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护士职业紧张状况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护士职业紧张状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提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743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与成渝两地技术人员常模比较,护理人员的个体紧张反应总均分(92.14±0.69)显著高于常模值(84.78±18.16),个体应对资源总均分(123.98±0.68)显著低于常模值(130.02±17.39),差异有显著性(P<0.01).护士SCL-90总均分与职业任务各子项均呈明显正相关(P<0.01);与个体应对资源各子项均呈明显负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任务过重、任务冲突、责任感、工作环境、社会支持、理性处事影响护士SCL-90的得分,对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具有预测力.结论 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与职业紧张因素有关;社会支持、工作环境和责任感等职业紧张因素对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预测力.  相似文献   

2.
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应对资源与工作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应对资源与工作能力的关系。方法 采用职业紧张量表 (OSI R)和工作能力指数法 (WAI)测试 2 2 70例不同职业类型者的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应对资源和工作能力变化。结果  ( 1)不同性别间工作能力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职业紧张男性高于女性 (P <0 0 1) ,而应对资源女性高于男性 (P <0 0 5 )。≥ 5 0岁年龄段紧张程度较 <3 0岁年龄段得分高 ,而应对资源 <3 0岁年龄段均高于其他年龄段 (P <0 0 5 )。工作能力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且随年龄增高呈下降趋势 (P <0 0 5 ) ,40~岁年龄段开始下降。 ( 2 )工作能力分级为好者 ,职业任务总均分及紧张反应得分显著降低 (P <0 0 5 ) ,而应对资源得分显著升高 (P <0 0 5 )。 ( 3 )工作能力与职业紧张、紧张反应总均分呈明显负相关 (P <0 0 1) ,而与应对资源呈正相关 (P <0 0 1) ;职业任务与紧张反应总均分呈正相关 ,二者与应对资源总均分呈负相关 (P <0 0 1)。 ( 4 )职业任务各子项与紧张反应各子项 (除工作环境子项与业务紧张反应外 )呈正相关 ;任务不适、任务模糊、任务冲突与应对资源各子项呈明显负相关 (P <0 0 5或P <0 0 1)。紧张反应各子项之间互为正相关 ,并与应对资源 (除人际关系与休闲外 )呈明显负  相似文献   

3.
西南地区不同性别、学历、年龄、工龄人群职业紧张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学历、年龄、工龄人群的职业紧张。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测试4278例职工的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应对资源。结果职业任务、紧张反应总均分及各子项得分(除工作环境、业务、心理紧张反应外):男性均高于女性,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自我保健子项: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1),同时在社会支持、人际关系和工作满意度方面女性也高于男性。在年龄方面,40岁~及≥50岁两个组,职业任务总均分及任务过重、任务冲突、责任感、任务不适四个子项得分均显著高,而应对资源子项中,≥50岁组,在社会支持子项得分最低(P<0·05)。在工龄方面,也表现出最长工龄组:≥30年组职业任务总均分及任务过重、任务冲突、责任感等子项得分均高,而应对资源子项中:20年~组在社会支持子项得分最低(P<0·05)。在文化程度方面,低学历组职业任务、紧张反应得分高,而应对资源得分却最低(P<0·05)。结论针对不同性别、年龄、工龄、学历群体的职业紧张源、紧张反应、应对资源,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不同职工,特别是中、老年职工的职业紧张,提高职工的劳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是职业卫生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技术人员职业紧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选择技术人员857人为研究组,另外,随机抽取工厂、机关、服务和商业等行业的职工319人为对照组,共计1 176人进行研究。结果技术人员的职业任务、紧张反应总均分及各子项(除工作环境子项外)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应对资源各子项中,仅自我保健子项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紧张反应与职业任务呈明显正相关(r=0.518,P<0.01),与应对资源呈明显负相关(r=-0.254,P<0.01)。个体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职业任务、任务冲突、理性处事、社会支持、工龄;业务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职业任务、理性处事、任务冲突、社会支持、任务不适、个体应对资源、工龄、任务过重、性别;心理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个体应对资源、任务冲突、自我保健、工作环境、责任感、年龄、任务不适;人际关系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任务冲突、职业任务、工龄、理性处事、任务模糊、婚姻;躯体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职业任务、个体应对资源、任务模糊、理性处事、娱乐休闲、任务冲突。结论将职业紧张的模式结合技术人员职业紧张常模及应用表、图,针对技术人员的主要紧张源、紧张反应及其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组织、个体)措施,以降低技术人员的职业紧张程度,保护和促进职工的工作能力,这是职业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中高层管理人员职业紧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事业(包括教育、卫生、科研、其它)单位部门、科室负责人,企业董事、经理、主管等中高层管理人员(研究组)263例,另外,随机抽取工厂、机关、服务和商业等行业的职工(对照组)319例,共计582例进行研究。结果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职业任务、紧张反应总均分及各子项(除工作环境子项外)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仅社会支持子项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紧张反应与职业任务呈明显正相关(r=0.337,P<0.01),与应对资源呈明显负相关(r=-0.311,P<0.01)。个体紧张反应、心理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责任感、个体应对资源、任务冲突、工作环境;业务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任务冲突、责任感、理性处事;人际关系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任务模糊、任务冲突、个体应对资源;躯体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个体应对资源、责任感、任务冲突、学历。结论将职业紧张的模式结合中高层管理人员职业紧张常模及应用表、图,针对中高层管理人员的主要紧张源,紧张反应及其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组织、个体)措施,以降低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职业紧张程度,保护和促进工作能力是职业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中小学教师与同校后勤管理人员职业紧张强度、紧张反应和应对资源现状。方法应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中小学教师830例、后勤管理人员154例,共984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①后勤管理人员中高压力人数比例明显高于教师组。②后勤管理人员在职业任务方面高于教师(P<0.01),而紧张反应、应对资源与教师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职业任务子项中,学校后勤管理人员任务过重(RO)低于教师组;在任务不适、任务模糊(RA)、任务冲突(RB)、责任感(R)4个子项得分较高(P<0.05)。④紧张反应显示,后勤管理人员只在业务紧张反应方面高于教师组(P<0.05)。⑤应对资源子项:后勤管理人员在娱乐休闲和理性处事子项得分与教师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⑥职业任务与紧张反应呈正相关,二者均与个人应对资源呈负相关(P<0.01)。结论在学校特定环境内后勤管理人员的职业紧张程度高于教师组,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技术工人职业紧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技术工人(研究组)903例和工厂、机关、服务和商业职工(对照组)319例,共计1222例进行研究。结果技术工人的职业任务、紧张反应总均分及各子项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自我保健子项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紧张反应与职业任务呈明显正相关(r=0·358,P<0·01)。任务冲突、工作环境、责任感、任务模糊为个体紧张反应、业务、心理、人际关系(责任感、任务模糊除外)、躯体紧张反应(任务模糊除外,但包括任务不适、任务过重)的主要影响因素;年龄是个体紧张反应、业务、人际关系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娱乐休闲、理性处事可降低个体紧张反应、心理、人际关系紧张反应;社会支持可降低业务紧张反应;自我保健可降低躯体紧张反应。结论针对技术工人的主要紧张源,紧张反应及其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技术工人的职业紧张程度,保护和促进工作能力是职业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铁路调度人员职业紧张状况,并进行干预,评估职业紧张管理训练对调度人员职业紧张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效果。
方法 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6个铁路局调度员的职业紧张状况进行评估;采用职业紧张管理训练法对某铁路局21名调度人员进行试点干预,内容包括职业紧张认知行为训练和放松技术训练。另选取同一铁路局的21名调度人员作为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分析两组人员干预前后心理健康测试量表(SCL-90)及OSI-R得分情况。
结果 铁路调度人员OSI-R的职业任务问卷、应对资源问卷得分分别为(150.62 ±24.15)分和(124.01 ±19.68)分,低于一般职业人群常模;紧张反应问卷得分为(97.73 ±23.49)分,高于一般职业人群常模;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三份问卷各子项中,责任感子项,心理、躯体紧张反应子项得分均较常模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OSI-R得分方面,干预组在干预后的工作环境子项分、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子项得分降低,休闲娱乐子项得分升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是干预后干预组仅自我保健得分高于对照组(P < 0.05)。SCL-90得分方面,干预组在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水平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和干预组之间各因子得分在干预后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调度人员工作负荷强度不大,但职业紧张反应较严重,应对资源较为有限。心理干预对降低调度人员的职业紧张水平有一定的效果,但对职工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无明显效果。在个体水平干预的基础上,结合紧张因素积极开展组织干预,应是实施铁路行车调度人员职业紧张干预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朱湘竹  翁诗君  江俊康 《中国职业医学》2007,34(5):443-443,F0004
目的探讨幼儿教师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程度。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200名幼儿教师和193名对照人群进行测试。结果幼儿教师组的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应对资源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幼儿教师组主要的紧张源为工作任务过重、责任感过强和不良的工作环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幼儿教师组紧张反应表现为心理紧张反应,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对资源分析结果显示,娱乐休闲和理性处事两个子项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幼儿教师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高于对照组,而个人应对资源欠缺,应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其职业紧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有机氟生产工的职业紧张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和《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整群抽取的428名有机氟生产工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28名有机氟生产工职业任务问卷得分(154.97±23.78)低于国内常模(183.36±22.02)(P<0.01),个体紧张反应问卷得分(99.57±17.39)高于国内常模(97.47±13.77)(P<0.05),职业任务问卷的责任感和工作环境子项得分(25.16±5.06、30.77±6.01)都高于国内常模(24.60±6.11、29.05±8.09)(P<0.05),个体紧张反应问卷的心理紧张反应和躯体紧张反应子项得分(27.20±5.74、26.24±5.41)都高于国内常模(24.10±5.29、23.34±4.73)(P<0.01),个体应对资源问卷的理性处事和社会支持子项得分(32.00±5.95、34.46±6.54)都低于国内常模(35.71±6.34、35.60±6.93)(P<0.01)。分别有1.17%、27.34%、10.28%的工人感到中度以上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和缺乏应对资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7.370,P=0.001)与职业任务呈负相关,个人月收入(B=6.492,P=0.009)、是否发生工伤(B=9.950,P=0.046)与职业任务呈正相关;年龄(B=-6.768,P=0.000)与个体紧张反应呈负相关,是否发生工伤(B=9.519,P=0.008)、工作班制(B=3.886,P=0.032)与个体紧张反应呈正相关;年龄(B=4.914,P=0.002)、每天睡眠时间(B=3.728,P=0.026)与个体应对资源呈正相关。结论有机氟生产工的职业紧张水平较高,主要受年龄、个人月收入、是否发生工伤、工作班制、每天睡眠时间的影响,应积极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不同个体特征职工职业紧张和工作能力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不同个体特征职工发生职业紧张和工作能力的变化。方法 采用职业紧张量表 (OSI R)和工作能力指数法 (WAI)测试 2 2 70例职工的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应对资源和工作能力变化。结果 不同性别 :职业紧张、紧张反应男性高于女性 ,而应对资源女性高于男性 (P <0 0 1) ;而工作能力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不同年龄 :≥ 5 0岁年龄段紧张程度较<30岁年龄段得分高 (P <0 0 5 ) ,而应对资源低于其他年齿 (P <0 0 5 ) ;工作能力随年龄增高呈下降趋势 (P <0 0 5 ) ,4 0岁年龄段开始下降明显。不同文化程度 :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及工作能力总均分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主要紧张源是任务冲突及责任感 (P <0 0 5 )。不同婚姻状况 :职业紧张、应对资源及工作能力总均分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已婚、离异职业任务及躯体、心理紧张反应显著高于未婚 (P <0 0 5 ) ,而应对资源未婚者显著高于已婚、离异 (P <0 0 5 )。工作能力分级为好者 ,紧张反应显著低 (P <0 0 5 ) ,而应对资源显著高 (P <0 0 5 )。工作能力与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呈明显负相关 (P <0 0 1) ,而与应对资源呈正相关 (P <0 0 1) ;职业紧张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休闲、自我保健、社会支持、理性处事、  相似文献   

12.
社会支持与职业应激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与职业应激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654名来自不同行业的职业人群进行调查,使用职业紧张测量工具测试社会支持、职业应激因素、个性特征及职业应激反应。结果不同职业人群获得的社会支持程度不同;调查人群的社会支持评分与工作中的多种职业应激因素有关。获得社会支持越多者,工作人际关系、对人的责任、对事的责任、提升机会、参与机会、任务一致性、培训的充分性、工作挑战性、工作自主性、工作满意感、心理卫生、情绪平衡、正性情绪、自尊感及应付策略评分越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角色冲突、角色模糊、工作前景未知性、负性情绪、抑郁症状、每日紧张感及工作心理控制源评分则随社会支持程度的增加而减少,与对照组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对抑郁症状有较大的影响(R2>0.05)。结论社会支持对职业应激有较大影响,对职业人群的心理健康发挥着重要的维护作用;不同职业人群获得的社会支持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3.
体力劳动者职业紧张与工作能力现状及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体力劳动者的职业紧张与工作能力现状,探讨其紧张水平与工作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工作能力指数(WAI)量表和职业紧张(OSI-R)量表,对不同职业体力劳动者1 309人(调查组)和732名非体力劳动者(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组的工作能力及应对资源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经性别分层后的职业任务紧张程度及个体紧张反应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偏相关分析,两组劳动者的工作能力均与职业任务紧张及个体紧张反应呈负相关关系(r为-0.270~-0.493,P<0.01),而与个体应对资源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为0.286~0.349,P<0.01)。经列联表卡方检验,调查组年龄与工作能力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χ2=29.406,P<0.01),而对照组年龄与工作能力间无明显相关(2χ=15.617,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调查组工作能力评价的主要因素是心理紧张反应及任务不适因素,躯体紧张反应、理性处事、工龄、业务紧张反应、民族、工作变动及经济收入因素对工作能力的评价有一定影响。结论体力劳动者的工作能力普遍低于脑力及脑体混合工作者,通过增进劳动者的应对资源,调整职业心理紧张反应因素及改善工作适应状态可提高其工作能力,保护劳动者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4.
应付策略与职业紧张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付策略与职业紧张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515名油田工人进行调查,用职业紧张测量工具测试油田工人的应付策略、职业紧张因素、个性特征及职业紧张反应。结果36.9%油田工人采取了充分的应付策略。应付策略评分与文化程度、人际关系、对人的责任、对事的责任、提升机会、参与机会、任务一致性、工作自主性、工作挑战性、工作满意感、心理卫生、情绪平衡、正性情绪、A型行为及自尊感评分呈正相关,与组内冲突、负性情绪、抑郁症状、每日紧张感、工作心理控制源及社会支持评分呈负相关。应付策略充分者的工作人际关系、对人的责任、参与机会、工作自主性、工作挑战性、工作满意感、情绪平衡、正性情绪和忍耐性评分明显高于应付策略的中等或不足水平者(P<0.05或P<0.01),而每日紧张感、外控性和社会支持评分则明显低于应付策略的中等水平、不足水平者(P<0.05或P<0.01)。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应付策略与正性情绪关系密切。结论应付策略对职业紧张有较大的影响;有效的应付策略有助于缓解精神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然而,油田工人总体的有效应付策略尚不够充分,可能与个性特征等有关。  相似文献   

15.
长途客车司机职业紧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长途客车司机接触的职业紧张因素及其引起的紧张反应。方法 采用NOISH推荐的一般工作紧张问卷(GJSQ)对唐山市长途汽车站152名男性长途客车司机进行了职业紧张问卷调查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发现工作需求、工作责任、工作前景的未知性是此次调查的长途司机的主要职业紧张因素;自遵感、应付策略和社会支持是缓冲因素;司机组各紧张反应除抑郁症外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提示司机组紧张程序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赵阳  王烈  吴辉  王瑛  刘莹 《职业与健康》2010,26(7):733-735
目的探讨抚顺市医务人员职业紧张状况的分布特征,为改善医务人员的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QSI-R)中的个体紧张反应问卷(Personal Strain Questionnaire,PSQ)对随机抽取的抚顺市7所医院的1380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低年龄组的医务人员PSQ得分高于高年龄组(P0.01),未婚医务人员PSQ得分较高(P0.05),高学历医务人员PSQ得分高于低学历者(P0.01),患有慢性病的人员得分较高(P0.01),三甲医院医务工作者的得分高于二甲医院(P0.01),医患关系严重的医务人员紧张反应的程度较大(P0.01)。结论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教育背景、是否患有慢性病、不同医院等级和不同程度医患关系的医务人员职业紧张水平分布不同,应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教育、健康教育及个体应对措施,缓解医患关系,降低职业紧张,保护和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职业紧张对外来工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职业紧张量表修订版(OSI-R)对外来工组(644名)及对照组(322名)进行调查。同时从上述两组中再分别随机抽取120名外来工和82名对照人员进行免疫功能指标测试。结果外来工组职业任务和紧张反应得分高于对照组。个体应对资源对照组得分显著高于外来工组(P<0.01)。外来工组T淋巴细胞百分率、Ig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外来工的职业任务、紧张反应与IgG存在明显的负相关,紧张反应与T淋巴细胞百分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应对资源与IgG、T淋巴细胞百分率有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结论职业紧张对外来工的免疫功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深圳市外来工职业紧张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了解外来工职业紧张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职业紧张量表修订版 (OSI -R)对深圳市不同行业的外来工 (研究组 ) 6 4 4名及户籍员工 (对照组 ) 32 2名进行调查。结果 :外来工组职业任务和紧张反应得分高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外业工的主要紧张源为任务过重、任务不适和工作环境 ,主要紧张反应为业务紧张反应和躯体紧张反应。个体应对资源对照组得分非常显著高于外来工组 ((P <0 0 1) ,表现在休闲、自我保健和社会支持方面。外来工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受教育年数、工作时间、任务过重、任务不适、工作环境、休闲、社会支持和理性处事。结论 :外来工是一个存在紧张的职业群体 ,增强个体应对能力可降低紧张反应 ,有必要在整个外来工职业人群中积极开展职业卫生服务 ,以促进职业人群的身心健康和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职业生命质量(quality of working life ,QWL)的现状,探讨职业生命质量与职业紧张的关系.方法 采用职业生命质量量表(Quality of Work Life Scale ,QWL7-32)和职业紧张量表(occupational stress inventory revised edition , OSI-R)对227名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并比较分析调查结果.结果 ①男性的QWL得分显著高于女性(P<0.01);低学历组QWL得分显著低于高学历组(P<0.01);医生的QWL得分显著高于护士(P<0.01);高级职称组的QWL得分显著高于初中级职称组(P<0.01).②QWL得分与职业任务得分,个体紧张反应得分呈负相关关系,QWL得分与个体应对资源得分呈正相关关系(P<0.01).③不同程度职业紧张组的QWL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QWL得分随紧张程度增加有下降趋势.④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个体紧张反应(B=-0.418,P=0.000),职业(B=-0.925,P=0.000)及职业任务(B=-0.176,P=0.002)与职业生命质量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职业生命质量受个体紧张反应,职业及职业任务的影响,且职业生命质量与职业紧张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