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4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食管调搏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与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44例既往有阵发性室上速发作而行食管心房调搏诊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40例均被食管调搏终止。2例房扑和2例房性心动过速出现心室率逐渐减慢,未即刻终止,治疗总有效率97.2%(140/144)。诊治过程中,插管时少数患者有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在治疗时胸部有烧灼感。结论食管心房调搏快速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方法安全、操作简单,作用准确迅速,从插管到治疗结束在10多分钟内便可完成,临床验证,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食管心房调搏术中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的急救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芳  陈芳  杨剑雪 《安徽医药》2010,14(11):1366-1367
目的探讨食管心房调搏术中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的急救及护理对策。方法对32例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干预。结果 1例经同步电击复律,8例经心房调搏,23例心房调搏加静脉注射胺碘酮后均转为窦性心律。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发生室速时及时准确作做出判断,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心理护理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经食管心脏调搏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春根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7):185-186
目的:观察食管心脏调搏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并与药物治疗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门诊及住院PSVT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资料,并追踪观察6个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食管心脏调搏复律率为100%,药物治疗复律率为82.8%,且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药物治疗组转复成功率略低于食管心脏调搏组,但操作方便,风险小,而TEAP有电生理检查的功能,有助于确定PSVT的性质,可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4.
毛欣 《现代临床医学》2004,30(6):345-346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以下称室上速)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大多为折返性心动过速,经药物多可转复为窦性心律,但有时相当顽固,抗心律失常药物难以奏效,甚至由于心室率过快而导致低血压、晕厥、心源性休克等血流动力学障碍而危及患者生命.我院应用经食道心房调搏超速抑制治疗室上速3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毛欣 《成都医药》2004,30(6):345-346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以下称室上速)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大多为折返性心动过速,经药物多可转复为窦性心律,但有时相当顽固,抗心律失常药物难以奏效,甚至由于心室率过快而导致低血压、晕厥、心源性休克等血流动力学障碍而危及患者生命。我院应用经食道心房调搏超速抑制治疗室上速3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刘万合 《河北医药》1998,20(6):378-379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机制为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增高、折返、触发激动,由折返机制引起的室上速可通过食管心房调搏诱发和终止。为了比较不同方法检出室上速的成功率,我们采用三个不同的刺激方案进行观察对比,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任惠娟 《黑龙江医药》2010,23(4):616-616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较常见的心脏急症,可引起明显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和临床症状,特别是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严重时可诱发心绞痛、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需要紧急处理。心律平对室上速和室速均有转复作用,被认为是广谱、高效和不良反应少且轻的抗心律失常药而广泛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新一代Ⅲ类抗心律失常药伊布利特转复阵发性房颤的效果、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3年3月本科室治疗的6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10min一次性静脉注射伊布利特1mg,观察转复率、转复时间、严重不良反应。结果 伊布利特对阵发性房颤转复成功55例,成功率80.8%,平均转复时间26.7min,最快转律时间为3min,最长转律时间138min。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发生1例非持续性单型性室速,4h内自行消失。合并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持续性单型性室速、阿斯综合征1例,电复律终止;发生非持续性单型性室速1例,4h内自行终止。未发生尖端扭转性室速,未发生严重心动过缓、加重、低血压,无死亡病例。结论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阵发性房颤患者,使用伊布利特转律快速、有效、安全;合并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急救完备的情况下,可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食道心房调搏5种刺激法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即刻效果。方法采用超速起搏,短阵快速起搏,短阵刺激起搏,亚速起搏,阈下刺激法终止267例PSVT,观察分析每一种刺激法的转复率。结果5种刺激法转复率均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前4种刺激法患者感觉胸前烧灼感、心悸多见,瞬间心律失常见交界性心律,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速或心房颤动;闽下刺激法个别患者心悸,瞬间心律失常少见。结论阈下刺激法转复PSVT效果好,副反应少,可作为首选刺激法转复PSVT。  相似文献   

10.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是临床上常见心律失常之一,治疗方法较多。我们自1995年以来使用三磷酸腺苷(ATP)转复室上速患者2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食管心房调搏诊断和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的意义。方法 对25例IVT患者用食管心房调搏诱发和终止心动过速,无效时结合药物,观察室速的诱发率、终止成功率及食管心电图特点,分析此方法诊断和终止室速的机制。结果 应用食管心房调搏可诱发和终止IVT,诱发率90%(18/20),终止成功率69.5%(16/23),结合药物总成功率82.6%(19/23)。心动过速时食管心电图78.3%出现房室分离,21.7%呈1:1室房逆传。结论 食管心房调搏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和治疗IVT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静脉注射心律平对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应用国产心律平静脉注射治疗55例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即时疗效。治疗结果,转复为窦性心律显效者82%、有效者18%,总有效率100%。房颤、房扑与室上速未转复者心室率均有明显降低。作用出现快,转复窦律者大多数在8min内。临床观察表明,本药对阵发性室上速及伴预激综合征者疗效最好,显效率各为97%和83%;对窦房结起搏频率的抑制较轻。本药副作用小,但个别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可能引起心肌抑制。因此,本药可作为中止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3.
刘万合 《河北医药》2002,24(6):470-471
目的:提高食管心房调搏术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检出率。方法:对主为一过性心悸的病人,先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当记录到适于食管心房调搏术(TEAP)的病征(室上性心动过速、间发预激综合征、长短P-R间期交替出现)时,根据诱发室上速的易难程度,分别给予常规食管心房调搏术、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84例因心悸做动态心电图检查的病人,检出适于食管心房调搏术的心律失常36例行食管心房调搏术,其中短阵室上速29例,间发预激综合征4例,长短P-R间期交替出现3例。常规食管心房调搏术诱发室上速25例;另11例应用异丙肾上腺素,有7例室上速诱发成功,余4例给予心内电生理检查室上速诱发成功。结论:(1)采取症状(心悸)→动态心电图→食管心房调搏术的方法,能提高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检出率,此法优于我们以往采取的症状→食管心房调搏术的简单步骤。(2)异丙肾上腺素和心内电生理检查可进一步提高室上速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经食管心房调搏转复房扑与房颤是一种新的电机械转复心律方法。本文总结了20例房扑与10例房颤食管调搏复律情况,其中房扑20例有19例当即或短时间内即转复为窦性心律,而房颤10例均未能转复为窦性心律。本文认为经食管心房调搏(TEAP)转复房扑是一种安全实用的临床新技术,尤其对一些药物难以控制的房扑比较适用,而对房颤则不宜应用TEAP法转复心律。  相似文献   

15.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由于心室率极快,可引起难以忍受的心慌,严重者引起明显血液动力学变化,需内科急诊处理。作者采用经食管心房调搏的方法终止PSVT9例,报告如下。1 方法 受检者经心电图证实为室上速后,保持静脉通道。调搏使用苏州产PE-4A型心脏电生理刺激仪。连接电生理刺激仪的感知导线到右上、下肢,将二极食管导管用液体石腊涂擦后,病人取坐位,从鼻腔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食道心房调搏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1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进行食道心房调搏转律,2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以普罗帕酮药物治疗对比。结果食道心房调搏组与普罗帕酮组治疗有效律差异无显著性(P〉0.05),复发率食道心房调搏组高于普罗帕酮组。结论食道心房调搏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心房扑动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快速性心律失常.因心室率快,易引起明显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及较多的临床症状.我们应用食管心房调搏程控早搏刺激的方法转复持续性心房扑动(简称房扑)1例.  相似文献   

18.
食道心房调搏 (TEAP)是我国目前开展较为广泛 ,且属无创性的临床电生理检查 ,可用于窦房结功能检测、阵发性室上速的诱发和终止、旁道电生理检查和心房起搏救治扭转性室速等 ,在一定范围内可代替有创伤性心电生理检查 ,该法设备简单、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安全可靠、易被患者接受。我们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在诊断确定室上速病例中 ,我们严格掌握诊断标准 ,应用正确的操作方法 ,为临床诊断室上速类型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资料与方法 受检对象有心悸、胸闷、气促或晕厥等症状 ,其中男 34例 ,女 2 3例 ,平均年龄 39± 10 (9~ 6 6 )岁 ,冠心病 …  相似文献   

19.
姚福梅  王霞 《首都医药》2005,12(22):39-40
目的探讨腺苷注射液和普罗帕酮转复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5例室上速患者,随机分为腺苷组42例,普罗帕酮组43例,应用心电图、心电监护观察两组转复室上速的疗效。结果腺苷组转复成功例数88%,普罗帕酮组转复成功例数74%,P>0.05;转复时间腺苷组为36.5±16.4秒,普罗帕酮组为1562.8±625.6秒,P<0.001。结论腺苷注射液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较普罗帕酮组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刘丽丽 《中国药业》1999,8(7):58-58,56
90年代初,三磷酸腺苷注射液,国内许多医院在临床上的应用增多(尤其对阵发性心动过速的治疗),伴随的不良反应也与日俱增,本文将近年来有关文献报道作一简述,供临床用药参考。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1)致严重心律失常:据郭氏等报道,4例患者因阵发性室主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经快速静注ATP注射液20mg后,其中一例即感胸闷不适,随之意识丧失,心电图示窦性停搏IOS,一例窦性停掉3~4S,一例注射3S后心脏停搏,一例静注6S后出现室速持续八,全部经心脏挤压方转复窦性心律。游氏也曾报道「川,应用ATP快速静注治疗室上速17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