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儿科对2004-09~2006-09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1176例,分别送了咽拭子培养及咽拭子高倍镜检,现将咽拭子培养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住院患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诊断方法.方法 选取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2007-01-2008-01呼吸道感染的患儿200例,将其分为A、B两组,A组的起病<7 d,B组起病≥7 d,分别进行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培养与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比较两组不同方法的阳性率.结果 A组中咽拭子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P<0.05;B组中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肺支原体咽拭子快速培养用于早期诊断支小儿支原体感染的效果要优于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  相似文献   

3.
老年呼吸道感染者菌群失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健康老年人群呼吸道菌群为研究基础,在此基础上研究老年呼吸道感染过程中随着疾病的发展呼吸道菌群的变化趋势及感染治疗过程中呼吸道菌群的变化趋势.方法 采集2003年7月~2005年12月间老年人(年龄大于60岁)健康组60例在不同季节的咽拭子进行需氧培养、厌氧培养、二氧化碳培养;同时采集60例门诊呼吸道感染的老年患者(未使用抗生素治疗)咽拭子及120例呼吸道反复感染老年患者(使用5 d广谱抗生素后)的咽拭子进行同样的培养.通过数据分析在不同季节老年人群组的咽部正常菌群的分布及感染状态下呼吸道菌群数量变化和失调.结果 健康老年人群之间咽拭子的细菌菌群分布和数量是无明显差异的(P>0.05);而老年感染组的咽拭子细菌菌分布和数量与老年健康组有明显差异(P<0.05);对于120例老年呼吸道反复感染患者(在使用5 d广谱抗生素后)其咽拭子细菌菌群分布和数量与老年健康组有明显差异(P<0.05);广谱抗生素应用后主要的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和白假丝酵母菌等.结论 呼吸道菌群在健康老年人群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菌群数量稳定,但在呼吸道感染时其菌群可失调导致呼吸道感染.而且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会选择出呼吸道高耐药的条件致病菌,尤其是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鼻咽拭子细菌培养在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同时采集403例类百日咳综合征或肺炎住院患儿鼻咽拭子和口腔吸取物,以分区划种半定量法接种培养后进行菌种鉴定,"+++"及以上考虑有临床意义.对比2种类型样本培养结果及其与患儿临床表现和疾病转归的吻合程度.结果 403例患儿中,鼻咽拭子培养阳性率为31.5...  相似文献   

5.
2006年西安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2006年西安地区儿童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病学状况。方法应用MP快速培养法对西安地区2006年1月~12月525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标本进行MP培养检测。结果525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标本中MP培养阳性1289例,总阳性率为24.55%。其中〈1岁、1~3岁、3~5岁、〉5岁各不同年龄纽患儿中MP阳性检出率分则是18.4%,29.48%,27.91%和19.25%;不同季度MP感染的检出率分别是:1~3月14.12%,4~6月23.84%,7~9月35.48%,10-12月24.0%,其中第三季度(7~9月)MP感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它季度(P〈0.01)。结论MP为西安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各年龄儿童人群普遍易感;2006年第三季度MP感染检出率较高,可能有小流行。  相似文献   

6.
2004-09~2005-03笔者对门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94例进行中成药一清胶囊的临床观察和疗效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老年患者呼吸道感染致病菌的菌群分布及其耐药监测,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流行和耐药现状分析,咽拭子培养对精神科呼吸道医院感染患者治疗效果的临床分析,成都地区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感染及控制对策,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基因克隆及表达……  相似文献   

8.
我们于1992年11月~1997年10月对住院13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咽拭子衣原体培养分离或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衣原体特异性lsM、IgG抗体或PCR检测,以证实沙眼衣原体(CT)和肺炎衣原体(TWAR)是广州市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之一,并对不同检测方法所得结果提出讨论。l材料及方法1.l对象;136例中,男93例,女43例,年龄最小1个月,最大7岁,卫岁以内婴儿60例,~3岁48例,~7岁28例。诊断为支气管肺炎gi例(66.9%),支气管炎35例(25.7%),支气管哮喘并感染10例(7.4%)。1.2标本收集:()患儿入院后即取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咽拭子培养对精神科呼吸道医院感染患者治疗效果的临床意义。方法查阅2004年1月至12月合并呼吸道医院感染的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咽拭子培养和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6例诊断为呼吸道医院感染患者的咽拭子共分离出59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33株占55.9%,革兰阳性菌26株占44.1%;其中有16例同时进行咽拭子+痰液培养,病原菌一致的有11例,占68.5%;在抗生素使用符合咽拭子培养药敏结果与不符合药敏结果的患者中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1.1%和40.9%,两组数据比较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咽拭子培养对精神科呼吸道医院感染患者的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临床应尽量避免经验用药。  相似文献   

10.
胡带翠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3):8266-8266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化疗期间院内感染的临床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07-02-2010-09于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化疗的急性白血病且发生院内感染的58例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和总结。结果 5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58例次感染)的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口腔多见,其次为肛周感染、皮肤感染等。58例咽拭子培养结果阳性者24例次,痰培养结果阳性者占6例次,血培养及中段尿培养阳性者各2例次,其他标本培养阳性者1例次。检出菌株43株中真菌18株,革兰阳性菌15株,革兰阴性菌10株。结论加强呼吸道、口腔、肛周、皮肤及感染前预防及护理,对降低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院内感染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流感嗜血杆菌在小儿乎吸道感染中的特点。方法:对228例乎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咽拭子接种培养,分离流感嗜血杆菌,检测β-内酰胺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发现致病菌84株,其中流感嗜血杆菌57株,占阳性分离率的68%,b型流感嗜血杆菌4株,占流感嗜血杆菌的7.0%。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及阿奇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90%、86%,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克洛、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氧氟沙星及左氧氟沙星高度敏感。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11%(6/57),此部分菌株对氨苄西林耐药。结论:流感嗜血杆菌为小儿乎吸道细菌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其产酶率不高,对常用的含耐酶基因的青霉素类及第二、三代头孢菌素敏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鼻咽拭子用于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检测结果.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初诊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患儿1260例,收集鼻咽拭子样本,应用呼吸道病毒检测试剂盒检测感染病毒类型.结果 1260例中324例鼻咽拭子七项呼吸道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25.7%;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率最高,占11.4%,其次依次是副流感病毒3型(P3)、腺病毒(ADV)、甲型流感(IA)、乙型流感(IB)、副流感病毒1型(P1)、副流感病毒2型(P2),感染率分别为5.2%、4.3%、2.4%、1.2%、0.7%和0.5%.结论 鼻咽拭子在呼吸道感染患儿病毒检测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RSV、P3和ADV则是目前感染率较高的主要病毒类型.  相似文献   

13.
现将2004-09~2005-07我院应用左旋氧氟沙星胶囊治疗尿路感染42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均符合尿路感染标准,男19例,女23例,年龄26-70(平均42)岁。急性肾盂肾炎16例,膀胱炎15例,细菌性阴道炎11例。  相似文献   

14.
都安锦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0):4943-4943
现将我院感染科2005-06-2005—08、2006—06-2006-09对13例败血症型人感染猪链球菌患者的急救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患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剂,提高治疗成功率。方法对患儿咽拭子进行病原微生物分离培养,在VITEK32自动微生物分析仪上鉴定病原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药敏分析,以双纸片法检测ESBLs。结果从44例患儿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124株。前、后微生物培养分离出病原菌为同一致病菌有10例,占22.7%,有两种致病菌者26例占59.0%;3种者7例(15.9%);4种者1例(2.3%)。产ESBLs株的检出率随感染次数增加而上升,对常用药物的耐药率也上升。头孢他啶、含酶抑制剂的抗菌剂耐药率均在15%以下。结论在RRI患儿治疗过程中,减少经验用药,重视病原微生物培养,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比较反转录PCR(RT-PCR)法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咽拭子和鼻咽抽吸液标本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DNA的敏感性。方法收集20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呼吸道标本(同时收集咽拭子和鼻咽抽吸液),应用针对hRSV的M基因保守区域的PCR引物进行hRSV基因片段检测,对阳性的标本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0例患儿的呼吸道标本中(咽拭子和鼻咽抽吸液),共检出70例hRSV阳性标本,阳性率为35.0%。其中在鼻咽抽吸液标本中检出69例hRSV阳性标本,阳性率为34.5%;咽拭子标本中,共检出67例hRSV阳性标本,阳性率为33.5%;66例在咽拭子及鼻咽抽吸液中均检出hRSV,阳性率为33.3%。结论应用RT-PCR法检测hRSV,在咽拭子与鼻咽抽吸液标本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咽部定植菌与住院精神病人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相关性及预防控制对策。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新入院精神病人纳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入院后24 h、第4 d、第21 d时取咽拭子送检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对其住院期间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咽部有病原菌定植组病人呼吸道医院感染率达53.84%,与无定植组的16.98%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定植菌耐药情况严重。结论咽部病原菌定植是住院精神病人呼吸道医院感染的主要潜在危险因素之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副反应和约束护理是引起高感染率的主要原因;临床应重视咽拭子培养和药敏结果来指导预防和治疗住院精神科病人呼吸道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8.
我科应用中药保留灌肠辅助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满意,总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我院2005-12/2006-12门诊及住院患者100例,病程发热在2~3d以上,体温在38.5~40℃之间,伴有不同程度的咳嗽。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无效,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可以排除其他疾病。男55例,女45例,年龄6月龄-12岁,发病季节均为秋冬季。100例分两组,治疗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对照组50例,男25例,女25例。两组年龄、性别及主要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9.
对2003年3月-2006年3月收治的52例确诊为下呼吸道感染但无痰的病人进行了两种不同的方法取样培养,探讨用诱导取痰做痰培养对明确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价值,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发现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病例有增多趋势。现对2002-09/2006-09我院儿科收治的171例病原学证实轮状病毒的腹泻并MP感染患儿情况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