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皮质骨转移瘤的X线诊断、鉴别诊断和可能的转移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皮质骨转移瘤X线表现。结果:6例有皮质骨溶骨性破坏,其中2例皮质的病灶向外穿刺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2例皮质的病灶向内侵及髓腔;2例呈碟形皮质破坏。仅1例只有骨膜反应而无皮质骨破坏。7例均有骨膜反应,其中1例为大量的放射状骨针伴有Codman’s三角。结论:皮质骨转移瘤典型X线表现为皮质骨溶骨性破坏,尤其是碟形皮质破坏,大多有骨膜反应。转移途径为血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105例乳癌骨转移的ECT、CT表现,评价ECT、CT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1998-2002年105例乳癌骨转移ECT资料,其中CT扫描31例,X线平片76例。结果:乳癌骨转移的好发部位依次是肋骨、脊椎、胸骨、颅骨、骨盆等。主要ECT表现为多骨多处浓集灶或单发浓集灶。CT表现为溶骨性破坏伴软组织肿块。结论:乳癌骨转移首选ECT并结合X线检查,CT是诊断骨转移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3.
赵锦艳  陆红 《新疆医学》2004,34(3):52-52
据报道,30%~70%(平均50%)的癌症患者,尸解发现有骨转移,其中半数以上患者出现骨痛。临床上以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甲状腺癌、肾癌等实体瘤最易出现骨转移,占肿瘤骨转移的80%。骨转移多见于肿瘤晚期,40~60岁居多,病理多为溶骨性破坏。一旦发现骨转移常导致患者剧烈疼痛、功能障碍、病理性骨折以及高血钙等一系列症状,因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肺癌骨转移单发者占31.5%,多发者68.5%.肺癌骨转移患者中腺癌50.00%,鳞癌25.00%,小细胞未分化癌16.67%,腺鳞癌8.00%.骨转移部位为肋骨37.00%,胸椎23.00%,骨盆20.00%,腰椎11.00%,其余为肩岬骨、胸骨、四肢骨等.腺癌以胸椎、骨盆转移为主,小细胞肺癌以肋骨、骨盆、胸椎转移为主.在行X线、CT、MRI检查的病人中,骨转移以溶骨性破坏56.42%,成骨性破坏26.28%,混合性骨破坏16.30%.结论 肺癌骨转移以多发性、溶骨性骨破坏为特征.腺癌骨转移发生率最高,其次为鳞癌和小细胞肺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咽癌脊柱骨转移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7例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脊柱骨转移的MRI表现,其中18例作X线平片及CT检查。结果:27例共91个椎体受累。MRI表现椎体破坏为溶骨型13例(48.2%),成骨型10例(37.0%),混合型4例(14.8%)。椎管受累、椎间孔狭窄及椎旁软组织肿块发生率分别为59.3%、48.1%、29.6%。结论:MRI对鼻咽癌脊柱骨转移瘤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皮质骨转移瘤的X线诊断、鉴别诊断和可能的转移途径。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 7例皮质骨转移瘤X线表现。结果  6例有皮质骨溶骨性破坏 ,其中 2例皮质的病灶向外穿刺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 ;2例皮质的病灶向内侵及髓腔 ;2例呈碟形皮质破坏。仅 1例只有骨膜反应而  相似文献   

7.
①目的探讨长管骨骨转移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②方法回顾性阅读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30例长管骨骨转移瘤病人的X线平片和CT扫描片,并记录各种征象。③结果CT表现为溶骨型转移20例,成骨型转移6例和混合型4例。溶骨型主要表现为囊状或不规则形骨质破坏,伴轻度膨胀的不完整骨壳,软组织肿块局限。④结论CT扫描在显示骨质破坏和肿瘤组织方面优于X线平片,对多数长管骨转移瘤病人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肺癌骨转移特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肺癌早期骨转移的临床特点。方法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肺癌骨转移病人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疼痛,亦可无临床症状。60例肺癌骨转移患者中腺癌58,3%.鳞癌26.7%,小细胞肺癌11.7%,混舍癌3.3%。骨转移部位有胸部70.0%,脊柱65%,骨盆53.3%,四肢45%,头颅38.3%。结论肺癌骨转移以多发性、溶骨性骨破坏为特征。腺癌骨转移发生率最高,其次为鳞癌及小细胞癌。通过X线平片、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MRI)、放射性核素显像(ECT)查能协助早期肺癌骨转移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总结骨盆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减少误诊.方法搜集11例病理证实的骨盆骨巨细胞瘤的X线、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囊状骨质破坏6例,占54.5%;单纯溶骨性骨质破坏3例,占27.3%;多房性骨质破坏2例;CT扫描破坏边缘硬化2例,软组织肿块3例,该3例增强扫描软组织肿块及破坏腔内瘤组织均有不同程度强化.结论骨盆骨巨细胞瘤以囊状骨质破坏和单纯溶骨性骨质破坏为主,囊状破坏可有硬化边,软组织肿块病例增强扫描软组织肿块和破坏腔内瘤组织均有强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GCT)常见和典型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0倒经病理证实的GCT患者的CT(26例)和MRI资料(46例),将60%以上病例所拥有的表现定义为常见表现,拥有全部常见表现的病例定义为典型痛例。结朵GCT的CT常见表现有:长骨骨端偏心性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达到关节面下,呈软组织密度,无钙化;边缘清楚,有完整或不完整硬化边,无骨膜反应。同时具有上述CT常见表现者11/26例,占42.3%。MRI常见表现包括:长骨骨端偏心性膨胀性骨质破坏,达到关节面下,信号不均匀,有坏死裘变,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边缘见低信号环,周围见骨髓水肿,骨旁软组织肿张但无软组织肿块。同时具有上述常见MRI表现者15/46例,占32.6%。结论充分认识GCT的CT和MRl常见表现对诊断有重要价值;具有典型cT和MRI表现的病例并不常见,在诊断和鍪别诊断中不应过分强调。  相似文献   

11.
长管骨转移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苌管骨骨转移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阅读经临床或病理证裨 30例长管骨骨转移瘤病人的X线平片和CT扫描片,并记录各种征象。结果 CT表现为溶骨型转移20例,成骨型转移6例和混合型4例。溶骨型主要表现为囊状或不规则形骨质破坏,伴轻度膨胀的不完整骨壳,软组织肿块局限,结论CT扫描在显示骨质破坏和肿瘤的组织方面优于丝平片,对多数长管骨转移瘤病人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癌骨转移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骨转移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探讨其临床及影像特点和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癌骨转移10例,对其X线、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10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3例做CT扫描。结果甲状腺癌具隐匿病史,在骨转移病例,先发现骨转移,后查出原发灶者3例,7例在原发灶或甲状腺结节的基础上出现骨转移。甲状腺癌骨转移以溶骨性转移为主,多发于上半身的骨骼,表现为膨胀性囊状破坏区,呈大片状、地图样骨缺损,范围大、广泛为其特点。结论甲状腺癌可发生骨转移,以溶骨型为主,可有成骨性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混合型骨转移瘤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有益征象,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5例混合型骨转移瘤的CR和CT表现,着重研究新生骨的形态及内部结构.结果:15例混合型骨转移瘤中,多发12例(80.0%),单发3例(20.0%).影像学主要表现为高密度的新生骨之间存在溶骨性骨质破坏.新生骨大小不等,形态各异,6例中心部出现密度相对减低区,4例大片状、地图状新生骨内部见不规则小点状低密度区,3例小结节或棉球样新生骨内部见边缘清晰的类圆形低密度区,形似牛眼.10例脊椎转移中,病椎有椎弓根受侵犯为44.4%.5例见局限性软组织肿块,占33.3%.结论:结合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将有助于混合型骨转移瘤的诊断,其中牛眼样新生骨及椎弓根征阳性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支忠秋 《当代医学》2014,(36):57-57
目的探讨肺癌脊柱骨转移CT、MRI的检查结果。方法以100例肺癌脊柱骨转移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同时接受CT和MRI检查,对比分析MRI和CT的检查结果及应用价值。结果所有50例观察对象均接受MRI和CT检查,其中,成骨性混合溶骨性骨转移1例,小片状成骨性病变3例,蜂窝状溶骨性骨破坏8例,溶骨性破坏38例。患者CT与MRI检查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的敏感度优于MRI。结论肺癌脊柱骨转移具有较为典型的特点和表现,MRI检查用于肺癌脊柱骨转移的临床检查和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肺癌较易发生骨转移。我们通过对资料完备的 5 0例老年人肺癌发生骨转移的观察 ,并对其转移部位与分期及病理类型的关系、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结果显示 :肺癌发生骨转移时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骨痛。肺癌的骨转移与原发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学类型、分化程度等有关。分期越晚 ,骨转移的发生时间越早 ,腺癌骨转移的发生率高于其他类型肺癌。肺癌骨转移时的好发部位依次为胸部、脊柱、骨盆。肺癌骨转移多为溶骨性破坏 ,小细胞肺癌和少数腺癌可为成骨性破坏 ,肺癌发生骨转移时及时诊断的有效手段为放射性核素显影。骨是肺癌转移的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14例骨原发网状细胞肉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X线、CT检查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骨原发网状细胞肉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X线、CT表现为长骨干骺端至骨干的广泛的虫蚀状骨性破坏,继而成大片溶骨性破坏,极少出现骨膜反应,穿破骨皮质后引起软组织肿块。结论 此病为好发于青少年长骨干骺端骨髓腔内的一种单独性疾病,症状轻而X线表现严重,多为边界不清的溶骨性破坏,残留骨小梁而形成网格状改变,骨膜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尤文氏瘤的X线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尤文氏瘤为Ewings于1921年首先指出为一较少见的高度恶性骨肿瘤。本文结合哈第五医院及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并复习了有关文献,对临床和X线特点进行了讨论。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10例,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10—25岁,平均为15岁。二、发病部位:四肢长骨最多,占54.6%,其次为骼骨占167%,骶骨2.1%,胸椎0.4%,肩肿骨63%,锁骨2.7%,肋骨8.65%,其他8.5%。65%病变位于长骨骨端,累及全长1/3-1/2以内。三、X线表现1.软组织肿块:为常见征象之一,肿块多局限于骨皮质破坏明显的区域。2.蒋骨性破坏:全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肺癌脊柱骨转移的影像学变化特点,了解不同影像检查方法的优缺点。方法收集全身骨静态扫描(ECT)检查有阳性表现的35~85岁肺癌脊柱骨转移患者76例,追查其中进行过CT或MRI全脊柱检查的病例55例,观察三种检查方法在反应肺癌脊柱骨转移的不同影像学表现,比较三种检查方法诊断肺癌脊柱骨转移的敏感度。结果①55例CT和MRI显像后的骨质改变表现:呈溶骨性破坏者39例(70.9%),蜂窝状溶骨性骨破坏11例(20.0%);呈小片状、斑片状成骨性改变4例(7.3%),兼有溶骨性及成骨性的混合性骨转移1例(1.8%)。②CT检查40例中,阳性17例,敏感度为42.5%,假阴性率57.5%。相同照射野中,ECT比CT多检出11个病灶。③MRI检查15例中,阳性14例,敏感度为93.3%,假阴性率6.7%。相同照射野中,MRI比ECT多检出8个病灶。结论MRI与ECT对肺癌脊柱骨转移的发现敏感度高,且MRI易发现多发隐匿性病灶,在肺癌脊柱骨转移的诊断中较CT具有明显的优势。如果临床或ECT检查高度怀疑肺癌脊柱骨转移,应该尽早或首选MRI检查。  相似文献   

19.
60例肺癌骨转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肺癌骨转移单发者点31.50%,多发者68.50%。肺癌骨转移患者中腺癌50.00%,鳞癌25.00%,小细胞未分化癌16.67%,腺鳞癌8.00%。骨转移部位为肋骨37.00%,胸椎23.00%,骨盆20.00%,腰椎11.00%,其余为肩岬骨、胸骨、四肢等。腺癌以胸椎、骨盆转移为主,小细胞以肋骨、骨盆、胸椎转移为主。在行X线、CT、MRI检查的病人中,骨转移以溶骨性破坏56.42%,在骨性破坏26.28%,混合性避孕药破坏16.30%。结论肺癌骨转移以多发性、溶骨性骨破坏为特征。腺癌骨转移发生率最高,其次为鳞癌和小细胞肺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鼻咽癌脊柱骨转移的CT特点。方法 分析35例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脊柱骨转移的CT表现,其中21例同时作X线平片检查。结果 本组35例共83个椎体受累。CT表现椎体破坏为溶骨型17例(47.1%),成骨型13例(38.2%),混合型5例(14.7%)。32个椎的椎弓根破坏(38.6%),均同时合并有邻近椎体后部的破坏。结论 鼻咽癌脊柱骨转移的最多见类型为溶骨型,但成骨型亦较常见。腰椎为好发部位。椎体受累最多的部位为椎体后部,并可直接侵犯邻近椎弓根。CT扫描在发现、评估病变方面较X线平片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