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2006年小金县肺结核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小金县2003-2006年肺结核病流行趋势,为进一步控制肺结核的发病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小金县2003-2006年肺结核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3-2006年累计发现肺结核病例287例,年平均发现率为91.65/10万,以2004年发病率最高为144.30/10万。20~39岁发病126例,占总发病数的43.90%;男女性别比为2.59∶1;职业以农民最多,共262例,占总发病数的91.29%,病例主要分布在美兴镇、汗牛区,分别占总发病数的36.24%、28.92%。结论小金县肺结核发病以青壮年农民为主,主要分布在人员流动性大的城镇及边远农村。加强乡、村结核病防治机构和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病人发现率和转诊率,是做好肺结核病控制工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黄方 《职业与健康》2008,24(23):2574-2575
目的分析福建省政和县2003-2007年的肺结核病流行趋势,为进一步控制肺结核的发病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2007年政和县累计发现肺结核86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77.2/10万;20~39岁发病313例,占总发病数的36.27%;男女性别比为3.26:1;职业以农民发病最多,为699例,占总发病数的81.00%。结论政和县肺结核病以青、壮年农民为主,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人员流动性大、接触机会多的乡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小金县2003-2011年肺结核病流行趋势,为进一步控制肺结核的发病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小金县2003-2011年肺结核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小金县2003-2011年累计发现肺结核病例477例,年平均发现率91.65/10万,以2004年为发病最高为144.30/10万,其次为2005年发病率106.40/10万,以后呈逐年平稳下降趋势;15~45岁发病304例,占总发病数的63.7%,男女性别比为2.59∶1,全县21个乡镇均有发病,病例主要分布在美兴镇、汗牛区,分别占总发病数的27.46%、27.67%。结论 2003-2011年小金县肺结核发病呈下降趋势,病例以青壮年男性为主,主要分布在人员流动性大的城镇及边远农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规律和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对山东省邹平县1983—2001的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病1928例,死亡29例,平均发病率为14.97/10万,死亡率为0.23/10万,病死率1.50%。病例主要发生在农村,占91.39%;以3—6月发病较高,占总发病数的56.12%8发病年龄以20—50岁为主,占总发病例数的81.43%;男女病例之比为2:1;患者职业以农民最多,占总病例数的80.91%。结论:邹平县流行性出血热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应加强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1997—2006年郴州市肺结核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肺结核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郴州市1997—2006年肺结核疫情资料,并对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郴州市1997—2006年共报告肺结核病例24418例,年均发病率为54.04/10万,肺结核发病率从1997年的40.25/10万上升至2006年的84.27/10万,1997~2001、2002—2006年两个时段的年均发病率分别为39.40/10万和68.5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县(市、区)年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主要集中在20.54岁年龄阶段,占总发病数的63.29%,男女发病比例为2、57:1;职业主要为农民、工人和学生,分别占总发病数的71.82%、7.02%和3.96%;发病季节性不明显。结论郴州市肺结核发病率仍较高,且有上升趋势,应严格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策略),加强结核病控制项目管理,加大病人发现力度,抓好病人归口管理和督导工作,以有效降低结核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和掌握贵溪市肺结核的发病情况,为肺结核的有效控制和科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贵溪市2004-2007年肺结核疫情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7年贵溪市累积发现肺结核病人1611例,年均发现率为75.10/10万。肺结核病人发现率,2004年为56.39/10万,2005年为81.86/10万,2006年为85.15/10万,2007年为76.91/10万;年均发现率,城区为90.45/10万,周边乡镇为91.20/10万,其他乡镇为53.50/10万。1611例病人中,农民(含民工)占91.37%。初治涂阳病人773例中,男性占72.19%,女性占27.81%;年龄16~91岁,25~54岁占巧.86%。[结论]2004~2007年贵溪市新发肺结核病人以青壮年农民为主,主要分布在人员流动性大的城区及周边乡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高县肺结核病疫情报告的动态变化和流行特征,为探索肺结核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高县2001~2012年肺结核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1~2012年高县累计报告肺结核病人4266例,死亡10例,涂阳病人208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死亡率和涂阳发病率分别为74.71/10万、0.16/10万和36.55/10万。肺结核报告发病率,2006年最高为91.84/10万,2003年最低为39.90/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结核年均发病率,男性为109.24/10万、女性为40.17/10万(P〈O.01);涂阳肺结核年均发病率,男性为53.06/10万、女性为20.03/10万。4266例中,农民为最高,占79.40%,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5~65岁占88.23%,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5~65岁,合计1763例,占总发病数的84.48%。结论近年来高县肺结核年均报告发病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农村为高发地区,15~65岁男性农民为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2000-2006年淋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2006年现住址在蒙山县的淋病病例报告卡片和网报中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0-2006年累计报告淋病78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6.32/10万,年发病率在43.98/10万~67.92/10万之间。一年四季均有发病,农民522例.占淋病总数的66.5%。病例集中在20~40岁年龄组之间529例,占总发病例数的67.39%。女性457例,占发病总数的58.22%;男性328例,占发病总数的41.78%。地区分布以蒙山镇最多337例(包括县直),占总淋病发病数的42.93%。结论 继续加大性病防制力度,及时制定其防治对策,规范性病诊疗,提高性病疫情的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及时对一起集团人群中发生肺结核局部疫情后的现场调查和处理,防止疫情的蔓延。方法对2006年9月某工厂发现的18例可疑肺结核病人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包括基本情况调查;病例个案调查;感染人群筛查。结果肺结核病的现患率2005年为1.02%,2006年为0.61%,均明显高吁全市2005年流调的0.2%的水平;发病时间分布为2003年1例,2005年15例,2006年10例,期间有3例传染性较强的涂阳病人;病例车间分布不一,制一、制二、制五车间病人最多,达6例,部分车间未发现病例;发病以男性30~44岁年龄段最多,现患率为3.36%;密切接触者结素阳性率为73.12%,强阳性率为2.54%;初步认定首发涂阳病人胡某某为本次流行的最初传染源。结论发现集团人群结核病疫情后,应及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取有效的疫情控制措施,防止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池州市实现结核病三大控制目标后疫情动态和控制质量,为结核病防治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根据池州市2006~2007年结核病登记报表和专项调查进行结核病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2007年池州市结核病新登记涂阳病人1620例,涂阳病例占活动性肺结核病例的63.68%,涂阳新登记率为51.44/10万。新涂阳病人发现率为76.50%,治愈率为88.91%。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共报告肺结核病3878例,发病率为123.13/10万,发病数位居全市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之首。新发涂阳患者年龄仍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职业以农民为主。结论10年规划前5年结核病防治政策措施得力有效,今后防治政策、考核评价体系和指标有待改进和完善。农村男性,青壮年患者仍然是实施现代肺结核控制策略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2004—2007年河北省卢龙县涂阳肺结核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玉军 《职业与健康》2009,25(12):1284-1285
目的分析卢龙县2004—2007年涂阳(痰涂片检查结核杆菌阳性)肺结核病流行趋势,为进一步控制肺结核的发病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卢龙县2004—2007年涂阳肺结核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7年累计发现涂阳肺结核病例855例,年平均发现率为51.06/10万。40~59岁发病322例,占发病数的43.90%;男女性别比为1.90∶1;职业以农民为多,共827例,占96.73%。病例主要分布在卢龙镇、刘田庄镇,分别占发病数的19.65%、11.11%。结论病例主要分布在人口流动性大的城镇及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农村。因此,加强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以及乡、村结核病防治机构和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病人发现率和转诊率,是做好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上海市静安区肺结核病的发病特征及流行规律,为进一步控制肺结核病发病率及有效管理肺结核病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07-2012年静安区肺结核病例有关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7--2012年静安区肺结核病年均发病率为18.95/10万,发病年龄构成以中老年为主,45岁及以上年龄组占73-36%;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2.63:1,职业分布以离退休人员为主,占40.83%;地区分布以江宁街道发病数居首,占31.66%:发病时间分布呈现出4-9月份、12月份相对集中的特征。结论2007-2012年本区肺结核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近4年来呈平稳趋势,但应加强静安区中老年人群中肺结核病人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清远市2004-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清远市麻疹流行规律,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对2004--2006年麻疹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清远市2004--2006年共报告麻疹病例76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81/10万,各年发病率分别为7.69/10万、2.89/10万、10.33/10万;期间共报告18起麻疹暴发疫情,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17.39%;病例主要集中在常住和流动人口较多的清城区、清新县、连州市、英德市4个县(县级市、区),占全市发病数的89.15%;3—7月为高发季节,占总发病数的71.63%;发病人群主要是9岁以下的儿童,占总发病数的71.76%;病例中该地户籍占67.45%,外地户籍占29.54%;病例中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占81.57%。结论清远市近年麻疹呈上升趋势,应继续加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儿童麻疹免疫预防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赣州市章贡区1997-2006年肺结核流行趋势,为控制肺结核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7-2006年章贡区累计报告肺结核病例3252例,年平均发现率为70.70/10万,2005年发病率最高为183.82/10万。25~54岁、55岁及以上发病各占发病数的39.51%、42.56%;男女性别比为2.77∶1;职业以农民最多,占总发病数的27.74%,病例主要分布在城区(南外、赣江两街道,占总发病数的47.72%)。结论继续严格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进一步加强老年人防治,关注青少年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鼎城区2003-2006年肺结核流行特点,掌握其治疗情况,为进一步控制结核病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鼎城区2003-2006年所有疫情报告和登记治疗的肺结核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分析,对涂阳病例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3-2006年累计接诊可疑病人6908例,确诊肺结核病人328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96.15/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年发病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平均痰检菌阳性率66.51%;3-6月是发病高峰,占总发病数的45.73%;年龄分布主要在壮年组(35~64岁),占发病总数的55.63%,男女发病比例为2.93:1;职业以农民发病最多,占总发病的82.73%;发病率以武陵镇、丁家港乡最高,分别为183.53/10万和153.33/10万;涂阳病例治愈率为:初治涂阳病例年平均治愈率84.00%、复治涂阳病例年平均治愈率79.13%,初治涂阳病例与复治涂阳病例年平均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鼎城区肺结核发病以青壮年农民为主,进一步加强结核病归口管理,加强结防机构自身能力建设,提高病人发现率和诊治水平,是控制肺结核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05—2008年宾川县肺结核病流行规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肺结核病的发生与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宾川县2005—2008年肺结核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2005—2008年宾川县共报告肺结核病1261例,死亡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94.87/10万,年均死亡率0.30/10万;各年发病率依次为127.74/10万、98.74/10万、86.14/10万、67.40/10万;全年均有发病,3~5月发病率较高,占总发病数的32.25%;职业分布以农民和散居儿童为主,占总发病数的84.69%;性别以男性为主,50~79岁的老年发病率较高,占发病的52.02%;患者多见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山区和半山区。结论宾川县肺结核病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采取集中人力财力每年对1个乡镇进行普查逐年推广的全县拉网式排查为主的多种发现结核患者方式,切实提高结核病患者的发现率,依托项目经费支持和保障,有效提高治愈率等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宜宾市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方法对2004—2007年宜宾市伤寒副伤寒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4年共发病245例,其中筠连县发病166例,占67.75%;年平均发病率为1.24/10万,各年发病率在0.55/10万~2.41/10万之间,全年均可发病,性别没有明显差别;40岁以下年龄,占发病总数的84.90%;职业以学生、农民、干部职员、家务及待业人员、散居儿童为主,占总发病数的71.84%。结论宜宾市2004—2007年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特征为发病主要集中在筠连县,职业分布较广。  相似文献   

18.
1994~2000年广州市区登记肺结核病的流行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广州市区肺结核病的流行特征,探讨登记肺结核病的流行趋势。方法 对1994~2000年广州市肺结核病病例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994~2000年新发涂阳(首次发现并且痰涂片阳性)新登记率为(16.68~26.27)/10万,年均递升7.86%。标化新发涂阳新登记率芳村区最高,为33.70/10万。平均新发涂阳新登记率男性为30.50/10万,女性为11.60/10万。涂阳新登记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70岁以上人群达高峰,新发涂阳新登记率为61.22/10万,与50~69岁组比较呈成倍上升的趋势。无业人群的肺结核涂阳新登记病例最多,为2529例,占总病例数的35.12%。涂阳登记率为(8.37~5.43)/10万,年均递降6.96%。肺结核死亡率为(6.84~4.41)/10万。结论 需警惕高发病地区肺结核流行的延续;无业人群可能沦为肺结核病的高发患者群;要尽早挖掘潜在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枞阳县肺结核发病水平及流行特点,探讨预防与控制策略。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枞阳县2004年-2006年肺结核疫情资料进行分析,对3051例肺结核患者的吸烟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并用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年-2006年,枞阳县肺结核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03.74/10万、128.09/10万、133.91/10万,男性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X^2=54.11,P〈0.01),农民占报告构成比的84.18%,30岁~70岁报告发病占总病例数的72.27%。肺结核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肺结核患者中,男性吸烟率要高于女性(X^2=129.08,P〈0.01)。结论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在我县呈逐年上升趋势,应针对中青年男性农民加强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并在肺结核患者中开展控制吸烟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2003-2011年双柏县涂阳肺结核病例的发现、分布和管理、治疗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3-2011年经双柏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防科确诊并全程督导治疗的痰涂片阳性肺结核病例登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年间共管理和治疗涂阳病例529例,9年平均涂阳登记率为37.85/10万。其中初治涂阳428例,占涂阳病例总数的80.90%,平均新涂阳任务完成率为108.63%(428/394),治愈率为96.73%(414/428);复治涂阳101例,占涂阳病例总数的19.10%,治愈率为87.13%(88/101)。病例职业以农民为主,共486例,占91.87%。结论双柏县经过9年肺结核防控策略的实施,肺结核病例涂阳率、新涂阳任务完成率和治愈率明显提高,有效遏制了结核病在该县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