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培美曲塞联合卡铂化疗后应用培美曲塞维持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49例ⅢB~Ⅳ期肺腺癌患者,一线采用培美曲塞联合卡铂化疗后,应用培美曲塞单药维持化疗.结果患者至少接受2个周期维持治疗,缓解(CR)1例(2.0%),部分缓解(PR)19例(38.8%),稳定(SD)24例(49.0%),进展(PD)5例(10.2%),疾病控制率(DCR)89.8%,疾病缓解率(ORR)40.8%,PFS为7.5个月.结论 晚期肺腺癌患者培美曲塞联合卡铂化疗后培美曲塞同药维持治疗能够控制病情进展,延长 PFS,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毒副作用小,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生存情况并分析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为临床优化选择化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41例ⅢB期至Ⅳ期肺腺癌初治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比较培美曲塞+奈达铂、培美曲塞+顺铂/卡铂和三代化疗药+顺铂/卡铂三种一线治疗方案的疗效、不良反应、生存情况,并分析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结果 (1)药效:培美曲塞+奈达铂、培美曲塞+顺铂/卡铂、三代化疗药+顺铂/卡铂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分别为35%、25%、18.52%,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分别为90%、82.5%、85.19%。三组间ORR、D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药物疗效影响因素:性别、年龄、吸烟史、有无慢性病、器官转移数目、有无脑转移均不会影响药物DCR。亚组分析三个治疗组间及(培美曲塞+奈达铂)组内比较上述因素下患者的D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应用培美曲塞联合铂剂一线治疗晚期肺腺癌患者,EGFR野生组的ORR与DCR分别为28.57%、78.57%;突变组为30.77%、80.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不良反应:培美曲塞+奈达铂组白细胞计数减低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4)生存分析: 培美曲塞+奈达铂、培美曲塞+顺铂/卡铂、三代化疗药+顺铂/卡铂三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8、5、7月。含培美曲塞组间、含顺铂/卡铂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培美曲塞+奈达铂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肺腺癌有相对较高的ORR及DCR趋势,中位PFS相对延长,不良反应小,血液学毒性明显减低。性别、年龄、吸烟史、有无慢性病、器官转移数目、有无脑转移等因素均不会影响药物疗效;培美曲塞联合铂剂一线治疗晚期突变型肺腺癌疗效略优于野生型的趋势。临床医师可酌情优选培美曲塞+奈达铂方案对晚期肺腺癌患者进行一线治疗。  相似文献   

3.
王向军  李敏  刘梦 《实用癌症杂志》2023,(5):843-846+854
目的 探讨卡铂联合培美曲塞一线治疗老年肺腺癌(LUAD)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72例老年LUAD患者,根据化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A组(n=36)和B组(n=36),A组给予顺铂联合培美曲塞治疗,B组给予卡铂联合培美曲塞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生存质量。结果 两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PFS及不良反应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B组OS高于A组(P<0.05);B组治疗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QOL)各项评分均高于A组(P<0.05)。结论 卡铂联合培美曲塞一线治疗老年LUAD患者疗效良好,能延长患者生存期,安全性较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铂治疗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失败的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4月22例对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化疗失败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给予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铂治疗,具体用药:紫杉醇脂质体1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卡铂AUC 5,静脉滴注,第1天,21天为1个周期.至少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全组2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获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0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10例,稳定(stable disease,SD)8例,进展(progression disease,PD)4例,有效率(response rate,RR)为45.5%,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81.8%,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5.6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9.5个月,1年生存率36.4%.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结论: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铂治疗培美曲塞和顺铂化疗失败的晚期肺腺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 结合文献复习,探讨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价值.方法 对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GC方案一线治疗获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后给予吉非替尼维持治疗,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10.2个月之后进展的1例转移性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采用培美曲塞/顺铂二线治疗,随访观察患者PFS和生存时间.结果 培美曲塞/顺铂治疗5周期肺原发灶疗效为CR,骨转移灶稳定,PFS为6.6个月,至今已生存22个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 晚期非小细胞肺腺癌一线治疗/维持治疗后复发或转移,适时启动培美曲塞/顺铂二线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重要驱动基因之一,多项研究显示培美曲塞在ALK阳性肺癌中的疗效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继续探索以培美曲塞为基础的化疗在ALK阳性和阴性肺腺癌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6年4月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98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irsten 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KRAS)、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V-rafmurine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 B1,BRAF)均为阴性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ALK基因状态、临床特征、化疗疗效及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之间的关系.结果 98例患者均进行了ALK基因检测,ALK基因断裂融合34例(34.7%),未发生断裂融合64例(65.3%).全部患者均接受一线培美曲塞联合铂类的化疗,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21.4%,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84.7%.ALK阳性肺腺癌患者的ORR和DCR均高于阴性患者(41.2%vs 10.9%,χ2=23.389,P<0.001;91.2%vs 81.3%,χ2=4.153,P=0.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K基因状态与年龄、性别、吸烟史、临床分期均无明显关系.ALK阳性肺腺癌的中位PFS为7.1个月(95%CI:6.1-8.1),阴性4.7个月(95%CI:3.818-5.582),二者的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69,P<0.001).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化疗的PFS与性别、年龄、吸烟、分期、与铂类药物的种类均无明显关系,ALK基因断裂融合是PFS相关的唯一变量(HR=0.392,95%CI:0.243-0.634,P<0.001).结论 ALK阳性相比ALK阴性肺腺癌患者一线应用以培美曲塞为基础的化疗有更大的临床获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单用培美曲塞/顺铂化疗或吉非替尼联合培美曲塞/顺铂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标准一线化疗后复发的晚期NSCLC患者112例,其中联合治疗组52例接受培美曲塞/顺铂及吉非替尼治疗,化疗组60例仅采用培美曲塞和顺铂化疗,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客观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36.5%,高于化疗组的18.3%(P=0.030);两组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分别为71.2%和55.0%(P=0.035);两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8.7个月和6.7个月,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47),但两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26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均明显下降,但联合组的CEA和CYFRA21-1水平比化疗组更低(P<0.05)。联合组皮疹和腹泻的发生率高于化疗组(P<0.05),两组之间其它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晚期NSCLC患者一线化疗失败后,采用培美曲塞/顺铂化疗联合吉非替尼靶向治疗较单用化疗显示出更高的ORR和中位PFS,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培美曲赛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对于有EGFR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能获得比野生型更好的疗效。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观察肺腺癌患者EGFR-TKIs进展后后续培美曲赛化疗的疗效和毒副反应,分析EGFR-TKIs对后续培美曲赛化疗的影响。方法收集III期和IV期肺腺癌患者,根据有无EGFR-TKIs治疗史分为靶向治疗组和非靶向治疗组。所有患者接受培美曲赛(500 mg/m2),均为二线及二线以上治疗。按照RECIST(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1.0标准评价培美曲赛疗效,NCI-CTC(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Common Toxicity Criteria)4.0标准评价毒副反应。研究终点为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结果靶向治疗组57例和非靶向治疗组56例患者,DCR分别为77.2%和67.9%(P=0.367),中位PFS为5.95个月和3.55个月(P=0.535),中位OS为10.10个月和8.24个月(P=0.432),靶向治疗组优于非靶向治疗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见毒性反应为I度-II度血液学毒性和胃肠道反应。靶向治疗组有2例患者因不能耐受的毒副反应而中断培美曲赛治疗,非靶向治疗组无因毒副反应而停药者。靶向治疗组和非靶向治疗组各有1例患者因IV度骨髓抑制而减量;分别有5例和9例患者因主观因素治疗延迟,但无严重毒副反应。结论 EGFR-TKIs后续培美曲赛化疗的DCR、PFS和OS有改善趋势,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培美曲赛序贯应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以作为EGFR-TKIs进展后的挽救性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677C/T基因多态性在预测培美曲塞治疗晚期肺腺癌疗效中的作用.方法 39例初治晚期肺腺癌患者入组并行培美曲塞/顺铂方案化疗,37例患者按要求完成治疗并进行随访.通过Taqman MGB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患者MTHFR677 C/T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分析基因多态性与化疗客观缓解率(response rate,RR)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关系.结果 MTHFR 677C/T基因频率:CC 40.5% (15/37),CT 43.2%(16/37),TT16.2% (6/37),MTHFR CC、CT和TT基因型客观缓解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7% vs 31.3%vs50.0%,P=0.582).CC基因型与CT或TT基因型之间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7月vs 6.9月,P=0.499).结论 MTHFR 677C/T多态性可能与晚期肺腺癌培美曲塞化疗疗效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张琼  杨哲  戴洪海  王瑜  韩俊庆 《中国肿瘤临床》2013,40(22):1378-1381
  目的  研究晚期肺腺癌EGFR突变状态对培美曲塞疗效的影响。   方法  收集经病理学确诊且有可评价病灶的晚期肺腺癌患者40例,所有病例均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状态检测结果,均采用含培美曲塞方案化疗,以总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为研究终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间的疗效差异。   结果  EGFR野生组和突变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4.4%(8/18)和31.8%(7/22)(P=0.412),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8.9%(16/18)和81.8%(18/22,P=0.673)。EGFR野生组中位PFS较突变组延长(8.9 vs. 5.3个月,P=0.046)。   结论  晚期肺腺癌EGFR突变状态对培美曲塞的疗效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摘 要:[目的] 观察培美曲塞联合铂类一线治疗老年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51例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给予培美曲塞联合铂类一线全身化疗。按照RECIST 1.0标准进行疗效评价;NCI-CTC 3.0标准评价不良反应。[结果] 全组51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部分缓解17例,病情稳定17例,疾病进展17例,有效率为33.3%,疾病控制率为66.7%,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5.3个月(95%CI:4.4~6.2),1年生存率为76.5%。PS评分0~1分和2分的中位PFS分别为6.1个月和3.7个月(P=0.01),DCR分别为77.1%和43.8%(P=0.019)。主要不良反应为1~2级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铂类临床疗效确切且耐受性好,是一线治疗老年晚期肺腺癌的理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敏感突变晚期肺腺癌患者一线培美曲塞维持化疗疗效。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始至今收治的伴有EGFR基因19或21外显子敏感突变的IIIb-IV期肺腺癌患者,一线接受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后同药维持化疗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EGFR基因19和/或21外显子敏感突变的IIIb-IV期肺腺癌患者一线接受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同药维持治疗,完全缓解(CR) 0例,部分缓解(PR)6例(60%),稳定(SD)4例(40%),疾病控制率(DCR)10例(100%),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12.0个月(95%可信区间:7.60~16.30),1年生存率100%。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疲劳乏力、神经毒性,安全可耐受。结论:EGFR基因敏感突变晚期肺腺癌患者一线培美曲塞维持化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叶晓贤  袁瑛  沈虹 《中国肿瘤临床》2013,40(21):1324-1327
  目的  观察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经病理确诊为肺腺癌的41例初治(ⅢB~Ⅳ期)患者,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全身化疗。每2个疗程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结果  41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PR 17例,SD 20例,PD 4例。总的客观有效率(ORR)为41.5%,疾病控制率(DCR)90.3%。其中男性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63.1% vs. 22.7%,P=0.009)。所有患者的中位PFS为11.0个月,中位OS为12.6个月。6例伴脑转移患者经化疗同步全脑放疗后的颅内病灶得到较好控制,ORR为83.3%,DCR为100.0%。安全性方面,仅4.8%的患者出现了Ⅲ~Ⅳ度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或呕吐。  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肺腺癌患者疗效肯定,安全性良好。男性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对伴有脑转移的患者,化疗同时进行全脑放疗,疗效好且未额外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Napsin A蛋白表达和IASLC分级对培美曲塞联合铂类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肺腺癌近期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563例确诊为ⅢB/Ⅳ期接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检测的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apsin A蛋白的表达,分析Napsin A表达和IASLC分级与化疗疗效和患者预后的关系。同时收集化疗前原发灶和化疗后转移灶均接受活检的配对标本9对,观察Napsin A的表达变化。结果563例肺腺癌患者中,107例EGFR突变阴性接受培美曲塞联合铂类方案一线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Napsin A的阳性表达率为62.6%(67/107),其表达与性别、吸烟史、年龄和IASLC分级有关(P<0.05)。Napsin A阳性患者的有效率(RR)和疾病控制率(DCR)明显高于Napsin A阴性患者(P<0.001),IASLCⅠ~Ⅱ级患者的DCR高于IASLCⅢ级患者(P=0.037)。107例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6.7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15.0个月;Napsin A阴性表达者的中位PFS和中位OS分别为5.0个月和10.5个月,低于阳性表达者的9.5个月和18.4个月(P<0.001);IASLCⅠ~Ⅱ级患者的中位PFS和中位OS分别为9.3个月和18.4个月,高于Ⅲ级患者的5.5个月和11.5个月(P<0.001,P=0.002)。Cox多因素分析显示,IASLC分级和Napsin A表达是影响患者PFS和OS的独立因素(P<0.05)。9对化疗前后的配对活检标本中2例转移灶内出现Napsin A表达缺失。结论Napsin A表达和IASLC分级对接受培美曲塞联合铂类药物一线治疗患者的PFS和OS均有重要影响,是预测患者化疗效果和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二线化疗可选择单药多西他赛或培美曲塞,联合铂类能否提高疗效及延长生存尚不明确。本研究比较单药多西他赛或培美曲塞与联合奥沙利铂或顺铂方案二线治疗晚期NSCLC近期疗效、生存期和安全性。方法:经一线联合顺铂或卡铂治疗失败的121例晚期NSCLC患者按3∶2∶1比例随机分组,对照组(n=56):多西他赛75 mg/m2(所有肺癌)或培美曲塞500 mg/m2(非鳞癌),第1天;顺铂组(n=45):顺铂25 mg/m2,第1~3天联合多西他赛或培美曲塞;奥沙利铂组(n=20):奥沙利铂130 mg/m2,第1天联合多西他赛或培美曲塞。3周为1个周期,治疗每个周期评价不良反应,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回访生存期。结果:3组的治疗疾病反应率、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0岁老年患者较<60岁患者PFS更长(HR=0.56,95%CI:0.35~0.90,P=0.015);PS评分0~1分患者PFS和OS更长(HR=1.52,95%CI:1.01~2.30,P=0.048;HR=1.90,95%CI:1.17~3.09,P=0.009)。治疗反应率与PFS和OS相关(HR=2.93,95%CI:2.01~4.26,P=0.000;HR=2.03,95%CI:1.37~3.01,P=0.000)。化疗后发生贫血患者PFS和OS呈缩短趋势(HR=1.59,95%CI:0.97~2.61,P=0.066;HR=1.60,95%CI:0.94~2.75,P=0.085),血小板减少患者OS更短(HR=2.97,95%CI:1.01~8.78,P=0.049)。有神经毒性患者PFS呈缩短趋势(HR=3.36,95%CI:0.92~12.25,P=0.066)。二线治疗失败后接受后续治疗者OS有获益(HR=0.36,95%CI:0.22~0.61,P=0.000)。结论:二线联合奥沙利铂或顺铂治疗NSCLC患者疗效和生存期无提高。疾病反应、PS评分与PFS及OS相关,治疗后发生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毒性患者预后可能更差。二线治疗失败后接受后续治疗能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联合洛铂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92例晚期肺腺癌患者,分为研究组(n=46)和对照组(n=46).给予研究组患者培美曲塞联合洛铂治疗,对照组患者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RR 58.7% (27/46)、54.3% (25/46)和DCR 93.5% (43/46)、84.8% (39/46)、MST、PFS及1年、2年生存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中恶心、呕吐、肌酐升高明显减少,血小板减少明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恶心、呕吐、肌酐升高明显增加(P<0.05).结论:培美曲塞联合洛铂治疗晚期肺腺癌较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更能有效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临床疗效无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国产培美曲塞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患者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ⅢB及Ⅳ期肺腺癌患者41例,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化疗,培美曲塞二钠500 mg/m2 第1 天静脉滴注15 min,顺铂20 mg/m2 第1天至第4 天静脉滴注,每3 周重复,并口服地塞米松、叶酸和肌肉注射维生素B12预处理,所有患者至少完成2个周期治疗。观察疗效、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不良反应。结果 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0个月,4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3例(7.3 %),部分缓解(PR)9例(22.0 %),稳定(SD)13例(31.7 %),进展(PD)16例(39.0 %),总有效率(ORR)29.3 %(12/41),疾病控制(DCR)率61.0 %(25/41)。中位PFS 5个月。年龄、性别、有无吸烟史、分期及治疗时机对ORR和DCR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有无吸烟、不同分期及不同治疗时机的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主要不良反应是疲乏、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对症治疗后均能缓解。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肺腺癌有较好疗效,毒副作用可以被耐受。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获得性耐药后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亟待探寻有效的后续治疗方法.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该研究旨在比较后续治疗采用培美曲塞单药或联合吉非替尼治疗EGFR-TKI获得性耐药的晚期N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组既往接受过EGFR-TKI治疗后进展的晚期NSCLC患者62例.其中32接受培美曲塞联合吉非替尼治疗,设为联合组;30例单用培美曲塞治疗,设为化疗组.评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客观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46.9%,高于化疗组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3,P<0.05);两组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中位无病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8.0个月,化疗组中位PFS为6.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63,P<0.05),两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中性粒细胞减少、皮疹的发生率高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NSCLC患者EGFR-TKI获得性耐药后,采用培美曲塞联合吉非替尼较单用培美曲塞显示出更优势临床有效率和中位PFS,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目前肺癌挽救性治疗尚无标准方案。本研究旨在比较培美曲赛单药与培美曲赛联合奥沙利铂挽救性治疗IV期肺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为联合化疗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2月共83例体能状态评分(performance status,PS)为0分-2分的IV期肺腺癌患者分别接受培美曲赛(单药组47例)和培美曲赛联合奥沙利铂(联合组36例)挽救性治疗,观察两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并进行比较。结果 81例患者纳入最终分析。单药组与联合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3.6个月vs4.1个月(P=0.268),客观反应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和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分别为6.5%vs20%(P=0.092)和56.5%vs65.7%(P=0.493)。单药组与联合组血液毒性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9%vs47.2%(P=0.460)和21.2%vs25.0%(P=0.213)。结论培美曲赛联合奥沙利铂挽救性治疗PS评分较好的IV期肺腺癌患者耐受性良好,与培美曲赛单药相比显示出较高的缓解率,但未明显增加患者的PFS。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与目的:晚期肺癌一线化疗有效率仅30%~40%,本研究旨在探讨培美曲塞联合铂类药物(卡铂或顺铂)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21例非鳞NSCLC患者,给予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化疗:培美曲塞50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卡铂30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每3周重复;或培美曲塞50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顺铂7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每3周重复。上述方案连用2~6个周期,至少2个周期评价疗效。主要观察终点是疾病控制率(diseasecontrol rate,DCR),其次是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1年生存率和安全性。结果:全组可评价疗效121例,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1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44例,病情稳定(stable disease,SD)50例,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26例,客观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37.2%(45/121),DCR为78.5%(95/121),PFS为5.2个月(95%CI:4.4~6.0个月),1年生存率为59.0%。其中培美曲塞联合卡铂组ORR为38.3%(23/60),DCR为78.3%(47/60),PFS为5.1个月(95%CI:3.8~6.4个月),1年生存率55.2%;培美曲塞联合顺铂组ORR为36.1%(22/61),DCR为78.7%(48/61),PFS为6.2个月(95%CI:4.3~8.1个月),1年生存率为62.5%。两组之间的ORR、DCR、PFS和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下降、乏力及胃肠道反应。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铂类药物一线治疗晚期非鳞NSCLC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