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康复护理在临床早期应用的价值并使之成为常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针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制定了一整套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程序,并作了临床应用的对比研究。以常规护理作对照(n = 24) ,实验组(n= 24) 采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分别观察患者入院、出院和发病后1 个月 H A D( 医院焦虑抑郁) 和 M A S( 运动评定量表) 。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出院和发病后1 个月 M A S评分显著提高( P< 0 .01) , A( 焦虑测定)与 D( 抑郁测定) 有反应者明显减少( P< 0 .01) ,无表现者显著增加( P< 0 .01) 。因此,认为有针对性地采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均在原有基础上有显著提高,使患者的心理状态及运动机能得到最大可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严重并发症的紧急处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廖晓星  马虹 《新医学》1999,30(10):598-599
1 引 言急性心肌梗死(AMI)为临床急症,AMI早期(指发病后24小时之内)出现严重并发症者具有临床表现多样,病情不稳定,病死率较高等特点,正确的诊断和恰当的处理至关重要。本院于1998年11月3日和5日连续收治5例早期出现严重并发症的AMI患者,经及时诊治后病情稳定,最后全部康复出院。2 资料与方法2.1 一般资料本组AMI患者5例,男4例,女1例,年龄48~79岁,发病至急诊为1小时20分至4小时。早期并发症有:①心脏停搏、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源性休克;②心源性晕厥、严重心动过缓、上消化道…  相似文献   

3.
大黄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流所致肺损伤过程中TNF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流(IIR)模型,评价肿瘤坏死因子(TNF)在IIR所致肺损伤发病过程中的作用;观察大黄对TNF影响,探讨闫黄防治肠源性肺损伤的机理。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1)肠缺血再灌流组(n=24);2)假手术组(n=16);3)大黄治疗组(n=24);4)安慰剂组(n=16)。以^125I标记小牛血清白蛋白(BSA)肺摄取指数作为评价肺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指标,以髓过氧化物酶(M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价值.方法:将脑梗死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32例除常规护理外,采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方法.观察患者入院和病后1个月医院焦虑、抑郁(HAD)和运动评定量表(MAS).结果:实验组病后1个月MAS评分显著提高(P<0.01),焦虑测定(A)与抑郁测定(D)有反应者明显减少,无表现者明显增加(P<0.01).结论:早期系统化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伴抑郁患者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效果研究。方法将脑梗死6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康复护理组32例除常规护理外,采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及出院后一个月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出院后1个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显著提高(P0.05)。结论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合并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血压变化的特点及护理方法。方法 将180例高血压病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n=92)和中青年组(n=88),均采用无创性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测量数据包括 SBP、DBP和 MAP,从记录的原始数据统计24h、白昼、夜间平均血压(24hMAP、dMAP、nMAP)、夜间血压下降率(SBPF、DBPF)、脉压(PP)及24h血压负荷(24hSBPL、24hDBPL)等指标,以观察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的特点。结果老年组以SBP增高为主,中青年组以 DBP增高为主;老年组24hSBPL高,SBPF与 DBPF低,呈非杓型改变;中青年24hDBPL高,SBPF与 DBPF高,呈杓型改变;PP随增龄而明显增宽,两组各时间段 PP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以SBP增高、PP增宽、24h血压呈非杓型改变为特点;加强健康教育、指导合理用药、科学有效地控制血压、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及生活习惯为其护理要点。关键词:老年人; 中青年; 高血压病; 动态血压监测; 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52(2007)01-0027-02  相似文献   

7.
国外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开始应用非手术经导管心室间隔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ypertrophicObstructiveCardiomyopathyHOCM,因其近期疗效显著而被临床所重视,随之而来的消融术后早期康复活动已成为对该病治疗中不可分割的部分,HOCM行心肌化学消融术后的早期程序康复治疗国内尚未有报道。现将近年来对HOCM心肌化学消融术后开展的早期程序康复进行总结,探讨其可行性及意义。1对象与方法将1998年1月以来收治的行PTSMA的HOCM患者72例随机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药物中毒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收治的急性药物中毒患者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综合护理,即系统化的健康教育,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密切的病情观察,导泻、洗胃、催吐、利尿等。应用SCL-90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悲观、抑郁、恐惧及焦虑等方面的得分情况,对比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悲观、抑郁、恐惧及焦虑SCL-90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对照组患者痊愈出院42例,死亡1例;实验组患者全部痊愈出院。结论综合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悲观、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应激,提高患者康复率,缩减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1995年Sigwart[1]首先提出非外科手术方法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OCM),即经皮经腔间隔化学消融(PTSMA)术治疗HOCM。本方法以无水乙醇注入正常冠状动脉前降支发出的间隔支,导致急性血管痉挛,血栓形成,从而达到闭塞血管的目的造成人为急性心肌梗死(AMI),以消除左心室流出道肥厚的心肌,减轻流出道的梗阻,使病人的临床症状有改善,从而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现将本院38例HOCM患者术后24 小时介入康复护理的实践,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我院从1998年8月~2000年5…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高血压病患者临床整体护理的效果做出评价,为整体护理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实施责任制护理及整体护理的高血压病患者在护理前后焦虑量值(SAS)、抑郁量值(SDS)及健康保健知识认识度进行评定。结果:1)整体护理后患者的SAS值与SDS值比较实施责任制护理的患者护理比责任制护理更有利于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与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修订后的妇科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护理模式对妇科重度感染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0 月期间在我院因重度感染接受治疗的患者 50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25)和实验组(n =25)。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给予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护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命体征进行对比。应 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等 8 个维度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总满意度。结 果 护理前,实验组呼吸频率、血压、心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实验组患者呼吸频率、 血压、心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等与对照组相比 8 个维度的分数 具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临床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妇科重度感染患者应用改良早期预警 评分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者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降低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对促进患者临床康复效果具有重要意 义。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峰值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病情及近期预后的关系,本文回顾分析63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对治疗措施的选择及预后的评估有所帮助。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自1993年1月至1996年6月发病后24h内入...  相似文献   

13.
康复护理用于急性脑梗死伴偏瘫病人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刘宪霞 《护理研究》2001,15(4):210-211
为了探讨系统化康复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伴偏瘫病人早期的应用价值,并与常规护理组病人在出院时的步行能力、步态质量、日常生活能力(ADL)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有针对性地进行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可使急性脑梗死病人的运动机能得到最大可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电图早期估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效及预测临床预后的快捷指标。方法根据溶栓后心电图ST段抬高之和(∑ST)的回降程度,将46例AMI患者分为A组(∑ST回降≥50%,n=29与B组(∑ST回降〈50%,n=17)。对照分析两患者的冠脉再通率、SPECT心肌节段评分、CK峰值、住院期间及随访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与B组相比,A组患者冠脉再通率高(P〈0.025)、CK峰值低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后生存下来的患者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本研究重点观察早期康复功能训练的时间可能对急性脑卒中患者ADL能力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选择从1997年8月~1999年12月底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并经颅脑CT或MRI确诊的初发者;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8分;均存在肢体功能障碍的7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第1组),早期康复功能训练组(第2组)和延期康复功能训练组(第3组)。各组的例数、年…  相似文献   

16.
应用ACS:180SE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尿中游离脱氧吡啶酚(DPD),结果同酶联免疫法和高效液相为法进行比较,尿标本来自273名年龄20~80y个体,其中包括健康男性(n=47)和健康女性(n=79)、肝硬化患者(n=25)、亢患者(n=32)、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n=28)以及绝经后妇女(n=62)。ACS:180分析DPD的批内是系数为2.2%~7.5%,总变异系数为3.2%~7.6%。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治疗对脑瘫痉挛型偏瘫患儿患侧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探索机器人康复训练能否替代人工训练。方法:将脑瘫痉挛型偏瘫患儿4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4),对照组每天进行常规康复训练2次;观察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1次、上肢机器人训练1次,2组均训练8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脑瘫儿童手功能分级(MACS)、墨尔本单侧上肢功能评定量表(MUUL)进行评定,测量患侧肘关节、肩关节水平位主动活动度(ROM)。结果:与训练前比较,训练后2组MUUL评分均有显著增高(P<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后2组MACS评分均较训练前有显著降低(P<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后2组肩关节水平内收ROM均较训练前有显著增加(P<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后2组肩关节水平外展及肘关节ROM较训练前均有显著增加(P<0.01),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结合常规康复训练能促进脑瘫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效果与人工效果相当,在某些方面要优于常规人工训练。  相似文献   

18.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情绪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情绪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5例确诊为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7例及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治疗及一般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焦虑情绪及预后。结果:实验组患者经康复护理干预后其焦虑情绪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1)。实验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有效减轻脑卒中患者焦虑情绪,改善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Bobath疗法对脑出血偏瘫的早期康复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玉君  闫士广 《现代康复》2000,4(11):1700-1700
目的 探讨脑出血偏瘫的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30例脑出血偏瘫病人应用Bobath技术进行早期康复锻炼,疗程1个月。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简式FugI-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于初期和末期(1个月)对患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1);FMA、MB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康  相似文献   

20.
无症状心肌缺血(SMI)已被临床重视,预后如何尚无确切认识[1,2]。本文对诊断明确的32例SMI患者跟踪随诊24个月,观察了近期后果,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988年12月~1992年3月两家医院动态心电图(DCG)检查中符合Weiner[3]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