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心脏介入术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迷走神经反射是心脏介入术并发症之一.我们通过对500例心脏介入术患者的观察,发生迷走神经反射15例,经积极抢救,均转危为安.现将其发生原因分析与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心脏介入术后并发的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是一种少见但较危险的并发症,其护理对策关键在于加强术前健康教育,术中患者主动配合,术后正确合理的一系列医疗护理操作,避免人为因素,保证术后有效体液循环量,严密监测。通过以上护理措施应用,临床上发生血管迷走反射已经极少。如果发生,发现处理及时,抢救效果良好。处理不及时会危及患者生命。1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单纯心脏迷走神经反射表现为心率突然减慢,由正常心率骤降至30次/m in,严重者出现交界性逸搏,而多数患者出现混合型,既有心脏症状,又有血管迷走反射症状,患者除上述心率下降…  相似文献   

3.
心脏介入手术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抢救与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手术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措施,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近3年来2600例心脏介入手术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22例的原因与护理经过。结果本组22例均抢救成功,顺利完成心脏介入手术。结论在心脏介入手术中,观察及时、护理到位,可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治疗中危险性,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32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1~2012年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并发迷走神经反射发生32例的患者,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32例患者生命体征完全恢复正常,无死亡。结论积极预防诱发因素,加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是预防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循证护理在预防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迷走神经反射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实施心脏介入术的60例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硬币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循证护理组各30例,经过护理后对两组患儿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护理后循证护理组无一例患儿发生迷走神经反射,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患儿(13.3%)(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预防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迷走神经反射中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循证护理不仅为患儿实施了高质量的护理措施,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6.
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方法:对35例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患者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护理干预。结果: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无1例复发。结论:该病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因此应强调全程护理。对于发病患者要根据具体情况,积极做好相关监测和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心脏介入诊疗中发生急性心包填塞并发症时的急救与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6年来于心脏介入诊疗过程中发生的15例心包填塞病例的救治经过,总结抢救经验及护理心得。结果 15例患者中,3例生命体征平稳,未行心包穿刺;12例经补液、升压后,生命体征仍不稳定,行紧急心包穿刺引流,其中9例出血逐渐停止,2例内科处理无效转送心外科开胸修补止血,1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密切的介入护理,积极地补液、升压,必要时心包穿刺,是有效抢救心包填塞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心脏介入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并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对本院心内科208例介入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预防及护理对策。结果208例患者中有12例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通过细致及时观察,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1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1例复发。结论早期发现介入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早期症状,及时进行早期治疗,并在术前及术后提供心理、生理上的护理干预,同时避免血管迷走反射的各种诱发因素,可预防或减少血管迷走反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治疗术后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方法将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心脏介入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预见性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迷走神经反射够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为0.3%,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为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心脏介入治疗后,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性护理,可有效降低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手术前不同饮食护理方法对围术期患者迷走神经反射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3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67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术前12h限制饮食及水量、术前3~4h禁食禁饮、术后1h进食半流质及水的饮食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术前无需禁食、禁饮、按常规进食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术后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67例患者中有18例出现轻重不同的迷走神经反射现象,其中4例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血压下降、恶心呕吐等;观察组63例患者中,只有2例血压偏低,其中1例伴有心率减慢、心悸、出虚汗,其余患者感觉良好,生命体征、心律正常,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介入手术前采用无需禁食、禁饮按常规进食的护理方法,既可预防因血容量不足所致的迷走神经反射,又可避免空腔器官过度回缩而引发的胃肠道等不良反应,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提高了手术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脉介入术患者拔除鞘管时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抢救与护理。方法选择本院接受治疗的736例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8例,术后拔除鞘管时发生迷走神经反射共44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的护理模式,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SDS、S-AI、T-AI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DS、S-AI、T-AI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不仅能够降低患者抑郁、焦虑状态及迷走神经反射等并发症发生率,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抢救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介入术引起的迷走神经反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并总结我院2007年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经心脑血管介入治疗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103例患者临床护理资料。结果:103例患者均给予阿托品、多巴胺、肾上腺素及补充血容量等抢救治疗,其中102例患者均于积极抢救后0.5~1.0 h内心率、血压恢复正常,患者胸闷、出冷汗等症状均消失。另有1例患者发生室颤,进行电除颤、阿托品、肾上腺素等抢救后复苏失败死亡。结论:减少疼痛、压迫、牵拉刺激,减少空腔脏器刺激,及时迅速补充血容量,密切观察病情并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对预防和抢救血管性迷走神经反射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治疗合并出血及突发急性心包填塞患者的抢救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5年8月于我院接受心脏介入治疗合并出血及突发急性心包填塞患者2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护理经验,总结分析介入治疗合并出血及突发急性心包填塞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结果:23例患者中,12例为少量出血,给予一般补液与血管活性药物处理,生命体征稳定;11例患者采取紧急心包穿刺及心外科开胸修补,其中有9例经心包穿刺后生命体征恢复稳定,2例心包穿刺无明显效果,紧急转至外科开胸修补处理。最终23例患者全部抢救成功,未发生死亡病例。结论:心脏介入治疗合并出血及急性心包填塞患者的护理要从心理护理、预防护理与抢救护理三个方面着手,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PCI术后拔除动脉鞘管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18例的急救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4):3418-3418
目的:探讨PCI术后拔除动脉鞘管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急救护理。方法:回顾分析2009-01-2009-11因PCI术后拔除动脉鞘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抢救护理经验。结果:对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患者立即采取将头部放平或取头低足高位,快速补充血容量,吸氧,给予阿托品、多巴胺静脉推注等急救措施,所有病例症状于5~10 min内缓解,生命体征于30 min内恢复正常,无1例死亡。结论:极早发现并给予正确的抢救处理是抢救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VRS)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15例VVRS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疼痛护理、预防血容量不足、拔动脉鞘管护理等一系列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5例VVRS患者经积极处理后3~5 min症状缓解,生命体征于30 min内恢复正常,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精心护理可有效防止VVRS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心脏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拔鞘致迷走神经反射发生因素。方法:本院2014年11月-2016年10月期间共收治心脏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3392例,将其分为低龄组、高龄组、PCI介入组、单纯冠脉造影组,同时依据患者穿刺途径不同,将其分为桡动脉组以及股动脉组。在术后拔鞘期间,共出现49例迷走神经反射患者。结果:本次研究中,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为1. 44%,其中桡动脉拔鞘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的患者共计5例(0. 22%),股动脉拔鞘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的患者44例(4. 07%),故经桡动脉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几率要明显低于经股动脉的几率(P 0. 05)。在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上,经桡动脉的各组患者无较大差异(P 0. 05);而在经股动脉介入患者中,单纯冠脉造影组低于PCI组(P 0. 05),低龄组低于高龄组(P 0. 05)。结论:在诱发迷走神经反射的诸多要素中,以高龄、PCI介入以及股动脉穿刺三项因素最为主要。  相似文献   

17.
拔管致迷走神经反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拔管致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和护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496例行心脏介入术后拔管情况进行分析.寻找拔管致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因素。结果 15例患出现拔管致迷走神经反射。结论 拔管致迷走神经反射有诸多因素,加强手术前后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可以预防及减少拔管致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心血管介入手术是心血管疾病常见而有效的重要诊断和治疗手段,但术后拔出鞘管和压迫止血时,可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本院2002年4月至2004年3月共开展心血管介入手术166例,发生迷走神经反射6例,现对这6例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进行分析,对护理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9.
视听联合分散干预痔瘘术中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种减少痔瘘手术患者术中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方法。方法将200例行择期痔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术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手术全程予视听联合分散干预,即播放患者喜爱的影像音乐,分散注意力;观察、监测两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变化及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例数分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患者接受视听分散干预后,术中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例数(2例)明显减少(对照组为9例),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行痔瘘手术的患者,视听联合分散方式能有效减少术中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等不良应激反应的发生,稳定生命体征,可成为保障手术顺利实施的围手术期重要护理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冠脉介入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预见性护理效果。方法将2002年3月。2005年3月进行的冠脉介入860例患者作为常规护理组,2005年4月~2008年3月1200例冠脉介入手术患者作为预见性护理组。比较2组患者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结果预见性护理组患者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1)。结论对冠脉介入手术患者实施有效的预见性护理能够防止和减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