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治未病”与社区妇女绝经综合征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医"治未病"思想与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通过开展卫生宣教、心理调节、调整生活方式等以达到未病先防、既病积极进行治疗做到已病早治,防止症状反复等几个方面做好社区妇女绝经综合征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代谢综合征(MS)是一种与饮食生活习惯、行为意识关系密切的终身性疾病,MS的"防"更胜于"治"。中医"治未病"学术思想与现代医学共识的"三级预防"思想在宏观层面上有共同之处,以治未病的思想指导MS防治的全过程,针对MS的各个阶段病机特点,实施积极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及治疗,对于阻止或延缓MS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如何将"治未病"思想贯穿于MS防治的全过程做进一步阐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治未病"思想在临床中防治阳虚失眠的应用。方法通过对阳虚失眠病因病机的阐述,揭示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于阳虚失眠"未病""欲病""已病"状态的干预。结果中医治未病思想通过生活方式改变、心理干预、运动锻炼、针灸方药等防治阳虚失眠。结论运用温养阳气、温运阳气、温潜阳气的治未病思想防治阳虚失眠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培养健康生活方式,保持乐观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4.
老年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有其相对特点,中医药学治未病、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在防治老年代谢综合征方面有独特的优势,综合方式干预更有利于防治老年代谢综合征。参考文献25篇。  相似文献   

5.
从“治未病”探讨代谢综合征的防治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未病”理论与现代健康医学有宏观层面的共识,把“治未病”理论纳入代谢综合征综合防治策略中,在诊断和干预手段方面都具有一定价值。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代谢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探讨其不足之处,结合“治未病”理论的内涵,从体质辨证、干预手段两方面分析“治未病”理论在综合防治代谢综合征的优势,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治未病"思想在临床中防治老年阴血亏虚失眠的应用。方法通过对阴血亏虚失眠病因病机的阐述,揭示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于阴血亏虚失眠"未病""欲病""已病"状态的干预。结果中医治未病思想通过饮食调理、生活方式改变、运动锻炼、针灸方药等防治阴血亏虚失眠。结论运用养血、滋阴、安神的治未病思想防治阴血亏虚失眠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培养健康生活方式,保持乐观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7.
郑岳花 《江苏中医药》2014,46(10):13-14
随着生活方式改变和老龄化进程加快,糖尿病已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糖尿病刻不容缓。从中医"治未病"内涵出发,运用中医理论,论述中医在防治糖尿病中的作用:未病先防,防患于未然;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严重威胁中老年妇女的身心健康。"治未病"是中医防治疾病,降低发病率的重要思想。文章从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四个方面探讨治未病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防治的指导意义,表明早期关注易患人群、防微杜渐,防治结合对降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中老年女性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多囊卵巢综合征与痰湿体质密切相关,患者具有一系列的痰湿体质表现.在不同体质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痰湿体质所占比例最高.中医“治未病”理论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痰湿体质进行调节干预,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痰湿体质的发生发展以达到减缓病情和指导养生的目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生活方式的调整和精神情志及药物调整.当前,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重点多在病机和治疗上,而疏于对其进行早期预防.“治未病”理论可发挥其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优势,为临床提供防治思路.  相似文献   

10.
治未病学说是中医学领域的预防医学理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对疾病的防治有积极作用。现代社会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有增高趋势,并且与多种慢性病相关。本文运用古人治未病思想,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已瘥防复几个方面探讨高尿酸血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戴霞  郭伟星 《江苏中医药》2008,40(12):99-100
生活方式病患者越来越多,其防治研究一直没有根本性突破。中医"治未病"理论对生活方式病的基础及临床防治研究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治未病"的系统理论和特色干预手段进行探索,将有可能逆转生活方式病高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对卵巢早衰的防治。方法:通过对治未病思想的阐述,揭示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于卵巢早衰防治的干预。结果:未病先防宜调养,已病早治,既病同安他脏,已瘥防病遗复转,通过心理调节,改善生活方式,运动和药物能起到防治卵巢早衰的作用。药物治疗以补肾法贯穿于治疗之始终,同时兼顾心肝脾的兼证。结论: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在卵巢早衰治疗和预防中的重要作用,是今后临床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王志刚 《新中医》2015,47(4):5-7
糖尿病是一个终身病,最终导致多脏器损害及终末期肾衰等慢性并发症,因此运用"治未病"思想防治糖尿病的进一步发展、恶化,意义重大。提出未病先防,合理饮食,养生为要;有病早治,调理脾胃,首当其冲;已病防复,安五脏调阴阳,化瘀为纲的宗旨,调节阴阳和脏腑的平衡而改善患者的症状,防治并发症,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治未病"理论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方面,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被广泛运用于临床。本文应用"治未病"理论探讨原发性肝癌的防治方法,通过早期发现,及时诊断、防治,达到未病养生、欲病救萌、已病防变、防微杜渐的目的,从而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原发性肝癌防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医"治未病"在慢性肾小球肾炎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目前临床工作和理论研究的重心正逐渐向"未病"人群扩展,运用"治未病"理论防治慢性肾小球肾炎符合目前重大疾病防治前移的战略要求.通过慢性肾小球肾炎已病、传病阶段及现代病理研究,提炼出慢性肾小球肾炎未病阶段的核心病机,可有效地进行及早防治.对已病及传病阶段的防治当以注意保护肾功能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目标,减少危重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通过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防治思路,防治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减少患者痛苦,提高临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从"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瘥后防复"4个方面探析"治未病"理论在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具体运用及可行性,"治未病"理论分阶段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思路不仅可行,且在提高临床远期及近期疗效上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中医"治未病"思想应广泛运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防治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中医杂志》2013,(9):1733-1734
从"未病先防","欲病早治","已病防变","病盛防危","瘥后防复"五方面浅谈"治未病"思想在糖尿病不同时期防治中的含义及体现,探讨中医"治未病"理念在糖尿病分期防治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彬  单海燕 《河北中医》2010,32(3):447-447
“未病”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治未病”可分为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及病后防复4个阶段,贯穿于疾病隐而未显、显而未成、成而未发、传而未变及变而未果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中医"治未病"思想方面综述了结肠黑变病的防治,强调早期防治的重要性。方法检索近年来结肠黑变病致病因素的相关研究,贯彻中医"治未病"思想,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方面探讨结肠黑变病的防治。结果早期对致病因素进行控制及干预,能预防结肠黑变病的发生与发展。对已患有结肠黑变病的患者,进行积极治疗,能降低结肠息肉、腺瘤的发生率,预防癌变。结论贯彻"治未病"的思想,对结肠黑变病进行早期干预及积极治疗,能有效控制MC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