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中医学中,心的地位十分重要,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今笔者不揣浅陋,试对心之内涵作如下浅析,以抛砖引玉。1形、气、神三位一体的中医学中医学是形神合一的医学。形即形体,神即精神、意志等脱离于形体而存在的、无形的东西。《内经》认为人若常住于世,则须形神合一,形与神俱。如"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  相似文献   

2.
《内经·上古天真论》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相似文献   

3.
论《内经〉中的治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内经》中的治神黑龙江中医学院张东军嫩江农场局中心医院王珺哈尔滨市量具刃具厂医院马玉新祖国医学认为神的活动是人体脏腑活动的表现之一。人是“形神合一”的整体。“形传神以立,神须形以存”。[1]“形俱神生”。而在形神之中.精神意识对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协...  相似文献   

4.
形神关系学说是《内经》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养生防病和诊断治疗的重要理论根据。探讨《内经》的形神关系,对于认识人体的生理、病理及疾病的防治,都有重要指导意义。一、神依形生《内经》认为,人的生命过程就是“形与神俱”的过程。形乃神之宅,神乃形之用,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神是伴随着形体的形成而产生的。《灵枢·本神》说“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说明神之初本源于先天之精,在两  相似文献   

5.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广义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神就是生命 ;狭义的神 ,乃指人体的精神活动 ,可以说是精神。  神是机体生命活动的体现 ,神不能离开人体而独立存在 ,有形才能有神 ,形健则神旺 ,形衰则神惫。《素问·上古天真论》曾说 :“形神合一”、“形与神俱”。神来源于先天之精但神又靠后天之精的滋养。《灵枢·平人绝谷篇》曰 :“故神者 ,水谷之精气也”。可见神与后天之本脾胃至关重要。气是生命的动力 ,气能生神 ,神能御气 ,气载乎神 ,望神可知精气之盈亏。神也是五脏所生之外荣 ,《素问·六节脏象论》曰 :“天食人…  相似文献   

6.
刘莺 《湖北中医杂志》1999,21(4):152-153
祖国医学认为人是形神合一的整体,历来重视心神对于人体健康及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为神是脏腑功能正常活动的表现,“神依形存,形依神立”,“形与神俱,不可分离”。张仲景继《内经》之后在《伤寒杂病论》中论述了大量心神疾病的诊治,建立了中医心神疾病辨...  相似文献   

7.
《内经》明确提出饮食有节的重要性。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古人又多次指出饮食过度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认为“形神合一”是健康、长寿的重要标志。“形神合一”即人们的形体与精神应当保持统一。一、养神比养形更为重要要健康、长寿,不仅应重视形体,而且应当重视“养神”。《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  相似文献   

9.
饶宏孝 《浙江中医杂志》1994,29(11):497-498
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黄帝内经》养生之道刍议615000四川省西昌市卫生局饶宏孝《素问·上古天真论》中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内经》养生之道,字数虽少,...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医籍在论述养生时,常常强调形神兼养,力求达到身心俱健之目的。如《内经》所说:“精神内守”,“形与神俱”,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晋代嵇康在《养生论》中也说:“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应当“修性以养神,安心以全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意即人的...  相似文献   

11.
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青山考源:出《内经·上古天真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步乃去注释:法是取法,效仿;阴阳是宇宙一切事物或现象存在、变化的道理、规律。《内经·阴阳应...  相似文献   

12.
《内经》用辨证唯物论的观点,提出形神统一论,揭示了人是形体和神气的统一体,形为神之本,神为形之用;得神者生,失神者死;神者形之主,无形则神无以生。“形”与“神”如同物质和功能,机体和精神等关系一样,相互依存,相互关联,并相互影响,相互印证,与“天人和一”论等同为《内经》整体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形神统一论在养生、诊断治疗、 预后判断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  相似文献   

14.
王佳笑  王华敬 《河北中医》2011,33(7):1061-1062
中医学对抗衰老的认识可追溯至《内经》时代,《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就有关于抗衰老的精辟论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相似文献   

15.
“形神合一”是中医基础理论中重要的学术思想之一,形神共养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法则。养形侧重于动,应注意腰应自然利其形,调摄饮食养其形,运动锻炼强其形;养神侧重于静,应注意清心寡欲以宁神,怡情养性以畅神,勤于用脑以健神。炼形不忘调神,调神不忘炼形,动静结合,形神共养,方能“形与神俱”,“形体不蔽,精神不散”,“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相似文献   

16.
论《内经》针灸治疗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全书有关针灸治疗的论述颇为丰富,足为后世效法的准则。本文仅就其临证取穴及其手法运用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论述于下,以窥一斑。1本神原则《灵枢·本神》开篇即云:“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素问·保命全形论》亦云:“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皆在强调举凡针灸治疗,首先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以神为根本。何以言此?众所周知,神是整个生命活动及其外在征象的集中体现,只有“形与神俱”,才能“尽终其天年”(《素问·上古天真论》);而“神气皆去”,则  相似文献   

17.
"德全不危"养生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古至今人均觅度百岁之法 ,然得其真谛者 ,又有几何 ?余详阅《内经》 ,对其“德全不危”之养生说 ,颇为赞同 ,今略论一二。《内经》“德全不危”之道 ,载于《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意为能遵守养生法则的人 ,可以长寿。曰 :“恬淡虚无 ,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饮食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形为精之外现 ,若精得先天之化 ,得后天之养 ,则精充神足 ,五脏和调 ,形实而神俱 ,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此即为“德全不危”养生说之真意 ,实为养生之正道矣。然今人养生之道 ,又该如何 ?有以贪恋营养为养生之术者 ,其计…  相似文献   

18.
病则形 气 神三者俱伤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神统一是《内经》阐述的重要观点之一。形与神高度和谐统一,是人之生的根本。形神合一,形为神宅,形生神;神役形,神乃形用。气血津液的正常生化输布是神产生的物质基础,神机健旺又是脏腑功能正常的前提。而气机是形、神二者之间的纽带,精、气、血、津液的生化输布依赖气的升降出入来实现,气机升降是脏腑功能活动正常的保证。生理上,形体、气机、神机三者相互依存;发病时,则形体、气机、神机俱受伤,从而产生病机。辨识病机,要"守神"、"守气"、"守形";治疗中亦要"守神"、"守气"、"守形"、"守机",要切中病机,祛除病邪,和调脏腑,通畅气血,和畅气机、健旺神机。  相似文献   

19.
从形神合一浅谈养生之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韦永红  郭遂  张登本 《陕西中医》2004,25(12):1147-1148
“形神合一”是中医基础理论中重要的学术思想之一,形神共养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法则。养形侧重于动,要顺应自然利其形,调摄饮食养其形,运动锻炼强其形,节欲保精固其形;养神侧重于静,要清心寡欲以宁神,怡情益性以畅神,勤于用脑以健神。炼形不忘调神,调神不忘炼形。动静结合,形神共养,方能“真气从之”,“形与神俱”,“形体不蔽,精神不散”,“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相似文献   

20.
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向医学领域的渗透,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其实用价值在医学各方面愈益显示出来.祖国医学现存最早经典《内经》的理论中包含有极其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并具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和心理治疗方法,本文拟对此作一初步探讨.一、心理疗法的理论基础《内经》中的心理治疗是以唯物观、整体观及脏象理论为基础的.1、辩证唯物的形神合一观《内经》认为,神的物质基础是血气及其构成的形体,“人有五脏化正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五脏者,合神气魂魄而藏之”.这说明其强调形是第一位的.神虽由形而生,但决非仅仅被动地反映形之功能,人体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又必受神的主宰和指挥,是人体生命的根本.“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内经》中这种形与神二者相互依附,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