能指标。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及肺组织匀浆中白介素-8(IL-8)、白介素-13(IL-13)水平,生化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羟脯氨酸(HYP)水平,并对肺组织进行HE及Masson染色。结果:肺功能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较,QZYF高、中、低剂量组FEV0.3、FEV0.3/FVC%、MVV均显著升高,RL显著降低(P<0.01或0.05)。QZYF高、中剂量组血清中IL-8含量显著降低(P<0.01,0.05),QZYF中、低剂量组血清中IL-13含量显著降低(P<0.01,0.05);QZYF中剂量组肺组织匀浆中IL-8、IL-13含量显著降低(P<0.05)。QZYF高、低剂量组血清中HYP含量显著降低(P<0.01,0.05)。HE染色结果显示,QZYF高、中、低剂量组肺组织病变均出现明显改善。Masson染色结果显示,QZYF高、中、低剂量组肺组织胶原纤维百分比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芪蛭益肺颗粒可能是通过调控IL-8、IL-13等炎性因子的表达来减轻COPD模型大鼠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降低肺组织胶原纤维沉积,缓解COPD模型大鼠肺组织气道重构,进而改善了COPD模型大鼠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芪蛭皱肺颗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血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内皮素-1(ET-1)变化的影响,探讨其阻抑COPD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芪蛭大、中、小剂量组,采用气管内滴注脂多糖(LPS)加烟熏法复制COPD大鼠模型,造模后第15日开始药物干预,第43日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血清、BALF中IL-8、TNF-α、ET-1含量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大鼠血清、BALF中TNF-α、IL-8、ET-1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芪蛭大剂量组血清中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芪蛭大、小剂量组血清IL-8水平明显降低(P〈0.05),芪蛭中剂量组血清中ET-1含量显著降低(P〈0.05),芪蛭中剂量组BALF中TNF-α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芪蛭大、中、小剂量组BALF中IL-8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芪蛭大、中剂量组BALF中ET-1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芪蛭皱肺颗粒对COPD大鼠肺组织具有保护作用,调节IL-8、TNF-α、ET-1含量可能是其干预COPD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白及颗粒对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横型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60只SPF级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羧甲司坦片组(0.14 g/kg)、白及颗粒高剂量组(5.4 g生药/kg)、白及颗粒中剂量组(3.6 g生药/kg)、白及颗粒低剂量组(1.8 g生药/kg)。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大鼠于实验第1、15天经气管注入0.2 mL脂多糖(LPS)溶液。第15天除外第2~28天每天给予烟熏。记录0.3 s内最大呼气容积与肺活量比值(FEV 0.3/FVC%),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FEV 0.3/FVC%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白及颗粒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FEV 0.3/FVC%显著增加(P<0.01);病理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HE染色病理分级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白及颗粒中剂量组、高剂量组HE染色炎症分级显著降低(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肺脏细胞α-抗胰蛋白酶(α-1 antitrypsin)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白及颗粒剂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肺脏细胞α-1 antitrypsin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肺脏细胞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白及颗粒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肺脏细胞NE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肺脏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PO)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白及颗粒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肺脏细胞MPO表达显著降低(P<0.05)。蛋白印迹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肺组织NE及MPO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白及颗粒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肺组织内NE及MPO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白及颗粒可能通过增加慢阻肺模型大鼠肺脏α-1 antitrypsin表达,降低NE及MPO的表达,起到减轻慢阻肺模型大鼠肺组织细胞炎症反应,最终产生改善COPD模型大鼠肺功能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肺通络方对低氧性肺血管构型重建(PVR)大鼠肌型肺小动脉中膜增殖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模型、益肺通络方高、中、低剂量5组,每组12只,采用气管注入0.2 m L脂多糖(1 g·L-1)联合烟熏(每次5支,30 min/次)4周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叠加每天吸入18%低氧2周建立肺血管构型重建(PVR)大鼠模型。空白、模型组生理盐水5 m L·d-1天灌胃,实验组按生药浓度分高剂量(30 g·kg-1),中剂量(20 g·kg-1),低剂量(10 g·kg-1)益肺通络方煎剂浓缩液5 m L·d-1灌胃。4,5,6周3个时点取材,测量中膜厚度、血管管径和中膜面积、血管面积,计算相对中膜厚度/面积。结果:相对中膜厚度/面积比较,4周时,模型组>实验低剂量组>实验中剂量组>实验高剂量>空白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周时,模型组>实验低剂量组>实验中剂量组>实验高剂量>空白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周时,模型组>实验低剂量组>实验中剂量组>实验高剂量>空白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肺通络方能抑制慢性低氧PVR大鼠肌型肺小动脉中膜增殖,且存在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联合主动呼吸循环技术(ACBT)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康复治疗中效果,初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 选择河北省中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120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试验组予以中药穴位贴敷联合ACBT进行肺康复治疗,疗效均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第1秒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 pred)、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 pred)、FEV1/FVC、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RC)分级、6 min步行距离(6 MWD)、COPD评估测试问卷(CAT)评分,并比较两组血清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颗粒蛋白前体(PGRN)水平和miRNA-181a相对表达量,比较两组12个月急性加重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FEV1% pred、FVC% pred、FEV1/FVC、6 MWD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AT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RC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血清SFRP1、PGRN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iRNA-181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1);对两组随访12个月,试验组12个月急性加重人次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贴敷联合ACBT可有效改善肺功能,减轻呼吸困难,减少病情急性加重,用于稳定期COPD肺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SFRP1、PGRN水平和miRNA-181a阳性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肺脾两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下丘脑组织、胃组织中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及其受体GHS-R的变化,结合脑肠轴调节作用探究其在COPD肺脾两虚型大鼠模型中的作用。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肺脾两虚型COPD观察组(根据造模时间不同,分为28,35,42 d组),每组12只。空白组大鼠吸入空气+气管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灌服等量生理盐水;观察组烟熏+气管内滴注脂多糖(造模第1,14天)+灌服冰冷番泻叶浸液至造模结束。于造模28,35,42 d末将大鼠处死,取大鼠胃组织及下丘脑组织,分别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eal-time PCR)检测大鼠各组织中脑肠肽Ghrelin及其受体GHS-R的蛋白含量及mRNA水平,观察其在疾病过程中的动态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随着造模时间的增长,其下丘脑、胃组织中Ghrelin及其受体GHS-R的蛋白表达逐渐减少(P0.05);同时,模型组各组大鼠下丘脑、胃组织Ghrelin及GHS-R的平均吸光度呈不同程度减少(P0.05);另外,模型组大鼠下丘脑组织、胃组织的mRNA表达水平也不同程度降低(P0.05)。结论:Ghrelin及其受体在下丘脑组织、胃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或许是引起COPD合并营养不良的原因之一,脑肠轴的调节作用在COPD营养状况不良状况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温补肾阳的代表方剂右归饮对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大鼠的药效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25只,采用随机数字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右归饮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各5只。气管内注射博莱霉素(5 mg·kg-1)建立实验性肺纤维化模型,并于造模后第15天开始灌胃高、中、低剂量(20,10,5 g·kg-1)右归饮,连续给14 d。用动物肺功能仪检测大鼠吸气阻力(Ri),呼气阻力(Re),肺顺应性(Cdyn),用力肺活量(FVC),0.4 s率(FEV0.4/FVC%),呼气峰值流速(PEF),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F),计算质量FVC;称量脏器质量和大鼠体质量,计算脏器系数;用血气分析仪检测腹主动脉酸碱度(p H),氧分压(P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氧饱和度(SO_2);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肾素,前列腺素E2(PGE2),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含量;取左肺进行马松(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气管内注射5 mg·kg-1博莱霉素能够明显增加SD大鼠肺脏质量和肺脏系数(P0.05),降低Cydn,FVC和质量FVC(P0.05),增加Ri(P0.05),升高FEV0.4/FVC%(P0.05),升高腹主动脉血中PCO_2水平(P0.05),明显降低PO_2,SO_2水平(P0.05),升高血清中PGE2水平(P0.05),病理显示模型大鼠肺组织形成大量实变区,发生实变的肺组织以细胞异常增殖为主的非纤维化区和伴有大量细胞外基质沉积的纤维化区为主。与模型组相比,右归饮中剂量组肺脏质量明显回落(P0.05),Cydn,FVC和质量FVC回升(P0.05),Ri,FEV0.4/FVC%下降(P0.05),血清中PGE2水平下降(P0.05);右归饮高剂量组能够明显升高动脉血中PO_2,SO_2水平(P0.05)。病理显示右归饮中剂量组能够抑制肺组织实变区向非实变区的炎性浸润。结论:右归饮能够改善实验性肺纤维化SD大鼠的肺功能,与右归饮降低血清中PGE2水平,抑制炎性浸润区的扩散,延缓纤维化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经方升降散为基础,加味组成理肺化纤方,研究理肺化纤方对肺纤维化的防治作用以及对肺纤维化大鼠肺功能及血清和组织羟脯氨酸含量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100只,体重(200±20)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模型组与各治疗组实验大鼠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A5复制肺纤维化模型,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等容积生理盐水ig、理肺化纤方治疗组给药剂量为4.41 g.kg-1.d-1、强的松对照组给药剂量为1.05 mg.kg-1.d-1、强的松合理肺化纤方治疗组给等量的强的松和理肺化纤方水煎液ig,实验分两批,分别于7,28 d末次给药后,采用Anires2005动物肺功能分析系统测试肺功能和样本碱水解法检测实验大鼠的血清和组织羟脯氨酸(Hyp)的含量。结果:肺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苏木精-伊红及Masson染色切片,观察显示造模成功,检测实验大鼠的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出量(PEF)和第0.25 s用力呼出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 0.25/FVC%)、最大通气量(MVV)等指标表明各治疗组与模型组对比肺功能和血清及组织Hyp含量均有显著改善,以中西药结合组效果更为明显。结论:理肺化纤方能明显改善肺纤维化大鼠的肺功能和降低血清及组织Hyp含量,尤其在加用激素强的松治疗时能明显减轻肺纤维化大鼠的肺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静宁颗粒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脑内多巴胺能神经的影响,研究静宁颗粒对小儿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治疗作用,探讨静宁颗粒对ADHD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影响的生物学机制,为治疗小儿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开发安全长效的中药制剂。方法 采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作为ADHD的模型大鼠,采用静宁颗粒(20.25 g·kg-1、10.125 g·kg-1、5.062 5 g·kg-1)、盐酸哌甲酯缓释片(6.75 mg·kg-1)和小儿黄龙颗粒(0.937 5 g·kg-1)连续给药17 d进行治疗,另设正常对照组,常规饲养。以大鼠自由行动的移动距离、移动速率、敞箱中心区域活动累计时间、身体拉长累计时间等行为学指标,评价药物的药效;采用PCR、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大脑前额叶、纹状体部位DRD1、DRD2基因及受体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大鼠移动距离、移动速率、敞箱中心区域累计活动时间、身体拉长累计时间明显升高(P < 0.05,P < 0.01);与模型组比较,静宁颗粒连续给药17 d后,各剂量可显著降低移动距离、移动速率、敞箱中心区域累计活动时间、身体拉长累计时间(P < 0.05,P < 0.01),改善ADHD模型大鼠多动及焦虑的症状;并可升高ADHD模型大鼠大脑前额叶皮质、纹状体部位DRD1、DRD2蛋白表达量(P < 0.05,P < 0.01)。结论 静宁颗粒减少ADHD模型大鼠的自主活动,改善ADHD模型大鼠的注意定势转移能力的缺陷,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ADHD模型大鼠大脑前额叶、纹状体部位DRD1、DRD2 mRNA及受体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