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1例危重病人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前和支持7d后测定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转铁蛋白(TRF)水平。结果血清前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7d后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没有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病人实施肠内营养能改善机体蛋白质合成和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对提高危重病人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1例危重病人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前和支持7d后测定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转铁蛋白(TRF)水平。结果血清前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7d后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没有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病人实施肠内营养能改善机体蛋白质合成和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对提高危重病人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在危重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研究ICU危重病人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效果.方法:对ICU中56例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肠内营养支持组32例,肠外营养支持组24例.结果:本组病人52例康复,4例死于原发病.经肠内营养支持后,血清前清蛋白明显升高(P<0.01),血清清蛋白和血红蛋白亦有升高(P<0.05);而肠外营养支持后,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对比,肠内营养支持组病人血清前清蛋白和清蛋白均高于肠外营养支持组(P<0.05),上臂肌围和肱三头肌皮皱厚度无显著差异.结论:ICU危重病人救治中,应根据疾病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方式,肠内营养有更好的代谢效应及营养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运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经我院营养科会诊并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恶性肿瘤术后患者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前与肠内营养支持10天后的血红蛋白(HGB)、总蛋白(TP)及白蛋白(ALB)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并根据营养支持途径分为单纯肠内营养支持组与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组,对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8例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经营养支持治疗后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肠内营养支持组(EN组)与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组(EN+PN组)比较在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运用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其营养状况;对无法达到足量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联合使用肠外营养既可保护肠道功能又能供给充足能量,更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肠内营养期间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预防老年患者发生喂养不耐受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在西部战区总医院住院治疗行肠内营养支持的老年患者11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喂养耐受情况进行分组,分为耐受组和不耐受组。对比两组基础资料、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及其他相关治疗临床资料,并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老年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发生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纳入的117例老年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发生喂养不耐受51例,发生率为43.59%;不耐受组年龄≥70岁、禁食时间≥4 d、APACHE-Ⅱ评分≥20分、合并低蛋白血症、营养液渗透浓度≥330 mmol/L、机械通气治疗、应用抗菌药物种类≥2种、亚低温治疗的患者占比均高于耐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添加膳食纤维占比不耐受组(19.61%)低于耐受组(4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OR=2.038,95%CI:1.342~3.094)、禁食时间≥4 d(OR=3.0...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鼻空肠管和鼻胃管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重型颅脑损伤需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随机分为鼻空肠管组和鼻胃管组,每组20例,比较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胃肠道耐受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营养支持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糖和淋巴细胞计数水平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营养支持后14 d,鼻空肠管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较营养支持前明显降低(P=0.0001).营养支持1周内,鼻空肠管组患者反流(P=0.001)、腹胀(P=0.011)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鼻胃管组患者.结论 鼻空肠管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效果优于鼻胃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营养液与自制匀浆膳在重症卧床患者中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方便选取北京市平谷区医院住院行肠内营养支持的重症患者100例,其中匀浆膳组50例,营养液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14 d的营养支持效果。结果入院时匀浆膳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分别为(118.80±27.50)、(59.27±7.64)、(33.26±6.16)g/L,与营养液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14 d时,两组患者的三项营养指标均有所下降,其中血红蛋白的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蛋白与白蛋白的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入院14 d时在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入院14 d时,以大便正常及便秘的天数较多,腹泻的发生天数较少,经Hotelling T2检验显示,两组患者排便情况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医院自制匀浆膳可能与商家生产的肠内营养混悬液的营养价值相当,自制匀浆膳还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可随意调整配方等优点,为重症卧床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又提供了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肠内外营养支持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ICU病房收治的48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肠外营养组(PN组)24例以及肠内营养组(EN组)24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接受肠内外营养支持前后的白蛋白、血糖、氮平衡、生存率、机械通气时间等情况.结果 与PN组相比,EN组患者血糖正常率较高(P<0.05),氮量排出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白蛋白、ICr指数优于PN组(P<0.05),EN耐受性及通气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但与PN组相比,EN组患者生存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确合理对ICU患者应用营养支持能有效缓解患者病情,改善患者营养,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有利于提高患者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其中EN支持与PN相比,更适合应用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用于老年重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9年10月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营养支持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每组各30例。肠内营养组给予肠内营养混悬液佳维体,肠外营养组通过中心静脉输注全营养混合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及并发症(呕吐、腹泻、肺炎、导管感染、肝肾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发生率。结果营养支持前,两组患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后,两组各指标水平均明显改善,且肠内营养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肠外营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低于肠外营养组的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对于老年重症患者营养支持中效果明显,不仅可以提高机体营养状态,而且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肠内+肠外混合营养支持在危重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肠内 肠外混合营养(EN PN)在危重病中的支持效果,将ICU中6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EN PN组(30例)和PN组(30例),在营养支持前1 d及营养支持第10天测量三头肌皮皱厚度、上臂肌围、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结果表明EN PN组在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增高方面优于PN组(P均<0.05)。认为对于危重病患者,EN PN在防止肠道细菌易位和多脏器功能不全中起一定的作用,有更好的营养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李霞  丁美祝 《现代医院》2011,11(12):89-90
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个性化鼻饲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将54例重症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鼻饲力衡全肠内营养支持,实验组鼻饲个性化匀浆膳食。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第1天与第21天的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情况比较,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第21天的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情况比较,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得到有效的营养肠内支持,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如误吸、腹胀等)的发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个性化鼻饲营养支持使重症脑卒中患者得到有效的肠内营养支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矿难病人中采用营养支持对预防再喂养综合征发生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对20名矿难病人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以及再喂养综合征风险评估;采用肠外营养、肠内营养支持及膳食营养综合治疗,观察7 d。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病人营养和电解质水平。结果:20名病人均存在营养不良风险且伴有再喂养综合征发生风险,其中13名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7 d后,不同时间相比血清电解质中钾(K)、钠(Na)、磷(P)、镁(mg)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电解质水平逐渐上升。病人不同时间的总蛋白、前白蛋白、空腹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发现再喂养综合征发生风险病人并积极进行营养支持,可有效预防再喂养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制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研究组(给予肠内营养制剂)和对照组(给予自制流食)。对比(1)两组营养支持前及营养支持14天后营养指标。(2)两组营养支持前及营养支持14天后免疫指标。结果:两组营养支持前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三项营养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营养支持14天后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三项营养指标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营养支持前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两项免疫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营养支持14天后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两项免疫指标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应用肠内营养制剂,可以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抵抗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应用肠内营养(EN)乳剂瑞代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高血糖的老年伤者营养状况和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4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高血糖老年伤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分别给予富含缓释淀粉的整蛋白型肠内营养乳剂瑞代和标准配方肠内营养乳剂瑞素,观察患者EN期前后上臂围(AC)、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 bA1c)水平。结果两组EN前后TP、ALB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AC、TP、ALB、H bA1c在EN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代组略优于瑞素组;瑞代组FBG控制情况明显优于瑞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EN制剂对老年重型颅脑患者的临床营养支持都是有效的,瑞代在改善并发高血糖患者的营养状况、血糖水平等方面优于标准配方制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肠内加肠外营养对神经危重症患者早期营养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64例神经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肠内营养(EN)组)、观察组(肠内营养(EN)+早期肠外营养(PN)组)。对2组患者在营养支持前和营养支持1w后的血清蛋白水平和免疫指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肠内营养(EN)组在入院1w后血清蛋白水平与入院前相比较都有所降低,其中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降低,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早期PN组在入院1w后血清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和入院时相比较都有升高情况,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早期PN组在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上比EN组高,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早期PN组在接受治疗后TLC明显升高,较EN组有明显提升,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短时间内(1w)单纯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会导致血清蛋白下降、营养不良。肠内肠外联合营养能对神经危重症患者的早期营养和免疫功能指标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应用肠内营养乳剂对老年脑出血急性期合并高血糖的患者营养状况和血糖水平的影响及其安全。方法 60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合并高血糖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给予富含缓释淀粉的整蛋白型肠内营养乳剂瑞代和标准配方肠内营养乳剂瑞素,观察患者肠内营养(EN)期前后上臂围(AC)、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血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结果两组EN前后TP、ALB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AC、TP、ALB、HbA1c、HGB在EN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代组略优于瑞素组;瑞代组FBG控制情况明显优于瑞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AST,ALT,BUN.Cr在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EN制剂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营养支持都是有效的,瑞代在改善并发高血糖患者的营养状况、血糖水平等方面优于标准配方制剂,对肝肾功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专用肠内营养制剂对胃癌术后病人应激性血糖波动和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在海南省中医院外一科行胃癌根治术的Ⅰ ~ Ⅲ期胃癌病人142例,按1∶1∶1随机分,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病人为肠内营养A组49例,肠内营养B组48例和肠外营养组45例,肠内营养A组术后给予糖尿病专用肠内营养混悬液,肠内营养B组给予普通肠内营养混悬液,肠外营养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三组病人术后1、3、7天IR状态,术后6d内血糖波动水平,术前ld和术后7d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蛋白等营养指标,术后切口愈合和感染情况,以及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IR状态应用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进行评价,血糖波动水平采用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和血糖不稳定指数(GLI)进行评价.结果:肠外营养组病人术后各营养指标均低于肠内营养组,HOMA-IR指数,IR发生率、MAGE、GLI以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高于肠内营养组(P<0.05),术后3、7d肠内营养A组HOMA-IR指数、IR发生率均低于肠内营养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天内肠内营养A组MAGE和GLI均低于肠内营养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d两肠内营养组病人营养指标均较术前无明显变化,且组间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肠内营养A组术后切口甲级愈合率为85.7%,高于肠内营养B组的64.6%,肠内营养A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0%,低于肠内营养B组的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专用肠内营养制剂有助于改善胃癌术后病人应激性血糖波动和IR状态,降低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和感染的发生,促进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于肺部感染临床预防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医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行食管癌手术切除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外营养组和肠内营养组,每组各25例,分别术后给予全静脉肠外营养支持和鼻肠管滴注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术后排气时间、体重下降等.结果 肠外营养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2.0%0,明显高于肠内营养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的1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外营养组和肠内营养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及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肠内营养组患者疗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及天冬氨酸转氨酶指标分别为(35.5±6.1) g/L、(90.2±10.4) g/L、(63.7±8.8) U/L、(73.3±13.7)U/L,均明显优于肠外营养组的(39.7±7.5) g/L、(99.6±13.8) g/L、(37.1±6.2) U/L、(36.4±7.4) U/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及体重下降指标分别为(67.2±5.0)h、(1.9±0.5) kg,均明显优于肠外营养组的(90.8±7.5)h、(2.6±1.0) k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有效改善术后营养水平,降低肺部感染发生风险,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心脏瓣膜病病人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支持与术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术前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筛查有无营养风险。观察病人营养风险的发生与心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对存在营养风险的病人分成营养支持组和对照组,对术后第14天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结果和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及肺部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瓣膜病病人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3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心功能与营养风险有相关性(r=0.317,P 0.01),存在正相关关系。营养支持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第14天ALB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 0.05),但术后第14天营养支持组前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营养支持组住ICU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营养支持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NRS 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发现瓣膜病病人术前存在较高的营养风险;在围术期,对存在营养风险的病人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和ICU停留时间,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经验、安全性、康复价值。方法:对某院5年来施行胃癌根治术后同时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21例患者进行分析,观察其临床症状;监测术前、术后第8d体重、血红蛋白、白蛋白的变化及排气、下床活动时间与同期内胃癌根治术的21例常规输液组进行对比。结果:21例肠内营养患者均能耐受,少数患者有不适,无并发症的发生,两组之间比较术后体重及血红蛋白两种指标无明显差异,但白蛋白两组间有差异,肠蠕动恢复时间及下床活动时与对照组间有明显差异。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有效,较好地改善术后病人营养状态和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