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3 毫秒
1.
目的:研究红树木榄胚轴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重结晶、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分析和文献对照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红树木榄胚轴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Z)-coumaroyllupeol(1)、dioslupecin(2)、胆甾醇(3)、menisdaurillide(4)、aquilegiolide(5)、催吐萝芙木醇(6)、roseosideⅡ(7)。结论:其中,化合物1、2、4~7为首次从该种红树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方法并分别测定甘木通茎、叶中总黄酮含量。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建立标准曲线,以75%乙醇为溶剂在90℃加热回流提取甘木通茎、叶中总黄酮类成分,用分光光度法在波长510nm处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芦丁浓度(C)与吸光度(A)间的关系为C=0.090244A-0.0001936(r=1.0000),回收率为101.18%,RSD=2.36%(n=5)。甘木通茎和叶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0.99%和1.20%。结论:甘木通叶中总黄酮含量比茎约高出21%。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2015,(1)
目的:研究红树木榄胚轴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重结晶、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分析和文献对照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红树木榄胚轴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Z)-coumaroyllupeol(1)、dioslupecin(2)、胆甾醇(3)、menisdaurillide(4)、aquilegiolide(5)、催吐萝芙木醇(6)、roseosideⅡ(7)。结论:其中,化合物1、2、4~7为首次从该种红树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不同生长期山楂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并比较不同生长期山楂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结果在不同的生长期,山楂叶中总黄酮和牡荆素鼠李糖苷的含量都在8月份最高,然后逐渐降低。结论以提取黄酮类化合物为目的的山楂叶最适宜在8月份采收。  相似文献   

5.
山核桃树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山核桃树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情况以及通过碱提酸沉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可行性。方法:将山核桃树皮采用碱提酸沉法,并作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和中药成分鉴定等一系列实验。结果:本研究测定山核桃树皮提取物中黄酮浓度为0.275mg/mL,山核桃树皮中总黄酮所占含量为0.053%.样品稳定性实验中标准偏差(RSD)值为0.13%,精密度实验中RSD值为0.05%,回收率实验中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10.88%。结论:碱提酸沉法提取山核桃树皮中黄酮类化合物及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是可行的,黄酮提取物稳定性好,黄酮含量测定重现性和精密度高。  相似文献   

6.
异株荨麻茎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异株荨麻茎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方法分别采用Al(NO3)3络合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测定异株荨麻茎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同时以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为指标,优选出了超声波辅助法提取异株荨麻茎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条件。结果超声波辅助法的最佳提取条件:体积分数为80%的乙醇溶液、料液比为1:30,提取温度为60℃;HPLC法同时测定异株荨麻中芦丁和槲皮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色谱柱选用Diamosnil^TM钻石C18(250mm×4.6mm,5μm),柱温25℃,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55:4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70nm。结论Al(NO3)3络合分光光度法操作方便,简单,快速;HPLC法可以同时准确地测定出样品中不同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精确性和灵敏度高。两种方法测定的总黄酮含量相差甚微,应根据不同的测定目的,选择适当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生长年限蒙古族药紫花高乌头栽培品全草中总黄酮的含量,并对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方法:通过超声波辅助提取结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测定4种不同生长年限紫花高乌头全草中总黄酮含量,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PLC-Q-Exactive MS),用Thermo Scientific Hypersil GOLD?C18色谱柱分离,0.5%乙酸铵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全扫描/数据依赖二级扫描(Full MS/dd-MS2)模式采集数据。结果:1年生紫花高乌头中总黄酮的含量较高;从不同生长年限紫花高乌头栽培品中首次鉴定出10个黄酮类化合物。不同生长年限的紫花高乌头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有一定差异。结论:该方法简单、可行,能用于不同生长年限紫花高乌头栽培品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与定性分析。研究结果可为紫花高乌头药效物质基础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矿质营养对药用植物黄酮类成分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酮类化合物是中药中一类重要的活性成分,其在植物体内的生物合成受各种环境条件的调控。矿质营养作为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环境因子,对药用植物中黄酮类成分合成代谢的调控也日益受到人们重视。作者阐述了黄酮类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综述了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对药用植物中黄酮类成分合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矿质营养对药用植物中黄酮类成分生物合成途径调控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了酵母提取物、水解酪蛋白、真菌诱导子、茉莉酸及稀土元素等对甘草愈伤组织中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的影响。方法在培养基中添加各种附加物,研究其对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的影响。结果 0.1%的酵母提取物可使培养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提高76.8%,甘草查尔酮含量比对照提高7.5倍。水解酪蛋白在0.05%时,培养物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达最大值,为对照的1.7倍,其中甘草查尔酮的含量在0.1%时最高,为对照的3.2倍。50 mL培养基中加入真菌诱导子2 mL,甘草培养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为149.58μg·g-1,比对照(85.26μg·g-1)增加75%。10.0μmol·L-1茉莉酸使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比对照提高了41%。低浓度的稀土元素Eu3+对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培养基中添加0.1 mg·L-1的稀土元素Eu3+最有利于黄酮类化合物的积累。此时,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为对照的2.7倍,其中甘草素的含量是对照的4倍。结论在甘草愈伤组织培养过程中,添加酵母提取物、水解酪蛋白、真菌诱导子、茉莉酸及稀土元素等是提高黄酮类化合物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苦竹叶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及其抗氧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苦竹叶中总黄酮的提取、鉴别方法及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充分利用苦竹叶植物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方法 采用超声波乙醇浸提法从苦竹叶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黄酮类化合物的总含量,并利用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就苦竹叶总黄酮的抗氧化性进行研究.结果 测得样品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总含量为C=0.407 mg/ml,回收率为100.5%,其纯度和产率均较高.结论 该方法采用全物理过程,无任何污染,是提取苦竹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有效途径.苦竹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液对 Fenton体系产生的·OH自由基有很好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杜仲药材有效成分与环境因子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影响杜仲皮和叶中4种有效成分含量产地差异性的主要环境因子. 方法: 利用HPLC同时测定10个产地10年生杜仲皮和叶中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酸、绿原酸、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的含量,流动相分别为乙腈(A)-0.1%磷酸水(B)梯度洗脱(0~25 min,5%~13%A;25~45 min,13%~15%A;45~80 min,15%~21%A),流动相乙腈(A)-0.1%磷酸水(B)梯度洗脱(0~20 min,5%~12%A;20~35 min,12%~13%A;35~45 min,13%~19%A;45~65 min,19%~25%A),检测波长均为210 nm.检测杜仲生长地土壤的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及pH,获得土壤因子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对4种有效成分与气候及土壤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 10个产地同一生长年限杜仲皮、叶中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碱解氮、速效钾、有机质、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最高气温对4种成分在杜仲不同组织中的影响较大. 结论: 杜仲不同组织部位中4种有效成分含量与环境因子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明确了主导环境因子,为合理施肥及环境调控来提高杜仲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提供参考,为杜仲的适宜种植区选择及其道地性产生原因分析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产自浙江省的11种铁线莲属药用植物的茎、叶中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分析,试图发现铁线莲属植物地上部分总黄酮含量较高的具体种类及铁线莲属植株中总黄酮含量较高的部位。方法:以芦丁为标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1)芦丁对照品在15.936~47.808μg·mL“(r=0.9999)线形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8%,RSD=1.74%。(2)总黄酮含量总体趋势为叶〉茎,铁线莲属植物叶中总黄酮平均含量为2.636%,茎中总黄酮平均含量为0.617%。(3)总黄酮含量最高的为女萎叶,达5.581%,最低为湖州铁线莲茎,仅0.195%。(4)铁线莲属植物不同物种的总黄酮含量差异显著,同一物种不同部位间的总黄酮含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5)聚类分析表明,铁线莲属地上部分总黄酮含量和该属植物系统演化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研究表明女萎、山木通地上部分较适合用作黄酮类药物开发,该研究同时将为铁线莲属不同药用种类、不同药用部位及药用植物亲缘关系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银叶树树叶中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工艺条件,从红树林植物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 Dryand.树叶中提取具有抗氧化、抗癌等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方法:将微波浸提法和超声波浸提法进行比较,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510 nm处对提取液中黄酮含量进行测定,考察提取时间、提取功率、溶剂浓度、料液比四个单因素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根据L9(34)正交试验对黄酮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确定溶剂提取黄酮的工艺参数为:采取微波法提取,处理时间为8 min,微波提取功率400 W,乙醇浓度70%,料液比(g∶mL)1∶30,该条件下黄酮提取率达6.15%。结论:利用银叶树提取黄酮具有开发利用价值,为红树林植物药用成分的进一步开发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测定东北松嫩草原和辽河入海口野生罗布麻叶总黄酮和槲皮素含量,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方法 超声波辅助提取总黄酮,比色法和HPLC分别测定总黄酮和槲皮素含量,DPPH·和·OH清除法评价抗氧化活性.结果 松嫩草原和辽河入海口罗布麻叶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0.593~11.001mg·g-1,11.203mg·g-1;槲皮素含量分别为5.507~5.753mg·g-1,5.218mg·g-1.松嫩草原罗布麻叶总黄酮抗氧化活性较强.结论 辽河入海口和松嫩草原野生罗布麻叶总黄酮、槲皮素含量差异不显著,松嫩草原野生罗布麻叶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超声辅助正交试验法优化臭茉莉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进一步研究臭茉莉叶中总黄酮1年内每月含量变化趋势,探讨臭茉莉叶最佳采收时间。方法:以提取液中总黄酮含量为指标,选择乙醇浓度(%)、超声时间(min)、料液比、提取温度(℃)等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L9(34)确定臭茉莉叶提取液中总黄酮的最优工艺。结果:臭茉莉叶所含总黄酮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乙醇浓度70%、超声时间60min、料液比1∶25、提取温度50℃。3月份总黄酮/药材量是0.0235mg·g-1为最高。结论:该提取工艺快捷以及操作简便,适用于臭茉莉叶总黄酮的提取。结合总黄酮月周期变化规律,可以确定1年中5月份和7月份为最佳采摘期。  相似文献   

16.
师立伟  李美玲  崔秀文  栗孟飞 《中草药》2022,53(12):3784-3792
目的 基于干质量、活性物质含量以及抗氧化能力,对甘肃产不同居群款冬Tussilago farfara花进行综合质量评价,并分析环境因素对质量形成的影响。方法 利用分光光度计和HPLC对39个居群款冬花主要活性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 comprehensive appraisal method,FCAM)对综合质量进行评价,并利用SPSS软件对综合质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甘肃省39个不同居群款冬花干质量、7个主要活性物质含量(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款冬酮、可溶性糖、总黄酮和总酚类)以及抗氧化能力[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抑制率和铁离子还原/氧化能力(ferricreducing/antioxidant power,FRAP)值]存在显著差异,综合质量评价值(D)范围0.10~0.61,其中,庄浪县水洛镇综合质量最高(D=0.61),其次为积石山县吹麻滩镇(D=0.57)和成县小川镇(D=0.56)。相关性分析表明,活性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与年平均气温和降雨量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齿叶白鹃梅叶总黄酮含量测定的方法,并以此方法测定其不同部位总黄酮的含量.方法 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于267 nm处测定齿叶白鹃梅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 芦丁在0.005 6~0.022 4 mg/mL (r=0.999 8)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7.77%,RSD=1.78%(n=6),其...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选柚寄生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初步评价总黄酮体外抑制人肝癌细胞Hep3B的作用。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测定柚寄生提取液的总黄酮含量,选取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及乙醇体积分数为影响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柚寄生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次数;采用MTT法测定总黄酮对人肝癌细胞Hep3B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优选的提取工艺为加30倍量60%乙醇于80℃提取2次,每次2 h;体外抗肿瘤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总黄酮质量浓度500 mg·L-1时对人肝癌细胞Hep3B的生长抑制率51.40%。结论:优选出的柚寄生总黄酮提取工艺条件稳定可行,柚寄生总黄酮有一定的体外抑制人肝癌细胞Hep3B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铁包金中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比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考察了贵州都匀产铁包金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的差异.方法:以乙醇作为回流提取溶剂提取铁包金中总黄酮.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铁包金中的总黄酮.结果:芦丁标准品溶液浓度在5-30 μg· L-1与吸光度有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011 2X+0.041 9(r =0.999 1),平均加样回收率98.56%,精密度试验RSD值为0.279%,重复性试验RSD为0.634%,稳定性试验RSD 1.49%.以此方法测定,铁包金叶和茎部中黄酮含量分别为12.3%,1.42%,叶中总黄酮含量是茎部的的8.7倍.结论:贵州都匀产铁包金叶和茎部中黄酮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叶部位具有较大的药用开发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探讨红腺忍冬叶抑菌作用和总黄酮、绿原酸含量的相关性,为红腺忍冬叶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①对红腺忍冬叶不同溶剂提取物进行体外抑菌实验。②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绿原酸含量。结果:①在1000~62.5mg·ml-1浓度范围内,红腺忍冬叶水提液仅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抑制作用,MIC为250mg·ml-1;50%乙醇提取液对伤寒沙门菌等5种菌均有抑制作用,对痢疾志贺菌的MIC为62.5mg·ml-1,对大肠埃希菌的MIC为500mg·ml-1,对伤寒沙门菌等3种菌的MIC为250mg·ml-1;90%乙醇提取液对伤寒沙门菌、痢疾志贺菌、铜绿假单胞菌均有抑制作用,对痢疾志贺菌的MIC为1000mg·ml-1,对伤寒沙门菌等2种菌的MIC为500mg·ml-1。绿原酸对伤寒沙门菌等5种菌的MIC均为5mg·ml-1。②红腺忍冬叶水提取液、50%乙醇提取液和90%乙醇提取液总黄酮含量分别为7.29、14.17、3.99mg·ml-1,绿原酸含量分别为3.95、5.18、2.30mg·ml-1。结论:红腺忍冬叶50%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最优,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均最高。红腺忍冬叶抑菌作用与总黄酮、绿原酸含量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