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桡动脉穿刺置管对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桡动脉置管对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14例心脏直视手术病人为观察对象,在手术前,术后,离开ICU前经桡动脉输入硝酸甘油、利多卡因和肝素时,及动脉导管拔除后第7d,观察无名指甲襞微循环。结果离开ICU前,甲襞血管襻的输入枝、输出枝和襻顶管径,均较手术前和导管拔除后显著减少(P<0.05);经桡动脉输入硝酸甘油和利多卡因可以显著扩张血管襻管径(P<0.01);动脉导管拔除7d后甲襞血管襻的管径和微循环加权积分与手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结果显示桡动脉有创监测不会引起末梢微循环长期显著改变;通过桡动脉输入扩血管药物可以显著改善末梢微循环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慢性精神分裂症甲襞微循环改变,对精神分裂症有临床意义的甲襞微循环异常指标,精神分裂症与甲襞微循环的关系。方法应用WX—9C型台式多部位微循环显微仪及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按照田牛教授1984年提出的甲襞微循环规范化综合定量评价方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64例)与正常人对照组(23例)进行观测。结果乳头下静脉丛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乳头形态改变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形态积分、流态积分、管周积分、总积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管襻数、输入枝管径、输出校管径、交叉管襻数、畸形管襻数、流速、血管运动性、红细胞聚集、白细胞数、白微栓、渗出、出血、汗腺导管、襻长、襻宽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存在甲襞微循环障碍,形态方面呈现襻长较正常人短,襻顶较正常人宽,提示为慢性病的改变。乳头下静脉丛的出现是微循环障碍的代偿结果。表明在乳头下静脉丛出现之前有严重的微循环障碍,它的出现使严重的微循环障碍得到改善。乳头形态改变在慢性精神分裂症十分显著。为确定其临床意义,需增加一些观测指标,如:襻顶与乳头间距,襻顶宽度与乳头形态改变的关系等,动态地综合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曾昭炜 《微循环学杂志》2012,22(1):35-36,39,I0001
目的:观察神经反射疗法对慢性损伤性疾病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神经反射与微循环的关系应用推、拿、拔、擦、搓、拍、柔等手法,对40例慢性损伤性疾病患者进行反射疗法,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0min用微循环显微镜和电脑分析系统对患者甲襞微循环管径、血液流速、流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神经反射治疗后,患者甲襞微循环的输入、输出支和袢顶管径均较治疗前有扩张,红细胞聚集消失,出现虚线流,尤以输入支扩张,微血流速度加快显著(P<0.05)。结论:神经反射疗法能改善人体微循环。  相似文献   

4.
葡萄糖耐量减低患者的甲襞微循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葡萄糖耐量异常(IGT)患者甲襞微循环的观察,探讨IGT对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应用田氏甲襞微循环综合定量评分方法对45例IGT患者和40例健康人的甲襞微循环进行观察测量记分比较。结果 IGT组甲襞微循环总积分值及管襻形态、流态、襻周状态积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主要改变为:管襻数减少,输入枝管径狭窄,管襻清晰度下降,血流缓慢,红细胞聚集,微栓子、渗出及出血的可见率增加,其中以流态改变量最为明显(P<0.01)。结论 IGT组的甲襞微循环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变,可能与IGT患者存在的高胰岛素抵抗的引起的凝血机制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60例心肺疾病患者应用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自身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甲襞微循环及红细胞变形力的变化,发现微循环的管襻数、异形管襻数、管襻长度、输入、输出枝,襻顶直径等参数及血流速度、流态、红细胞聚集、加权积分值等治疗后有显著的改变(P<0.01或P<0.05),红细胞变形能力亦有明显的增强(P<0.05)。提示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有改善心肺疾病患者的微循环及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的作用,探讨了其机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观察基因工程干扰素α-2b治疗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甲襞微循环改变,分析患者肝脏微循环与α-干扰素治疗的关系。结果表明甲襞微循环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襻周积分和总积分值,治疗后明显降低(p〈0.01)。α-干扰素治疗后患者的微循环障碍程度如管襻清淅、管襻数减少、交叉畸形增多、输入枝、襻顶、输出枝变细、血流速度减慢及红细胞聚集等均有明显改善。同时发现微循环改善与肝功能改善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甲襞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甲襞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方法分别对32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 ,28例帕金森病患者和30例健康老年人进行甲襞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甲襞微循环中清晰度降低、输入枝变细、交叉畸形增多、血流缓慢 ,总积分值明显高于其他两组 (P<0.05,P<0.01),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除红细胞压积外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P<0.01)。结论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存在微循环障碍以及血液流变学异常 ,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检测对帕金森病的诊治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应用改善血液循环治疗方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284例高血压病的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主要改变。甲襞微循环改变的主要表现为红细胞聚集,血流减慢,管襻输入枝管径变细,襻顶宽度变窄,长襻型管襻比正常组明显增多。血液流变学的主要改变是血液的高粘滞,高凝和高聚状态,这两方面的变化与高血压病有较好的相关性和平行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观察基因工程干扰素α-2b治疗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甲襞微循环改变,分析患者肝脏微循环与α-干扰素治疗的关系、结果表明甲襞微循环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襻周积分和总积分值,治疗后明显降低(p<0.01)。α-干扰素治疗后患者的微循环障碍程度如管襻不清晰、管襻数减少、交叉畸形增多、输入枝、襻顶、输出校变细、血流速度减慢及红细胞聚集等均有明显改善。同时发现微循环改善与肝功能改善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托玛琳纤维改善人体微循环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研究托玛琳纤维改善人体微循环的作用。方法 使用“德玛牌”托玛琳纤维制成的臂套,套在左手臂上,用XG-8C型自动微循环显微仪检测左手无名指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结果 30例病例组,10例对照组,在臂套套上前及套上后2、4、6h,去除臂套后30min共5次的微循环检测,分别测试血管清晰度、管襻数、输入枝管径、输出枝管径、襻顶直径、管长、交叉管襻数、畸形管襻数、流速、血管运动性、红细胞聚集、白色微血栓、血色、血管渗出、管襻出血、乳头下静脉丛等。发现病例组和对照组套上用托玛琳纤维制成的臂套后流速较套上前明显增快(P<0.01),且随时间的延长,每组的流速逐渐加快,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且红细胞聚集性有明显降低,输入枝管径、输出枝管径、襻顶直径也有逐渐扩张趋势。结论 托玛琳纤维是一种矿物晶体,它具有压电效应、热电效应、电学特性,在常温下能发射高频率的远红外线,以促进核酸(DNA)的合成和吸收,自动的、永久的释放负离子,对改善微循环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甲襞微循环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方法,检测43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甲襞微循环指标的动态变化,并设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甲襞微循环形态积分、流态积分、管周状态积分和总积分值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或P<0.01)。经过4个疗程化疗后,患者甲襞微循环的流态积分和总积分值明显增加,与化疗前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存在甲襞微循环障碍,化疗后可使患者这种微循环障碍加重。甲襞微循环检查可以作为肿瘤血瘀证诊断和疗效观察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对16~18岁吸烟(烟龄≥1年,平均日吸烟量≥3支)与非吸烟青少年各40人进行甲襞微循环检查,结果显示吸烟组管襻数、输入枝管径、管襻长度各值低于非吸烟组,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差异(P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者血液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1)浓度和活性与血糖、血脂及甲襞微循环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30例年龄40~60岁无心、脑血管意外病史的健康体检者。进行t-PA、PAI-1浓度和活性、血糖、血脂检测及甲襞微循环的各项积分值(形态、流态、襻周状态、总积分)的检测分析。结果t-PA浓度与血糖、甘油三脂、胆固醇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P<0.05,P<0.05),而t-PA活性与三者水平无相关性 (P>0.05) ;t-PA浓度与甲襞微循环的各项积分值无相关性 (P>0.05) ,然而t-PA活性与管襻数呈负相关 ;PAI-1浓度与血糖、甘油三脂、胆固醇、甲襞微循环的各项积分值无相关性(P>0.05),在上述各项检测指标中PAI-1活性与流态积分呈负相关性 (P<0.05) ;血液t-PA和PAI-1水平间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两者水平与各自活性间无相关性。结论多种检测因素影响t-PA和PAI-1浓度和活性 ;血液t-PA和PAI-1浓度间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血浆t-PA和PAI-1浓度与各自活性无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高海拔地区急性呼吸衰竭患儿37例,在入院24小时内进行甲襞微循环视察,并与正常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甲襞微循环的血管形态、血流状态、襻周状态等多项指标有明显改变,输入枝明显收缩变细,输出枝随缺氧程度加重变宽。血流速度减慢、血流摆动、停滞,红细胞聚集,襻周出血、渗出等改变使微循环正常流态发生紊乱。这些可能是构成儿童急性呼吸衰竭微循环障碍的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后甲襞微循环的改变,从而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甲襞微循环障碍与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是否有密切关系。方法应用WX—9C型台式多部位微循环显微仪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按照田牛教授1984年提出的甲襞微循环规模化综合定量评价方法,对分别应用氯丙嗪、氯氮平的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观察甲襞微循环的改变并进行对照。结果应用氯丙嗪组形态积分、管周积分、流态积分、总积分均高于氯氟平组。并且氯丙嗪组管襻数、输入校、输出枝、襻顶、襻长测量值均高于氯氮平组。提示抗精神病药物对甲襞微循环有一定作用及影响。  相似文献   

16.
妊高征孕妇的甲襞微循环观察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萍  许银平 《中国微循环》2002,6(3):174-175
目的探讨甲襞微循环在妊高征孕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襞微循环电脑综合定量分析仪对48例妊高征孕妇及20例正常孕妇进行甲襞微循环观察并进行综合定量分析评分。结果妊高征孕妇甲襞微循环中管径变细、管襻缩短、流速减慢、红细胞聚集率增高 ,其变化程度随病情加重而显著 ,总积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妊高征孕妇甲襞微循环中多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 ,其变化程度与病情轻重程度一致。采用甲襞微循环观察方法对妊高征孕妇的诊断、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该法简便宜行 ,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84例头痛患者球结膜微循环和甲襞微循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头痛患者的球结膜微循环和甲襞微循环变化以指导、监测临床用药和治疗效应。方法头痛组84例 ,对照组50例 ,采用XTWY系列微循环彩色图象分析仪 ,观测BCM和NFM的血管形态 ,血液流态和血管周围状况三类指标。结果头痛患者的BCM观测积分 :血管形态7 .82±2 .14 ;血液流态3 .57±1 .31 ;血管周围状况1 .12±0 .36 ;综合积分11 .28±3 .66 ,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 (P<0 .05~0 .01)。NFM观测积分 :管襻形态2 .12±1.08 ;血液流态1 .26±0 .51 ;管襻周围状况1 .87±0 .63 ,综合积分2 .96±1 .09 ,与正常组对照有显著性意义 (P<0 .05~0.01)。结论头痛患者的BCM和NFM均有显著改变。提示 :头痛患者有微循环障碍。BCM以血管形态和血液流态异常为主 ;NFM以管襻口径和襻周异常改变显著  相似文献   

18.
报道608例中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甲襞微循环的观察,与141名正常人对照,结果患者微血管襻的清晰度、畸形、输入枝及流态等指标的异常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其异常特点为毛细血管的扭曲、输入枝纤细、输出枝增粗、迁曲等改变。微循环的异常及血流变的改变先于眼底血管的改变。微循环检查对早期发现微血管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综合评价冠心病病人微循环改变状况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应用显微镜、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经皮氧分压监测仪对36例冠心病病人甲襞微循环观测、皮肤微区血流量以及组织氧分压测定。结果⑴26例冠心病病人甲襞毛细血管数减少 ,交叉、畸形管襻增多 ,输入枝变细 ,输出枝和乳头下静脉丛扩张 ,血流速度慢伴红细胞聚集(P<0.05~0.001) ;LDF值、tcPO2 值无明显改变 ;⑵10例合并心力衰竭者除甲襞微循环异常改变外 ,LDF值、tcPO2 值也有显著改变(P<0.05~0.001) ;经过综合治疗后 ,甲襞微循环好转(P<0.05~0.01) ,LDF、tcPO2 显著提高(P<0.05)。⑶LDF、tcPO2 与输入枝口径呈直线正相关 ,与管襻数无相关关系 ,说明冠心病病人LDF、tcPO2 与甲襞微循环并不完全平行 ,还受其它因素影响。结论冠心病病人外周微循环存在结构的破坏与功能异常改变 ,体循环功能障碍是影响冠心病病人皮肤血流、血氧供应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对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应用田牛氏甲襞微循环综合定量评分方法,对健康人、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治疗前后的甲襞微循环进行观察、测量、计分、比较.结果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治疗前(患病组)甲襞微循环的总积分值及流态、襻周状态积分明显高于健康人及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治疗后(治疗组,P<0.05).结论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可引起明显的甲襞微循环改变,经有效治疗后,甲襞微循环异常可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