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通过文献研究、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本研究得出初步结论:微生态失调、免疫功能紊乱属于中医学"邪气"范畴.中医学"邪气"包括了一切可导致人体功能紊乱、内外环境失衡的因素.当人体受到某些异常影响时可使微生态平衡受到干扰和破坏,出现微生态失调,微生物发生定性、定量的或定位的改变,微生物系统的生物屏障作用被削弱,外籍菌或致病菌入侵、定植、繁殖,微生物的一些作用由生理型转变为病理性,形成微生物的致病机制,产生病原微生物,微生态系统由"正气"状态向"邪气"状态转化.从免疫学角度考察,病原微生物和外来抗原物质等与由于免疫功能失调而产生的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等均归属于邪气.前者为外邪,后者为内邪.其具体表现为菌群密集度增高、菌群多样性降低、优势细菌发生改变,致病菌增加;抗体IgG、IgM、IgA均低下.CD4/CD8比值呈现倒置(0.99),血清补体C3滴度降低.  相似文献   

2.
痰浊与现代物质基础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痰浊是人体津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痰一经产生之后又反过来变成致病的“病邪”,引起多种病理变化和各种临床症状,即所谓痰证。痰邪致病,与正虚邪实相关,正虚主要表现患者免疫功能低下,邪实主要表现在三大能量物质代谢障碍?内分泌异常?血流变的异常,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体液代谢以及细胞因子等方面,从而导致代谢产物堆积?内环境紊乱,表现为痰证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脓毒症发病机制涉及感染、炎症、免疫、凝血及组织损害等问题,并与机体多系统多器官病理生理改变密切相关。主要责之正气不足,毒邪内犯。病变初期以实证为主,正盛邪亦盛;病情深入,虚实夹杂;极期正衰邪盛、正衰邪衰,脏器功能失调最终发生脏器衰竭;恢复期正虚邪恋。辨证分型,毒热炽盛,正气亏虚.瘀毒内阻.腑气不通。多种因素决定预后,如生理状态、伴随疾病、基础疾病、器官功能不全、免疫状况及营养状况等,中医药治疗时间、指征及与西医配合的理论依据和临床实践研究是取得突破重点。  相似文献   

4.
脓毒症发病机制涉及感染、炎症、免疫、凝血及组织损害等问题,并与机体多系统多器官病理生理改变密切相关。主要责之正气不足,毒邪内犯。病变初期以实证为主,正盛邪亦盛;病情深入,虚实夹杂;极期正衰邪盛、正衰邪衰,脏器功能失调最终发生脏器衰竭;恢复期正虚邪恋。辨证分型,毒热炽盛,正气亏虚-瘀毒内阻-腑气不通。多种因素决定预后,如生理状态、伴随疾病、基础疾病、器官功能不全、免疫状况及营养状况等,中医药治疗时间、指征及与西医配合的理论依据和临床实践研究是取得突破重点。  相似文献   

5.
从正邪理论关系阐释中医药在艾滋病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健  邓鑫  张亚萍  李永亮 《吉林中医药》2009,29(11):947-948
从中医学的角度讲,正气虚弱,抗邪无力是人体感染邪气和发病的根本原因,正邪斗争关系到艾滋病发病的全过程。在急性HW感染期,人体正气与邪气俱盛,治疗以祛邪为主;在无症状HIV感染期,人体正气渐弱,邪气渐旺,治疗应扶正祛邪并重;在症状性HIV感染期,人体邪盛正衰,治疗或祛邪兼扶正或扶正兼祛邪,或扶正祛邪并重;艾滋病期,正虚邪盛,治以扶正为主。  相似文献   

6.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中医病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彦 《江苏中医药》2007,39(5):12-13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可归属于中医学“虚劳”、“关格”等病证范畴。其演变、形成经过实际就是正气渐损、邪毒渐盛,正邪相争、邪盛正虚,以及邪毒内盛、正气衰竭的病理过程。其病位在肾.但常波及肺、脾胃。脾肾衰败,瘀血、湿浊内蕴是其基本病理。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是其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7.
虚证在临证上较常见,从虚实两纲对疾病进行辨证是临床上常用之法。因为邪正相争、阴阳失调是病理总纲,当正气虚在疾病中占主导地位时,便构成了虚证的征象。这时患者并不一定有风、寒、署、湿、燥、火、痰饮、淤血、伤食和虫积等病邪的因素存在,若有,也轻微,它对疾病不起主要作用了。由于邪盛可表现实证或虚  相似文献   

8.
IgA肾病是全球最为常见的肾小球性疾病之一,是以IgA或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导致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表现为肉眼或镜下血尿反复发作,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肾损伤等.中医学对IgA肾病无相应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尿血""水肿""虚劳""腰痛""肾风"等范畴.中医学认为IgA肾病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标实证候中又以湿热、湿毒、瘀血最为常见[1].风湿内扰在IgA肾病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风为百病之长,为外邪致病的先导,常合邪致病.  相似文献   

9.
慢性肾脏疾病(CKD)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肾损害>3个月,有或无GFR降低,表现为肾脏病理形态学异常或具备肾损害的指标包括血、尿成分异常或肾脏影像学检查异常;或不明原因的GFR下降(<60mL/min·1.73m2)超过3个月,有或无肾损害表现.肠道菌群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与人体存在共生关系,通过代谢、免疫保护,屏障保护等功能维护着人体的生理平衡,当这种平衡被打破,便可能会引起一系列肠内外疾病.CKD即是肠外疾病的一种,其机制可能是消化道细菌感染及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肠道屏障功能破坏、免疫紊乱导致CKD发生发展.同时,CKD的发展又伴发肠道微生态失衡.  相似文献   

10.
慢支急发期证型与免疫及呼吸道微生态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对慢性支气管炎急发期患者两种常见中医证型的免疫及上呼吸道微生态的研究,探讨中医辨证分型与免疫、微生态之间的相关性,为中医学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02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痰热郁肺型、痰浊郁肺型患者,进行免疫功能及上呼吸道微生态指标检测并进行分析.结果:慢性支气管炎急发期患者两证型均有微生态失调和免疫功能的低下,两型对比有显著差异.结论:人体微生态和免疫功能指标,可作为研究慢性支气管炎发病机理及中医辨证分型的依据之一.微生态失调和免疫功能低下是慢性支气管炎急发期及该病的中医辨证分型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肠道菌群稳态在维持肠道正常生理功能、调节机体免疫、防御感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从肠道菌群与疾病的相关性、与中医学理论的共通性及针灸调节多种疾病肠道菌群的研究现状三方面进行综述,认为肠道微生态的平衡与中医阴平阳秘的生理状态密切相关,肠道菌群的失调与中医阴阳失调、邪盛正衰互为因果,而针灸疗法能提高肠道细菌的丰富度及多样性、增加某些益生菌的含量、提高其定植能力的同时降低致病菌或疾病相关菌的定植能力,从而改善多种疾病的肠道微生态。  相似文献   

12.
肾纤维化的病变程度与肾功能恶化及慢性肾脏病的预后密切相关。肾纤维化几乎是各种肾脏疾病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其形成是由于肾脏受到创伤、感染、免疫反应等刺激,固有细胞受损。西医治疗方法有百令胶囊、黄葵胶囊、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基因治疗、细胞因子及靶向药物治疗等。中医学认为肾纤维化是一个正气耗损,邪毒滞盛,长期正邪相争,邪盛正虚的过程。本虚标实,本虚指气虚,标实为血瘀。中医学治疗肾纤维化,主要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补益脾肾为主,从多环节、多方位、多靶点干预用药。早期脾肾气虚、气阴耗伤,以党参、地黄、枸杞子、山药补气养阴,补脾益肾;中、晚期肾脏病患者,瘀血邪毒阻滞经络,活血化瘀以白芍、当归、桃仁、牛膝为主,清热解毒用赤芍、牡丹皮、土茯苓、地黄,同时加用补脾益肾之品,如女贞子、墨旱莲、党参、黄芪。文章从现代医学和中医学讨论肾纤维化的机制,及实验研究报道的改善肾纤维化,延缓肾衰竭的中西医药物,为临床上治疗肾纤维化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中医病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E)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中医病名及诊断标准,阐明其发病机理,为规范MODSE的中医药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对患者176例的中医证候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衰竭前期正虚为主及邪盛为主比例差别不大,而衰竭期则以正虚为主。正虚为主的证型以气阴两虚最多,其次为阳气衰竭。邪盛为主的具体证型中瘀毒内阻最多,其次为痰热壅盛。结论该综合征发病机理为内外因合而为之,遇有外邪侵袭,正气难以抵御,迅速出现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严重紊乱而致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脏问乘侮而致几个脏腑相继出现脏气耗伤之极,发为脏器衰败的逆转危候。“正气虚”是发病的基础,贯穿于病程始终,衰竭期正虚尤为突出。扶正是干预治疗的重要环节。正虚为主有气阴两虚、阳气衰竭、阴阳两虚、阳脱阴竭四个证型;邪盛为主有痰湿内蕴、痰热壅盛、热毒内盛、瘀毒内阻四个证型。  相似文献   

14.
<正> 虚实与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邪正盛衰的八纲辨证组成部分。是通过归纳和概括疾病的基本特点,分清疾病的虚、实、寒、热证候。为治疗提供有力依据。一辨虚实虚指正气不足,实指邪气太盛。《素问·通评虚实论》谓:“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概而言之,虚证是反映机体正气虚弱而邪气也不太盛的证候;实证是指邪气太盛而正气尚未虚衰,邪正相争剧烈的证候。虚证常见于慢性病或疾病的后期,病程  相似文献   

15.
肿瘤免疫编辑假说描述了免疫系统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双重作用,并分为免疫清除、免疫平衡以及免疫逃逸三个序贯的阶段。中医学认为正虚邪实是肿瘤最重要的基本病机,并以此指导扶正培本及以毒攻毒治法的临床运用。应用肿瘤免疫编辑假说,将正气与免疫功能、病邪及癌毒与肿瘤细胞联系起来,将肿瘤"正虚邪实"病机拓展为"全身不一定虚,局部虚实夹杂",以此病机所指导的治法由"扶正培本及以毒攻毒"拓展为"匡扶病灶中的正气及靶向以毒攻毒"。尝试对"正虚邪实"及其治法进行拓展,可为肿瘤免疫治疗领域中充分发挥中医药多靶点、多层次、多因素的网络调节作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肾气虚衰,气血不足,机体功能低下,抗邪无力,多因虚而致病,且因正不胜邪,病多缠绵成为慢性,或此病未愈又患他病,几种疾病共存。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在老年患者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疾病的过程,从正邪关系来讲,是人体的正气与致病邪气双方相互斗争的过程。疾病的发展和转归,取决于双方力量的对比。正盛邪退,病情好转,邪盛正衰,病情逐渐恶化,在具体运用中要区别扶正与祛邪的主次,或以扶正为主,或以祛邪为主,或是先扶正而后祛邪,或先祛邪而后扶正,最终要达到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的原则。外感病由天时之不正,实则亦由正气之先虚,不能固御其邪,感冒一病,是一个正邪相争的发病过程,正盛则邪退,正气不足则邪气乘虚而入,正气足则六淫之邪就不能侵入人体,尤房屋之墙壁坚固,盗贼亦何由而入,其邪能侵入人体内者,皆由身体怯弱,而…  相似文献   

18.
介绍尹常健教授分期辨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经验。尹常健教授认为,该病当分期辨治,首辨分期,次辨脏腑,再辨虚实。初期多属实,以痰湿、气滞多见,治宜化痰祛湿或行气导滞;中期邪气渐盛,邪正相争,以湿热蕴结、痰浊壅盛为主,治宜清热祛湿或芳香化浊;晚期正气已虚,邪气仍盛,以肝肾不足、痰瘀互结多见,治宜调补脾肾、化痰散结、活血通络。  相似文献   

19.
刘德山针对胃癌术后病人从邪正虚实的大局入手,将胃癌术后病情分为正虚邪去、正虚邪存和正虚邪盛等三大类;治以补虚扶正为主,攻邪不伤正,提倡"治虚先健脾,健脾必益气";用药上发掘经典,衷中参西,巧用援药。  相似文献   

20.
对于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防治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健康问题。中医学没有慢性肾脏病的病名记载,但有其症状的描述,见于"水肿""癃闭""关格""腰痛""虚劳"等相关论述中。肾的气化、水液代谢功能失常是其基本病理变化。多数专家学者认为本病中医证型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主。而虚证又以脾肾气虚、脾肾阳虚、气阴两虚为主,实证以血瘀、湿浊为主[1,2]。另外有学者提出慢性肾脏病是正气虚损、邪毒渐盛,正邪交争、邪盛正虚,以及邪毒内盛、正气虚衰的病理过程[3]。恩师在诊治慢性肾脏病的过程中,总结病机总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痰、瘀、毒为标,并采用三焦辨证论治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简要论述如下,以期更能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