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对于脊柱融合术后疼痛患者~([1]),以往多单独给予阿片类药物进行镇痛,虽可取得一定效果,但不良反应多。为减少由单独大剂量使用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近年来多模式镇痛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手术镇痛中~([2])。为进一步探讨多模式镇痛方法在老年脊柱融合术后的应用价值,此次研究对68例  相似文献   

2.
患者白控硬膜外镇痛(PCEA)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开放性前列腺切除术的术后镇痛[1].对于前列腺切除术术后自控镇痛的药物选择,实践中有很多不同的配伍,一般多用局麻药联合阿片类药使用.  相似文献   

3.
背景 术后疼痛依然是麻醉医师所面临的挑战之一.作为术后镇痛的一线药物,阿片类药物常伴有一些副作用也会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任何可以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并增强术后镇痛效果的多模式术后镇痛方案均推荐用于术后镇痛.研究发现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可以增强术后镇痛效果,降低术后阿片类药物的用量,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目的 现就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术后镇痛的影响作一综述. 内容 从镇痛机制、药代动力学特点、给药策略以及对不同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等方面分别进行探讨. 趋向 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可以增强腹部术后镇痛效果,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但其对其他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及最佳镇痛方案函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阿片类镇痛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阿片类药现已广泛用于疼痛治疗。本文就临床所用阿片类药物的治疗作用及受体机制进行讨论 ,最后对阿片类药的成瘾性研究以及实验性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的开发加以介绍。一、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机制和位点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机制涉及脊髓和脊髓以上多个中枢神经系统部位。吗啡和其它作用于 μ受体的阿片激动剂选择性的抑制多种伤害性反射 ,当鞘内给药或局部脊髓背角滴注时 ,镇痛效果显著 ,其它感觉传导通常不受影响。其机制至少包括三个以上 :①抑制位于传入神经末梢上的阿片受体所介导的神经递质释放 ,如P物质 ;②吗啡也拮抗外源性P物质 ,通过…  相似文献   

5.
非甾体抗炎药与术后多模式互补镇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术后镇痛习用阿片类药,但其伴随的副作用促使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应用日益普及。本文就NSAIDs的镇痛作用原理,单独应用的局限性,以及它与阿片类药、局麻药联用作为多模式互补术后镇痛的优越性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6.
背景 阿片类药物是术后镇痛的主要药物,但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患者因对阿片类药物产生耐受而难以得到较理想的临床术后镇痛效果.目的 讨论如何采用不同的镇痛技术和药物来更好地为这些患者提供良好镇痛.内容 介绍阿片类药物依赖的流行病学及术后镇痛特点,如何对阿片类药物依赖规范合理使用阿片类药物及辅助类镇痛药物,麻醉医生擅长的神经阻滞技术在该类患者应有独特的地位.趋向 在阿片类药物依赖患者,通过使用阿片类药物、局麻药和辅助性镇痛药,将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或方法联合使用,发挥药物的相加或协同作用的平衡镇痛及多模式镇痛将是术后镇痛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美洛昔康联合静脉芬太尼输注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模式镇痛应用于术后镇痛已日益受到重视。国外报道非甾体类药物(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联合阿片类药用于术后镇痛取得了较佳效果,并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和不良反应。美洛昔康(莫比可)是一种新型口服型非甾体类药物,本研究拟在采用小剂量芬太尼持续输注镇痛基础上联合口服美洛昔康,探讨其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8.
虽然人们对疼痛的认识不断深入,但对术后疼痛的控制依然无法令人满意。本文旨在探讨术后疼痛管理中多模式镇痛的进展,利用多种药物的不同作用机制,采用多种药物或技术联合使用来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剂量及使用时间,以此达到“去阿片类药物”镇痛,改善手术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9.
非甾体抗炎药与术后多模式互补镇痛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术后镇痛习用阿片类药,但其伴随的副作用促使非旮体抗炎药的应用日益普及。本文就NSAIDs的镇痛作用原理,单独应用的局限性,以及它与阿片类药,局麻药联用作为多模式互补后镇痛的优越性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盐酸丁卡因作为一种长效局麻药普遍应用于硬膜外阻滞中,但很少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它与阿片类药物配伍使用更少见。本研究旨在探讨其配伍使用芬太尼于骨科手术后硬膜外镇痛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地佐辛是一种新型的阿片类受体激动-拮抗药,主要具有к-受体激动作用和μ-受体拮抗作用,因其镇痛效果强,呼吸抑制轻微,不良反应少,已被应用于术后镇痛[1]。我们于2010年10月—2011  相似文献   

12.
子宫切除术后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PCIA镇痛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术后病人自控镇痛(PCA)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证实效果良好。芬太尼用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优于其它阿片类药,但在单独使用时,其镇静作用较弱,时效也短,有时可出现镇痛不足现象;此外,可能出现阿片类药物本身的某些不良副反应,如恶心呕吐(PONV)、睡眠障碍和幻觉焦虑等。为解  相似文献   

13.
硬膜外腔术后镇痛近年来被广泛应用,阿片类药物如吗啡镇痛效果虽好,但并发症如恶心、呕吐、尿潴留等比较多,现就镇痛效果、有效镇痛时间、并发症在曲马多与吗啡联合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腔镇痛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4.
正多模式镇痛是目前围术期镇痛的主要方法,通过联合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药物或技术,发挥镇痛的协同效应,达到镇痛效果最大化、副作用最小化。多模式镇痛的目的主要在于减少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减少阿片类药物的副作用,加速患者的术后康复[1]。阿片节俭,甚至无阿片镇痛的概念[2],在临床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区域镇痛技术的积极开展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区域镇痛技术在围术期取得的进展作一综述。区域镇痛的概述  相似文献   

15.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后,由于膀胱逼尿肌痉挛导致患者疼痛。临床上鞘内使用阿片类药物虽然能提供充分的术后镇痛作用,但由于鞘内使用阿片类药物的剂量较大,也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反应,如瘙痒、恶心和呼吸抑制等。本研究探讨采用小剂量吗啡鞘内使用能否提供充分有效的术后镇痛,同时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手术由于创伤相对较小,术后恢复快,现已普遍应用于妇科手术中,但由于腹壁穿刺孔、内脏牵拉等因素,多数患者仍然存在术后疼痛。曲马多为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临床剂量的曲马多安全有效,对呼吸功能无明显抑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1,2],与其他阿片类镇痛药物相比,更适用于减轻腹腔镜手术的术后疼痛[3]。本文旨在评价单次静脉注射曲马多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后镇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阿片类药被广泛地应用于麻醉和术后止痛。这些药物的主要缺点是抑制呼吸,而这一副作用又不能同药物的镇痛作用相分离。钠洛酮是特异性吗啡拮抗药,能逆转吗啡抑制通气的作用,但也拮抗吗啡的大部分镇痛作用。阿米特林(Almitrine)是最近由法国生产的  相似文献   

18.
背景 阿片类药物被广泛用于缓解中重度急慢性疼痛,但其副作用限制了阿片类药物的应用,需探索新的给药模式以减少副作用,改善镇痛效果. 目的 概述吗啡联合羟考酮在术后镇痛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内容 吗啡联合羟考酮可获得更好的镇痛效果,副作用也减少. 趋向 吗啡联合羟考酮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具有诸多优势,但最佳方案仍需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当今国内小儿术后镇痛工作在儿童手术量较大的大型综合医院和儿童医院的应用情况,为小儿术后镇痛在国内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全国预计小儿麻醉年手术量超过1000例的40家医院的麻醉科进行了问卷调查。31家医院完成调查,剔除年小儿手术量低于1000例的4家,纳入27家医院进行分析。调查的内容包括医院镇痛管理相关政策和制度,小儿术后镇痛开展情况,如开展镇痛的年龄段、常用术后镇痛方式和药物、静脉镇痛泵配方、小儿术后镇痛存在的问题等。结果纳入分析的医院中88.9%开展了小儿术后镇痛工作,开展1岁~3岁幼儿术后镇痛的占81.5%,1个月-12个月婴儿术后镇痛的占55.6%,新生儿术后镇痛仅有25.9%。超过80%的医院建立了小儿术后镇痛相关培训,并有个性化镇痛方案和疗效评估,但只有59.3%的医院安排有专门的小儿术后镇痛人员,22.2%设置了术后镇痛服务小组。所有开展小儿术后镇痛的医院均使用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只有25.9%医院开展硬膜外PCA方式镇痛。局麻药被广泛用于小儿术后镇痛,包括罗哌卡因、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阿片类药物以舒芬太尼、芬太尼和曲马多为主,经常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的医院仅占29.6%,只有11.1%的医院经常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结论小儿术后镇痛工作在我国儿童手术较多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和儿童医院已经普遍开展,但婴儿和新生儿的术后镇痛工作有待加强。有必要普及术后切口局麻药浸润,更多开展外周神经阻滞;普及副作用少又经济实用的对乙酰氨基酚类药物的使用,增加NSAIDs的用量,加强阿片类药物治疗安全的监控。  相似文献   

20.
骨折术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可使患者产生不愉快情绪,影响术后康复。为减轻疼痛需使用镇痛药镇痛。镇痛药分为阿片类和非阿片类镇痛药,但应用阿片类镇痛药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依赖特性,故临床上多采用非阿片类镇痛药缓解骨折术后所产生的疼痛。为证实来比林对骨折术后的镇痛效果,我们采用随机双盲对照实验观察其镇痛效果。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 年龄:16~52岁,男女不限,疼痛强度为中度到重度骨折术后住院患者。手术前检查无心肝肾功能不全及血液、呼吸、胆道系统疾患,同时无阿片类镇痛药过敏史及水杨酸过敏史。病例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