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外侧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临床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外侧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分析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实施的效果。结果:手术切口平均8cm,手术时间均为68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80m L。随访16个月后得知,本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一年后Harris评分平均为(95.1±2.4)分,同时本组患者术后没有出现神经经脉血栓、切开感染以及神经血管损伤和假体松动以及髋关节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临床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不仅效果显著,而且手术切口小、创伤小、瘢痕少、术后功能恢复快,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6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涛  历强  王润辉  董红  郭启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1):1502-1503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外侧小切口对6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围手术期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Harris评分及并发症。结果:本组64髋,手术切口平均9.5cm,平均手术时间为97min,术中平均出血375ml,术后24h引流量260ml,术后12月Harris评分平均91.3分。结论: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功能恢复快,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中情况和手术后的情况,评价两种手术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为(65.8±8.4)min、术中出血量为(420.6±35.5)mL,对照组手术时间为(80.2±8.6)min、术中出血量为(371.6±37.2)mL,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Harris全髋关节评分分别为(62.5±10.9)分、(89.5±15.8)分和(96.0±17.4)分,对照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Harris全髋关节评分分别为(60.8±8.9)分、(72.3±10.6)分和(82.1±13.8)分,实验组Harris全髋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好,术后恢复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重建关节囊后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4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重建关节囊后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观察并记录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失血量、卧床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43例患者手术切口长度8~10cm(平均9.1cm),手术时间为62~86min(平均72min),术中失血量为180~260ml(平均220ml),术后引流量80~140ml(平均108ml),卧床时间3~4天,未出现皮肤坏死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经6~18个月随访,平均11.6个月,随访期内均未出现感染及假体位置移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平均为91.7分,优37例,良6例。结论重建关节囊后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围手术期并发症少及术后早期功能恢复快的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肖宏 《河北医学》2016,(9):1449-1451
目的::观察并对比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9例股高龄(≥75岁)骨颈骨折患者,其中35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Ⅰ组),余54例行半髋关节置换术(Ⅱ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以及随访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Harri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Ⅰ组并发症发生率、Harris评分方面略优于Ⅱ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是对于身体状态较差的高龄患者,选择简单有效的半髋关节置换术同样可以获得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超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髋关节后外侧切口(Watson-Jones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超高龄(85~101岁)股骨颈骨折42例,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疼痛和引流、并发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Harris评分方面与传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比较。结果微创组(小切口组)42例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明显减少,不仅促进了早期活动,并且对手术效果无影响。结论小切口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感染机会低等优势。微创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应用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2010年3月~2013年3月于本院确诊为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行常规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观察组(行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各38例,观察手术效果和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治疗后,2组患者在手术切口平均长度、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24小时引流量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随访12个月2组间Harri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出血少、创伤小的特点,是治疗老年股骨颈股骨折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8.
陈庆槐 《当代医学》2013,(32):35-36
目的研究高龄股骨颈骨折应用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7月-2012年7月1收治的5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5例观察组和25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应用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实施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髋关节置换术实施治疗。根据Harris评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股骨颈骨折应用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实施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创伤少、切口小、恢复迅速、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赵小泉  夏贤生  蒙剑德  陈璞 《医学综述》2014,(14):2652-2654
目的研究半髋关节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3年1月由东莞市石龙博爱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65例入组患者随机分为给予半髋关节置换术组33例和全髋关节置换术组32例,观察手术相关指标以及远期关节功能。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分别为(86.3±9.3)min、(67.23±8.93)mL、(32.32±3.84)mL;半髋关节置换术组上述指标分别为(91.3±9.8)min、(72.23±8.42)mL、(33.25±4.21)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髋关节置换术组的术后卧床时间显著低于半髋关节置换术组[(4.05±0.53)min vs(7.81±1.18)min](P<0.05)。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患者术后半年及1年时的Harris评分分别为(67.5±8.3)分、(70.4±9.5),HSS评分分别为(92.3±14.9)分、(96.2±15.2)分;而半髋关节置换术组患者术后半年以及1年时的Harris评分分别为(55.2±7.1)分、(59.3±7.9)分,HSS评分分别为(84.8±10.3)分、(89.3±10.2)分,全髋关节置换术组的评分显著高于半髋关节置换术组(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够在不增加手术创伤的基础上促进术后恢复、改善关节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中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入我院2016年3月-2019年8月接纳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46例,以信封法分组,观察组23例,对照组23例,观察组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则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并记录2组病患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Harris评分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量化评估。结果: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手术出血量更大、手术时间更长(P<0.05),2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后患者Harris评分为观察组更高(P<0.05),量化评估中治疗优良率为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中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其虽然有手术时间更长、患者出血量更大的缺点,但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好,临床治疗中可根据患者需要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1.
李晰 《当代医学》2016,(12):47-48
目的 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为老年患者选择更合适的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总结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21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全髋关节置换组41例和半髋关节置换组80例.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半髋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103.5±14.8)min、术中出血量(301.7±38.1)mL、术后引流量(102.5±31.5)mL均优于全髋关节置换组(P<0.05).全髋关节置换组Harris评分优良率(36例,87.8%)高于半髋关节置换组(57例,71.2%)(P<0.05).结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或半髋关节置换术均是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2.
张辉  四川简阳  )  陈俊  四川简阳  )  田鹏  四川简阳  ) 《中外医疗》2013,32(13):34-35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性分析该院收治的33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全髋置换术,观察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33例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状,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优14例,良15例,可2例,差2例,有2例切口轻度感染,治疗后痊愈,3例发生短暂性精神障碍,镇静治疗后无碍,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4.93±2.96)d,住院时间平均(17.96±4.52)d。结论对高龄股骨颈患者性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状较少,临床疗效显著,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曾伟清  潘焕生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4):195-195,197
目的探讨分析微创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7年4月~2009年3月在我院住院并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49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患者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本组49例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平均(9.4±1.2)cm,手术平均时间为(81.6±12.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14.6±23.1)mL,术后24h平均引流量为(150.5±13.8)mL。全部患者均获得12~24个月的随访,Harris评分:优46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达97.96%。结论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术后功能恢复快,临床效果满意,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赵大庆 《当代医学》2013,(27):20-21
目的评价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为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月进行手术治疗的89例75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做为观察对象,根据术式将89例患者分成两组,全髋置换组45例,人工双极组44例,全髋置换组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人工双极置换组采取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2~3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Harris评分。结果全髋置换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略大于人工双极组,但无明显差异(P>0.01),无统计学意义;全髋置换组术后半个月的VAS评分(4.4±0.2),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3.2±0.6),术后18个月的VAS评分(0.5±0.3),人工双极组半个月的VAS评分(5.7±0.8),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4.2±0.4),术后18个月的VAS评分(1.8±0.7),全髋置换组术后各个时间段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全髋置换组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Harris评分的优良率分别为17.78%,69.12%,93.33%;人工双极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Harris评分的优良率分别为6.82%,36.36%,77.27%;全髋置换组Harris评分的优良率明显优于人工双极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相对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术式略繁琐,但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且能明显能改善患者术后的疼痛,如患者条件允许,可优先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半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方法 3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半髋关节置换术,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术后Harris评分[(91.2±8.7)分]较治疗前[(43.4±44.3)分]显著提高(P0.01),优良率94.4%。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临床效果明显,手术简单,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能在短期内恢复患者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张新宇 《海南医学》2013,24(9):1290-1292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HA)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均为45例。THA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BHA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和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关节功能Harris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THA组和BHA组髋关节Harris优良率分别达到82.22%和71.11%,THA组优良率显著高于BHA组(P<0.05);BHA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THA组(P<0.05);THA组生活质量总评分(GH)为(78.90±6.04)分,高于BHA组的(73.02±5.32)分(P<0.05);THA组患者的再手术率为2.22%,BHA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股骨颈骨折疗效显著,但各有优缺点,应根据股骨颈骨折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Corail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全涂层股骨柄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1月~2008年6月采用Corail假体THA治疗21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随访进行Harris评分、X线片及临床并发症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平均手术时间(52.6±7.17)min,术中出血(217.9±37.7) ml,术后深静脉血栓、脂肪液化各2例,认知功能障碍5例,无深部感染或神经、血管损伤病例,股骨柄假体初始固定均为优或良.术后19例患者获得平均9.5个月的随访,无大腿痛、死亡及翻修病例,Harris评分从术前的平均(37.2±6.7)分提高到术后的(83.5±4.8)分,2例患者可见假体下沉但都小于2mm,未见股骨柄透亮线、骨溶解或松动,所有患者均获骨性固定.结论:采用Corail HA全涂层股骨柄假体行THA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安全性高,早期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超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6月—2008年6月收治的30例超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治疗资料。结果经6个月~5年的随访,平均3年,按Harris功能评分:优22例、良好6例、差2例(1例髋关节后脱位、1例术后骨质疏松症),优良率96%。结论对于伤前生活质量较好的患者,做好围术处理,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是治疗超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黄斌  许锦煌  周镇威 《当代医学》2021,27(15):163-164
目的 分析不同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84例,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42).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分别接受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和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临床疗效、髋关节功能评分、术中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90%,低于对照组的14.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良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8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疼痛评分、行走评分、活动度评分、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337.28±31.72)mL,低于对照组的(525.42±51.0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侧小切口入路和后路小切口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均能有效改善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临床效果良好,且安全性较高,但实施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能减少出血量,对患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髋关节外侧动态小切口手术入路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优势.方法 采用髋关节外侧动态小切口手术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46例.结果146例手术均顺利.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36(16±3.2)个月.无关节感染、脱位等并发症发生.假体周围骨折2例,死于其它疾病5例.Harris评分:优115例,良19例,可3例,差9例,优良率91.78%.结论 髋关节外侧动态小切口手术入路有操作简便、暴露充分,外展肌功能不受影响等优点,而且降低了病死率,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满意.我们认为髋关节外侧动态小切口手术入路是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是现阶段最为理想的入路,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