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采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室扭转运动的特征.方法 随机选取心功能测值正常的HCM患者及正常对照各35例,取胸骨旁左室心尖和心底短轴观二维图像对左室旋转及径向位移进行测量分析,记录并计算心底部旋转角度峰值(Prot-MV)、心尖部旋转角度峰值(Prot-AP)、扭转角度峰值(Ptw)、收缩期末扭转角度(AVCtw))、等容舒张期末扭转角度(MVOtw)、解旋率(Untw R)、解旋减半时间(HTU)、收缩期末径向位移(AVCdisp)、等容舒张期径向位移(IVRTdisp),比较两组间上述各参数的差别;同时构建左室扭转一径向位移环,并分析其各形态参数.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HCM组Prot-MV、Prot-AP、Ptw、AVCtw、MVOtw、HTU测值均增加,Untw R测值减低,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AVCdisp、IVRTdisp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HCM组内左室旋转心尖部达峰时间较心底部测值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对照组比较,HCM组收缩期及等容舒张期左室扭转-径向位移环的变化斜率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STI显示HCM患者左室旋转运动力学参数较正常人有明显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技术(2DS)探讨正常左室扭转及径向位移运动特征,构建左室-扭转位移环。方法健康成人志愿者58例,取胸骨旁左室心尖和心底短轴观对各水平旋转及径向位移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左室扭转及径向位移,构建左室-扭转位移环,并记录心底部与心尖部旋转角度峰值和左室扭转角度峰值及达峰时间,收缩期及等容舒张期左室径向位移。结果正常人扭转运动主要表现为心底部顺时针旋转和心尖部逆时针旋转,心脏整体表现为心动周期内逆时针方向为主的扭转运动。左室扭转-位移环均呈"8"字构型。收缩期及等容舒张期左室扭转与径向位移呈线性相关。结论应用2DS技术可无创性评价正常人左室扭转及径向位移运动特征,构建左室-扭转位移环。  相似文献   

3.
目的使用斑点追踪显像(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技术评价正常成人左室扭转和解旋运动,并探讨年龄对其运动的影响。 方法记录76例健康成人的左室基底部和心尖部短轴高帧频二次谐波图像,应用二维应变分析软件分别获得2个平面的旋转角度-时间和旋转速度-时间曲线,根据其平均值绘制左室整体的扭转角度-时间和扭转速度-时间曲线,测量扭转峰值、等容舒张末期扭转角度、扭转速度峰值及达峰时间,计算解旋率。 结果收缩期左室产生扭转运动,包括基底部顺时针旋转和心尖部逆时针旋转,收缩末后立即发生快速解旋运动。老年组的扭转峰值、等容舒张末期扭转角度明显大于中年组(P〈0.001)和青年组(P〈0.001),老年组(P〈0.05)及中年组(P〈0.05)的解旋率明显低于青年组,扭转速度负向达峰时间也延迟(P〈0.05)。 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无创评价左室扭转和解旋运动,年龄是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5目的运用超声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构建左室心肌扭转-径向位移环(Loop),探讨心动周期中高血压对心室扭转-位移环的影响并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功能的早期改变。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2例和正常人24例,经胸采集心尖水平和心底水平二维图像,运用超声工作站行定量分析,构建左室心肌扭转-径向位移环(Loop),计算心肌扭转角度,径向位移。分析心动周期中扭转与径向位移之间的相关性,比较高血压患者与正常人的扭转峰值、二尖瓣开放时间点(MVO)扭转值、解旋率、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径向位移,同时分析Loop各形态参数。结果①与正常人比较,高血压患者左室扭转峰值增大(18.26±4.2vs13.82±2.7,P<0.001),解旋率减小[(34±7.0)%/msvs(44±11.9)%/ms,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左室收缩期扭转与径向位移显著线性相关(r=0.97,P<0.05),高血压较正常组Loop收缩期斜率增大(P<0.05)。舒张早期心室解旋约40%,此期径向位移相对较小,二者呈线性相关(r=0.94,P<0.05),Loop图上舒张早期斜率较正常组大(P<0.05)。结论利用STI可以无创性的构建左室扭转-径向位移环。通过分析环的各形态参数,评估高血压患者早期左心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探讨不同年龄正常成人左室扭转运动特征。方法健康成年志愿者121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18~45岁)、中年组(46~64岁)和老年组(≥65岁)。取胸骨旁左室心尖和心底短轴观对左室旋转进行测量分析,计算出扭转角度峰值(Ptw)、收缩末期扭转角度(AVCtw)、等容舒张末期扭转角度(MVOtw)、解旋率(UntwR)、解旋减半时间(HTU)、扭转速度峰值(PTV)、扭转速度达峰时间(TPTV)、解旋速度峰值(PUV)和解旋速度达峰时间(TPuV),比较不同年龄组的差别。结果正常人左室扭转运动主要表现为心底部顺时针旋转和心尖部逆时针旋转,心脏整体表现为心动周期内逆时针方向为主的扭转运动。扭转速度参数的方向在收缩期主要表现为逆时针方向扭转;舒张期则表现为顺时针方向扭转。扭转角度于收缩末期达峰值。随年龄增加,Ptw、AVCtw、MVOtw、HTU和PuV测值逐渐增加,UntwR测值逐渐减低,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PuV、PTV、TPTV测值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可无创性评价正常人左室扭转运动特征。临床在应用扭转评价左室功能时,应充分考虑年龄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技术研究高血压患者左室心肌径向应变与扭转变化规律,探讨左室扭转对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32例原发性3级高血压患者和35例正常人,经胸采集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和心尖水平二维图像,利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测算心肌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心尖水平旋转角度峰值、心底水平旋转角度峰值及左室扭转角度峰值.结果 原发性3级高血压患者心肌径向峰值应变较正常组相应节段减低(P<0.05),左室旋转及扭转角峰值均较正常组增高(P<0.05).高血压组EF%及FS%值与正常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高血压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正常时,心肌收缩功能已经受损.左室扭转角度的增加在维持心脏整体收缩功能的正常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2D-STI)分析各年龄段正常成人左心房应变和达峰时间,评价左心房功能,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42名健康志愿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分别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心尖四腔、心尖两腔及心尖左室长轴切面动态二维图像,应用2D-STI技术获取左心房各室壁应变曲线,测定各组左心房壁应变和达峰时间。结果各组左心房壁应变下段高于中段,中段高于上段(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组心房下段、中段应变较青年组和中年组减低(P﹤0.05);而青年组与中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心房上段与青年组和中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心房下段达峰时间较青年组和中年组延长,老年组和中年组中段达峰时间均较青年组延长(P﹤0.05),而中年组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房上段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D-STI技术能评价各年龄段正常成人左心房功能,可为早期监测亚临床疾病、评估左心房功能提供新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运用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评价健康人左室心肌节段和整体扭转运动特征.方法 运用STI技术对35例正常人左室心尖、乳头肌和心底水平整体和节段旋转角度进行测量,计算并记录左窒整体及节段扭转角度峰值(peak-tw)和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w),从而定量分析心动周期中左室整体和节段扭转特征.结果 正常人心室扭转特征为:收缩期,心尖部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心底部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心室逆时针方向扭转;舒张期,心室反向解旋;心肌各节段室壁对整体扭转贡献由心尖至心底递减.结论 斑点跟踪显像技术可以无创性地评估左室整体及节段心肌扭转,具有良好重复性,为临床评价左室心功能提供一种敏感而可靠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STE)技术,研究正常成人左室旋转运动特征.方法 选取我院健康体检者30例,取胸骨旁左室基底部及心尖部短轴扫查平面,对左室旋转进行测量分析,测量左室基底段和心尖段等容收缩期旋转角度、射血期旋转角度、等容舒张期旋转角度,计算等容舒张期解旋率,并将各项指标与年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正常成人心脏的左室旋转运动主要表现为基底部顺时针旋转和心尖部逆时针旋转形成的相反运动,收缩末后立即发生快速解旋运动.左室射血期旋转角度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等容收缩期旋转角度与年龄呈负相关,基底段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尖段无统计学意义(P>0.05);等容舒张期解旋率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结论 STE技术可以无创评价正常成人左室旋转和解旋运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估新生儿至老年人左心室扭转运动随年龄增加的变化特点,并建立不同年龄组的正常参考值.方法 使用二维超声心动图采集293例15 d至72岁健康志愿者左室心尖和心底短轴观图像,斑点追踪显像软件脱机分析左室扭转运动,比较不同年龄组的心尖旋转角度峰值(PAr)、基底旋转角度峰值(PBr)、扭转角度峰值(Ptw)、标化左室长度后扭转(PtwN)、解旋速度峰值(PutwV)、等容舒张期解旋百分比(Iutw%).结果 293例受试者中274例获得左室扭转运动数据.左室扭转随年龄增加而变化:Ptw随年龄增加而增大;3岁以前和25~45岁间的BtwN显示为最大;PutwV从出生至25岁以前随年龄增加,25~45岁保持在相近水平,45岁以后随年龄减小.Iutw%在3岁以前最低,3~45岁随年龄逐渐增加,45岁以后随年龄增加而减小.结论 超声斑点追踪显像能无创、较准确地评估左室扭转运动,左室扭转运动随年龄增加的变化反映了新生儿至老年人左室扭转生物力学的成熟和适应性调整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