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梗死体积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应用血管内细丝栓堵大脑中动脉(MCA)制作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用HBO(2.0ATA)治疗后,观察MCA缺血2h再灌注损伤6h、24h、48h、72h、120h和10d各组大鼠脑梗死灶体积百分比、小胶质细胞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变化。结果:HBO组与缺血组相比72h~120h梗死灶体积百分比减小,缺血24-48h小胶质细胞减少,缺血48h和120h MMP-9蛋白表达减少。结论:HBO能减小脑缺血梗死灶体积,其作用可能与HBO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及下调MMP-9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与缺血预适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方法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30只SD大鼠分为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模型组)、缺血后适应组及缺血预适应组,每组10只。以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评价缺血预适应与缺血后适应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结果缺血后适应组大鼠实验性局灶性脑缺血的梗死体积减少,神经行为改善(P<0.05),但作用弱于缺血预适应组(P<0.01)。脑组织匀浆生化指标检测,缺血后适应和预适应可以增强SOD活性,降低MDA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缺血后适应可减轻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的病理性损伤,但作用弱于缺血预适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即时高压氧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 Sprague-Dawly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n=9)、高压空气组(n=9)、高压氧组(n=9)、假手术组(n=5),前三组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高压空气组、高压氧组在高压氧舱内造模,高压氧组于造模后立即行高压氧治疗。各组大鼠均于术后6 h断头取脑,计算各组大鼠脑梗死占脑总体积百分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压氧组及高压空气组梗死百分比均显著减少(P0.001),高压氧组减少得更显著(P0.001)。结论即时高压氧治疗能够降低大鼠脑局灶性缺血后梗死体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Post)对糖尿病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 方法采用链脲佐菌(STZ)腹腔注射方式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制模成功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及缺血后处理组(I-Post组)。I/R组及I-Post组均通过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并且I-Post组于大脑中动脉阻塞90 min后,反复进行3次短暂再灌注干预(灌注15 s后缺血15 s);假手术组手术步骤同上,但不插入线栓;空白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于缺血90 min、再灌注6 h后对所有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NDS)、脑梗死体积测定、观察脑组织神经细胞形态学变化及计数TUNEL阳性凋亡细胞数量。 结果I-Post组与I/R组比较,其神经功能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I-Post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及凋亡细胞数量均较I/R组明显减小(P<0.05)。 结论I-Post处理能抑制糖尿病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减轻局灶性I/R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梗死灶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及HBO组。采用大脑中动脉(MCA)阻断3h制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用1%四氮唑染色分别观察各组大鼠脑梗死灶的大小,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再灌注6h、24h、48h、72h、120h时间点大鼠脑组织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未发现脑梗死灶及bcl-2蛋白表达阴性。HBO组120h大鼠梗死灶体积(15.9±4.2)%明显小于缺血对照组(26.8±4.9)%(P<0.05);再灌注各时相点缺血对照组和HBO组bcl-2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HBO组大鼠再灌注各时相点bcl-2表达均显著高于缺血对照组(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bcl-2蛋白表达增强,高压氧治疗可以进一步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抑制脑神经细胞凋亡,具有脑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早期高压氧(HBO)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梗死体积及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方法:将60只健康的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对照组和HBO组各20只,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HBO组大鼠给予HBO治疗。各组大鼠均于缺血后12h断头取脑,比较各组脑梗死体积、脑组织水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BO组梗死体积及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超早期HBO治疗能够减低脑水肿,减小脑梗死体积,进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压氧预适应对老龄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24只老龄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高压氧组、缺血组、高压氧预适应缺血组,每组6只。缺血组、高压氧预适应缺血组采用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法建立急性全脑缺血模型,高压氧组和建模前高压氧预适应缺血组给予连续5 d、每天1 h 2个标准大气压(2.0 ATA)高压氧处理,各组大鼠分别行横断位及冠状位T1WI、T2WI扫描;Morris水迷宫试验测试学习记忆功能:逃避潜伏期和目标象限游泳时间百分比。 结果正常对照组、高压氧组大鼠大脑未见明显缺血梗死灶,缺血组双侧皮质区可见明显弧形缺血梗死区,高压氧预适应缺血组双侧皮质区也可见弧形缺血梗死区,面积较缺血组小。缺血组逃避潜伏期长于高压氧预适应缺血组(P<0.05),高压氧预适应缺血组潜伏期长于正常对照组、高压氧组(P<0.05),后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缺血组目标象限游泳时间百分比较高压氧预适应缺血组短(P<0.05),高压氧预适应缺血组短于正常对照组、高压氧组,后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给予连续高压氧预适应,能减少老龄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后超急性期大脑皮质缺血梗死面积,提高全脑缺血后的认知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青皮联合亚低温干预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对脑梗死灶周边葡萄糖利用率(LCGU)的影响,同时探讨其相关的脑保护机制。方法将64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青皮升压组、亚低温组及亚低温+升压组。将上述4组大鼠制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其中青皮升压组于缺血再灌注后给予升压干预,亚低温组于缺血再灌注后给予亚低温治疗,亚低温+升压组于缺血再灌注后同时给予升压及亚低温处理,对照组则未给予特殊处理。观察各组实验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灶体积及缺血侧大脑半球梗死灶周边区LCGU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青皮升压组、亚低温组及亚低温+升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灶体积、LCGU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亚低温+升压组大鼠脑梗死体积、LCGU水平明显低于青皮升压组及亚低温组(均P〈0.05)。结论升压及亚低温干预措施均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脑保护作用,两者联用具有协同功效,能进一步提高疗效,其相关治疗机制可能包括升压及亚低温协同治疗能改善缺血半暗带区局部脑血流量与LCGU不匹配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高压氧(HBO)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脑组织小窝蛋白-2(caveolin-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及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影响。 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370只分成假手术组80只、I/R组130只、HBO组80只、HBO+I/R组80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HBO组和HBO+ I/R组于再灌注0,2,9,21,45,69 h进入HBO舱,经0.25 MPa HBO治疗5次。采用比色法、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BBB的通透性、caveolin-2及MMP-9的表达。 结果第4,12,24,48,72小时脑组织伊文思兰(EB)的含量与0 h组相比明显增加,再灌注后4 h脑组织EB的含量最高。HBO+I/R组脑组织EB的含量明显低于I/R组。HBO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组织EB的含量无明显变化。脑缺血再灌注第24,48,72小时caveolin-2、MMP-9表达明显高于0 h组。HBO+I/R组与I/R组相比脑组织caveolin-2、MMP-9表达显著减低。HBO组脑组织caveolin-2、MMP-9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无明显变化。 结论HBO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时增高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caveolin-2和MMP-9的表达,从而降低BBB通透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区细胞周期因子和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方法选取成年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30只,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针刺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针刺组大鼠造模成功后给予针刺治疗。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和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4(CDK4)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凋亡率。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48 h后海马细胞Cyclin D1、CDK4表达升高,凋亡细胞增多(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针刺组Cyclin D1、CDK4表达下降,凋亡细胞明显减少(P<0.05或0.01)。 结论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拮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调控细胞周期因子从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1.
内毒素预处理对大鼠急性局灶脑缺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经内毒素预处理后急性局灶脑缺血大鼠脑梗死体积、凋亡细胞数和凋亡抑制基因Bel-2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内毒素预处理对急性局灶脑缺血损伤大鼠脑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11/2005-02在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动物室完成。采用Haruo Nagasawa法制作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将48只健康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内毒素预处理组、缺血预处理组,每组16只。内毒素预处理组大鼠在局灶脑缺血模型制备前3d,皮下注射内毒素0.05mg/kg;缺血预处理组大鼠在第一次缺血预处理再灌注3d后再次麻醉大鼠,把插线再次推进到第一次插线深度,停留60min后,将线退出;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在局灶脑缺血模型制备前3d,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2mL。各组大鼠在局灶脑缺血1h再灌注23h后断头取脑,红四氯氮唑染色观察大鼠脑梗死的体积;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染色观察Bel-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各组大鼠在实验过程中无死亡,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红四氯氮唑染色显示缺血预处理组和内毒素预处理组的梗死体积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减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64&;#177;14.74),(71.3&;#177;10.35),(159&;#177;9.79)mm^3,P〈0.01]。②缺血预处理组和内毒素预处理组仅可见散在的凋亡细胞出现于皮质、胼胝体及基底节区。生理盐水对照组梗死灶周围的半暗带内可见大量神经元胶质细胞及部分血管内皮细胞发生凋亡。缺血预处理组和内毒素预处理组梗死灶周围的凋亡细胞数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减少[(33.5&;#177;7.45),(35.6&;#177;4.18),(57.88&;#177;0.96)个/切片,P〈0.01]。③缺血预处理组和内毒素预处理组缺血侧大脑半球Bel-2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生理盐水对照组在缺血侧梗死周边区Bel-2蛋白表达也增加。但缺血预处理组和内毒素预处理组缺血侧大脑半球Bel-2阳性细胞数比生理盐水对照组增加明显[(111.38&;#177;13.59),(105.88&;#177;9.99)(47.5&;#177;11.43),P〈0.01]。结论:小剂量内毒素预处理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内凋亡抑制基因Bel-2蛋白的表达诱导抗凋亡,启动内源性保护机制,产生缺血耐受,从而减少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脑梗死大鼠大脑皮质病理改变的影响。 方法选择48只健康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缺血2 h后实现再灌注。将造模大鼠分为高压氧治疗组(治疗组)和模型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给予高压氧治疗。分别于再灌注后第48小时、第7天、第14天取材,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大脑皮质的形态学改变。 结果治疗组脑梗死体积率为(20.15±1.58)%,明显小于模型组的(32.09±1.1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细胞的肿胀程度、细胞膜结构的改变、细胞核及细胞器的病理改变均明显较模型组轻。 结论高压氧治疗对脑缺血急性期的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莫诺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梗死体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莫诺苷对大脑中动脉阻塞法(MACO)致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缺血30min,再灌注7d。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检测大鼠的脑梗死体积。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及给药组出现明显梗死灶;与模型组相比,莫诺苷(90mg/kg,270mg/kg)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少,维生素E(35mg/kg)组脑梗死体积未出现明显改变。结论莫诺苷可减少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梗死体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测小剂量超短波(USW)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体积,脑组织中B细胞淋巴细胞瘤-xl(Bcl-xl)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小剂量USW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用线栓法制备一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大鼠模型,造成大鼠右脑缺血2h再灌注24h,采用Longa5级评分法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对照组及超短波治疗组(USW组),后2组选择Longa5级评分法为2分的大鼠。所选大鼠均于再灌注24h后断头取脑,分别测定脑梗死灶体积、脑组织中Bcl-xl及TNF-α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USW组梗死体积及梗死体积占全脑体积的百分比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USW组脑组织中Bcl-xl表达增加,TNF-α水平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超短波可通过增加Bcl-xl表达,降低TNF-α水平而抑制脑神经细胞凋亡,挽救半暗带,缩小脑梗死灶,减小梗死体积,从而保护脑缺血再灌注后损伤神经,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脉冲磁场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修复、保护作用。 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脉冲磁场组,每组16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假手术组仅做右侧颈外动脉和颈总动脉结扎,不做右侧大脑中动脉线栓栓塞。脉冲磁场组在造模结束后2 h给予脉冲磁场处理,磁场强度为0~0.01 T,频率为50 Hz,每次20 min,每天1次,连续7 d,处理结束后处死大鼠,断头取脑,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梗死面积大小,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病理组织损伤,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 结果脉冲磁场组脑梗死面积较模型组明显减小(P<0.05),脉冲磁场能改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组织学损害。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IGF-1的表达增多,脉冲磁场组与模型组相比,IGF-1的表达明显增多(P<0.05)。 结论脉冲磁场能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大鼠IGF-1的表达,对神经系统具有保护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丰富康复训练能否促进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微管相关蛋白2(MAP2)和突触素(SYN)的表达,探寻其与神经系统可塑性的联系。 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7只,体重160~200 g,随机分为缺血丰富训练组(n=36),缺血对照组(n=8),假手术丰富训练组(n=21)和假手术对照组(n=12),使用线栓模型造成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并再灌注,丰富训练组自术后2 d至28 d给予丰富康复训练,对照组则独居标准环境笼,不予任何训练。再灌注1 d、7 d、14 d、21 d和28 d分别进行各项行为功能测试,并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测MAP2和SYN的表达。 结果训练后,28 d时Bederson评分缺血丰富训练组(0.910±0.302)优于缺血对照组(1.330±0.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失误测试中缺血丰富训练组与缺血对照组间差异始终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但缺血丰富训练组恢复趋势优于缺血对照组;免疫组化结果示梗塞周边区及海马的MAP2和SYN的表达早期下降,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后不断恢复,缺血丰富训练组在晚期(MAP2-21 d为0.2055±0.0124,MAP2-28 d为0.2406±0.0419;SYN-28 d为0.2931±0.2407)优于缺血对照组(MAP2-21 d为0.1681±0.0124,MAP2-28 d为0.2064±0.0301;SYN-28 d为0.2407±0.0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丰富康复训练可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大鼠MAP-2和SYN的表达,促进功能表现的改善和大脑可塑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超短波和旋磁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超短波、旋磁治疗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52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超短波治疗组(超短波组)及旋磁治疗组(旋磁组)。脑缺血再灌注后18h给予治疗,24h取脑,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及Bcl-2、Bax蛋白表达,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18h,超短波治疗能减少脑含水量,减小梗死体积;超短波组与旋磁组Bcl-2的表达均提高,Bax蛋白表达降低,Bcl-2/Bax提高,超短波组与旋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减少脑含水量和减小脑梗死体积方面,旋磁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18h,应用超短波治疗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疗效;本实验条件下旋磁治疗对改善脑水肿、减小脑梗死体积未见显著疗效,在改善凋亡方面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钙拮抗剂对大鼠脑缺血后血-脑脊液屏障(BBB)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CIR)大鼠模型150只,在大鼠缺血2 h后进行再灌注。将大鼠平均分为观察组(造模后腹腔注射尼莫地平)与对照组(造模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在6 h、12 h、24 h、48 h、72 h时间点分别进行再灌注,观察每个时间点BBB通透性损伤情况与梗死灶体积百分比。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CIR后BBB通透性与梗死灶体积百分比出现逐步上升,且在12 h、48h达到双高峰。观察组的BBB通透性及脑梗死灶体积百分比的上升较对照组较为明显(P0.05)。结论大鼠实验结果提示,CIR能够提升BBB的通透性,增加梗死灶体积百分比,而早期使用钙拮抗剂能够加重上述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高血糖条件下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观察大鼠脑梗死体积、细胞问粘附分子的表达情况,探讨预防性应用拜阿司匹灵对高血糖条件下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拜阿司匹灵组,两组按缺血90min再灌注3h、6h、12h再分为3个亚组。各组均建立高血糖模型及SD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测量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方法测定I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拜阿司匹灵组与对照组相同再灌注时间点相比较:梗死体积减小(P均〈0.01);缺血区ICAM-1表达减少(P均〈0.01)。结论预防性应用拜阿司匹灵能减轻高血糖条件下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缩小梗死体积,使损伤脑区ICAM-1表达减少。  相似文献   

20.
背景:核因子κB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激活后能促进许多靶基因转录。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在局部脑缺血及再灌注中的表达及N-乙酰半胱氨酸预处理的影响。 设计:随机分组设计、动物实验。 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神经内科。 材料:实验于2004-01/05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及病理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雄性Wister大鼠99只,随机分3组,假手术组11只,生理盐水对照组44只,N-乙酰半胱氨酸组44只。 方法:3组大鼠采用Longa等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将头端加热成0.26mm直径的光滑圆球的尼龙线经颈总动脉近分叉处切口插入,扎紧颈总动脉备线,打开颈内动脉上的微动脉夹,尼龙线进入颈内动脉,N-乙酰半胱氨酸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插入长度由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分叉部计约(18.5&;#177;0.5)mm,阻断大脑中动脉血供,假手术组插入深度〈15mm,大脑中动脉血供正常。N-乙酰半胱氨酸组于缺血前30min腹腔注射N-乙酰半胱氨酸(150mg/kg),生理盐水对照组于缺血前30min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生理盐水对照组和N-乙酰半胱氨酸组于缺血6,24h,缺血6,24h再灌注1h时间点将大鼠断颈处死,每次11只。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脑组织核因子KB的表达情况,红四氯氮唑染色测定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 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核因子κB p65结合活性,凋亡细胞。 结果:纳入动物99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缺血6h及24h再灌注1h N-乙酰半胱氨酸组梗死体积百分比分别为(8.39&;#177;2.54)%.(24.54&;#177;6.02)%,相应生理盐水对照组为(15.50&;#177;4.18)%,(32.22&;#177;3.99)%。缺血24h各组较缺血6h各组梗死灶增大,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组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梗死体积明显缩小(P〈0.01)。②缺血及再灌注后核因子κB p65明显从胞质转移到胞核。缺血6h及24h再灌注N-乙酰半胱氨酸组p65阳性细胞率分别为(0.462&;#177;0.022)%,(0.452&;#177;0.015)%,与相应生理盐水对照组[(0.563&;#177;0.028)%,(0.554&;#177;0.013)%]比较表达减少(P〈0.01)。③N-乙酰半胱氨酸预处理较生理盐水预处理凋亡细胞减少。 结论:局灶脑缺血及再灌注能使核因子κB p65活化,参与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N-乙酰半胱氨酸可抑制p65表达,减轻神经损伤,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