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加减配合化疗在胃癌术后的应用疗效。方法:将我院72例胃癌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36例胃癌术后患者单纯采用化疗治疗,观察组36例胃癌术后患者在对照组化疗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配合参苓白术散加减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种疗法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47.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0.6%,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显著。结论:化疗配合参苓白术散用于胃癌术后可产生协同互补作用,扶正与祛邪并进,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联合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诊治的7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化疗,观察组接受参苓白术散联合化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57.89%,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的84.21%(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7例,明显比观察组患者多(P0.05)。结论采用参苓白术散联合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可明显提高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加减方对晚期胃癌患者化疗过程中毒性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方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FOLFOX4方案化疗。结果:治疗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体重增加率(64.3%)明显大于对照组(29.2%);治疗组的淋巴细胞转化率、补体C_3、Ig G,Ig A、Ig M提高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CD4~+/CD8~+的值高于对照组(P0.05),IL-6、TNF-α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70.8%和9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方能有效降低晚期胃癌化疗患者的毒副反应,提高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大剂量参苓白术散加减对胃癌患者术后化疗耐受性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76例随机分为A、B组,每组38例。两组均采用FOLFOX4方案化疗,B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大剂量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卡氏评分(kanrofsky评分,KPS)、体质量变化情况,记录其毒副反应情况及2年生存率差异。结果 B组的各项毒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P0.05),KPS评分及KPS评分改善率则明显高于A组(P0.05);化疗后,B组体质量下降率显著低于A组,体质量增加率则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癌根治术后化疗时联合使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方能有效改善化疗药物的多种毒副反应,在抗癌和改善患者体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加减参苓白术散联合FOLFOX4方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晚期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FOLFOX4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化疗基础上联合参苓白术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炎症免疫细胞水平、肿瘤标志物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γ-干扰素(γ-Interferon, IFN-γ)水平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各中医证候积分、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及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加减参苓白术散联合FOLFOX4方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可取得明显的临床疗效,有效改善了临床症状,减轻炎症细胞反应,提高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对减少化疗不良反应、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治疗化疗放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癌症患者化疗放疗后顽固性白细胞减少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结果:痊愈28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100%。结论:采用参苓白术散治疗化疗放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研究参苓白术散在结直肠癌术后化疗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结直肠癌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在术后单纯采用化疗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化疗基础上,予参苓白术散结合中医辨证加减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种疗法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30例患者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1例,稳定7例,3例患者病情进展,总有效率为90%;观察组30例患者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5例,稳定4例,1例患者病情进展,总有效率为96.67%。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化疗能明显缓解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病情,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了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联合紫杉醇脂质体+替吉奥化疗方案(TS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TS方案化疗,具体为:紫杉醇脂质体75 mg/m~2,第1、8天静脉滴注;口服替吉奥胶囊80 mg/m~2,第1天至第14天,早晚各1次。14天为1个周期,化疗4个周期。治疗组在每周期化疗前2天开始口服参苓白术散加减,每日1剂,化疗期间连续服用12天,共服用4个周期。化疗结束后比较两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临床受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总改善率为50%,对照组总改善率为36%,治疗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恶心呕吐、腹泻、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TS化疗方案能提高进展期胃癌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多酶片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厌食症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使用多酶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联合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多酶片治疗小儿厌食症,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对鼻内镜鼻窦术后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9例II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西医治疗,对两组的嗅觉恢复时间、鼻黏膜修复时间、黏膜上皮化时间进行对比,并评价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嗅觉恢复时间、鼻黏膜修复时间、黏膜上皮化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不良反应比对照组少(P0.05),治疗效果比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对鼻内镜鼻窦术后使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缩短嗅觉恢复时间、鼻黏膜修复时间、黏膜上皮化时间,治疗作用显著,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中晚期胃癌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序号奇偶数按比例1∶1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1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2.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41%,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上述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睡眠质量评分较低,P 0.05。观察组治疗后,便溏、神疲乏力、面色萎黄、纳呆证候积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对中晚期胃癌患者,行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化疗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黄褐斑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筛选我院在2015年10月~2017年2月接收的黄褐斑患者96例进行回顾分析,全部患者使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进行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1个月治疗治愈89例,治愈率为92.71%;有效6例,有效率为6.25%;无效1例,无效率为1.04%,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8.96%。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黄褐斑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煎剂治疗小细胞肺癌患者行EP方案化疗后引起的胃肠道反应。方法将小细胞肺癌行EP方案化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单纯化疗1个疗程;治疗组30例,化疗基础上配合口服参苓白术散,治疗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胃肠道反应情况。结果两组化疗患者治疗后胃肠道反应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参苓白术散可明显减轻小细胞肺癌患者行EP方案化疗胃肠道反应效果,改善其免疫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泄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中成药补脾益肠丸治疗。结果治疗组临总有效率、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泄泻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杨生泉 《陕西中医》2013,(11):1461-1462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加减结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6例患者,治疗组52例,给予参苓白术散加减结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46例,给予利巴韦林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在治疗后1周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并统计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和纠正脱水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后婴幼儿秋季腹泻,可明显缩短患儿发热、脱水纠正时间,提高治愈率,有利于患儿恢复正常,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参苓白术散联合化疗药物对结肠癌的治疗效果,以扩展临床对该病的治疗途径,延长病人生命。方法:将确诊为结肠癌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医化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比较2组治疗效果,并对肿瘤治疗后的有效率、稳定率和生活质量以及产生的毒副作用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肿瘤治疗后的有效率方面无明显差异,而在肿瘤的稳定率、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后的毒副反应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结肠癌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改善中晚期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肿瘤的稳定性,降低化疗的毒副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参苓白术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45例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予以思密达治疗,治疗组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症状缓解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对小儿秋季腹泻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应用思密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5例确诊的黄褐斑患者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结果:65例经治后治愈32例,好转18例,未愈15例,总有效率为76.92%。结论:从脾肾入手,运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黄褐斑效果显著,为黄褐斑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5):23-28
目的系统评价参苓白术散加减辅助治疗肺癌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重庆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The 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 base,搜索纳入比较单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或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对照组与对照组其他疗法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9年11月7日。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排标准筛选文献、评价文献质量、评估偏倚风险、提取文献基本资料,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RCTs,共709例患者,其中对照组354例,试验组35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参苓白术散加减辅助治疗肺癌与对照组相比可提高肺癌的临床疗效有效率[RR=1.85,95%CI(1.39,2.45),P0.0001],可改善生活质量[RR=1.85,95%CI(1.39,2.45),P0.0001],可提升中医证候疗效[RR=1.60,95%CI(1.18,2.16),P=0.002],同时可缓解化疗后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RR=2.02,95%CI(1.54,2.65),P0.00001]以及腹泻[RR=1.35,95%CI(1.11,1.71),P=0.004]。结论基于以上分析,临床治疗肺癌使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辅助治疗具有良好治疗效果,在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生活质量、提升中医证候疗效、缓解恶心呕吐及腹泻等化疗不良反应上有优势。但由于纳入文献质量偏低、报告结局指标较少等缺点,无法全面准确分析治疗效果,还需进行更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以期为肺癌临床中西医治疗提供可靠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泄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辽宁省中医药学会建大中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00例泄泻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西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泄泻的过程中,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可获得确切的治疗效果,同时还能促进预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