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甲状腺乳头状微癌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微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的表现特点。方法收集57例术前接受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且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超声声像图进行回顾性描述并分析和归纳其特征性表现。结果 57例患者中,术前超声诊断甲状腺乳头状微癌52例(其中伴颈部淋巴结肿大7例),甲状腺腺瘤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例;术前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为91.2%。二维超声发现直径4~10mm的结节68个,其中61个(89.7%)呈实性低回声,57个(83.8%)结节内有微钙化灶,49个(72.1%)边界不清,45个(66.2%)形态不规则。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发现55个(80.9%)结节内少量点状血流信号,结节周边无明显血流信号。结论甲状腺乳头状微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的实性低回声结节,并存在结节内微钙化灶。病变早期小结节及有良性疾病病灶并存时,应注意与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相鉴别。  相似文献   

2.
杨爱红  陈运洪 《广东医学》2012,33(24):3745-3747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影像学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病理证实为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结果 26例(90%)桥本甲状腺炎合并乳头状癌病灶二维超声均表现为形态欠规则、边界不清晰、实性低回声结节;3例(10%)表现为形态尚规则,边界清,实质呈等回声结节;18例(62%)结节伴微小钙化灶。所有病例病灶周边均无包膜及声晕,彩色多普勒显示病灶内部血流较丰富28例,且阻力指数均大于0.7,血流稀少者1例。结论桥本甲状腺炎合并乳头状癌在二维超声声像图上有一定的特征,结合患者临床资料,配合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能够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甲状腺乳头状微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的表现特点.方法 收集57例术前接受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且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超声声像图进行回顾性描述并分析和归纳其特征性表现.结果 57例患者中,术前超声诊断甲状腺乳头状微癌52例(其中伴颈部淋巴结肿大7例),甲状腺腺瘤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例;术前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为91.2%.二维超声发现直径4~10 mm的结节68个,其中61个(89.7%)呈实性低回声,57个(83.8%)结节内有微钙化灶,49个(72.1%)边界不清,45个(66.2%)形态不规则.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发现55个(80.9%)结节内少量点状血流信号,结节周边无明显血流信号.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微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的实性低回声结节,并存在结节内微钙化灶.病变早期小结节及有良性疾病病灶并存时,应注意与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相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甲状腺良性囊性皱缩结节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超声表现差异,进一步明确诊断,避免不必要的活检。方法 16例单发的良性囊性皱缩结节,最初经超声或CT确定含大于50%的囊性成分,超声随访显示病变最大直径减少30%以上。经随访的良性囊性皱缩结节(皱缩组)与31例单发的手术证实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癌组)比较,分析其形态、边界、回声、钙化等超声征象。结果 鉴别皱缩组和癌组的超声特征包括:低回声晕环诊断价值最高,AUC为0.809,其次为内部等回声环、毛刺及形态,AUC均大于0.70,而纵横比大于1对于鉴别皱缩组和癌组无统计学意义(P=0.069)。结论 超声有助于鉴别甲状腺良性囊性皱缩结节和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二者的形态、内部等回声环、低回声晕环灵敏度高而特异度低,毛刺特异度高而灵敏度低,相互结合诊断可降低漏诊率、误诊率。熟悉甲状腺良性囊性皱缩结节的超声特征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对TI-RADS 4类甲状腺皱缩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的78例病人(80个诊断为TI-RADS 4类的结节),按照病理结果分为皱缩结节组38例(38个结节)和乳头状癌组40例(42个结节),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分别对常规超声声像图特点及超声造影的增强模式进行比较。结果:2组病人常规超声声像图表现在边界、回声、纵横比、钙化类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钙化位置和“晕环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皱缩结节组钙化位置为边缘型、有晕环征、无增强或星点状低增强发生率均高于乳头状癌组(P<0.01)。甲状腺皱缩结节主要表现为无增强或点状低增强,乳头状癌主要表现为向心性低增强。结论:通过结节的钙化位置和有无“晕环征”的超声特点及超声造影的特征性表现可以区分甲状腺皱缩结节和乳头状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对鉴别甲状腺皱缩结节和甲状腺乳头状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频彩超对隐匿性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隐匿性甲状腺癌的高频超声表现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对26例经手术及病理诊断为隐匿性甲状腺癌病人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病人共30个癌结节,其中23例为单发结节(88.5%),3例为多发结节(11.5%);癌结节主要表现为低回声,共28个(93.3%);癌结节边缘呈细小毛刺样改变4个(13.3%),癌结节前后径与左右径或上下径的比值大于1者共7个(23.3%),其余两者的比值相近而呈球形或类圆形;癌结节含少许微钙化者8例9个(30.0%),含粗钙化者2例3个(10.0%)。3例3个(10.0%)乳头状甲状腺癌结节可见厚薄不均晕环。颈淋巴结转移2例(7.7%)。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表现差异较大,脉冲多普勒多显示为高阻的动脉血流频谱。结论 高频彩超检查对隐匿性甲状腺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声像图特征。方法:选取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72个结节及同期最大直径≤10 mm的良性结节68个进行对比研究。结果:①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多数表现为实质性低回声,均匀或不均匀,边界不清晰,边缘不规则,周边无声晕,部分结节内含微小钙化,侵犯甲状腺被膜,内部血流信号丰富。②高频超声诊断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6%、88.2%。结论:高频超声是鉴别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结合病理探讨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合并结节的超声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病理确诊的83例HT患者作为病例组及同期健康查体者60例为对照组行超声检查,超声测量甲状腺大小并观察甲状腺实质回声及合并结节的特点,记录甲状腺实质、伴发结节血流分布状况及病理特征。结果 ①HT甲状腺大小明显大于对照组;②HT甲状腺回声弥漫性减低、网格状改变、腺体内血流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加,以上改变与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及纤维化改变密切相关;③HT合并结节:43例HT合并微结节(51.8%),12例合并桥本结节(14.5%),3例甲状腺腺瘤(3.6%)、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6.0%)、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4%)。结论 HT合并结节的超声影像学特点与病理学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超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患者56个结节的超声特点.结果 本组56个癌结节病理均为乳头状癌.表现为边界模糊者53个结节;内部有微钙化者49个结节;结节内部表现为低回声(等于或低于颈前肌回声)32个结节;结节内血流信号丰富者仅26个结节;伴颈部淋巴结转移者43个结节.诊断明确46个结节,误诊20个结节,超声检出率为82.1%,误诊率为17.9%.结论 甲状腺微小癌的超声特征对其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 PTC)的超声表现特征及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5例(108个结节)甲状腺乳头状癌及186例(256个结节)甲状腺良性结节的超声特点,主要包括结节的边界、形态、质地、内部回声、血流情况等,并对两组结节的超声表现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8个PTC患者中,实性或以实性为主的结节占91.7%(105/108),低回声结节占83.3%(81/108),边缘毛糙,呈浸润性生长结节占85.2%(92/108),结节内砂砾样微小钙化占64.8%(70/108),上述征象与良性结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节形态、结界内血流信与良性结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C的主要超声特征包括:实性低回声或极低回声,边缘毛糙、结节内纵横比≥1、合并微小钙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螺旋CT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36例经手术切除后确诊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影像学及病理资料,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的病理学基础。结果3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螺旋CT诊断阳性率为92%。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螺旋CT影像学表现具有其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王刚  杨超  李大强  李燕  关云  陈文彭  潘海洋  崔岱 《重庆医学》2015,(26):3625-3627
目的:探讨甲状腺滤泡状腺瘤的超声学影像特征,以对其进行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4例甲状腺滤泡状腺瘤的临床及超声学影像资料,分析肿瘤的最大直径、肿瘤结节数量、回声高低、外周声晕(晕环)、回声均匀性和钙化等超声声像图特征,并对误诊原因进行探讨。结果肿块主要为实性或囊实混合性回声、无晕环或薄壁晕环、高回声或等回声、内部粗大钙化及外周钙化、回声结构均匀等为甲状腺滤泡状腺瘤的超声学影像特征。结论超声检查可较好地对甲状腺滤泡状腺瘤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甲状腺实性结节微波消融治疗后的超声影像学特征,提高对消融区超声图像的认知,降低术后随访超声检查的误诊率。方法 选取364例经微波消融甲状腺结节的患者(共计434枚结节,其中良性结节组329枚,伴粗大钙化87枚,甲状腺乳头状癌组105枚,伴散在微小钙化36枚),所有结节均完全消融,回顾性分析(时间节点为消融后1、3、6、12个月)两组消融区声像特征,包括消融区回声、周边晕环、消融针道、钙化、纵横比、边界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的变化,探讨两组病例的异同点,重点总结两组之间的趋同之处,同时收集105例乳头状癌未消融时的超声图像,作为对照组,按照以上消融组所列特征进行统计,并与上述两组消融区病例比对分析,探讨其相似的特征及鉴别要点。结果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消融后消融区的声像图特征表现趋于一致,消融区整体呈低回声,内可见消融针道,周边或可见低回声晕环形成,内部无血流信号显示。其中消融针道随着时间延长逐渐消失,晕环在术后第1个月显示不完整,术后第3个月最为完整清晰,第6-12个月逐渐模糊;边界在术后第3、6个月最为清晰,第1、12个月较为模糊;消融区内均无血流信号显示;伴钙化的消融区一般在术后第3个月出现聚集,随着时间延长聚集更明显。甲状腺乳头状癌未消融时表现为实性低回声、边界不清、边缘毛糙、不完整晕环、散在的微钙化、内部及周边有血供。结论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消融区的多个声像图特征表现趋于一致,其部分声像特征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未治疗时的声像特征较为相似,但可通过消融针道、周边晕环、钙化分布特征、消融区血供相鉴别,通过本研究可提高对甲状腺结节消融术后超声图像的认知,并可为消融后疗效的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声像图特征及其与病理组织学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玲  王露  陈剑琼  张超学 《安徽医学》2011,32(12):2052-2055
目的 探讨乳腺癌声像图特征及其与病理组织学类型的关系。方法 对97例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乳腺癌超声表现:肿块边界多不清晰或呈毛刺征,内部多呈低回声,后方回声衰减,部分可见沙粒样钙化,肿块内及周边可探及丰富的高速高阻型动脉血流信号。②肿块毛刺征、后方回声衰减、血流信号分级在各病理类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超声多表现为后方回声衰减。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肿块中浸润性导管癌占90.6%,髓样癌和小叶原位癌未发现腋窝淋巴结转移,12例导管内癌中仅1例腋窝淋巴结转移。结论 乳腺癌超声表现对其病理分型有一定参考价值,可为乳腺癌的临床诊断、治疗、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高频超声显像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78例309个甲状腺癌结节的声像图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病理类型及同一病理类型甲状腺癌的声像图特征。结果:278例甲状腺癌患者中单灶型259例,多灶型19例;乳头状癌264例,甲状腺滤泡癌9例,髓样癌4例,未分化癌1例。其中低回声结节241例,囊实混合性结节28例,稍高回声结节9例。264例乳头状癌中微小乳头状癌78例,其中45例结节内部和边缘显示血流信号,33例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有51例伴细小钙化,钙化率65.4%。较大乳头状癌186例,其中184例结节内部和边缘显示血流信号,2例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84例伴细小钙化,钙化率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掌握各类甲状腺癌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性表现,可以减少漏诊误诊,为临床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对常规超声示可疑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52例98个甲状腺结节患者首先行常规超声检查,观察结节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后方回声衰减、结节纵横比、声晕、内部钙化,血流分布情况,周围淋巴结有无肿大等特征;然后进行弹性成像,将弹性图分为0~IV级。将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超声弹性成像结果示:0~II级共78个结节(74个良性,4个恶性);III、IV级共20个结节(15个恶性,5个良性)。以弹性分级III~IV级为高度恶性预测指标,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78.9%、93.7%、75.0%、94.9%、90.8%,明显高于常规超声和彩色能量多普勒超声。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对良、恶性的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颈部第VI组淋巴结对桥本甲状腺炎和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甲状腺检查的6508例住院病例的临床资料,观察组(82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对照组(654例)为桥本甲状腺炎的患者.结果:两组患者超声检查下均显示低回声水平,两组患者在微钙化及血供程度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形态、边缘、回声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颈VI组淋巴结短径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颈VI组淋巴结超声检查诊断甲状腺乳头癌的灵敏度为90.24%(74/82),特异度为79.97%(523/654),准确度为81.11%(597/736).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部第VI组淋巴结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与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超声在甲状腺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0例甲状腺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图像特点,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声像图显示甲状腺腺瘤以单侧多发,病灶周围可见正常甲状腺组织,腺瘤多数伴液化,周边可见晕圈,彩色多普勒血流提示:腺瘤周围可见环状血流信号.结论:超声对甲状腺腺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病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结合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理特点分析其超声表现特征,以提高甲状腺良恶性肿块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73例乳头状癌的术前超声表现,病灶大小、回声、边界、钙化、内部的血流、颈部淋巴结转移及伴随疾病等.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年龄平均46.7岁,男女比例为1∶5.41;173例共203个癌灶,乳头状癌灶与微小乳头状癌灶低回声、边界不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前者在血流丰富程度、微小钙化出现率、术前超声诊断率方面均高于后者(P值分别为<0.01、<0.05、<0.01);17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多灶性33.53%(58/173),其中乳头状癌与微小乳头状癌多灶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后者(P<0.01);微小乳头状癌不合并甲状腺其他疾病术前诊断率较合并其他疾病者高(P<0.05),乳头状癌有无合并甲状腺其他疾病对诊断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综合考虑甲状腺结节直径大小、边界、回声、微小钙化、颈淋巴结转移、结节内血流及伴随疾病等指标能更好地诊断原发性甲状腺乳头状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