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囊性肾细胞癌行超声、螺旋CT检查时影像学差异,对两者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比较。方法:选取病理结果为多囊性肾细胞癌的患者72例行相关超声、CT检查,收集其图像资料,观察肿块形态特征和超声、CT特征。结果:超声术前诊断囊性肾细胞癌的准确率能够达到61.11%(22/36),CT仅为55.56%(20/36),两者相比,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P=0.811)。结论:肾囊肿病应优先使用超声波检查,但由于传统的超声在检测肿瘤微小血管及低速血流方面的局限性,仍需进一步行增强CT。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与超声检查在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72例住院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超声检查与多层螺旋CT检查,比较两组诊断准确率及不同类型阑尾炎诊断结果。结果 7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中,超声正确诊断48例,漏诊24例,准确率为66.7%(48/72);多层螺旋CT正确诊断66例,漏诊6例,准确率为91.7%(66/72),差异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3.642,P=0.0000.05)。不同阑尾炎类型中,坏疽性阑尾炎两种检查方法的确诊率均为10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肿性、化脓性确诊率均为CT高于超声,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超声检查相比,多层螺旋CT在急性阑尾炎术前中具有更大应用价值,不断诊断准确率更高,同时可有效反映阑尾位置、长短、粗细、走向、粘连与周围渗出情况,利于手术施行,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与CT成像诊断肾肿瘤或肿瘤样病变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1例肾肿瘤或肿瘤样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及CT成像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参考标准,分别对超声与CT成像的诊断结果进行观察。结果经病理结果显示,81例肾肿瘤或肿瘤样病变患者中,恶性34例,良性47例;CT成像诊断恶性35例,其中经病理确诊的30例,良性46例,经病理确诊42例;超声诊断恶性37例,经病理确诊27例,良性44例,病理确诊37例。超声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41%(27/34)、79.01%(64/81)、78.72%(37/47)、72.97(27/37)和84.09(37/44),CT成像的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24%(30/34)、88.89%(72/81)、89.36%(42/47)、85.71%(30/35)和91.30%(42/46);超声诊断和CT成像的敏感性、准确性和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成像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均高于超声诊断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0.05)。结论 CT成像与超声检查诊断肾肿瘤或肿瘤样病变均有较高准确性,CT成像敏感性及阳性预测值较高,超声特异性及阴性预测值较高,因此临床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4.
王晶晶  吴军  张枢书 《西部医学》2017,29(9):1291-1293+1300
【摘要】 目的 比较螺旋CT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错构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肾错构瘤患者的术前螺旋CT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比较两者诊断肾错构瘤的准确性。结果 有66例在术前通过螺旋CT诊断为肾错构瘤,另两例术前螺旋CT诊断为肾癌,诊断的准确率高达97.06%;有58例患者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肾错构瘤,其余10例诊断为肾癌,诊断的准确率为85.28%。通过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性,发现螺旋CT相比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法对于诊断肾错构瘤准确性更高(P<0.05)。结论 螺旋CT相比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错构瘤准确性更高,对超声检查不能准确判断的病例,应结合螺旋CT检测,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腹壁超声、CT平扫对急性肾绞痛尿路结石的诊断价值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5月收治的急性肾绞痛尿路结石患者82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经腹壁超声、CT扫描结果比较。结果经腹壁超声检查对肾绞痛尿道结石患者的诊断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0.23%、64.63%、71.95%,CT检查肾绞痛尿道结石患者诊断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0.24%、96.34%、96.34%。CT检查对肾绞痛尿路结石的诊断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显著高于经腹壁超声检查(P0.05)。CT检查(超声)对输尿管上段结石的诊断准确率为76.66%(23/30),CT检查(超声)对输尿管中段的诊断准确率为38.46%(5/13),CT检查(超声)对输尿管下段的诊断准确率为79.48%(31/39);超声检查(CT)对输尿管上段结石的诊断准确率为96.66%(29/30),CT检查对输尿管中段的诊断准确率为100%(13/13),CT检查对输尿管下段的诊断准确率为94.87%(37/39)(P0.05)。结论对于急性肾绞痛尿路结石患者,采取CT检查的方法较腹壁超声检查有明显优势,对结石具体部位检查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邹桂兰  沈斌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11):892-892,896
目的探讨超声及CT对消化道间叶组织肿瘤(GIM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GIMT患者的影像学及病理资料。结果21例行CT检查,19例行超声检查。肿瘤定位准确率,超声为84.2%(16/19),CT为95.2%(20/21),其中行超声检查19例中CT肿瘤定位准确18例;肿瘤定性准确率,超声为5.3%(1/19),CT为28.6%(6/21),其中行超声检查19例中CT肿瘤定性正确5例;恶性肿瘤提示准确率均为100%(4/4)。结论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和CT结合增强扫描对消化道GIMT有很好的定位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CT融合成像在鉴别肾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6月经临床病理确诊为肾肿瘤患者79例的超声、CT影像学资料,并行超声/CT融合成像分析。结果肾恶性肿瘤57例,超声图像上多为低回声或等回声,CDFI显示53例肿瘤内部有彩色血流信号显示,4例肿瘤周围有细条状血流;CT平扫以低密度为主,多数增强扫描示为高增强或等增强。良性肿瘤22例,超声图像上多为高回声,多数CDFI无血流信号显示,仅4例肿瘤周边有细条状血流;CT平扫以低密度为主,多数增强为低增强或等增强。超声/CT融合、CT、超声诊断肾肿瘤准确性(96.20%,84.81%,70.89%)、敏感性(96.49%,85.96%,73.68%)、特异性(95.45%,81.82%,63.6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CT融合成像技术综合了超声、CT的优势,可提高肾肿瘤的定性诊断准确率,有利于指导临床确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囊性肾细胞癌在超声和CT中呈现的独特影像学特点,并对两者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比较。方法选择31例已经得到病理证实的囊性肾细胞癌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均进行超声和CT扫描检查。对于31例患者的超声和CT影像表现进行对比和分析。并将通过影像学诊断的结果与实际病理检查的结果进行对照研究,探究这这两种影像学方法对于囊性肾细胞癌诊断的准确程度,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种方法对于囊性肾细胞癌的分型方面检查效果相同,但是对于病灶血供的检查,CT优于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67.74%,CT诊断的准确率为54.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联合的诊断准确率为87.10%,相比使用单一方法诊断的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囊性肾细胞癌的超声及CT影像有一定特征性,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地进行临床诊断,这两种方法在囊性肾细胞癌诊断正确准确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用则能有效地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肾肿瘤(39例)超声分析,以探讨超声在肾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超声检查肿瘤的位置、大小、边缘、回声特点,并将超声诊断结果与CT、X-线检查、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肾良恶性肿瘤(28例),超声符合率89.3%(25/28),CT符合率85.7%(24/28),X-线检查符合率64.3%(18,28)。肾盂良恶性肿瘤(11例),超声符合率81.8%(9/11),CT符合率90.9%(10/11),X-线检出率63.6%(7/11)。结论:超声对肾肿瘤的诊断较CT有价廉、重复性和普及性好的优点,其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已作为肾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与磁共振成像(MRI)比较,评价超声检查对软组织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手术后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的软组织肿块的超声表现,并与MRI表现进行对照,比较两种方法的定性诊断符合率及对肿块内部及周围结构的显示情况.结果 超声与MRI对软组织肿块的检出率均为100%,良、恶性定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0.0%(28/35)和85.7%(30/35),两者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检查可较好地显示软组织肿块的内部结构和血供情况,对浅表部位软组织肿块具有较高的定性诊断价值;但对肿瘤周围结构的显示不足,对解剖结构复杂部位的肿瘤术前评估尚需与MRI检查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豪二 《吉林医学》2014,(22):4870-4873
目的:观察CT、MRI检查在诊断腹膜后肾周肿瘤临床价值。方法:临床选取21例术前进行CT、MRI检查,术后病理诊断为腹膜后肾周肿瘤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研究,分析患者CT、MRI相关征象。结果:21例患者中,肾周淋巴瘤7例,以肾周软组织出现肿块,同时伴增强扫描动脉期轻中度强化为主;肾周转移瘤6例,以肾脏周围出现巨大肿块,同时伴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后可见动脉期不均匀强化,周围大血管被包绕或侵犯,相邻肾脏受到侵害;肾周脂肪肉瘤4例,肾脏周围肿块以脂肪密度为主,同时伴团片状软组织密度,增强扫描后可见实性部分强化;肾周脂肪瘤2例,肾脏周围肿块以脂肪密度为主;副神经节细胞瘤1例,肿块表现为信号不均,增强扫描后可见动脉期显著强化;肾周神经节细胞瘤1例,主要见肾周囊性肿块,内部能够见到分隔,同时包绕毗邻血管,增强扫描后可见分隔以及边缘强化。结论:CT、MRI对诊断腹膜后肾周肿瘤具有定位准,准确度高等优点,能够清晰显示肿瘤与周围脏器、血管间的关系,在诊断腹膜后肾周肿瘤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B超、CT和IVP诊断肾母细胞瘤的价值。方法:肾母细胞瘤98例,年龄3个月~9岁,中位年龄2.5岁,98例均行B超检查,50例行CT检查,89例行静脉肾盂造影(IVP)。比较3种方法的检查结果并与术中所见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B超、CT及IVP诊断肾母细胞瘤的符合率分别为93.8%(92/98),88.0%(44/50)和78.0%(70/89)。常见误诊原因是把肾母细胞瘤误诊为肾外肿物,手术和病理检查发现被误诊的肿瘤常位于肾上极或肾下极。B超联合CT或IVP均能显著提高肾母细胞瘤的诊断符合率(98%与97%)。结论:3种影像学检查诊断肾母细胞瘤均有一定的误诊率。B超操作灵活,诊断符合率高,应为诊断小儿肾母细胞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腹壁超声与多层螺旋CT(MSCT)诊断小儿肾积水及对其肾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60例小儿肾积水患者,收集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将CT检查和腹部超声的诊断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对比经CT检查和腹部超声对小儿肾积水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MSCT检查下不同胎儿泌尿外科学会(SUF)分级下血清肌酐水平(Scr),双肾实质厚度、患侧肾实质厚度比(rPRT)的差异变化,分析其相关性;分析腹部超声对患肾各方面的测量值对肾功能的影响。结果MSCT检查对小儿肾积水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00%、85.00%、88.33%,腹部超声检查对小儿肾积水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8.33%、63.33%、66.67%。MSCT检查对小儿肾积水的诊断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明显高于腹部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患肾实质厚度较轻度患者显著变薄(P<0.05);中-重度患肾rRPT较轻度显著减低(P<0.05)。结论腹部超声和MSCT检查均可有效的显示小儿肾积水的影像学特点,但MSCT检查鉴别诊断小儿肾积水和对肾功能定量分析的能力优于腹部超声,临床可根据患儿个人情况来选择。  相似文献   

14.
么恩亮  张秀虹 《海南医学》2007,18(10):39-41
目的 探讨CT对肾癌病人术前分期与术后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肾细胞癌病人在手术前后的CT表现.右肾10例,左肾8例,术后7例行CT复查,复查时间3个月至1年半,CT发现3例病人有不同形式的复发与转移.使用GE Lightspeed Plus型CT机,全部病例行平扫与增强检查.结果 CT显示肿块位于肾包膜内3例,突破肾包膜并侵及肾筋膜12例,肿块突破肾周筋膜并肾静脉或下腔静脉瘤栓3例,其中1例侵及同侧肾上腺.未突破肾包膜的3例中CT表现与术中所见一致.12例CT显示肾周侵犯者中4例手术中和病理下未见肾周侵犯,为假阳性(4/12,33.3%),病理显示未受侵犯的肾周筋膜呈水肿伴炎性细胞浸润改变.在CT显示肿块突破肾周筋膜产有肾静脉或下腔静脉内瘤栓的3例中,手术所见与病理结果一致,准确性达100%.结论 CT检查可准确描绘原发肿瘤的大小,但对判断原发肿瘤有否突破肾被膜,肾周脂肪与肾筋膜是否受侵犯方面有一定限度,假阳性较假阴性率高.CT对肾细胞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假阴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行肾癌根治术82例。其中男50例,女32例。年龄19~81岁,平均56.2岁。肿瘤位于左侧48例,位于右侧34例。肉眼血尿6例,腰腹部疼痛11例,体检超声发现65例。所有患者腹部均未触及肿物。超声示肿物直径1.7~8.0cm,平均3.8cm。82例均行CT平扫加三期增强检查,肿物大小与超声基本相符,术前分期:T154例,T218例,T310例。结果:本组手术时间65~300min,平均126.6min;术中出血量50~500ml,平均116.3ml;术后24h引流量20~500ml,平均141.3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3d,平均1.3d,肠道恢复时间1.5~3.3d,平均2.1d,住院时间8~27d,平均12.6d,4例患者肿瘤最大直径>7cm,与周围组织粘连较重,术中改开放手术,2例患者肥胖,体重指数大于30,术野暴露困难,中转开放。术后病理报告: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71例,乳头状肾细胞癌5例,嗜酸细胞癌3例,嫌色细胞癌2例,肾腺癌1例。随访6~64个月,平均22个月,2例患者因肾癌肝转移,术后12、14个月死亡,其余病例仍无瘤生存。结论: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支持向量机在CT鉴别诊断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pithelioid angiomyolipoma,EAML)的CT与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 RC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70例经病理证实的肾脏肿瘤(EAML、cc RCC病变各35例),采用支持向量机法综合分析其CT特征表现,判定其所属类型。结果支持向量机法(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对EAML病变的诊断正确率为100%;对cc RCC病变的诊断正确率为94.59%;总体平均判别正确率为97.14%;训练集诊断正确率为97.30%;测试集诊断正确率为96.97%;与bagging和adaboost分类算法诊断符合率相接近。结论支持向量机法有助于CT鉴别诊断EAML和cc RCC,可用于辅助日常阅片工作,尤其是年轻医师或基层医院医师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肉瘤的X线、CT、MRI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3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骨肉瘤患者30例的影像资料,全部患者行X线检查,19例行CT检查,16例行MRI检查,全部经临床病理证实为骨肉瘤。结果 X线、CT、MRI检查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8%、90%和94%。X线检查显示骨膜反应26例、瘤骨21例、软组织肿块20例、骨质破坏17例、Codman三角8例;19例CT检查均显示瘤骨、软组织肿块、骨质破坏,Codman三角3例,CT对Codman三角的显示率要低于X线检查;MRI检查显示骨髓腔明显肿瘤信号,T1WI低信号,T2WI混合信号,扫描可见肿瘤周围水肿,12例可见中央坏死囊变。结论 X线检查是骨肉瘤最常用的检查手段,CT对骨质破坏及微小瘤骨检查准确率更高,MRI高分辨率可以显示肿瘤浸润范围及周围组织情况,三者联合应用可以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肾癌的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以期提高超声对小肾癌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小肾癌患者术前超声检查结果及病例资料,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结果本组小肾癌患者,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5.8%(92/96);声像图表现为肾实质内均可见异常回声区,其中肾外形改变者72例,CDFI显示瘤体血流丰富者72例,少血流者20例,其中无肾脏外形改变仅表现为血流丰富的小肾癌20例;误诊4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晰显示小肾癌的二维声像图及血流分布状况,诊断准确率高,可作为小肾癌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吴耀初  吴华超  陈俏倩  陈珊红 《吉林医学》2013,34(18):3531-3534
目的:对胃肠道间质瘤的消化道钡餐和MSCT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临床病理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临床患者32例,对其在术前行消化道钡餐和多层螺旋CT检查,而后对这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32例患者中,经临床病理证实为胃间质瘤者19例,肠道间质瘤者12例,胃和十二指肠同时发病者1例;经消化道钡餐检查确诊为胃间质瘤者10例,肠道间质瘤者6例,良性者12例,恶性4例;经多层螺旋CT检查确诊为胃间质瘤者17例,肠道间质瘤者11例,良性18例,恶性10例。消化道钡餐诊断符合率为50.00%,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7.50%。显然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符合率较消化道钡餐检查高(P<0.05)。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消化道钡餐与多层螺旋CT诊断均存在明显特征,然多层螺旋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较消化道钡餐检查高,能够对胃肠道间质瘤同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进行清晰显像,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对其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