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贵州省某县毛南族与汉族老年人高血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毛南族、汉族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的流行现状和主要危险因素,为农村地区防治制订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对平塘县593名农村老年人进行分层随机抽样.[结果]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4.96%,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52,P=0.209);毛南族与汉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36,P=0.072).男女之间各级高血压患病无差异(χ2=0.926,P=0.629);民族内部男、女之间各级高血压患病无差异(χ2=0.899,P=0.638;χ2=1.176,P=0.555).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患病率为7.59%,两民族各年龄组之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37,P=0.000).本民族内部各年龄组之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81,P=0.000;χ2=14.561,P=0.001);毛南族汉族体质指数、吸烟、烹调用油的种类、职业、劳动强度与高血压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227,6.814,16.313,14.506,12.510;P=0.000 0,0.009 0,0.000 0,0.000 0,0.002).[结论]高血压是影响农村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重视农村老年人高血压病的管理,提高人群对高血压病的预防意识,改善生活方式,是降低高血压病患病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上海某社区老年人群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为HUA的社区预防和干预提供信息依据。方法利用检验科实验数据和居民健康档案对2015年度上海市泥城社区≥65岁的5 801名健康体检居民开展横断面调查,探讨影响HUA患病的危险因素,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包,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横断面调查老年人5 801名,HUA总患病率19.9%,其中65~74岁年龄组,男性患病率为19.6%,高于女性的16.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54,P<0.05);≥85岁年龄组,女性患病率为33.6%,高于男性的20.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6,P<0.05);不同年龄组HUA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44,P<0.05),随着年龄增长,HUA患病率随之升高(趋势χ~2=39.986,P<0.05)。HUA组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血肌酐、尿素氮、谷丙转氨酶水平及体重超重或肥胖、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尿酸正常组(均P<0.05)。结论上海某社区老年人群HUA患病率较高;老年人HUA与超重或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肝功能及肾功能损害关系密切,应针对性开展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紫云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病情况,为社区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指导。方法运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CDS)建议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对720名65岁以上人群体检结果(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血脂)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研究对象总患病率为18.3%;其中65~69岁组患病率(20.6%)最高,75~79岁组患病率(16.7%)最低,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相关疾病患病率:高血压(56.9%)高血糖(47.4%)血脂紊乱(34.2%),高血压有随年龄增高的趋势,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患病率(18.0%)低于女性(1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老年人代谢综合征的防制应引起重视,从控制体重和血压入手,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调整膳食结构,降低其患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上海市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高血压、糖尿病共病的流行现状。【方法】使用2013年上海市慢性病及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的资料进行分析,选择≥35岁常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高血压、糖尿病共病患病情况及患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结果】上海市年龄≥35岁常住居民中高血压、糖尿病共病患病率为11.25%(95%CI:10.29%~12.29%)。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城市患病率最高、农村次之,城乡接合部最低;受教育水平高中及以上者患病率低于初中及以下者;非职业人群患病率最高,非农业职业人群最低;丧偶/分居/离婚人群患病率最高,在婚人群最低;体重指数中肥胖人群患病率最高,正常人群最低;睡眠≥6 h人群患病率低于睡眠6 h人群,以上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χ~2=890.98、28.91、61.92、315.34、123.72、441.45、8.77,均P0.05)。高血压、糖尿病共病知晓率为50.09%(95%CI:46.54%~53.64%),60~74岁年龄组最高,35~44岁年龄组最低;城市地区高于城乡接合部,农村最低。高血压、糖尿病共病治疗率为45.67%(95%CI:42.45%~48.92%),年龄与治疗率成正比;地区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城市、城乡接合部、农村。不同年龄、地区知晓率和治疗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27、35.19、37.59、37.56,均P0.05)。高血压、糖尿病共病控制率为6.45%(95%CI:5.17%~8.01%),60~74岁年龄组最高,35~44岁年龄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35,P0.05)。治疗控制率为14.11%(95%CI:11.54%~17.15%)。【结论】上海市居民高血压、糖尿病共病患病率较高,知晓率、治疗率一般,控制率较低,进一步提升高血压、糖尿病共病综合防治水平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西藏农牧区贫困居民高血压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高血压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设计的家庭健康询问调查问卷,进行入户式调查。结果西藏农牧区贫困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93%;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是男性的2.01倍(χ~2=14.909,P0.001);随着年龄的增长(χ~2=110.011,P0.001)、体育锻炼次数的减少(χ~2=31.650,P0.001)及文化程度的降低(χ~2=14.353,P=0.001),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超重或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增高,是其他人群的2.82倍(χ~2=19.886,P0.001);婚姻状况上,丧偶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最高(49.32%),其次是离婚人群(22.73%)。多因素非条件回归分析,女性、年龄增长、超重或肥胖、从不锻炼、丧偶、从未上过学是西藏农牧区贫困居民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西藏农牧区贫困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稍高,性别、年龄、BMI、体育锻炼是西藏农牧区贫困居民高血压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加强西藏农牧区高血压疾病主题健康教育力度,倡导全民健身。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西18岁及以上成年居民糖尿病患病、知晓、治疗和控制情况及流行特点,为广西开展糖尿病防治,制定相关卫生政策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2010年广西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专项调查资料。对3 599名18岁及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分析糖尿病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与控制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广西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粗患病率为8.0%,加权调整后患病率为7.1%。城市居民糖尿病患病率(11.5%)高于农村(5.9%),男性(8.4%)高于女性(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28.681、9.588,P0.01);18~44岁、45~59岁、60岁及以上年龄组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3.4%、9.4%和17.9%,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290,P0.01)。糖尿病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21.4%、20.2%和23.1%。城市居民知晓率与治疗率(分别为39.8%、38.2%)均高于农村居民(分别为11.8%、1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26.853、26.975,P0.01)。18~44岁、45~59岁、60岁及以上年龄组知晓率分别为8.2%、22.9%和29.7%,治疗率分别为6.9%、22.9%和27.3%,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1.789、11.342,P0.01)。结论广西糖尿病防治工作应重点应面向中老年人群,加强对45岁以上居民的糖尿病筛查,加强对农村以及低文化层次人群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加强及完善糖尿病社区综合管理,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来防控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为社区高血压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统一制定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通过入户调查、社区义诊、门诊接诊等形式对长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基线和主要健康问题现状调查,并建立健康档案,绘制出该社区居民的常见疾病谱。调查数据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M-H分层分析方法,P〈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居民慢性病疾病别患病率及其构成前十五位中,高血压病位居首位,患病率和构成比分别为11.86%、46.33%,远高于其他慢性病。2从不同性别高血压病患病率来看,所有年龄组段男女之间高血压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为0.007-1.327,P〉0.05),M-H法检验,也说明男女之间高血压病患病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014,P=0.906)。3从年龄分布而言,高血压患者主要集中在40岁及以上年龄段。40岁以下高血压病患病率较低。40岁以后发病率快速增高。60岁以后患病率最高。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总体呈明显上升趋势,不同年龄组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4.591,P〈0.01)。结论高血压病已经成为影响该社区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提示对该社区高血压病的防控应成为慢病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和探讨重庆某区居民高血压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抽样法,对重庆市某区18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居住6个月及以上者)进行调查。利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并采用双人双遍录入并校对,SPSS18.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共调查1 200人,其中有193名高血压患者,患病率为16.8%。60岁及年龄组高血压患病率比小于60岁各年龄组患病率高(χ2=114.212,P0.05);未接受正规学校教育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34.8%)较其他组高(χ2=51.978,P0.05);丧偶人群的患病率(41.46%)高于其他组(χ2=49.022,P0.05);超重、肥胖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偏瘦和正常人群患病率(χ2=47.150,P0.05)。在本次调查中男女性别、饮酒与否、吸烟与否与高血压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地区高血压的患病率无性别差别,但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及婚姻状况的不同高血压的患病率有所不同。高龄,低文化程度、丧偶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吸烟与饮酒不是本区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肥胖是本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上海市泥城社区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现状及有关危险因素,为制定高血压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泥城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上海市泥城社区老年居民高血压病的患病率为60.4%,男女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5,P0.05),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χ2=9.92,P0.05)。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87.4%、82.7%和43.3%。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独居、食盐摄入量、体育锻炼、体质指数、心血管疾病史、家族史、糖尿病史与高血压患病存在相关性。结论上海市泥城社区老年高血压的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危险因素有多种,应针对危险行为因素进行干预,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合肥市45~60岁成年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情况,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合肥市抽取1 757名45~60岁的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中心性肥胖、超重、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高血压、肥胖、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分别为62.36%、56.35%、48.71%、32.69%、43.71%、17.77%、32.27%、12.64%、10.72%和17.67%。男性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0~54岁年龄组人群中心性肥胖、糖尿病和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高于45~49岁年龄组人群,高血压和空腹血糖受损在55~60岁年龄组的患病率高于50~54岁年龄组,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在55~60岁年龄组的患病率低于50~54岁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合肥市45~60岁成年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处于较高的水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铁路职工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病情况,为慢性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05年,对济南铁路局所辖济南、泰安、聊城、兖州地区部分45岁以上职工测定血压,检测空腹血糖、血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调查4118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7.56%,糖尿病患病率为15.03%,高血脂症患病率为41.31%。男女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8.35%、14.79%,高血脂症患病率分别为42.96%、35.49%(P〈0.01);糖尿病患病率男女分别为15.32%、14.02%(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病率增高(P〈0.05)。高血压患病率,糖尿病患者与非患者分别为23.26%、16.55%,高脂血症患者与非患者分别为20.16%、15.72%(P〈0.01);糖尿病患病率,高血压患者与非患者分别为19.92%、13.99%,高脂血症患者与非患者分别为16.81%、13.78%(P〈0.01);高脂血症患病率,高血压患者与非患者分别为47.44%、40.00%,糖尿病患者与非患者分别为46.20%、40.44%(P〈0.01)。[结论]45岁以上铁路职工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襄阳市某汽车制造企业离退休职工代谢综合征(MS)患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社区制定预防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体检资料完整的50岁及以上离退休职工3685人的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人群代谢综合征检出率23.39%,其中男性22.36%,女性24.32%,70岁及以上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在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总检出率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别中,代谢综合征及相关疾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S 组的超重/肥胖、高血压、高 TG 血症、低 HDL-C 及高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 MS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离退休职工中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较高,且有随年龄增高而增高的趋势,女性尤为明显,应高度重视对该人群的预防保健工作,针对 MS 发病的高危因素进行合理的治疗和预防,有效降低 MS 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益阳市城镇社区居民高血压流行现状。方法:采用横断面的方法随机抽样调查了2012年7-9月1200名35~75岁的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益阳市城镇社区居民高血压总患病率为30.8%,在35~44岁之间,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45~75岁之间,男女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女总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55.4%、30.3%、7.5%。结论:益阳市城镇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较高,而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较低,应加大力度,改善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现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企业104670名职工高血脂、肝功异常、高血压及无症状脂肪肝等疾病患病情况,研究年龄及高血脂对高血压、肝功异常、脂肪肝患病情况的影响;获取有关健康的重要信息,提高职工对自身疾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方法检测104670名职工空腹时的血脂、肝功,并检查脂肪肝及高血压患病情况;分析高血脂组与正常血脂组在高血压、肝功异常、脂肪肝等方面的差异。结果高血脂、高血压、肝功异常、脂肪肝等疾病患病率呈现随着年龄增长上升,其中45~60岁年龄段的发病率最高,疾病与年龄之间呈正相关,即随着年龄增长疾病发生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脂组的高血压、肝功异常、脂肪肝患病情况高于正常血脂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增长是患高血脂、高血压、肝功异常、脂肪肝等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高血脂可增加高血压、肝功异常、脂肪肝等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刘苏玫  姚勇  吴秋芳  严雁翎 《职业与健康》2009,25(23):2504-2505
目的了解某钢铁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人员高血压病的患病情况,明确预防的重点人群,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5029名钢铁工人进行血压测量。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χ^2检验。结果高血压患病率为24.62%,高血压前期检出率33.96%,理想血压仅占41.42%;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和工龄的增长而升高,不同职业危险因素作业人员高血压患病率各有差异,噪声组最高,占30.08%;高温组次之,占22.1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该钢铁企业接触职业有害因素的工人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在钢铁工人中开展高血压知识和健康普及教育,建立定期职业健康检查制度,做到高血压病的早发现、早干预,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高密市30家企业工人吸烟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高密市企业工人吸烟现状,为今后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抽取的高密市1 041名企业员工,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高密市企业工人的总吸烟率为35.93%,其中男性为62.82%,女性为0.88%,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1),开始吸烟年龄最小为8岁,最大42岁,以19~40岁年龄组吸烟率最高为40.62%,男性的吸烟率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P<0.05)。不同月收入、不同婚姻状况的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月收入的增高,吸烟率有上升的趋势(P<0.05);未婚的吸烟率(45.65%)高于其他婚姻状况(P<0.01)。结论高密市企业工人吸烟率仍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农村居民食物摄入水平与高血压的关系,对农村居民开展高血压的膳食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06年7月,对壶关县石河末村25岁以上农村常住居民进行食物频率调查和血压测量,并对食物摄人量与高血压患病关系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调查1256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3.96%。高血压患病率,男性为26.10%,女性为21.92%(P〉0.05);男性与女性均为≥45岁高于〈45岁(P〈0.01);〈45岁男性高于女性(P〈0.05),≥45岁男性与女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进入回归模型的食物因素有腌制蔬菜摄入量(OR=1.28)、油脂类食物摄入量(OR=1.06)、新鲜蔬菜水果摄入量(OR=0.72)。[结论]石河末村25岁以上农村常住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处于一般水平。腌制蔬菜、油脂类食物摄入量多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新鲜蔬菜水果摄入量多是高血压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中山市某镇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为有针对性开展社区干预和制订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9—12月按照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中山市某镇抽取4个村(居委会),每村(居委会)抽取12个居民小组(自然村),抽取常住人口400名,按照《成人慢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居住人口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体育活动与锻炼、饮食情况、体重控制、慢性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居民血压、血糖、血脂水平以及慢性病的患病情况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暴露因素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400名调查对象慢性病患病率为23.25%,由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12.2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10.25%、哮喘7.50%、糖尿病2.75%、脑卒中1.25%、心肌梗死0.50%。182个居民小组(自然村),抽取常住人口400名,按照《成人慢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居住人口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体育活动与锻炼、饮食情况、体重控制、慢性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居民血压、血糖、血脂水平以及慢性病的患病情况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暴露因素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400名调查对象慢性病患病率为23.25%,由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12.2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10.25%、哮喘7.50%、糖尿病2.75%、脑卒中1.25%、心肌梗死0.50%。1845岁患病率4.93%,4545岁患病率4.93%,4569岁患病率46.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75,P<0.05)。男性吸烟率、被动吸烟率、饮酒率(63.27%、13.78%、35.86%)与女性(2.94%、29.90%、4.9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5.81、15.15、60.73,均P<0.05)。1869岁患病率46.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75,P<0.05)。男性吸烟率、被动吸烟率、饮酒率(63.27%、13.78%、35.86%)与女性(2.94%、29.90%、4.9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5.81、15.15、60.73,均P<0.05)。1845岁超重率14.80%,肥胖率0.90%;4545岁超重率14.80%,肥胖率0.90%;4569岁超重率27.12%,肥胖率5.0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28、4.98,均P<0.05)。1869岁超重率27.12%,肥胖率5.0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28、4.98,均P<0.05)。1845岁参加体育锻炼>30 min/d的7.17%,4545岁参加体育锻炼>30 min/d的7.17%,4569岁参加体育锻炼>30 min/d的13.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P<0.05)。有慢性病家族史中调查者慢性病患病率36.62%;无慢性病家族史中调查者慢性病患病率20.3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5,P<0.05)。慢性病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年龄、吸烟、超重和肥胖、家族史4个变量(均P<0.05)。结论慢性病的发生与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特别是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积极引导社区居民戒除不良的生活习惯,才能增进居民健康,降低慢性病患病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通辽市30~70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现状及其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关系。为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年龄在30-70岁居民840人进行调查,包括问卷调查、测身高、体重、血压、脉搏等,对其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43.6%。男性高于女性(χ^2=17.06,P〈0.01),并有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χ^2=148.50,P〈0.01);文化程度越低则患病率越高(χ^2=26.25,P〈0.01)。结论应建立高血压防治体系,加强危险因素干预、以遏制高血压流行的快速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20.
徐萍  张杰  李绍静  鲍瑞才  张兴元  张鹏 《职业与健康》2010,26(14):1580-1581
目的了解廊坊市某制造企业接噪工人的健康状况,探讨职业性强噪声对已采取个体防护措施的工人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检测该企业生产场所的噪声强度,对291名接噪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对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个检测点噪声强度均超过85dB(A);35人患高血压,占12.0%;38人心电图检查表现异常,占13.2%;高血压患病率、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均具有随工人接噪工龄增长而增加的线性趋势(P0.05)。结论长期接触强噪声对配戴个体防护用品的工人心血管系统仍具有一定的损伤作用,还应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加强对作业工人的健康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