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总结由于中耳炎、Hunt综合征、肿瘤及理化损伤4种常见耳源性疾病导致的面神经麻痹手术治疗的经验,增加对手术治疗耳源性面神经麻痹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10月至2007年3月间由于上述4种耳部疾病导致面神经麻痹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面神经功能评估采用House-Brackman分级.结果 24例患者中男10例,女14例;年龄14~82岁,平均44.5岁.耳部病变包括:胆脂瘤中耳炎12例(其中合并Hunt综合征1例),慢性单纯性化脓性中耳炎3例,急性中耳炎2例,Hunt综合征3例,理化因素损伤2例,中耳肿瘤2例.治疗前House·Brackman分级Ⅱ级3例,Ⅲ级5例,Ⅳ级13例,V级3例.手术行面神经减压术7例,病变切除+面神经减压术12例,病变切除未处理面神经4例,病变切除+切除面神经1例.术后随访1个月到8年,Ⅱ级以下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恢复I级4例,Ⅱ级10例,Ⅲ级6例,Ⅳ级2例,V级l例,1例因癌症切除面神经为Ⅵ级.结论 及时去除病灶、行面神经减压是治疗耳源性面神经麻痹的有效方法,彻底地清理病灶是手术治疗耳源性面神经麻痹获得良好术后效果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儿童颞骨骨折性面神经麻痹经乳突-颞下迷路外径路面神经减压术的疗效.方法 8例颞骨骨折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分别在病情出现的1个月内,行经乳突-颞下迷路外径路面神经减压术,部分同期行听骨链重建术,随访1~2年,评估听力及面神经功能(H-B)程度.结果 术前H-B Ⅴ级7例、Ⅳ级1例,术后恢复Ⅰ级5例、Ⅱ级3例;术前2...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原发性面神经肿瘤的临床特征,提高对原发于面神经的肿瘤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病理诊断明确的10例面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面神经功能评估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结果首发症状以面神经麻痹发病并进行性加重7例;以耳部流脓8年、耳后肿痛伴面神经麻痹2周急症入院1例;单纯面部肿物1例;以耳下肿物10年、肿物肿胀剧痛伴面神经麻痹入院1例。7例患者行CT检查,5例同时行MRI检查,6例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肿物位于面神经不同部位。4例MRI检查均表现以长T1长1、2信号为主的不均匀信号影,1例MRI无明显阳性征象发现。2例表现为面部或腮腺部位肿物的患者B超显示为病变区的实性占位。患者均行手术治疗,9例患者完全切除肿瘤,无复发,1例部分切除肿瘤;完整剔除肿瘤和部分切除肿瘤各1例,术后面神经功能无变化;完整切除保留部分面神经纤维2例,面神经功能均改善,行面神经修复4例,失败1例,改善3例。结论面神经瘤可累及面神经的多个部位,临床表现以进行性面神经麻痹多见;对于面神经肿瘤的治疗应该考虑到面神经的功能、生长的速度、手术的经验和患者的意愿等因素综合判断;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还需要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4.
过去 8年内 ,收治结核性中耳炎 7例 (9耳 ) ,男 6例 ,女 1例 ,年龄 2 4~ 72岁 ,平均 4 0岁 ,2 0多岁 3例最多见。出现症状至确诊时间 1个半月~ 1年 ,平均 4个月。既往患慢性中耳炎 1例 ,另有 1例患肺结核 ,1年后发生结核性中耳炎 ,并 2次接受鼓室成形术。 7例中双耳结核 2例 ,混合聋占 78% (7/ 9耳 )。除 1耳中耳有炎性渗出外 ,全部耳漏多量。全组无耳痛 ;耳鸣 7耳 ;未见眩晕及面神经麻痹病例。耳漏涂片阳性占 2 5 % (2 / 8耳 ) ,培养 7例均阳性。行病理和聚合酶链反应 (PCR)病例均阳性 ,结核菌素反应无强阳性 ,中等阳性占 1/ 4(2 5 % )…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和探讨鼓室-乳突手术后迟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0年3月~2014年12月接受鼓室-乳突手术术后出现迟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共7例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包括其病史、专科查体、影像学及听力学检查、手术经过、面神经麻痹发生的时间、治疗用药及随访情况等。结果 664例鼓室-乳突手术的患者中,有7例在术后出现了迟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发生率为1.05%,面神经麻痹的发生时间是术后5~14天,平均11天,面神经功能情况:HBⅣ级4例,Ⅲ级2例,Ⅱ级1例,6例术前颞骨CT检查显示面神经水平段裸露,3例伴有耳周疼痛,3例有面部受冷风刺激史,3例进行了疱疹病毒抗体检测,其中3例阳性;经抗病毒、糖皮质激素、营养神经等治疗,10天后所有患者的面神经麻痹症状明显好转,其中1例恢复正常,1月后5例恢复正常,余1例在2月后也恢复正常。结论迟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鼓室-乳突术后少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术后10天左右,其发生的具体病因不明,可能与局部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鼓室内填塞物刺激或鼓索神经牵拉肿胀等因素有关。经积极药物治疗,大部分患者的面瘫症状可在10天内得到明显改善,2月后均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外科治疗的相关问题。方法:面神经麻痹患者37例,病因包括:贝尔面瘫5例,颞骨骨折20例,中耳乳突炎4例,内耳道面神经肿瘤3例,颅脑颌面手术损伤5例,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外科治疗方式。结果:H-B分级Ⅰ~Ⅱ级恢复率:贝尔面瘫80%,颞骨骨折80%,中耳乳突炎100%;内耳道面神经肿瘤术后1例由Ⅳ级改善至Ⅲ级,2例术后无明显变化;颅脑颌面手术损伤行面-舌吻合者4例由Ⅴ级改善至Ⅲ级3例,Ⅳ级1例,行瘢痕切除+面神经探查减压术者1例由Ⅴ级改善至Ⅳ级。结论:针对不同病因导致的面神经麻痹,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法,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先天性外耳道闭锁症外科手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1996~ 2 0 0 2年间在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经过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外耳道闭锁症 4 4 6耳 ,术后出现并发症的 4 7耳 ,分别为外耳道口狭窄、外耳道狭窄、感染引起的听力下降、单纯气导听力下降和面神经麻痹 ,其中听力下降 10dB 12耳 ,下降 2 0dB 19耳 ;下降 30~ 4 0dB 12耳。结果 造成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为骨性外耳道开放不足 ,继发感染 ,鼓膜外侧愈合 ,未掌握面神经畸形的解剖特征。 4 3耳进行了再手术 ,其中包括外耳道口狭窄 2 4耳 ,外耳道狭窄 9耳 ,听力下降 8耳 ,面神经麻痹 1耳。与并发症出现后进行比较 ,再手术使听力有不同程度提高 :10耳听力提高了 10~ 2 0dB(2 3 3% ) ,2 1耳提高了 2 0~ 30dB(4 8 8% ) ,12耳提高了 30~ 4 0dB(2 7 9% )。面神经麻痹 1耳再手术后 2个月面神经功能恢复正常。 5耳采用保守治疗。结论 外耳道再狭窄和鼓膜的外侧愈合是造成手术后听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对严重的面神经畸形病例不要为了提高听力而损伤面神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总结颞骨岩部胆脂瘤的外科治疗、术中面神经功能的保护及修复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79例手术治疗的颞骨岩部胆脂瘤病例,按House-Brackmann法对面神经功能进行分级,根据术中探查所见,依据面神经损伤的部位和范围分别采用面神经减压、吻合、耳大神经移植、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等方法进行修复;随诊1年以上,资料齐全的48例患者,根据手术前后面神经功能的分级进行比较,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79例岩部胆脂瘤患者经过手术切除病灶,术中发现面神经受累部位以迷路段最为多见。面神经损伤修复方法:面神经减压48例(60.76%);面神经端端吻合5例(6.33%);面神经改道吻合3例(3.80%);耳大神经移植修复面神经3例(3.80%);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10例(12.66%)。剩余10例术中面神经未处理。随访1年以上,资料完整的48例患者预后:面神经减压:29例,术前面神经功能Ⅰ级13例,Ⅱ级1例,Ⅲ级7例,Ⅳ级2例,Ⅴ级4例,Ⅵ级2例;术后Ⅰ级22例,Ⅱ级2例,Ⅲ级1例,Ⅳ级3例,Ⅴ级1例。端端吻合:4例;术前Ⅰ级1例,Ⅴ级3例;术后Ⅱ级1例,Ⅲ级3例。改道吻合:3例;术前Ⅴ级1例,Ⅵ级2例;术后:Ⅲ级2例,Ⅳ级1例。耳大神经移植:2例;术前均为Ⅴ级;术后:Ⅳ级1例,Ⅴ级1例。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7例;术前Ⅴ级4例,Ⅵ级3例;术后:Ⅲ级1例,Ⅳ级4例,Ⅴ级2例。3例术中未处理面神经病例,面神经功能无变化。结论颞骨岩部胆脂瘤术中需仔细保护面神经,发现面神经损伤后应及时修复,依据损伤程度和范围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修复方式可以使患者获得较好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组大的颈静脉球体瘤10例,女性7例,男性3例。年龄31~69岁,平均54岁。6例应用手术治疗(女4、男2)。C 与 D 型各3例。2例放疗过有9、10、11和12颅神经麻痹。主要症状与体征:听力损失(100%),搏动性耳鸣(70%),平衡失调(60%),1~4条颅神经麻痹(40%)。搏动性头痛(50%)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症状。传导性耳聋(90%),打  相似文献   

10.
鳄鱼泪征 (crocodiletears)亦称味泪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同侧进食时泪液增多。我科曾收治 2例报告如下。例 1  男 ,30岁。颅底骨折致右侧面神经麻痹 2个月于 1986年 1月 2 1日入院。查 :右面部对称性及面部运动评分 0 % [1] ,外耳道及鼓膜未见异常 ,纯音听力正常。面神经兴奋性试验示神经失用 ,流泪试验阳性 ,镫骨肌反射存在 ,右侧舌前 2 / 3味觉丧失。X线摄片示右侧颞骨纵行骨折。于 1986年 1月 2 1日全身麻醉下施行右侧经乳突后、上鼓室联合进路行膝状神经节以下面神经减压术 ,术中见面神经外膝部被一小…  相似文献   

11.
腮腺肿瘤术后引起的一过性面神经功能减退或永久性面瘫分别占到 2 7%和 4 % ,一般只有肿瘤影响到面神经一半以上神经纤维时才出现临床可见的面瘫。神经电图可用于监测面神经功能 ,通过对 33例腮腺肿瘤病人术前和术后 10天、 80天面神经功能的监测发现 ,面神经功能障碍对面神经的复合动作电位 (CMAP)振幅和潜伏期有所变化。 2 7例腮腺良性肿瘤病人术前临床观察和面神经功能检测均正常 ,6例腮腺恶性肿瘤病人术前临床观察无面神经麻痹 ,而面神经电图监测有 3例异常。 2 7例良性肿瘤患者术后 10天检测时 17例面神经功能正常 ,6例恶性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12.
内镜下面神经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面肌痉挛的功能性手术方式,讨论如何提高手术成功率、增加手术安全性及减少并发症等有关微创的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86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经内镜下耳后小切口乙状窦后入路小脑脑桥角血管减压术进行治疗。结果:术中发现责任血管285例(99.7%),其中为小脑下前动脉264例,基底动脉21例,用Teflon隔离;蛛网膜粘连但未发现责任血管1例(0.3%)。术后面肌痉挛立即消失。术后1周面神经功能1/6级196例,2/6级62例,3/6级23例,4/6级4例,5/6级1例;术后半年面神经功能1/6级274例,2/6级10例,3/6级2例。术后1个月听力无明显变化238例,下降〈20dB 35例,20~〈50dB 10例,≥50dB 3例。出现脑脊液耳鼻漏2例,均治愈。无其他并发症及死亡患者。随访1~4年,面肌痉挛复发3例(1.0%),1例再次手术治愈。结论:内镜下耳后小切口乙状窦后入路小脑脑桥角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的理想术式。内镜应用提高了责任血管的发现率,有助于脑组织和神经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静脉孔及其周围区域肿瘤的最大限度保存功能的手术方法和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3月-2005年5月间手术的32例颈静脉孔区肿瘤,根据术前肿瘤性质、大小、位置、听力功能、面神经功能以及后组脑神经功能,分别采用乳突与颈部联合进路(4例)、不移位面神经的颞下窝进路(9例)、移位面神经的颞下窝进路(11例)以及颞下窝进路联合耳蜗进路(8例),分析术后功能保存情况。术中均使用脑神经监护仪,术后均复查CT或MRI。结果32例颈静脉孔区肿瘤,其中副神经节瘤13例、神经鞘膜瘤10例、脑膜瘤2例、巨细胞瘤2例、软骨肉瘤1例、黏液软骨肉瘤1例、腺样囊性癌1例、胚胎性横纹肌肉瘤1例、胆固醇性肉芽肿1例,随访时间3~60个月。26例肿瘤全切,5例近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术后死亡2例。5例术后脑脊液漏,2例并发颅内感染,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1周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分级)1~2级13例,3~4级12例,5~6级7例;术后3—60个月随访面神经功能1—2级23例,3—4级7例,5—6级2例;术后听力较术前改善4例、不变10例、减退11例,丧失7例;术后9例无后组脑神经症状,11例出现暂时性麻痹,12例出现永久性麻痹但1—3个月后10例代偿,2例未代偿。结论采用不同手术进路切除颈静脉孔区肿瘤可以达到肿瘤切除的同时最大限度保存功能,维持可接受的生活质量,手术技术及熟悉术后并发症的处理为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据报道,耳源性小儿面神经麻痹占10~16%,在日本占7~17%。大部分原因为急性中耳炎引起,通过抗生素、鼓膜切开等治疗,多数患者可以恢复。该文报道隐性中耳炎致面神经麻痹2例。男女各1例,年龄同为1岁3个月。现病史均为两侧中耳炎急性发作,经专科治疗局部症状改善,但出现左侧面神经麻痹。入院后,2例行鼓膜切开,CT所见乳突腔和鼓室内存在软性组织阴影。EMG检查,左侧表情肌无反应。保守治疗,面神经麻痹未见好转。后经乳突鼓室开放术,见乳突腔内充满水肿状的粘膜及肉芽组织,手术去除病变,行面神经水平部减压术,鼓室导管留置术…  相似文献   

15.
面神经电图 (electroneurography,ENoG)是一种客观评价面神经功能的方法 ,对面瘫早期的功能测试及评估预后有帮助。一、对象和方法总结 1993年 6月~ 1998年 4月面瘫患者 80例所作ENoG的结果。其中男5 5例 ,女 2 5例 ;年龄 6~ 80岁 ,青壮年(2 1~ 4 0岁 )共 3 8例 ,占总数的 4 8%。面瘫 2周内来诊者占 5 6%。致瘫疾病中Bell麻痹 3 5例 ,耳带状疱疹 2 1例 ,头外伤 16例 ,中耳炎 4例 ,中耳癌 3例 ,先天性胆脂瘤 1例。使用DantecEvomatic80 0 0型电生理仪测试 ,患者平卧 ,采用针电极 ,正极置鼻唇…  相似文献   

16.
耳带状疱疹又名Hunt综合征.本病系水痘-带状疱疹(V-2)病毒所致,亦可合并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因本病为面神经膝状神经节受病毒感染所致的炎症,故又称为膝状神经节炎,常侵犯颞骨段面神经,临床上可出现面神经麻痹、剧烈耳痛、耳鸣、眩晕、恶心、呕吐、眼震、听觉障碍、外耳道疱疹等症状.本病不罕见,但易漏诊,常因皮肤病损首诊皮肤科.近年国内文献报道400余例,为进一步认识本病,现将1993至1999年我院收治的7例报告如下.7例中男3例,女4例,27~68岁,平均44岁,30岁以下2例,40~52岁4例.右侧2例,左侧5例.患者均先是耳剧痛、刺痛、耳带状疱疹再发生面瘫.3例发生在感冒或劳累后,4例无明显诱因,2例听觉障碍伴耳鸣,为中度感音神经性聋,1例伴有眩晕.经治疗后,7例耳带状疱疹均痊愈,3例面瘫于10~20d内消失,1例面瘫于30d内消失,伴听觉障碍2例30d内面瘫未完全消失,但听觉障碍减轻,伴有眩晕1例治疗14d后眩晕消失,但面瘫无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伴或不伴轻微面神经麻痹的面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资料完整、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分级(HB)≤Ⅱ级的面神经鞘瘤患者诊断及治疗过程.结果 8例患者均不以面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且均有误诊史,其中6例存在误治史.术前均行CT和(或)MRI检查,证实肿瘤位于面神经的不同位置.4例术中保留面神经行肿瘤切除术,术后随访17~180个月,面神经功能(HB)Ⅱ~Ⅲ级;2例术中发现肿瘤侵犯广泛,破坏耳蜗及前庭,与面神经无法分离,予以牺牲神经切除肿瘤,行耳大神经移植术,术后分别随访56和79个月,面神经功能(HB)Ⅳ级;1例拒绝牺牲面神经,术中行面神经减压术,术后11个月面神经功能Ⅱ级,肿瘤无增大;1例术中发现肿瘤来源于鼓索神经,予以牺牲面神经分支,并行面神经减压术,术后11个月面神经功能Ⅱ级.结论 面神经功能分级(HB)≤Ⅱ级的面神经鞘瘤多不以面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诊断困难.手术方法取决于肿瘤的特点、范围和患者的意愿.对明确面神经来源的肿瘤,如果肿瘤与面神经之间容易分离,可以保留面神经行肿瘤切除;如果不易分离,当肿瘤侵犯桥小脑角、内听道、耳蜗、前庭时,可以考虑牺牲面神经;对拒绝牺牲面神经者,可行面神经减压术,并定期影像学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面神经肿瘤的临床特点,探讨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解放军总医院1986年1月~2000年12月间手术治疗、病理证实的14例原发性面神经肿瘤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经验.结果 14例患者中面神经鞘瘤9例,面神经纤维瘤3例,面神经血管瘤2例.面神经肿瘤的首发症状最常见为面瘫(10/14),其次是听力下降(5/14).最常见体征是面瘫(10/14),其次是鼓室内肿物(5/14),再次是外耳道肿物(4/14).本组14例面神经肿瘤均经手术切除治疗,手术中保留面神经完整1例,术后随访3年,面神经功能正常.保持部分面神经连续2例,分别随访1年和3.5年,1例面神经功能为Ⅱ级,1例为Ⅲ级.耳大神经移植桥接面神经6例,平均随访4.5年,面神经功能Ⅱ级2例,Ⅲ级3例,Ⅳ级1例.股外侧皮神经移植桥接面神经1例,随访6年,面神经功能Ⅲ级.1例桥小脑角面神经鞘瘤患者,在肿瘤切除术后9个月时行二期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后随访3年,面神经功能恢复为Ⅱ级.面神经中断者因断端寻找困难而未处理3例,平均随访2.5年(6月~ 4年),均为完全性面瘫(Ⅵ级).结论面神经肿瘤常见首发临床表现为面神经麻痹.一旦考虑为面神经肿瘤,应尽早手术.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尽可能保留面神经的连续性或行一期面神经功能重建,若不能行一期面神经功能重建也要尽可能在短期内行二期功能重建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面神经上方前庭开窗术的可行性。方法 对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月间收治的 8例先天性重度传导性聋伴面神经低位越窗或遮窗患者 (男 6例 ,女 2例 ;年龄 1 0~ 2 1岁 ,平均1 4 5岁 )进行面神经上前庭开窗和听骨链重建术 ,其中 4例先行面神经移位术 ,再行面神经上方前庭开窗术。结果  8例患者术后语言频率听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其中听力改善 1 5dB 2耳 ,1 6~ 2 5dB 3耳 ,改善 2 6dB以上 3耳。无 1例发生面瘫。随访 4~ 2 8个月 (平均 1 7 5个月 ) ,听力保持不变。结论 对于面神经越窗或遮窗的患者行面神经上方前庭开窗术是可行的 ,可使患者提高听力 ,扩大了前庭开窗术的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20.
面神经畸形的前庭开窗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面神经上方前庭开窗术的可行性。方法 对2000年1月~2002年1月间收治的8例先天性重度传导性聋伴面神经低位越窗或遮窗患者(男6例,女2例;年龄10~21岁,平均14.5岁)进行面神经上前庭开窗和听骨链重建术,其中4例先行面神经移位术,再行面神经上方前庭开窗术。结果 8例患者术后语言频率听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听力改善15dB2耳,16~25dB3耳,改善26dB以上3耳。无1例发生面瘫。随访4~28个月(平均17.5个月),听力保持不变。结论 对于面神经越窗或遮窗的患者行面神经上方前庭开窗术是可行的,可使患者提高听力,扩大了前庭开窗术的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