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氯吡格雷广泛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但个体之间对氯吡格雷的反应各不相同,部分病人对氯吡格雷反应较差甚至无反应。就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氯吡格雷是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部分患者存在氯吡格雷低反应性,也就是氯吡格雷抵抗或氯吡格雷无反应性,即描述服用氯吡格雷而不能提供充分抗血小板作用的一种现象。氯吡格雷低反应者血小板聚集率高,易发生心血管事件。现对目前有关氯吡格雷低反应性的定义、可能发生的机制和解决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氯吡格雷抵抗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部分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未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中获益,这就是氯吡格雷抵抗现象。氯吡格雷抵抗反映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失败。研究表明,氯吡格雷抵抗可能与血栓事件复发密切相关。它可能受多个因素影响,主要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方面。现就氯吡格雷抵抗的检测方法、影响因素及临床对策进行了详细综述。  相似文献   

4.
氯吡格雷抵抗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吡格雷是一种广泛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抗血小板药物。但是氯吡格雷不是对所有病人都有同样效果。有些病人尽管进行了氯吡格雷治疗,依然发生了不良事件。这可以被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凝集能力下降所部分解释。一个离体研究定义这一现象为氯吡格雷无应答或抵抗。然而不管是流行病学资料还是和冠心病风险的相关性都不明朗。现对氯吡格雷抵抗的定义、影响因子、临床意义及解决的途径和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氯吡格雷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是新型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血栓性疾病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抗血栓治疗。但近年来,在长期随访中研究发现,部分患者存在氯吡格雷抵抗现象,即应用氯吡格雷治疗的患者仍会发生心血管血栓事件。本文就氯吡格雷的作用机制、氯吡格雷抵抗定义、氯吡格雷抵抗韵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尽管接受了标准剂量的氯吡格雷治疗,仍有部分患者发生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称为氯吡格雷抵抗。氯吡格雷抵抗引起的广泛关注使个体化抗血小板药物成为这些患者改善预后的治疗策略。在遗传学检测的辅助下,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普拉格雷、替卡格雷和坎格雷拉以及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和高剂量氯吡格雷是可能的应对措施。就现有的临床试验研究证据对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前,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重抗血小板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抗栓的基础药物。然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反应存在个体差异,氯吡格雷抵抗现象日益受到关注。但氯吡格雷抵抗的机制仍不完全清楚,明确抵抗的原因和机制将使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受益匪浅。现就氯吡格雷抵抗的定义、检测方法、可能机制及药物基因组学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6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208例,年龄61~80岁,根据对氯吡格雷的反应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55例和氯吡格雷有反应组153例。 结果: 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26.4%。氯吡格雷抵抗组和有反应组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PAR)分别为(57±6)%和(35±9)%(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Ⅱ型糖尿病[P=0.037, 优势比(OR)=2.053,95%置信区间1.045-4.034]是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因素。结论: 6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26.4%,Ⅱ型糖尿病是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冠脉支架术后患者采取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的治疗方针,以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然而临床观察发现,在此治疗过程中仍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这可能与患者存在氯吡格雷药物抵抗(或称氯吡格雷无反应)相关。早期识别氯吡格雷抵抗对于预防高危心脏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有重要意义。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cYP)中有多种酶参与氯吡格雷体内代谢过程,这些酶的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氯吡格雷已广泛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抗血栓治疗。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是许多国家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的标准治疗方案。但近来研究发现,有些患者对氯吡格雷反应差甚至无反应,“氯吡格雷抵抗”现象被越来越多地提出。1氯吡格  相似文献   

11.
氯吡格雷抵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吡格雷已确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从急性期到长期的保护作用。但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并不能使所有患者受益。部分患者对氯吡格雷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存在氯吡格雷抵抗现象,即应用氯吡格雷的患者仍会发生心血管血栓事件。  相似文献   

12.
氯吡格雷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其对血小板的抑制具有个体差异性,部分患者在服用常规剂量氯吡格雷后存在抵抗现象而发生临床血栓事件。目前氯吡格雷抵抗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基因多态性被认为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现就氯吡格雷抵抗基因多态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氯吡格雷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其对血小板的抑制具有个体差异性。近来氯吡格雷抵抗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它是指那些接受了标准的抗血小板治疗的病人仍然发生不良的心血管事件。氯吡格雷抵抗可能的机制是多方面的,主要有P2Y12受体、CYP3A及CYP2C的基因多态性,药物吸收及活性代谢物清除的个体差异、血小板高反应性等。目前对其还缺乏统一的认识,现就影响氯吡格雷抵抗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氯吡格雷抵抗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氯吡格雷抵抗的出现影响了其临床疗效。现就氯吡格雷抵抗的定义、临床意义、血小板聚集检测方法、发生机制及防治策略分别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5.
氯吡格雷抵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吡格雷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其对血小板的抑制具有个体差异。氯吡格雷抵抗的定义,国际上尚缺乏一致性标准。氯吡格雷抵抗的出现已影响其疗效发挥,氯吡格雷抵抗的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本文试对其定义、发生率、氯吡格雷抵抗机制及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血栓弹力图(TEG)筛检氯吡格雷抵抗的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探讨替格瑞洛序贯治疗的疗效。方法:纳入ACS患者473例,TEG法证实存在氯吡格雷抵抗患者193例,入选替格瑞洛序贯治疗,接受3月替格瑞洛 9月氯吡格雷。280例患者氯吡格雷反应良好,入选氯吡格雷标准治疗组,接受12月氯吡格雷。观察并比较术后12月的支架内血栓(ST)、死亡、心肌梗死的发病率。结果:序贯治疗组明显降低了支架内血栓(3.1vs.8.2%,P=0.023)和心肌梗死(3.6vs.10.4%,P=0.007)的发病率,并未显著增加大出血风险(4.1vs.3.6%,P=0.749)。结论:替格瑞洛序贯治疗有效降低氯吡格雷抵抗ACS患者的ST风险,并未增加大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因素。方法:159例行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术前予氯吡格雷300 mg负荷剂量治疗,术后予75 mg/d持续治疗。测其服药前、术后24 h和术后5 d以5 μmol/L的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以血小板聚集抑制率≤10%定义为氯吡格雷抵抗,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抵抗组,n=48)和对氯吡格雷反应正常组(正常组,n=111),比较两组临床基本资料、相关常规检查、手术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59例患者中发生氯吡格雷抵抗48例,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为30.2%。两组患者吸烟比例、并发糖尿病、三酰甘油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资料各项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糖尿病、长期吸烟。三酰甘油水平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长期吸烟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氯吡格雷是目前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一种经典抗血小板药物,能降低冠心病患者尤其是支架术后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但是部分患者存在氯吡格雷抵抗。研究认为,氯吡格雷抵抗受多因素影响,CYP2C19基因多态性是最重要的内部因素。CYP2C19*2和CYP2C19*3是亚洲人群最常见类型,CYP2C19基因变异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应减弱,不良心血管事件增加。因此,常规检测CYP2C19基因多态性可指导临床上氯吡格雷个性化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前瞻性研究氯吡格雷抵抗对冠心病患者发生近、中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102例冠心病患者在服用氯吡格雷前及服药后4天取血,利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PAR),计算PAR基线值与服药后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PAR)差值,其差值≤10%为发生氯吡格雷抵抗,氯吡格雷抵抗组24例,非氯吡格雷抵抗组78例。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随访2~12,平均(7.57士2.91)个月,COX回归分析氯吡格雷抵抗对103例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近、中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氯吡格雷抵抗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58.3%,显著高于非抵抗组(16.7%),P〈0.001。COX回归分析发现,氯吡格雷抵抗(RR=70.262,95%CI=0.123~0.558,P=0.001)和冠脉病变程度(RR=1.052,95%CI=1.030~1.075,P〈0.001)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近、中期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氯吡格雷抵抗、冠脉病变程度重的患者容易于PCI术后近、中期发生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20.
约4%~30%的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并未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中获益。氯吡格雷抵抗(低或无反应性)反映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失败,但尚未明确定义。氯吡格雷抵抗的可能机制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内源性机制包括P2Y_(12)受体和CYP3A的基因多态性。外源性机制概括为氯吡格雷剂量偏低或给药不当、生物利用度下降和有关CYP3A4参与的药物间相互作用以及血小板过度激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