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及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5月在腹腔镜下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实施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前(T_1)、麻醉后5min(T_2)、术后即刻(T_3)、术后24h(T_4)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心率(HR)的变化。分别在T_1-T_4时间点测定指尖血糖,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记录两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以及瑞芬太尼用量。结果两组患者在T_1、T_2时间点SBP、DBP、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T_3、T_4时间点SBP、DBP、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T_3、T_4时间点血糖、PAI-1、t-P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瑞芬太尼用量也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能有效地抑制应激反应,缩短术后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患者应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78例,依据麻醉方案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予以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仅给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以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与PAI-1值低于对照组,t-PA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胃癌根治术患者,予以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可获得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且利于增强纤溶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GAEA)在高血压患者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TLH)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60例行TLH的高血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单纯麻醉,研究组给予GAEA。结果研究组子宫牵拉反应抑制有效率、自主呼吸的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麻醉前,气管插管前的心率、收缩压、舒张无显著差异(P0.05),气腹后5 min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麻醉前,麻醉5 min时AD、NA、血糖水平、DD、PAI-1、t-PA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而术毕、术后24 h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患者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可以稳定患者生命体征,缩短术后拔管时间以及自主呼吸的恢复时间,缓解机体应激状态,改善内环境。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3月收治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90例,将患者按不同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单纯全麻。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手术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平均动脉压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腹20min后、手术后平均动脉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麻醉起效时间、疼痛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麻醉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纯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进行腹腔镜手术(ASAⅠ~Ⅱ级)的妇科病人68例,根据患者采用的麻醉方式分为单纯全麻组(G组,32例)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EG组,36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期间及术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麻醉后子宫松弛度及术后苏醒时间。结果 EG组麻醉前、麻醉期间及术后心率、平均动脉压波动较小(P0.05);EG组麻醉后子宫松弛度明显优于G组;EG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G组。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良好,能较好地使子宫松弛,便于手术顺利进行,且术后患者易于清醒,可积极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中。  相似文献   

6.
探讨全身麻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的效果与优势。收集接受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的ASAⅠ~Ⅱ级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手术,对照组则在单纯全麻下手术,比较两组的麻醉质量。观察组的MAP及HR稳定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睁眼时间、正确回答问题时间、拔管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苏醒期烦躁发生率为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8%(P0.05)。在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中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相比于单纯全麻能够更好地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患者的苏醒质量更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单纯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时的麻醉用药量、血流动力学变化、血糖浓度等的不同。方法:40例腹腔镜下行全子宫切除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A组,n=20),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n=20)。麻醉维持:A组静脉应用丙泊酚,维库溴铵,异氟醚吸入;B组经硬膜外导管间断给予利多卡因,并静脉辅以丙泊酚、异氟醚吸入。结果:术中麻醉维持用药量,A组吸入异丙酚及丙泊酚,维库溴铵用药量大于B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充气、切除子宫、手术结束等术中各时点,A组平均血压及心率均高于B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病人手术开始后各时点的血糖浓度较诱导前均显著升高(P<0.01),子宫切除及拔管后B组血糖浓度均低于A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有利于抑制腹腔镜手术中的应激反应和改善糖代谢,使全麻用药量减少,苏醒及拔管的时间缩短。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是腹腔镜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CGEA)与全麻(GA)的麻醉效果。方法将60例ASAⅠ或Ⅱ级择期腹腔镜下行全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GA组与CGEA组。GA组麻醉维持用丙泊酚、维库溴铵和异氟醚吸入;CGEA组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记录全麻药用量、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手术时间、术毕苏醒时间及术后躁动情况。术中由手术医师对子宫松弛度进行评级,分为优、良、差三级。结果GA组术中MAP高于、心率快于CGEA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开始后各时点的血糖较诱导前均显著升高,CGEA组血糖浓度均低于GA组,子宫松弛度优于GA组(P0.01)。GA组丙泊酚、维库溴铵及异氟醚用量均大于CGEA组(P0.01)。结论与单纯GA比较,CGEA有利于抑制腹腔镜手术中的应激反应,使全麻药用量减少,苏醒及拔管时间缩短,子宫松弛满意,利于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高血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价值。方法将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45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实验组给予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麻醉,对照组给予单纯全麻,比较两组全麻前、气管插管后、气腹建立后及苏醒拔管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比较两组全麻药物用量及麻醉恢复时间。结果实验组气管插管后、气腹建立后及苏醒拔管后血流动力学指标SBP、DBP及H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全麻药物用量明显较对照组少,实验组麻醉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提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高血压患者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明显减轻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全麻用药量,麻醉后苏醒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GA)复合硬膜外阻滞(EA)用于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组Ⅰ为单纯全麻(GA)组,组Ⅱ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CEGA)组。记录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60min(T1),90min(T2)和120min(T3)时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术中全麻药和肌松药用量以及麻醉完全苏醒所需时间。结果: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Ⅰ相比,组Ⅱ患者全麻药和肌松药用量的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Ⅱ患者麻醉完全苏醒所需时间的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GA相比,CEGA用于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血流动力学稳定,全麻药和肌松药用量减少,麻醉苏醒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全麻与单纯全麻两种麻醉方式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拟行选择性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方法,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气腹后和拔管后HR、MAP、血糖浓度有显著差异(P<0.05),而PETCO2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和躁动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全麻较单纯全麻更安全,可有效减少麻醉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纤溶活性的变化.方法选择30例Ⅰ、Ⅱ期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和30例老年正常对照者,测定其血浆V0n Willebrand因子(VWF)含量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的活性.结果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浆VWF含量及PAI活性明显高于老年正常对照组(P<0.001),而t-PA活性明显低于老年对照组(P<0.001).结论提示Ⅰ、Ⅱ期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存在明显的内皮细胞损伤和纤溶活性下降,有血栓形成倾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和静吸复合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各时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糖、皮质醇的变化。方法将63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静吸复合全麻组(GA组)28例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组(CGEA组)35例,分别于麻醉前5min(T_0)、气管插管后1 min(T_1)、建立气腹时(T_2)、气腹后5min(T_3)、及放气后5min(T_4)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并于以上各时点采静脉血检测血糖及血清皮质醇水平。结果 T_1和T_2时点两组SBP、DBP、HR均升高和加快,但静吸复合全麻组比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组更明显,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T_0、T_3、T_4各时点两组SBP、DBP、HR均无明显变化,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手术的进行,两组血糖及血清皮质醇水平逐渐升高,但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组各时点升高水平明显低于静吸复合全麻组(P<0.05)。结论老年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比用静吸复合全麻时的应激反应轻。  相似文献   

14.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浆中VWF,t—PA及PAI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纤溶活性的变化。方法 选择30例Ⅰ、Ⅱ期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和30例老年正常对照者,测定其血浆Von Willebrand因子(VWF)含量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的活化。结果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浆VWF含量及PAI活性明显高于老年正常对照组(P<0.001),而t-PA活性明显低于老年对照组(P<0.001)。结论 提示Ⅰ、Ⅱ老年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的内皮细胞损伤和纤溶活性下降,有血栓形成倾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比较缬沙坦联合前列地尔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血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缬沙坦联合前列地尔,两组均以4w为1疗程,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t-PA、PAI-1的浓度变化。结果 (1)两组治疗前血清t-PA较健康组低,PAI-1表达水平高于空白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t-PA、PAI-1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症状好转,t-PA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AI-1浓度也均有所降低,但与健康组相比,差异仍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PA活性高于对照组,PAI-1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前列地尔使用可以改善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其改善机制可能与上调血清t-PA水平、降低PAI-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药物加间歇拔伸手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合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值、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含量。结果治疗组t-PA含量明显降低,PAI-1含量明显增高,t-PA/PAI-1明显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降低;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与t-PA、t-PA/PAI-1呈负相关,与PAI-1呈正相关。结论药物加间歇拔伸手法可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合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缓解血管痉挛,促进侧支循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百草枯中毒患者凝血功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抗凝血酶-Ⅲ)及纤溶相关指标(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与预后的相关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03-2014-02的百草枯中毒患者101例,按照生存组和死亡组分为二组比较凝血及纤溶功能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并纳入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相互间的差异,分析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急性百草枯中毒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以及抗凝血酶-Ⅲ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百草枯中毒死亡组D-二聚体,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高于生存组(P0.01),抗凝血酶-Ⅲ低于生存组(P0.05)。D-二聚体,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与死亡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58、0.741和0.629,均P0.01),抗凝血酶-Ⅲ水平与死亡呈显著负相关(r=-0.644,P0.05)。ROC曲线下面积提示D-二聚体,抗凝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均具有中高度的预测预后价值,根据最佳截断值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预测死亡率的灵敏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分别为69.5%~85.1%,60.5%~89.4%,0.593~0.653。结论: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对于百草枯中毒预后有较好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8.
气腹及腹腔镜手术对腹膜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中腹膜纤维蛋白溶酶的变化。方法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前、手术后立即、分别测量腹膜组织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浓度及t-PA活性。结果腹膜组织中t-PA浓度在腹腔镜手术和传统腹部手术2组术中均下降,但在传统腹部手术组下降更显著(P〈0.05)。而腹膜组织中PAI—1水平在腹腔镜手术组术前较高(P〈0.05),PAI-1浓度在传统腹部手术组术中明显升高,但在手术后,2组PAI-1浓度无显著差异。t—PA活性在2组术前、术后均无明显差异,但术中2组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本次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腹腔镜手术和传统腹部手术对腹膜的影响是相似的,腹腔镜手术中最初的腹膜组织中PAI-1浓度的升高由CO2气腹造成并影响腹膜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19.
胡颖  梁华 《中国综合临床》2005,21(4):330-332
目的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系统的变化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干预影响。方法测定患者血浆组织型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并进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动态观察。结果治疗前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水平降低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转化生长因子-β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降低,而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与其抑制物比值升高,常规组上述指标无改变。结论肾炎患者存在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系统失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在纠正凝血纤溶系统平衡和调节细胞外基质降解上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居二云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0):1686-1686
将我院2009年9月~2011年9月收治的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全麻,试验组患者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在全麻前、气管插管后、气腹建立后及苏醒拔管后HR、DBP、SB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具有明显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是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一种有效的麻醉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