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非神经移植材料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近年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尚存在很多问题,最主要的是其长度问题,我们采用中国本兔21只,随机分三组,每组7只14条神经,实验组采用静脉内填入两段0.3cm神经段桥接腓总神经4cm缺损。对照组用静脉直接桥接腓总神经4cm缺损。自体神经移植组将腓总神经切取4cm倒置后回植,术后经25周的观察发现实验组与自体神经移植组二者在肢体运动恢复,肌肉动作电位,神经传导速度及组织切片上的神经纤维及轴索的再生均极为相似。而用静脉直接桥接腓总神经缺损对照组失败。本实验初步表明长段静脉内填入神经段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串连静脉吻合的肌腱静脉皮瓣移植一例宋修军,曲永明患者,男,58岁。右手砍伤,小指近节不全离断,环指背侧皮肤、腱帽及部分关节骨皮质缺损,创面2.4cm×2cm。急诊行小指再植,环指创面清创并找出远、近各2根静脉,切取2.2cm长一段掌长肌腱及其浅面带有...  相似文献   

3.
临床经验1989年以来,采用自体静脉作为桥接物治疗手部指神经缺损18例25条神经取得较好疗效。我们认为指神经缺损在2cm内,自体静脉可作为首选桥接物。一、资料与方法本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20-38岁。共25条神经,其中指总神经5条,指固有神经20条;桥接的静脉取自手背、腕背部的头静脉;修复的神经缺损长度为1.0-2.5cm,平均1.7cm。方法与结果:在臂址麻醉下,于手术显微镜下显露指神经,切除损伤段神经瘤,直呈出现正常的神经纤维束。按指神经粗细及缺损长度,切取手背或腕背的头静脉。此…  相似文献   

4.
手指多段离断再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回顾性分析手指多段离断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于手指末节、指尖部的断指再植,吻合1条动脉及1条指腹静脉或者吻合1条动脉加拨甲、小切口放血处理,或者行动静脉转流等方法恢复断指血循环;手指中节和近节的离断再植吻合两侧指动脉和2条以上指背静脉,如血管损伤严重,可行浅静脉移植或者邻指动脉移植桥接。结果再植45例81指165段,成活150段,成活率91%。结论手指多段离断再植技术要求高,术中高质量的血管吻合及对血管损伤的有效处理,可以提高断指再植的成活率。加强功能锻炼是再植手指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韩岩  鲁开化 《中华外科杂志》1993,31(12):726-729,T091
较短的罱神经缺损用非神经发效果较为肯定,较长的缺损效果则不理想。本中利用自体静脉桥接兔3.0cm长腓总神经缺损,术后22周观察未发现有明确的神经再生现象。实验组将静脉分化长度相同的两段,将长约0.3cm的游离神经片段缝接于两段静脉之间,形成“静脉-神经-静脉”这样一种桥接体来桥接同样长度的神经缺,术后电生理、组织学、HPR示踪等项检测观察到有明确的神经再生现象。当增加神经片段的数量时移植效果明显改  相似文献   

6.
吻合血管的双腓骨并联移植修复长段股骨缺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股骨干长段缺损的修复较为困难,过去有采用吻合血管的单根腓骨移植、双腓骨折叠移植以及组合移植等方法。1995年12月,采用了吻合血管的自体双腓骨并联移植,将双侧腓骨滋养血管的对侧缘剥离部分骨膜袖,使双腓骨裸露骨面对合后,缝合骨膜袖,重建并联后的腓骨血循环,修复一例4岁儿童股骨缺损8cm。术后随访1年10个月,并联腓骨融合成为一根直径与自体股骨相当的新骨,骨髓腔与股骨相通。这种技术可用于修复肱骨、胫骨、股骨干及股骨下段、胫骨上段肿瘤切除后的长段缺损。  相似文献   

7.
全程康复治疗断腕断掌再植与手功能康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提高断腕断掌再植成活率与手功能恢复的方法。方法1994年3月—2003年3月行断手再植共15例,其中断腕5例,均先吻合尺动脉及伴行静脉,使手部尽快恢复供血;断掌10例,先吻合静脉,后吻合动脉,争取一次通血成功,果断处理血管危象,同时术前、术中、术后进行全程康复治疗。结果15例断腕断掌全部成活,随访2—5年,功能评定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断肢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6例,良7例,差2例,优良率86.6%。结论缩短手部缺血时间,精确吻合血管是提高断腕断掌再植成活率的关键,全程康复治疗对手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不同长度的自体静脉移植实验及临床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不同长度的自体静脉移植术后结果,作者将16条犬的股静脉分为2.0cm、4.0cm、8.0cm分别移植于同侧股动脉间,术后1周,4周和16周分批取材,利用体视学方法观察移植静脉内膜增生、血管壁显微结构成分相对含量以及移植通畅率,并结合临床25例超声多普勒影像分析移植静脉顺应性等力学因素.结果发现:1.3组移植静脉增生内膜厚度,显微结构成分相对含量及通畅率无显著相差(P值>0.05);2.宿主动脉与移植静脉顺应性差异伴随于移植的全过程.结论:1.只要清创彻底,良好的外科技术,适宜的血管张力,动静脉吻合口尽量匹配,丰富血循环的肌肉覆盖以及合理的辅助治疗,在本研究条件下,不同长度的自体静脉对移植结果可无明显影响;2.动静脉顺应性差异可能是最终影响自体静脉移植结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基层医院常温下缺血长时限断腕再植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报导基层医院在常温下缺血长时限断腕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例长时限缺血的断腕彻底清创后,采用肝素化新鲜全血100ml,暂时性间断冲击式灌注离断手,在简捷固定尺、桡骨断端后,先吻合桡动脉,再吻合桡动脉伴行静脉和头静脉,争取在伤后8h内对离断手供血,再缝合伸、屈肌腱、正中神经、尺神经、尺动脉及尺侧皮下浅静脉。结果 再植5例均成活,术后正中神经、尺神经感觉恢复均在S4以上,手指关节和腕关节伸屈功能接近正常,但手内在肌功能恢复较差。结论 对常温缺血长时限的断腕,采用肝素化新鲜全血灌注离断手和再植是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院成功地抢救二例断指病人,经断指再植术后,手指功能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例1、男,36岁,右手食指、环指、小指因电锯伤完全离断。急诊入院行三指再植术、手术顺利,术后再植指血供良好。第三天由予应用抗凝药物病人出现口腔、齿龈及鼻衄,出血不止,经护士早期发现,协同医生及时处理,控制了出血。例2、男、20岁。右手食指被铁钳致伤,在掌指关节处完全离断,伤后3小时来院,急行再植术,在显微镜下吻合动脉二根,移植静脉一根。术后24小时出现静脉阻塞经滴血疗法治疗72小时后再植手指颜色红润,停滴血疗法,80小时后再次出现静脉危象,继用肝素点滴,切开指腹侧滴血每小时放血一次,持续七天。再植手指有轻度感染,经抗感染及换药,手指成活。护理体会:①严密观察再植手指血循环危象:例2病人术后出现二次再植手指静脉阻塞,由于临临床护士严密观察手指末梢循环、皮纹状况、  相似文献   

11.
利多卡因局部灌注具有保护微小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的超微结构;促进吻合口内皮细胞的愈合及扩张微小血管,防止血管痉挛的作用[1,2]。目前临床上已将利多卡因局部灌注作为显微外科游离组织移植与再植术中常用的解痉药物,并得到良好疗效。然而,对于再植或移植肢体出现血循危象后,再探查时局部运用利多卡因灌注能否有效地改善再植或移植肢体的血循环,解除微循环内的血管痉挛,挽救血循危象后的肢体尚未见报道。近年,我院对1例前臂离断再植,术后出现血循危象后局部运用利多卡因灌注,有效地改善了微循环,使再植肢体得以成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异体手移植的手术设计与技术操作要点。方法 2例右手缺失病人行异体手移植,参照自体断腕再植的基本程序,依次受区准备、供手准备、移植手组织重建。骨骼再接平面位于桡尺骨离桡骨关节面2.5cm~3cm处,桡骨阶梯状截骨、螺钉固定,尺骨平面截骨、三棱针或钢板内固定;先缝合屈侧深肌腱,吻合尺、桡动脉后静脉放血,再吻合头、贵要静脉,缝合屈侧浅肌腱及伸侧肌腱,吻合神经,缝合皮肤。术后抗免疫排斥、抗感染、抗凝、抗血管痉挛。结果 手术时间分别为7h52min、9h10min,供手缺血时间6h、ah 19min。病例一移植手血循环良好;病例二术后3小时静脉危象,经手术恢复血循环。现术后8个月移植手存活良好,无免疫排斥反应发生,手握持功能及手部感觉已恢复,手内在肌功能部分恢复。结论 异体手移植的手术设计重点依据手缺失残端位置确定受一供体手移植平面,组织重建的顺序为骨骼、深肌腱、动脉、静脉、浅肌腱、神经和皮肤。  相似文献   

13.
异体手移植的手术设计与操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异体手移植的手术设计与技术操作要点。方法 对2例右手缺失患者行异体手移植,1例双手及前臂中远段缺失者行异体双手及前臂移植。参照自体断肢再植的基本程序,依次行受区准备、供肢准备、移植手组织的重建,首先确定骨骼再接平面,将桡(尺)骨作阶梯状截骨、对合、螺钉固定后,先缝合前臂腹侧屈腕屈指深肌腱(肌腹),吻合尺、桡动脉后行静脉放血,再吻合头静脉、贵要静脉,再缝合腹侧屈腕、屈指浅肌腱(肌腹)及背侧伸肌腱(肌腹),最后缝合神经、皮肤。术后给予抗免疫排斥的药物治疗。结果 3例4肢手术时间为7h52min、9h10min、9h28min、10h5min,供手缺血时间为6h、6h19min、8h59min、7h58min。术后2例3肢移植手血循环良好;1例1肢于术后3h发生静脉危象,经手术探查后恢复血循环。术后随访2-14个月,移植手术均存活良好,无免疫排斥反应发生,功能恢复顺利。结论 异体手移植手术设计的重点,是依据手缺失残端的位置来确定受-供本手的移植平面,组织重建的顺序为骨骼、深层肌腱(肌腹)、动脉、静脉、浅层肌腱(肌腹)、神经和皮肤。  相似文献   

14.
手掌毁损的修复与重建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毁损手掌外形与功能重建。方法:按照手堂和手指的毁损程度采用两类方法修复,对毁损性断掌用4种异位再植的办法;(1)2个离断手指连同部分手掌移位再植于前臂残端;(2)2个或3个断手指连同部分手掌再植于腕部;(3)5个断指连同部分子掌全部移位再植于前臂残端;(4)将部分手掌改建,断手指移位再植。对手掌手指全部或部分的毁坏,主要根据手功能恢复的要求,采用从足部切取相应的组织如足趾,第一趾蹼、跖骨、足背皮瓣等移植修复,因上述组织都是足背动脉及其分支供应,静脉回流也主要依靠大隐静脉系统,手术时可以整体切取,一期移植重建手术共82例。结果:除1例再植断指部分坏死外,其余全部成功,手的外形与功能均得到较好改善与恢复。结论手掌毁损通过移位再植和移植重建,手的功能与外形均可得到较好的改善与恢复。  相似文献   

15.
异体手移植的手术设计与操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异体手移植的手术设计与技术操作要点。方法:2例右手缺失病人行异体手移植,参照自腕再植的基本程序,依次受区准备、供手准备、移植手组织重奸。骨骼再接平面位于桡尺骨离桡骨关节面2.5cm-3cm处,桡骨阶梯状截骨、螺钉固定、尺骨平面截骨、三棱针或钢板内固定;先缝合侧深肌腱,吻合就、桡动脉后静脉放血,再吻合头、贵要静脉,缝合屈侧浅肌腱及神侧肌腱,吻合神经,缝合皮肤。术后抗免疫排斥、抗感染、抗凝、抗血管痉挛。结果:手术时间分别为7h52min、9h10min,供手缺血时间6h、6h 19min。病例一移植手血循歪良好,病例二术后3小时静脉危象,经手术恢复血循环。现术后8个月移植手存活良好,无免疫排斥反应发生,手握持功能及手部感觉已恢复,手内在肌功能部分恢复。结论:异体手移植的手术设计重点依据手缺失残端位置确定受一供体手移植平面,组织重建的顺序为骨骼、深肌腿、动脉、静脉、浅肌腿、神经和皮肤。  相似文献   

16.
前臂伴行静脉桥接动脉在重建拇(手)指中的应用俞立新,高建明,吴水培,马锁坤,黄飞临床上利用残指、游离第2足趾再造手指遇到血管短缺或变异,多采用自体浅静脉移植[1]或腕上切断桡动脉、游离远端翻转与跖底动脉吻合[2]的方法,恢复再造手指的血供。1994年...  相似文献   

17.
吸烟对血管损伤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目的探讨因吸烟致移植或再植组织发生血循环危象的机制。方法(1)对因吸烟而致血循环危象的7例断指再植、组织移植病例进行总结分析。(2)对大鼠进行被动吸烟实验,分成术前被动吸烟组、术后被动吸烟组及正常对照组。应用检测离体血管舒缩功能的方法及扫描电镜技术,观察吸烟对大鼠血管吻合口内皮细胞的愈合过程;尼古丁对离体动脉的舒缩功能及血管内膜完整性的影响。结果临床7例各自在术后不同时间吸烟1次后,3例移植组织和4例再植组织发生血循环危象。实验结果表明:(1)血管吻合后10天,吸烟组血管吻合口内皮细胞覆盖率为28%~32%,而对照组达85%。(2)尼古丁能使血管环产生浓度依赖性收缩,并且造成血管内皮结构的严重破坏。结论吸烟能延缓内皮细胞愈合、血管收缩与损伤血管内膜,是形成移植与再植组织血循环危象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Mu趾旋转撕脱离断再植中利用“Y”型静脉修复动脉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旋转撕脱性Mu趾离断再植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7例旋转撕脱离断的Mu趾分二组进行再植,一组用静脉倒置后端端吻合桥接动脉修复动脉缺员,另一组用自体“Y”型静脉倒置后桥接动脉修复动脉缺损。结果:第一组3例全部失败。第二组4例中除1例因术后趾背皮肤坏死造成趾体坏死外,其余3例均顺利成活,随访6个月,Mu趾外形、血供良好,骨折愈合,浅感觉恢复。结论:自体“Y”型静脉移植修复动脉缺损伤是提高旋转撕脱性Mu趾离断伤再植成功率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指掌侧静脉在断指再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吻合指掌侧静脉重建断指血运的方法。方法应用指掌侧静脉重建断指血运27例,其中行指掌侧静脉端端吻合20指,与指背静脉交叉吻合4指,指掌侧静脉动脉化3指。结果25指顺利成活,1例于术后24h发生静脉危象,另1例于术后8h发生血管危象,经二次手术探查,再植手指顺利成活。结论对于利用背静脉重建血运的断指,可行指掌侧静脉端端吻合、与指背侧静脉交叉吻合和远断端静脉动脉化等方式重建手指血运,以提高再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报道对耳轮以远耳廓撕脱性离断显微再植的临床经验。方法自2018年12月至2021年10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手足外科共收治5例对耳轮以远的耳廓撕脱离断伤患者, 其中男4例, 女1例, 年龄19~62岁。将耳廓彻底清创后, 采用逆行再植法进行再植, 动脉:均取足背静脉桥接耳后动脉;静脉:2例直接缝合,2例取足背静脉将离断耳廓的耳后动脉分支桥接于近端耳廓的耳后静脉,1例未缝合。其中2例断耳术后发生静脉危象, 皮缘小切口放血治疗,2例动脉静脉化的断耳血运良好, 术后均行抗凝、抗血管痉挛、抗感染治疗。术后定期采用电话、微信图片等方式进行随访。结果再植5例均完全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2年, 平均10个月,2例静脉危象耳廓轻度萎缩, 所有耳廓均无明显色素沉着,1年后感觉恢复接近正常。结论血管质量的预判及高质量的显微缝合是耳廓再植成活的必要条件。对于撕脱性离断耳廓再植, 彻底清除损伤血管、行血管移植是预防血管危象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