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2010年6月前120例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列为对照组;根据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对策,采用护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育的综合性护理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观察组116例产褥期妇女进行护理,观察2组产妇盆底肌张力恢复情况.结果 产妇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影响因素主要有4个方面,排列顺位依次是未作为产后访视的项目进行检查、产科护士未进行必要的宣传、不了解盆底肌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产妇认识不足.2组产妇产褥期后盆低肌张力检查结果为观察组Ⅰ度9例占7.76%;Ⅱ度31例占26.72%;Ⅲ度76例占65.52%;对照组I度35例占29.17%;Ⅱ度44例占36.67%;Ⅲ度41例占34.17%;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张力恢复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针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提高产褥期妇女盆底肌锻炼的依从性,有利于盆底肌张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策略。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产科分娩的105例产褥期妇女,根据患者是否坚持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与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对影响该类患者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护理策略。结果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的产褥期妇女共39例,占37.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伴有睡眠障碍是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危险因素,而文化程度高、有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盆底肌功能锻炼指导、患者本人与家属对盆底肌功能锻炼有充分认识是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的保护因素。结论目前我国产褥期妇女能够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者比例尚不高,诸如睡眠质量、文化程度、产后护理指导等因素均会对其产生影响,对该类患者采用针对性的护理策略帮助其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有助于患者盆底肌张力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盆底肌功能锻炼与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结合护理干预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盆底功能障碍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盆底肌肉锻炼(Kegel运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盆底肌肉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结合护理干预。随访产后3个月、6个月,评估两组肌力改善情况,尿失禁、腰骶痛、性生活质量及阴道壁膨出、子宫脱垂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Ⅰ级和Ⅱ级例数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Ⅴ级例数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失禁、性生活质量等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肌功能锻炼与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结合护理干预治疗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盆底肌肉锻炼,显著增强盆底肌力,促进阴道口闭合,能治疗和预防妇女产后张力性尿失禁、子宫脱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模式对产后妇女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及效果的影响。方法:将300例头位分娩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出院时行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尿失禁发生率、盆底肌张力恢复良好率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盆底肌张力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而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12周腰围、臀位、腹部皮皱、体质指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身体疼痛、活动、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初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有效预防头位分娩初产妇产后尿失禁的发生,促进产妇产后身体恢复,提高产妇产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对性盆底肌功能锻炼对产后性功能障碍患者心理状况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16例产后性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针对性盆底肌功能锻炼,比较两组盆底肌力、心理状况及性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盆底肌力优于对照组(P0.05);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1个月性生活次数与性高潮频次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且性交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盆底肌功能锻炼能改善产后性功能障碍患者盆底肌力及心理状况,促进性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生物刺激反馈仪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1日~2019年1月31日就诊的86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盆底肌功能锻炼,观察组采用生物刺激反馈仪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比较两组产后漏尿量及盆底肌力情况。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漏尿量均少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盆底肌力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刺激反馈仪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可改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漏尿情况,促进盆底肌力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个性化延续性护理对初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盆底肌力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初产妇,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随访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个性化延续性护理干预。随访3个月,记录两组干预前后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盆底肌力,以及采用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评估两组产后的性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1个月后,两组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3个月后,观察组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盆底肌力、盆底肌最大肌电位以及盆底肌纤维疲劳度比较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性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性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延续性护理能够提高初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改善盆底肌张力,促进产后性生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盆底肌功能锻炼对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盆底肌功能锻炼对女性产后性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2例诊断为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产前、产后给予盆底肌功能锻炼指导,对照组只给予健康教育,不进行其他方法治疗.结果:观察组盆底综合肌力、性生活频度、性生活质量及性交痛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盆底肌功能锻炼能有效促进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张润斐 《循证护理》2024,(1):100-103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操锻炼联合音乐心理疗法在产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我院分娩及产后复查的2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依据产妇康复治疗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盆底康复操锻炼联合音乐心理疗法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盆底肌力、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产妇盆底肌力、SAS评分、SDS评分、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康复操锻炼联合音乐心理疗法干预有助于提升产妇产后盆底肌力水平,缓解负性情绪,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盆底肌锻炼对孕妇产后膀胱功能障碍及尿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定期产检、分娩的孕妇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定期产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妊娠晚期盆底肌锻炼。比较两组产后盆底肌张力、尿动力学(最大尿流率、最大膀胱容量、膀胱初感容积及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情况。结果:两组产后膀胱初感容积、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产后最大尿流率、最大膀胱容量以及盆底肌张力正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妊娠晚期孕妇行盆底肌锻炼,可明显改善其产后尿动力学情况及盆底肌张力。  相似文献   

11.
朱云 《护理与康复》2019,18(8):61-63
目的观察五位一体专病专管延续护理提高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的效果。方法将110例行阴道分娩的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施以常规产后延续管理,观察组接受五位一体专病专管延续护理。结果产后12周,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率、盆底肌张力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产后6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五位一体专病专管延续护理对产妇实施干预,可提高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率,获得较好的盆底功能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共赢"理念的延续护理在初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月起采用基于"共赢"理念的延续护理对初产妇实施产后盆底肌功能锻炼干预,将2015年10~12月实施前的90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将2016年1~3月实施后的90例初产妇作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效能与家庭功能评分、康复锻炼依从性、盆底肌功能恢复良好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基于"共赢"理念的延续护理对初产妇实施产后盆底肌功能锻炼干预,能够提高初产妇自我效能和家庭功能水平,促使其以较高依从性进行产后盆底功能康复锻炼,并获得较为理想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健康教育在产后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2例产后尿失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行盆底肌功能锻炼,对照组训练期间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盆底肌肌力评分、锻炼依从率、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疾病知识知晓率、锻炼依从率、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Ⅰ类肌力、Ⅱ类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盆底功能影响评分(PFIQ-7)、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产后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功能锻炼知识知晓率及依从率,从而改善患者盆底肌功能及尿失禁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DCA循环联合回馈教学法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8月产科自然分娩的106例产妇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产科111例自然分娩的产妇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指导盆底肌功能锻炼,观察组给予PDCA循环联合回馈教学法指导盆底肌功能锻炼。结果产后6周和产后3个月观察组产妇的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0.01);产后3个月观察组产妇的盆底肌力、尿失禁程度、性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联合回馈教学法能提高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提升功能锻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龙秀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6):1263-1264
盆底肌功能锻练是以锻炼耻骨和尾骨肌为主的一种主动式盆底肌锻炼康复的方法。产后长期坚持盆底肌肉锻炼是目前公认的防治产后尿失禁的简单易行、无痛、有效的方法,同时能有效提高盆底肌肉张力,改善阴道前壁脱垂。但目前仍有部分产褥期妇女缺乏对盆底肌功能锻炼的认识,产后未能坚持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这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现将影响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原因及采取的护理对策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产褥期产妇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顺产的产妇7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2例和观察组380例。对照组使用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接受全面护理干预。观察并记录2组产妇盆底肌功能锻炼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盆底肌功能训练的方法正确率与依从性以及首次排尿的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全面的护理干预可提高产妇盆底肌功能锻炼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产后瑜伽锻炼对阴道分娩产妇体型及盆底肌张力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我科行自然分娩的产妇4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0例.对照组产后行常规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瑜伽锻炼.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产妇产后体型恢复、心理健康状况及盆底肌张力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知信行(KAP)护理模式在妊娠晚期盆底功能障碍(PFD)孕妇中的应用效果,为PFD的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产科门诊诊断为PFD的妊娠晚期孕妇7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的需求分为观察组41例(有干预需求)与对照组31例(无干预需求),对照组在产检时常规给予健康教育及盆底肌肉锻炼指导,观察组给予KAP模式干预。观察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孕产妇依从性、干预前和产后42 d时尿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 0. 05);产后42 d两组膀胱初感容积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产后42 d两组最大尿流率、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均大于干预前(P 0. 05),且产后42 d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同期(P 0. 05)。结论妊娠晚期PFD孕妇给予KAP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盆底功能锻炼依从性,降低妊娠及分娩对盆底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将延续护理模式在产后妇女盆底肌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7月收治的9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以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参照组出院时给予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延续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锻炼依从性、盆底肌张力良好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腹部皮皱、体质量指数、盆底肌力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腹部皮皱、体质量指数、盆底肌力Ⅰ~Ⅱ级及Ⅲ级者均明显低于参照组,盆底肌力Ⅳ级及Ⅴ级者、躯体功能、健康状况、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延续护理模式在产后妇女盆底肌功能锻炼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提升产妇锻炼依从性,预防尿失禁,促进盆底肌力尽快恢复,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盆底肌肉功能锻炼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全子宫切除患者盆底功能恢复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妇科行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92例,将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盆底肌肉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盆底功能恢复、性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盆底肌力恢复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干预前性生活各维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经3个月干预后,观察组性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为全子宫切除患者开展盆底肌肉功能锻炼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盆底功能恢复,提高其术后性生活质量,确保患者身心健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