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及处理方法,以指导临床安全用血。方法 检索2001~2004年国内公开发行的主要医学期刊上,有关交叉配血不合的案例报告,总结引起交叉配血不合的各种原因及其相应的表现和处理方法。结果 共收集39例交叉配血不合案例,其中由红细胞除ABO以外的其它血型系统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24例,其患者均有输血史或妊娠史,配血多表现为主侧凝集,次侧无凝集。由自身抗体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9例,多为自身免疫性疾病,配血表现为主、次侧均有凝集。由血清蛋白紊乱及白球蛋白比例倒置引起的假凝集4例和由药物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2例主要表现为配血次侧凝集。结论 提倡自身输血及成分输血,尽量避免或减少异体输血是减少配血不合及输血反应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交叉配血试验是保障临床输血安全、及时、有效的重要手段,使用安全、有效的方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分析确定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对预防输血反应发生和解决临床输血有重要意义。盐水递质和凝聚胺配血是目前各医院普遍采用的交叉配血方法,笔者在工作中发现5例交叉配血不合的案例,对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处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交叉配血是临床输血安全性的保障。随着凝聚胺、Biovue等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大大的提高了临床输血的安全性。为了分析临床输血中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以及探讨处理措施,减少临床输血危险性,我们分析了我院1994—2001年期间输血科交叉配血不合的情况以及引起的可能原因和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几十例交叉配血不合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一些处理方法及解决方案,以指导临床安全用血。方法:检索2011~2014年国内公开发行的主要医学期刊上,有关交叉配血不合的案例报告。总结引起交叉配血不合的各种原因及相应的表现和处理方法。结果:共收集39例交叉配血不合案例报告,其中由红细胞除ABO以外的其他血型系统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24例,由自身抗体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9例,由血清蛋白紊乱及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引起的假凝集4例、由药物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2例,主要表现为交叉配血主侧不凝集次侧凝集。结论:提倡自身输血和成分输血,尽量减少或避免输血是减少输血不合及输血反应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输血前检查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处理措施。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接收的输血前检查交叉配血不合的64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交叉配血不合的常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导致输血前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主要有药物因素、ABO血型系统因素、自身免疫疾病因素等,对于药物因素导致的交叉配血不合患者,需要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及安全教育,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干预控制,从而使由于药物原因导致的交叉配血不合情况减少;而对于ABO血型系统因素以及自身免疫疾病因素则无法规避和控制,因此输血过程中建议使用自体交叉血。结论输血前需要进行交叉配血,但是受到各种原因的影响,可能发生交叉配血不合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输血过程中建议尽量使用自体交叉血,以最大限度保障患者输血安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临床用血前交叉配血不合49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输血前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方法:1990年3月-2001年2月我院需输血治疗的患者输血前采用盐水及木板酶法交叉配血,发现配血不合49例。结果: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主要有:缗线状假凝集,冷凝集素所致非特异性凝集,MN血型抗体、湿型自身抗体、木瓜酶抗体和Rh血型抗体引起的凝集。结论:临床用血前交叉配血应选择能同时检测完全抗体和不完全抗体的方法,确保患者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7.
交叉配血试验是保障临床输血安全、及时、有效的重要手段,使用安全、有效的方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分析确定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对预防输血反应发生和解决临床输血有重要意义。盐水递质和凝聚胺配血是目前各医院普遍采用的交叉配血方法,笔者在工作中发现5例交叉配血不合的案例,对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处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及其相应处理办法,以提高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需要临床输血的患者4 000例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统计其中交叉配血不合的病例,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本身的健康因素、癌症以及药物的影响是交叉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结论:根据交叉配血不合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可提高输血治疗的合理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常见配血不合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院输血科每天进行着大量的血型血清型试验,在这些试验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交叉配血试验不合的疑难问题,导致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输血治疗,因此,交叉配血试验是保障临床输血安全、及时、有效的重要手段。使用安全、有效的方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检查受血者与献血员的抗原及抗体成分是否相容,分析确定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对预防输血反应的发生和解决临床输血有重要意义。笔者在工作中发现几种交叉配血不合的现象,并参考其他文献对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及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MGT)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分析及快速处理输血的对策。方法对2014年9月-2016年12月本院临床需要输血或备血的住院患者,用微柱凝胶法做输血前血型复检、不规则抗体筛查、直接抗人球蛋白(DAT)和交叉配血试验,对交叉配血主侧相合次侧不合,DAT阳性的32例比较输血前后的胆红素(TBIL、DBIL)、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并评估悬浮少白红细胞输注的临床疗效。结果交叉配血不合52例,红细胞直抗阳性46例,占交叉配血不合88.5%,不规则抗体阳性6例,占交叉配血不合11.5%,其中两者合并阳性2例;输血前后的Hb、Hct有显著差异(P0.05),TBIL、DBIL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患者红细胞DAT阳性、不规则抗体阳性是引起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悬浮红细胞输注对于DAT阳性导致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贫血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黄慧 《吉林医学》2013,34(5):896-897
目的:分析总结临床输血中遇到的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与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使临床输血更安全﹑科学﹑有效地进行。方法:回顾性分析输血过程中的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与交叉配血不合的58例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在输血前的检测中发现,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及交叉配血不合的血标本58例。结论:临床输血前正确的正反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的筛查、正确的交叉配血实验可保证患者能选择合适血液进行有效输注,是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规则抗体阳性的意义和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确保输血安全.方法 对所有申请输血的病例,在输血前用微柱凝胶法检测IgG类不规则抗体,并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对抗体筛查结果阳性和交叉配血不合(指主侧或主次侧均凝集,以下同.)者进行核对、分析.结果 对14255 例申请输血的病例作不规则抗体检测及交叉配血:不规则抗体阳性35例,阳性检出率0.25%,以妇产科为多,占91.43%;其交叉配血不合主要见于Ⅰ、Ⅱ、Ⅲ型抗筛细胞均阳性者(15/16).抗筛阴性而交叉配血不合有23例,以新生儿ABO溶血病居多(15/20).结论 抗筛阳性多见于妇产科病人,其配血不合多见Ⅰ、Ⅱ、Ⅲ型抗筛细胞均阳性者;抗筛阴性配血不合以新生儿ABO溶血病居多;抗筛阴性或阳性均应重视交叉配血,以确保安全输血.  相似文献   

13.
临床输血工作中常见由Rh 血型系统引起配血不合问题,现将1例多次输血产生抗-c引起交叉配血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临床送检疑难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及进行输血指导.方法 回顾172例临床输血科送到本站的交叉配血不合病例,分析产生配血不合原因并对临床医师进行输血指导.结果 172例送检交叉配血不合的病例中,同种抗体27例,占15.70%;自身抗体17例,占9.88%;同种抗体+自身抗体108例,占62.79%;冷自身抗体3例,占1.74%;ABO亚型2例,占1.16%;蛋白凝集6例,占3.49%,其他不明原因9例,占5.23%.结论 交叉配血试验是受血者输血前至关重要的一步,引起配血不相合的原因很多,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认真分析,并给临床医师合理科学的输血指导,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15.
抗P1引起交叉配血不合1例广州市肿瘤医院生物工程研究室(510095)李志阳输血作为治疗和抢救病人的一种手段,直接关系到病人安危,输血前交叉配血试验是进一步验证血型鉴定是否正确,主要目的是防止输血后溶血反应,为了保证输血安全,从事输血工作的医务人员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及处理方法,以指导临床安全用血。方法回顾性分析潍坊市中医院2008年12月-2010年3月期间工作中遇见的交叉配血不合的病例,根据交叉配血不舍的记录情况,总结引起交叉配血不合的各种原因及其相应的表现和处理方法。结果共交叉配血3217次,其中不相合者30例。分析总结30例交叉配血不合的案例。由不规则抗体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4例,患者均有输血史,配血多表现为主侧凝集。由自身抗体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7例,多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l例急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配血表现为主次侧均有凝集,其它表现为次侧有凝集。由血清蛋白紊乱及白球蛋白比例倒置引起的假凝集3例,主要表现为次侧凝集。怀疑由药物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16例,主要表现为交叉配血次侧凝集。结论应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能及时检出血型抗原抗体引起的特异性凝集反应和非血型因素引起的非特异性假凝集反应,而及时准确的识别特异性凝集和非特异性假凝集,是临床及时安全输血的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微柱凝胶技术和凝聚胺技术联合试验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比较每种方法的应用特点。方法使用微柱凝胶卡和凝聚胺试剂盒进行交叉配血实验380例。结果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不合22例(主侧不合15例,次侧不合7例),凝聚胺法交叉配血不合7例(主侧不合5例,次侧不合2例)。结论微柱凝胶法的灵敏度高于凝聚胺法,为了提高交叉配血方法的灵敏度临床输血的安全,可以用微柱凝胶和凝聚胺法同时进行交叉配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是安全有效输血的保障,交叉配血是“三关”中最重要的一关[1],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可致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困难。现对2011年4月至2013年7月我院及其下属四家二级甲等医院223例交叉配血不合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在临床输血工作在大多情况下引起交叉配血不合的不规则抗体性质比较单一.笔者在工作中发现1例由多种不规则抗体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对临床配血不合病例进行原因分析,更好地指导临床输血,保证输血安全。方法对标本进行直接和间接抗球蛋白试验,同时用盐水法、抗球蛋白法、凝聚胺法做交叉配血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结果临床交叉配血不合由多种原因引起,其中最主要的是由不规则抗体引起的。结论由免疫反应引起的不规则抗体是导致交叉配血不合的最主要原因。建立稀有血型血库,保存有重要临床意义的稀有血型,能有效解决血液稀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