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拔伸斜扳推拿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采用拔伸斜扳推拿手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运用拔伸斜扳推拿法治疗;对照组30例,常规推拿治疗,隔日治疗1次,15天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临床治愈率50%;对照组总有效率73.3%,临床治愈率35%;两组比较,P〈0.01。结论:拔伸斜扳推拿手法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拔伸斜扳推拿法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与神经根比邻关系的影响。方法: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用拔伸斜扳推拿治疗,对照组50例用药物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椎间盘与神经根位置变化、椎间盘形态的改变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神经根比邻关系的改变及椎间盘形态的变化可能是拔伸斜扳推拿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拔伸斜扳推拿法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颈椎生理曲度的作用机制。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拔伸斜扳推拿法组(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采用Borden氏法测量颈椎生理曲度,治疗后对两组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值的变化进行对照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颈椎生理曲度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善或重建颈椎生理曲度可能是拔伸斜扳推拿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拔伸斜扳三步推拿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与神经根比邻关系的影响。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拔伸斜扳三步推拿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疗程结束后对2组患者侧隐窝并椎间盘形态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侧隐窝狭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腰椎间盘突出形态改变率治疗组42.0%,对照组6.0%,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神经根比邻关系的改变与椎间盘形态的变化,可能是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拔伸斜扳三步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运用拔伸斜扳三步法推拿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一般推拿手法与口服外用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临床治愈率66.7%;对照组总有效率85.0%,临床治愈率30.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拔伸斜扳三步法推拿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对抗牵引后扳拔伸法配合雷火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给予对抗牵引后进行扳拔伸法配合雷火灸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推拿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84.0%(P<0.01)。结论:对抗牵引后扳拔伸法配合雷火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推拿结合中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第一组实验组选取2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推拿结合中药治疗。对照组分两组,每组各20例,两组分别采用单一推拿手法治疗和单一中药治疗。结果:实验组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治疗的效果高于两组对照组(P〈0.01)。结论:在推拿结合中药治疗能显著提高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的提高推拿拔伸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别从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两个方面回顾总结了推拿拔伸治疗该病的研究进展,探讨推拿拔伸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实用价值和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采用舒筋拔伸弹拔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运用舒筋拔伸弹拨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枕颌牵引法治疗,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临床治愈率50%;对照组总有效率73.3%,临床治愈率23.3%。结论:舒筋拔伸弹拨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穴结合推拿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将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针刺颈夹脊穴结合推拿治疗组30例和针刺颈夹脊穴对照组30例,进行对照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总有效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刺颈夹脊穴结合推拿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火针粹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火针粹刺颈部阿是穴,配合传统针刺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针刺法。采用日本田中靖久症状量表分析。结果:3个疗程治疗组痊愈率63.33%,对照组治疗率41.17%;治疗组治愈病人痊愈平均天数为(17±4.18)d,对照组治愈病人痊愈平均天数为(25±4.82)d,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运用火针烽刺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人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研究运用"推拿配合斜扳法"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对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推拿配合斜扳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颈痛颗粒治疗。治疗后统计并分析数据。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两组有效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95%的CI无重叠,统计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治疗组采用的方法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法。结论:"推拿配合斜扳法"治疗比单纯药物治疗在疗效方面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测定CSA大兔模型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Vm)和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的变化,探讨项七针与颈夹脊穴对CSA大兔模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7只正常新西兰白兔局部注射血液制成CSA大兔模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项七针组、颈夹脊穴组.对照组不予针刺治疗,项七针组、颈夹脊穴组分别针刺项七针和颈夹脊穴,经颅多普勒检查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结果:项七针组、颈夹脊穴组针刺治疗后Vm、PI、RI的改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项七针组优于颈夹脊组(P<0.05).结论:针刺可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液供应,项七针优于颈夹脊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赤凤迎源针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将11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9q0)和对照组(58例)。治疗组采用赤凤迎源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连续治疗4周。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头痛积分;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ET水平,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NO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5%,对照纽总有效率为70.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头痛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头痛积分下降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ET、NO水平均有很明显变化(P〈0.01,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ET、NO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赤凤迎源针法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安全,无不良反应,其取效的机制可能是较好地调节血浆ET、NO水平,维持脑血管正常的舒缩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参附强心胶囊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大鼠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探讨参附强心胶囊抑制心肌纤维化,治疗CHF的作用机制。方法:腹腔注射阿霉素(ADR)法复制CHF大鼠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T的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的含量。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大鼠血浆ET、NO的含量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治疗,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血浆ET、NO水平均显著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参附强心胶囊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卡托普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参附强心胶囊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浆ET、NO水平,具有阻止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是改善CHF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综合运用牵引、针灸、按摩三种物理疗法治疗1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为97.69%.结论:综合康复疗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壮肾排毒颗粒对慢性肾衰患者的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胱抑素(CysC)的影响。方法: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口服壮肾排毒颗粒,对照组30例口服尿毒清颗粒,观察2组ET、NO、Leptin、CysC的变化。结果:治疗组ET、Leptin、CysC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治疗组NO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壮肾排毒颗粒能够降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ET、Leptin、CysC,升高NO,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口服中药结合牵引治疗组50例,单纯牵引对照组46例。两组均于治疗两个疗程(4周)后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78.3%。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9.
调脂汤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及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调脂汤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及血浆内皮素的影响。方法:40只Wistar大鼠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调脂汤组,观察灌胃前及灌胃1个月后各组血管斑块/内膜面积比和内膜/中膜厚度比,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指标变化;检测各组大鼠血浆内皮素(ET)的含量。结果:灌胃1个月后,辛伐他汀组和调脂汤组大鼠血清TC、LDL-C值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大鼠血浆中ET的含量显著降低;与灌胃前比较TC、LDL-C值也显著降低(P〈0.05),血浆中ET的含量显著降低;调脂汤组TC、LDL-C值较辛伐他汀组略高,血浆中ET的含量与辛伐他汀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调脂汤能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的血脂及血浆ET的含量。  相似文献   

20.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颈椎活动度的观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心用颈椎活动仪观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颈椎活动度方法及其对旋提手法疗效的意义。方法:本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10例,脱落12例,其中试验组106例(缺失5例),对照组104例(缺失7例)。试验组采用旋提手法,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应用头盔式颈椎活动仪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5,7,9,11,13天及治疗后1个月随访8个时间点测量颈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的活动度。结果:两组间颈椎前心、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的活动度治疗胁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P〈0.01,P〈0.05),而且手法改善颈椎活动优于牵引(P〈0.01,P〈0.05)。结论:头盔式颈椎活动仪操作简便,数据准确,对于评价颈椎功能和手法疗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