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三氧加胶原酶盘内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行突出椎间盘穿刺,穿刺成功后注射三氧.10~20ml,浓度为609g/ml,然后注入胶原酶6001200U。术后24h、1周、1个月、3个月随访。结果治疗后24h、1周、1、3个月优良率分别为90.0%(36/40例)、90.0%(36/40例)、92.5%(37/40例)、95%(38/4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均不低于95%(38/40例)。结论三氧加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操作方便、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臭氧、胶原酶联合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6年6月至2009年12月间腰椎间盘突出症97例,97个椎间盘,用21G无损伤酒精穿刺针在x光定位下穿刺至椎间盘后1/3处,缓慢注入60mg/L的臭氧气体15mL/间盘,注射后5分钟内CT扫描了解臭氧在椎间盘内分布情况,同组病例97个椎间盘臭氧治疗术同时或术后第3-5天穿刺至病变椎间盘突出物位置(椎后间隙),造影+脊髓麻醉试验确认后,注入胶原酶600U的生理盐水液2.5mL.术后给预防感染、脱水、活血化淤等治疗.结果手术成功率100%,97例患者完成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按MacNab腰腿痛手术评价标准判定:显效93例,有效3例,占95.87%,无效1例.结论臭氧与胶原酶联合应用能降低病变椎间盘盘内压,解除或缓解突出对神经根的压迫和缓解腰椎间盘突出临床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经皮腰椎间盘造影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病变椎间盘分型,以便选择腰椎间盘微创介入治疗方法,并评价不同方法的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8例,局麻下后路穿刺椎间盘。C型臂下侧位示针尖位于椎间盘的中心或中后1/3交界处,根据腰椎间盘造影将病变椎间盘分为3型:(1)包容型行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与三氧溶核术;(2)突出型采用突出物处射频消融术与三氧溶核术;(3)破裂型盘内注射胶原酶600U溶核。每组都经椎间孔注射三氧(30μg/m1)5~10ml。术后随访2年,采用MacNab标准评估。结果本组穿刺成功率为100%。造影术分型结果为:包容型占33.6%(43/128例),突出型39.8%(51/128例),破裂型26.6%(34/128例)。治疗后随访2年,优良率包容型为93.0%(40/43例),突出型为88.2%(45/51例),破裂型为82.4%(28/34例);总优良率为88.3%(113/128例)。结论经皮腰椎间盘造影术能够显示椎间盘的病理形态,可确定病变椎间盘分型,根据分型选择椎间盘突出症微创介入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胶原酶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12月~2008年11月收治的9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应用胶原酶注射治疗。结果:92例患者中,86例穿刺插管成功并注入胶原酶,80例经6~12个月随访结果为优17例,良53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优良率为87.5%。结论:胶原酶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满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1981年11月~1995年12月胃镜检查7860例,检出消化性溃疡(PU)1626例(检出率为20.69%),其中十二指肠溃疡(DU)占65.38%,胃溃疡(GU)占30.56%,复合溃疡(CU)占4.06%。男性患者(82.16%)明显高于女性患者(17.84%)。GU的平均年龄为44.3岁,比DU的平均年龄38.1岁大6.2岁。保山地区PU好发于秋末、冬季及春季。PU检出率及男性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国内其它地区。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胶原酶注射治疗27例腰椎间盘出症术后复发疗效。方法:采用胶原酶600~1200U注入突出节段的硬脊膜外腔,让药物渗透到病变的椎间盘内。结果:随访27例,优:6例,良:14例,可:5例,差:2例。经平均14个月的随访,优良率达74.07%。结论:应用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出症术后复发的患者,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炳良  乔乃春  陈来荣  孙伟 《当代医学》2009,15(29):594-596
目的总结胶原酶髓核溶解术联合经皮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操作方法和疗效情况。方法选择13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治疗,共计132个椎间盘,其中L3~41例,L4~586例,L5~S145例。病变椎间盘中包容型42个,非包容型90个。包容型椎间盘突出在行PLD后,向髓核腔内注入600U(2ml)胶原酶;非包容型突出在行PLD后,有54例用5ml生理盐水溶解1200U胶原酶注入到髓核腔内,36例用10ml生理盐水溶解胶原酶1200U,抽取5ml酶液注入到髓核腔内,注射5ml到病变椎间盘相应的硬膜囊前间隙。术后根据突出部位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卧位。结果显效94例,占71.2%,其中包容型突出38例,非包容型突出56例;有效33例,占25%,其中包容型突出4例,非包容型29例;无效5例,占3.8%,均为非包容型突出。结论经皮椎间盘摘除术联合胶原酶髓核溶解术进一步扩大了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胶原酶髓核溶解术联合经皮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操作方法和疗效情况。方法选择13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治疗,共计132个椎间盘,其中L3~41例,L4~586例,L5~S145例。病变椎间盘中包容型42个,非包容型90个。包容型椎间盘突出在行PLD后,向髓核腔内注入600U(2ml)胶原酶;非包容型突出在行PLD后,有54例用5ml生理盐水溶解1200U胶原酶注入到髓核腔内,36例用10ml生理盐水溶解胶原酶1200U,抽取5ml酶液注入到髓核腔内,注射5ml到病变椎间盘相应的硬膜囊前间隙。术后根据突出部位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卧位。结果显效94例,占71.2%,其中包容型突出38例,非包容型突出56例;有效33例,占25%,其中包容型突出4例,非包容型29例;无效5例,占3.8%,均为非包容型突出。结论经皮椎间盘摘除术联合胶原酶髓核溶解术进一步扩大了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前后路在椎间盘内外注射胶原酶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55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于局麻和影像监视下将胶原酶注入突出的椎间盘。再经留置的硬膜外导管注入颈椎间盘突出的相应硬膜外间隙,首次注入900u,1周后再注入600u。结果术后12个月的随访观察表明,55例患者中45例(占81.8%)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临床效果优。8例(占14.5%)效果良。2例(占3.6%)效果差。结论对于颈椎间盘突出症,经前后路在椎间盘内外注射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椎间盘内外臭氧消融术联合盘外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10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CT导引下将18G穿刺针刺入病变椎间盘,单纯盘内外注入胶原酶36例和单纯盘内外注入臭氧27例,与46例臭氧联合胶原酶之间的比较。结果:术后随访3~18个月,根据改良Macnab标准,单用胶原酶有效率为81%,单用臭氧治疗的有效率78%,胶原酶联合臭氧应用有效率达92%。结论:在CT导引下椎间盘内外消融术联合盘外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皮激光盘内减压术(PLDD)联合胶原酶溶盘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皮激光盘内减压术联合胶原酶溶盘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术后6个月时采用VAS和MacNab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6个月时优良率为93.7%(75/80例).结论 经皮激光盘内减压术联合胶原酶溶盘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胶原酶突出物内外联合注射与盘外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21例L4~5或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62例,行胶原酶突出物内外联合注射治疗:B组31例,行经骶裂孔硬脊膜囊前置管胶原酶注射术治疗;C组28例,行椎间孔硬膜外胶原酶注射治疗。治疗后3个月随访,行CT复查。结果A组突出物溶解率93.3%,优良率93.2%;B组突出物溶解率20%,优良率54.8%;C组突出物溶解率18.1%,优良率57.1%。A组突出物溶解率、优良率与B组和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突出物内外联合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其突出物的溶解率和疗效均明显高于另外2种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C臂X光机影像引导下,介入法穿刺腰椎侧隐窝,行腰椎脊髓麻醉实验后,探讨侧隐窝局部注射胶原酶(胶原蛋白水解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盘突出部位左侧46例,右侧36例,双侧4例。其中L4~5椎间盘突出45例,L5~S1椎间盘突出39例,L4~5、L5~S1双椎间盘突出2例,均经患侧小关节内侧缘穿刺进入硬膜外侧隐窝,先行硬膜外造影证实,再行腰椎脊髓麻醉实验呈阴性后,局部缓慢注入胶原酶1200 U(2 ml)。结果所有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溶盘后症状、体征在2周内明显改善,2周及1年优良率分别为80.2%和88.5%,有效率分别为96.5%和96.2%。结论介入法腰椎硬膜外侧隐窝穿刺造影及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安全可靠,定点准确而个体化,操作简单而损伤小,易于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颈椎间孔注射胶原酶治疗颈性眩晕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择临床症状为头晕而无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60例.在C型臂X线透视引导下向病变颈椎间孔注射胶原酶实施介入治疗.结果 对患者治疗半年后评定疗效,优41例(68%).良11例(18%),可8例(14%),无差效者,优良率86%(52/60例).结论 颈椎间孔注射胶原酶治疗颈性眩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溶盘术后疼痛的治疗方法。方法共有168例接受胶原酶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其中108例腰椎间盘突出溶盘术后有疼痛的病人进行针刺注射镇痛液和小针刀的治疗,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结果全组病例共108例,其总有效率94.1%,显效率85.3%,未见其他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针刺注射镇痛液和小针刀的治疗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溶盘术后的疼痛反应,巩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结果本组效果优53例,良65例,差4例,无效2例。优良率为95.1%(53/65例),有效率为98%。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CT引导下2靶位联合注射胶原酶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方法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物≥10mm)患者35例,在CT引导下,Ⅰ型靶针达硬膜外间隙,Ⅱ型靶针通过工型靶针刺人突出物内,向突出物内注射胶原酶600U,向突出物表面注射胶原酶1200U。结果治疗结束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按照改良MacNab方法进行评定,结果优24例(68.6%),良8例(22.8%),差3例(8.6%),优良率91.4%。治疗过程中全部患者无严重疼痛及症状加重,无神经根、血管等损伤。结论在CT引导下将胶原酶注射到椎间盘突出部位的硬膜外间隙与突出物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对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未见不良反应及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我们设计经颈椎间孔穿刺在硬膜外侧前间隙注射胶原酶,旨在为颈椎间盘化学溶解术寻找一条简捷安全有效的穿刺途径。方法颈椎间盘突出症典型根型颈椎病患者23例,在C形臂X线机定位下,穿刺针经椎间孔至硬膜外侧前间隙并经造影证实无误后注射胶原酶1 200 U/3 ml。结果本组病例全部穿刺成功,23例患者术后3日症状均获缓解,VAS评分为0~2,优良率为91.3%(21/23例),未出现并发症,随访19例,7~42个月,均为优、良。结论影像监视下经椎间孔硬膜外侧前间隙胶原酶注射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较好入路,定位精确、穿刺径路短、较为安全、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C型臂透视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射频靶点热凝联合三氧消融和针刀松解治疗的疗效.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0例,在C型臂透视下行腰椎间盘突出射频靶点热凝联合三氧注射和针刀松解治疗.结果 随访6~12个月,按MacNab疗效标准评定,优135例,良15例,差21例,无效9例;优良率83.3%(150/180例),有效率95.0%(171/180例).结论 C型臂透视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射频靶点热凝联合三氧消融和针刀松解治疗,疗效确切,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