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结节性甲状腺肿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螺旋CT诊断的8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5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影像学资料,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影像学特征,并结合病理诊断,评估螺旋C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率。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影像学特征主要表现为:甲状腺增大,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内有不同程度的低密度阴影,伴囊变、钙化,增强后组织呈不均匀的乳头状强化。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主要表现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结节数目以多发,边界清晰,边缘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易囊变,可伴发出血及钙化。同时,结合病理诊断,螺旋C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结节性甲状腺肿诊断的正确率分别为85.0%、8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5)。结论螺旋CT能有效鉴别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结节性甲状腺肿,对提高患者的术前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彩色超声影像学特征及其与病理学基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45例经手术切除或细针穿刺后病理明确诊断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资料,分析其超声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基础的相关性。结果4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共50个结节超声诊断阳性率为96%(48/50),46例(92%)表现为低回声结节,26例(52%)表现为边界不清,31例(62%)表现为回声不均匀,20例(40%)表现为无晕环,13例(26%)表现为晕环不完整或不规则,36例(72%)表现为纵横比>1,26例(52%)病变内部可发现斑点状或条状钙化,30例(60%)表现为内部血流丰富或周边条状血流,3例(6%)可探及周围异常肿大淋巴结。结论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周鹏  惠庆桃  高雪梅 《海南医学》2014,(21):3172-317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2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CT检查影像学资料,并加以总结。结果 3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平扫及增强扫描病灶密度低于周围肌肉组织及甲状腺组织。主要CT表现为密度不均32例,边界不清19例,不规则钙化9例,不规则坏死5例。结论螺旋CT是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有效方法,能清晰地显示周围结构关系,发现甲状腺肿瘤外侵与否,对临床术前分期及治疗方案的制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与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及其对甲状腺腺瘤的影像表现特点。方法选取46例甲状腺腺瘤患者和2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且同时接受术前超声造影和多层螺旋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差异,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超声造影和多层螺旋CT对良恶性甲状腺结鉴别诊断的敏感性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对良恶性甲状腺结鉴别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显著低于超声造影(P0.05)。46例甲状腺腺瘤患者多层螺旋CT平扫多数可见均匀低密度灶,且边界清晰,钙化征和囊性灶偏少,仅少数边界欠清,且密度不均匀;40例患者增强扫描见病灶实性部分明显强化,且强化密度显著高于病灶周围正常组织。46例受试者中44例超声造影表现为高增强(95.7%),部分可见环状增强带;2例(4.3%)表现为等增强,均呈均匀增强特点。结论超声造影和多层螺旋CT均在甲状腺腺瘤中具有特异性影像学表现,临床可将其联合作为鉴别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有效手段,以此降低误诊风险,改善患者预后水平。  相似文献   

5.
肾盂癌是起源于泌尿道上皮的恶性肿瘤,大多数为乳头状移行细胞癌,其发病率占肾肿瘤的7%-10%。肾盂癌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静脉肾盂造影、B超、CT、MR,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及其重建技术的应用,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越来越高。本文分析2005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住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肾盂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肾盂癌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梁有训 《广西医学》2014,(11):1664-1665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的多层螺旋CT与MRI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17例,分析多层螺旋CT与MRI影像资料。结果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17例共有19个病灶,均表现为膨胀性生长,最大病灶约5 cm×7 cm,平扫肿瘤在CT和MRI上均表现不均匀的囊实性或均匀的实性等密度/信号病灶,其中有5例MRI上表现为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呈较均匀或不均匀轻-中度强化,肾皮髓期、实质期和排泄期强化程度弱于肾皮质,部分病灶弱于或与肾髓质相仿。结论乳头状肾细胞癌的多层螺旋CT与MRI表现为膨胀性生长,肿瘤边缘清楚,轻-中度持续强化,增强三期扫描中肿瘤强化程度弱于肾髓质或与其相仿,有助于其诊断及与其他类型肾细胞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在16层螺旋CT影像上的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16层螺旋CT征象,并对征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单叶发病95例(77.24%),双叶15例(12.20%),峡部13例(10.57%)。98例(79.67%)甲状腺乳头状癌平扫为低密度,余25例(20.33%)表现为等密度。21例(17.07%)有沙粒样钙化,38例(30.89%)有斑块样钙化。91例(73.98%)表现为中等度强化,但强化欠均匀,余32例(26.02%)表现为明显强化,但强化欠均匀。增强后101例(82.11%)表现为病灶边缘规整、清晰,22例(17.88%)病灶不规则。80例(65.04%)与周围组织关系清楚,43例(34.96%)与周围组织关系不清楚。75例(60.98%)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CT表现为甲状腺实质内3cm以下低密度,边缘清楚,中等度或中等度以上欠均匀强化的结节病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主要对甲状腺乳头癌的临床特征表现以及病理学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10月就诊于本院的确诊为甲状腺肿块的患者473例,在实施甲状腺切除手术后,总结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及其肿块体积、形态、大小、界限及免疫组化表达等各项有关指标。结果:在确诊的473例患者中,乳头状癌有56例,诊断主要的依据是真乳头的结构、毛玻璃样核、核沟和核内包涵体,还可有间质的纤维化及钙化及砂砾体等标准。经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发现抗体Tg、CK、EMA可阳性表达。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主要表现为甲状腺的上皮组织出现乳头形状的病变,并且癌细胞的细胞核透明化。有其特定好发人群、典型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应及早发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64层螺旋CT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接收的甲状腺结节患者6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64层螺旋CT进行平扫与增强扫描,对比分析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CT表现差异,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结果甲状腺结节CT平扫图像特征显示,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在边界、形态、囊变、钙化情况等CT表现中,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患者中采用64层螺旋CT扫描,能够对良恶性结节进行有效的鉴别诊断,且敏感度与精准度较高,具有良好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0.
叶欣  黄建 《浙江医学》2024,46(8):814-819
目的 分析乳腺乳头状癌各亚型的临床病理学和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经手术切除治疗及病理检查证实为乳腺乳头状癌的82例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导管内乳头状癌(pDCIS)组23例,包裹性乳头状癌(EPC)组10例,实性乳头状癌(SPC)组13例,浸润性乳头状癌组24例,乳头状癌伴其他成分(混合型)组12例,对各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SPC组及pDCIS组多表现为乳头溢液或溢血(P=0.013),EPC组在超声下典型特征是囊实性界清肿块(P=0.002),SPC组增强MRI下多呈区域强化(P=0.012),乳腺乳头状癌易被乳腺X线检查漏诊。结论 超声联合增强MRI有助于乳腺乳头状癌检出和亚型鉴别。囊实性肿块是EPC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提高对不同亚型的认识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弹性成像及CT检查对甲状腺肿物性质判断与甲状腺术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江苏省肿瘤医院住院并行术后病理学检查的62例患者共75枚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数据,分别对甲状腺超声弹性成像、CT检查结果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根据超声弹性分级及CT结果初步判断甲状腺肿物的性质,并与术中对结节性状的观察及术后的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75枚甲状腺结节中,良性30枚,恶性45枚,超声弹性成像判断良性结节误诊率为36.67%,判断恶性结节误诊率15.56%,总误诊率24.0%。 CT检查中有12枚结节判断错误,误诊率为57.14%,对于微小乳头状癌判断误诊率大于50%。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对判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对恶性肿瘤的判断,特别是对甲状腺微小癌判断的准确率要明显高于CT检查,甲状腺肿物超声弹性成像可作为甲状腺术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2.
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肝内胆管细胞癌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点,探讨增强cT扫描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36例经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CT三期动态扫描图像分析,归纳其不同扫描器的影像学特征。结果36例肝内胆管细胞癌,平扫期均为低密度灶,在动脉期32例不均匀强化,门脉期10例不均匀强化,延迟期6例轻度强化,33例可见病变远端胆管扩张,14例伴有肝内胆管结石。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具有特定的影像学特征,动脉期及门脉期不均匀强化、远端胆管扩张及局部的结石影,有助于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8F-PET/CT显像在甲状腺癌失分化患者定期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行18F-FDG PET/CT检查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回顾性分析,以手术/随访结果为基准,计算18F-FDG PET/CT的敏感性与阳性预测值。结果 45例患者中,18F-FDG PET/CT检查示42例患者为阳性显像,敏感性为93.3%(42/45)。45例患者共发现105个颈部转移淋巴结、9例肺转移、6枚纵隔淋巴结,术后病理证实111个为肿瘤复发或转移、9例为炎性病灶,阳性预测值为92.5%(111/120)。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在术后大剂量131I治疗后Tg升高而131I-全身扫描结果显示为阴性的失分化甲状腺癌患者中的应用,可通过对肿瘤代谢状态的观察有效避免漏诊,以定期复查方式尽早发现患者复发或转移病灶,并为后续治疗提供指导,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结合病理分型分析肾细胞癌的CT影像特点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术病理证实的36肾细胞癌,术前均做CT检查(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CT影像特点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25例透明细胞癌,1例颗粒细胞癌,2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4例乳头状癌,3例嫌色细胞癌,1例集合管癌.新的病理分型将颗粒细胞癌和多房囊性肾细胞癌均归入透明细胞癌,此类型血供丰富,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而乳头状癌和嫌色细胞癌相血供相对较少,强化程度低于透明细胞癌.结论各型肾细胞癌的CT影像表现的特异性不强,最终分型仍依靠病理,仔细分析肾癌的CT影像特点与病理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对甲状腺全切除用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发甲状腺癌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 取2009年6月—2011年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54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发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54例患者经检查均为甲状腺癌,经超声影像学检查患者均伴有不同大小的结节,结 节范围2~11mm,通过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无死亡比例;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本组中 甲状腺乳头状腺癌33例(611%);滤泡状癌11例(203%);微小癌5例(93%);双叶癌3例(56%);未分化 癌2例(37%)。随访3年,无严重不良并发症。结论 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 腺癌效果明显,安全性高,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CT检查在甲状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顾康康  刘蓉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5,18(12):1116-1119
目的: 探讨CT检查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31例甲状腺肿瘤患者行CT扫描.横轴位图像上观察甲状腺病灶的形态有无钙化、出血、壁结节、淋巴结转移及增强后病灶强化程度. 结果:本组31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中,CT诊断甲状腺癌18例、甲状腺良性肿瘤13例,与病理诊断对照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4.7%和92.3%. 结论:CT扫描检查对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甲状腺癌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状腺肿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甲状腺肿瘤的CT资料,36例均行平扫,26例加作增强.结果:36例甲状腺肿瘤中,甲状腺腺瘤10例,均有完整包膜,无淋巴结转移;甲状腺癌26例,22例为乳头状癌,3例为滤泡状癌,1例为胸内甲状腺未分化癌.12例有细钙化及小斑点状钙化,20例边界不清,侵犯周围组织器宫.15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注意肿瘤的钙化、肿瘤与正常甲状腺组织及周围结构的关系,以及有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是判断甲状腺肿瘤良恶性的主要依据.CT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