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我院自1984年1月~1987年2月,选用四味冲剂治疗乳腺增生症860例,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860例中女838例,年龄16~60岁,平均35岁,其中31~40岁402例,占女性患者的48%;男22例,年龄19~70岁,平均40岁。病程2个月~20年,平均14个月。症状表现:乳房疼痛799例(93%)、其中经前周期性疼痛752侧(占乳痛者的94%);伴有乳头溢液(除外导管肿瘤)42例(5%)。体征:乳房包块  相似文献   

2.
乳房囊性增生病又名纤维性囊性乳腺病或慢性乳腺增生病,是中,青年妇女中一种较常见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为乳房内包块和乳房肿胀、疼痛。疼痛严重者影响生活和工作。笔者以按摩治疗本病13例,对缓解疼痛,消解肿胀,软化和缩小包块效果明显。兹将治疗方法和粗浅体会介绍于下。临床资料 13例全部经X线、冷光仪或B超诊断为本病。其中已婚育者12例,未婚育者1例;发病年龄23~44岁,平均29.7岁;患病时间0.5~8年,平均2.5年;双侧患病者10例,单侧者3例;乳房内扪及包块者8例,未扪及者5例;乳头有溢液者2例,无溢液者11例。经3~6个疗程按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乳腺增生症的治疗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来我院行乳腺增生症治疗患者18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采用西药治疗的患者为A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为B组,各90例。A组患者年龄在22~4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3±2.6)岁;B组患者21~4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9±2.1)岁。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比较来看,A组治疗前乳房肿块大小(4.23±1.31)cm与B组治疗前乳房肿块大小(4.54±1.66)c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前乳房疼痛评分(5.89±1.52)分与B组治疗前乳房疼痛评分(5.78±1.39)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乳房肿块大小(3.89±0.98)cm高于B组治疗后乳房肿块大小(1.78±0.63)c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乳房疼痛评分(2.99±0.42)分高于B组治疗后乳房疼痛评分(1.05±0.02)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同组间乳房肿块大小和乳房疼痛均得到了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对比,A组(62.22%)明显低于B组(97.7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乳腺增生症患者展开治疗及护理,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笔者自1995年4月~1997年5月应用三苯氧胺与中药乳癖汤结合治疗52例有持续性乳痛症状的乳房囊性增生病,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2例中,年龄29~52岁,平均年龄37.6岁。均有持续性乳腺胀痛(包括经前期加重),其中双乳痛者15例(29%...  相似文献   

5.
调经活血片为治疗痛经的经典方。痛经多发生于青年妇女,常因痛经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给妇女带来痛苦和不安。痛经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笔者运用调经活血片治疗原发性痛经中医辨证属气滞血瘀型者82例,疗效较好,现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82例均系门诊病人,年龄最小者15岁,最大者36岁,其中30岁以下者79例,占96.5%,30岁以上者3例,占3.5%;病程最短者半年,最长者8年;经前痛者22例(26.8%),经期痛者57例(69.5%),经后痛者3例(3.7%);剧痛难忍17例(20.7%),重度疼痛38例(46.3%),中度疼痛20例(24.4%),轻度疼痛7例(8.6%)。多数月经周…  相似文献   

6.
张丽华  刘悦 《江苏中医药》2018,50(10):46-48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症乳房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乳腺增生症乳房疼痛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浮针疗法(扫散+再灌注活动),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半年后简式Mc Gill疼痛问卷量表(SF-MPQ)中各项指标及总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的73.33%(P0.05);2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半年后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浮针疗法能有效缓解乳腺增生症乳房疼痛患者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且无论是在即时疗效、远期疗效及疗效持久性方面均优于常规针刺组。  相似文献   

7.
暴崩是指子宫出血,暴下量多,血流如注.笔者自拟益气坚肾汤予以治疗,经多年临床验证,效果显著.现将1989年至1994年6月期间,所治104例,小结如下.1 一般资料 104例中,年龄最小10岁,最大51岁,其中10~20岁25例(占24%),21~30岁25例(占24%),31~40岁33例(占31.7%),41~50岁20例(占19.2%),51岁 1例(占0.96%);已婚67例(占64.4%),未婚37例(占35.6%);已育58例(占86.6%),未育9例(占13.4%);带节育器28例(占已育例数48.3%);绝育术后10例(占17.2%).  相似文献   

8.
我们从1974~1984年,用逍遥丸治疗男子乳房发育症35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5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17岁,平均年龄33.3岁;青壮年20例约占57%,50岁以上者15例约占43%。病程:最长为5年2个月,最短3个月。合并症:左侧隐睾3例,右侧隐睾1例,左、右侧睾丸肿瘤各1例,左侧睾丸外伤切除术后1例,计有睾丸疾患者7例;血吸虫性肝硬化7例;有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93年5月至1998年5月治疗乳房良性肿块168例,其中73例手术治疗,95例口服中西药治疗,观介绍如下:亚临床资料本组168例中,女164例,男4例,已婚157例,未婚11例。年龄17~20岁7例,ZI岁~30岁32例,引~4O岁77例,41~50岁50例,50岁以上2例,可见本病多发于对~40岁前后。病程发病3~6个月28例,7~12个月45例,1年以上42例,2年以上34例.5年以上15例,10年以上4例。本组症状:其中经前胀痛70例.经期前后胀痛16例,不定期胀痛9例,无症状73例。经期少腹作痛56例。月经正常考78例,经期超前66例,经期错后15例,经期不规则5例…  相似文献   

10.
乳房硬化性腺病是乳腺小叶间导管、末梢导管及腺泡内皮上皮及乳腺周围间质纤维组织明显增生,甚至纤维化、胶元化变性。临床以肿块坚硬、不痛或轻度疼痛、肿块能活动、病史长为特点,中医属乳疠范畴。我院自1996年7月~1997年7月应用自制天龙丸治疗乳房硬化性腺病252例,并与乳癖消112例对照比较,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治疗对象 女性单侧、双侧乳房结节性团块状肿块,质地坚硬为观察对象,本组共36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天龙丸)252例,对照组(乳癖消)112例。治疗组年龄20岁以下13例,21~30岁53例,31~40岁89例,41~50岁80例,50岁以上  相似文献   

11.
乳腺增生病属祖国医学乳癖范畴,是育龄期妇女乳房常见病之一。临床以乳房肿块及局部疼痛为特点。笔者自拟乳癖汤治疗本病,临床效果较为满意,现将近几年治疗病例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29 例均为女性,年龄21~45岁,病程3个月~5年;已婚26例,未婚3例;乳房肿块呈颗粒状9例,结节状10例,条索状10例,肿块宜径2~4.5cm。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乳房疼痛,多激发生在月经来潮前1周至半个月,少数病例为持续性疼痛。29 例均经红外线乳腺扫描,诊为乳腺增生病。2治疗方法2.1药物组成 仙灵脾、肉苁蓉、黄芪…  相似文献   

12.
散结冲剂是根据我院名老中医史济柱主任的经验方,研制加工成冲剂,治疗乳腺增生病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现将所治65例整理小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5例均为女性,其中25岁以下14例,26—35岁21例,36—45岁25例,46岁以上5例,以中年妇女为多。病程最长13年,最短2个月,其中2—3年占多数。已婚52例,占80%;乳房疼痛54例,占83%;双侧乳腺增生26例,占40%;乳腺肿块位于乳房外上象限30例,占46%,说明乳  相似文献   

13.
祛增生按摩乳治疗乳腺增生症2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5年来,我们用自制的纯中药外用制剂——祛增生按摩乳治疗乳腺增生262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262例均为女性,年龄22~64岁,平均36岁,发病最高年龄段30~34岁;病程6个月~10年;乳房双侧患病138例,占52.67%,单侧患病124例,占47.33%,其中右侧39例,占14.89%,左侧85例,占32.44%。好发部位在乳房外上象限,193例,占73.67%。本组262例,均经冷冻光透照仪检查或乳房B超检查证实并排除乳癌可疑者。2 治疗2.1 药物制备 本方以莪术、三棱、薄荷脑等组成,按《药典》规定的制剂工艺制备。2.2 治疗方法 根据患侧增生块大小,取本品3…  相似文献   

14.
自2005年起,我科以自拟六一汤治疗乳腺增生病患者298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298例均为门诊女性患者,年龄18~55岁,平均36.5岁;病程14天~1年。主要表现为乳房疼痛和  相似文献   

15.
消活血汤是导师张寻梅主任医师的经验方 ;乳核消丸是我院郭玉琪院长组方 ,我院自制的制剂 ;临床用于治疗乳腺增生。通过近年来的临床应用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选择 2 60例病人 ,均为门诊病人 ,按门诊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共 2 0 0例 ,年龄为1 6~ 5 0岁 ,其中 2 0岁以下 6例 ,2 0~ 30岁 68例 ,31~ 40岁 96例 ,41~ 5 0岁 30例 ;病程 3个月~ 9年 ,2年以上占 5 2 % ,左乳房发病 49例 ( 2 4 .5 % ) ,右乳房发病 61例 ( 30 .5 % ) ,双侧乳房同时发病 90例 ( 4 5 % ) ;对照组 60例 ,2 0岁以下 2例 ,2 0~ 30岁1…  相似文献   

16.
乳痛症与乳腺小叶增生症是广大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笔者利用妇女佩戴文胸的特点,根据祖国医学对本病发病机理的认识,经多年临床实践,选取有效方药,研制成“妇乳乐”药袋,投放于胸罩内壁,以发挥其治疗作用。经临床治疗332例资料分忻,疗效较为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332例均匀女性。年龄<20岁11例,21~30岁86例,31~40岁160例,41~50岁75例。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0年。职业以工人为最多,计161例(占48.5%);其次为干部(占18.4%)及教师(占14.2%),尚有营业员(占8.1%)、医务人员(占3.9%)、农民(占4.5%),学生最少,仅  相似文献   

17.
方芳 《广西中医药》2012,35(1):20-20
乳房静脉炎是发生于乳房部的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炎.我院乳腺科于2004年5月~2011年3月采用院内协定方配合微波治疗乳房静脉炎3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0例皆为女性患者,均来自我院乳腺科门诊.其中20~30岁7例,31~40岁11例,41~50岁9例,51~60岁3例;病程最短5天,最长4个月;均为单侧乳房发病;所有患者乳房均有明显疼痛症状,压痛明显;条索状肿物最短者为4 cm,最长者为9 cm;其中6例发病前有乳房手术史,1例有乳房外伤史.1.2诊断标准[1]单侧或双侧乳房皮下出现条索状肿物,直径约1~3mm,长5~15 cm,质地略硬,可与皮肤粘连,有轻度自发痛、压痛或牵扯痛,用两手指将条索状肿物两端拉紧时可出现一条皮肤凹陷性浅沟,多有外伤及局部手术史.  相似文献   

18.
急性乳腺炎多发生在哺乳期妇女,发病率约占10%左右,处理不当不仅影响哺乳,也使乳房形成较大的瘢痕或变形并影响外观。现将笔者在1990~1994年用药姜灸治疗急性乳腺炎40例总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40例均为门诊病人,发病年龄最小19岁,最大36岁;平均25岁;第一胎31例,第二胎7例(其中2例系第1次哺乳),第三胎2例(均为非哺乳期);病变在右侧23例,  相似文献   

19.
调肝汤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病4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晓琳  李叶双 《河北中医》2000,22(11):829-829
乳腺增生病是女性乳房常见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伴有乳房疼痛。由于可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同时本病与乳腺癌关系密切,已列为癌前病变,故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应用著名中医妇科专家韩百灵教授调肝汤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病46例,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46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已婚41例,未婚5例;年龄22~25岁3例,25~35岁24例,35~45岁22例;病程3个月~3年,其中6个月~1年35例,占76%;单侧27例,双侧19例。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乳房疼痛症状,乳房检查可见一侧或双侧乳房内颗粒状、片状或不规则条索状结块,多数边缘不清,有压痛。1…  相似文献   

20.
针灸治疗乳房肿块34例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430073)李云君1一般资料本组34例均为女性,年龄16岁~65岁,平均年龄36.8岁。发现乳房肿块至就诊时间,病程最短者2天,最长者18年。乳房单侧病变者23例,双侧病变者11例。所有病例针灸治疗前后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