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肥胖症目前已成为全球性的一个难题,用中医药方法治疗肥胖症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因其疗效高且毒副作用小而受到广大病人的欢迎。综述了中医对单纯性肥胖症的认识以及近年来对于中医药治疗肥胖症机理方面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研究近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了中医对单纯性肥胖症的认识以及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肥胖症的研究概况。中医辨证治疗、辨病治疗、单味药治疗以及针灸推拿疗法的运用,突出了中医的优势,效果显著,副作用小,反弹率低。中药实验研究亦取得了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3.
安摩乐口服液与胶囊治疗高脂血症与单纯性肥胖症临床观察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福州350003)方素钦,林求诚主题词血脂过多/诊断,血脂过多/中医药疗法,肥胖/诊断,肥胖/中医药疗法,@安摩乐口服液,@安摩乐胶囊,@余甘子,庵摩勒/治疗应用中国分类号R25...  相似文献   

4.
单纯性肥胖症的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纯性肥胖症是一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以过度营养,运动不足,行为偏差,全身脂肪组织普遍过度增生、堆积的慢性病.有关研究表明75%~80%肥胖青少年将成为成人肥胖症患者.肥胖症与成人高血脂症、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生直接相关,是这些致命性疾病的高危因素,近年来,单纯性肥胖症越来越受到医务工作者及社会的关注.本文就单纯性肥胖症的现状及中医药治疗该病的情况作一综述,以期为此疾病的认识及中医药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对近15年中医药治疗肥胖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进行综述,对中医药治疗肥胖的不同疗法进行分析,认为中医药治疗肥胖在减轻体重、改善脂质代谢和相关证候等方面有一定疗效,但仍存在诊断标准不统一、辨证分型标准不统一、报告质量较差、疗效评价无法体现中医治疗优势等不足。建议在今后中医药治疗肥胖的研究中,制定规范的诊断辨证分型标准与疗效评价标准,开展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中医药治疗肥胖症临床试验,科学地总结中医药治疗肥胖的规律,反映中医药治疗肥胖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中医药治疗儿童肥胖症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收集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儿童肥胖症的方剂,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逐一录入方剂信息,建立方剂数据库,利用软件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儿童肥胖症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共纳入137首相关方剂,涉及155味中药,使用频次前10位的药味为茯苓、白术、泽泻、陈皮、半夏、山楂、炙甘草、大黄、决明子、厚朴,常用药对为白术与茯苓、半夏与陈皮、陈皮与茯苓、茯苓与泽泻等,发现核心药物组合8对,挖掘出新处方共8个。结论:近年来治疗儿童肥胖症组方以健脾祛湿化痰为主;基于熵层次聚类算法的新方以补虚与泻实为主,新方的药物大多为药食同源之品,如茯苓、陈皮、山楂、荷叶、山药等。因儿童治病依从性差,今后食疗将成为治疗儿童肥胖症的一大趋势。  相似文献   

7.
单纯性肥胖是指无明显疾病诱因而出现的肥胖症,多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所引起。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方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具有不良反应小、疗效显著、患者接受程度高等优点。中医脾胃理论作为中医临床应用中重要的实践理论基础,在指导单纯性肥胖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结合近年中医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经验分析单纯性肥胖病因病机,系统论述中医脾胃理论在单纯性肥胖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以期为指导临床实践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8.
肥胖症的病因学及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肥胖症的病因学进行了中医分类,并对当前中医药减肥方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可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单纯性肥胖是各类肥胖中最常见的一种,所谓单纯性肥胖是指一类无其他内分泌紊乱和代谢障碍,仅仅是由于摄入能量过多而导致营养过剩引起的肥胖。中医药在治疗单纯性肥胖方面已取得了较大  相似文献   

10.
随着肥胖人群的逐年增加,肥胖症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危机之一。减重手术是目前治疗肥胖症及相关并发症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其安全性已经得到极大提高,但手术仍可能引起一些并发症。现从减重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减重手术并发症的防治及减重外科的困境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以反阿是穴疗法为主体治疗方法,并根据不同中医辨证类型配合拔罐、关节整复、牵引综合治疗落枕的临床疗效。方法 59例落枕患者根据不同中医辨证类型进行治疗,肌肉痉挛型(22例)单纯采用反阿是穴疗法,感受风寒型(18例)采用反阿是穴疗法结合拔罐疗法,关节紊乱型(12例)采用反阿是穴疗法结合关节整复疗法,滑膜嵌顿型(7例)采用反阿是穴疗法结合牵引疗法。观察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 59例患者中,1次治愈者43例(73.2%),2次治愈者16例(26.8%),总治愈率为100%。结论以反阿是穴疗法为主体治疗方法,并配合拔罐、关节整复、牵引综合治疗落枕,是临床一套收效快、痛苦小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Zhu YB  Wang Q  Wu CY  Pang GM  Zhao JX  Shen SL  Xia ZY  Yan X 《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8(11):1023-1028
目的:探索中医体质类型与超重和肥胖的相关性,为调整体质偏颇、防治肥胖提供依据。方法:汇集我国9省市(江苏、安徽、甘肃、青海、福建、北京、吉林、江西、河南)中医体质横断面调查18岁以上人群的数据18 805例。中医体质调查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体质类型(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的判定应用判别分析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索中医体质类型与超重和肥胖的关系。结果:与平和质相比,痰湿质者超重(OR,2.05;95%CI,1.79-2.35)和肥胖(OR,4.34;95%CI,3.52-5.36)的危险度均显著增高,气虚质者肥胖(OR,1.60;95%CI,1.30-1.98)危险度显著增高,而阳虚质、血瘀质、气郁质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度显著降低。结论:痰湿质、气虚质是超重和肥胖的主要体质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视神经炎的发病机制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方法用西医的手段诊断视神经炎,以及施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在104例(161眼)的视神经炎中,治疗前视力在0.05以下的有8只眼(4.97%),0.06~0.3有71只眼(44.10%),0.4~0.9有82只眼(50.93%);然而治疗后的有效眼为4只眼(2.48%),治愈眼有157眼(97.52%),P〈0.208。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全面有效地调整与改善了人体内环境。提高了机体抗病能力,大大地减少了激素的用量及其不良反应,其治疗全面稳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医药温寒化结抗癌中药对肺癌化疗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 :观察肺癌 40例 ,中药配合化疗 2 6例 ,单纯化疗 1 4例 ,治疗 3~ 6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中药配合化疗组达到完全缓解 9例 ,部分缓解 9例 ,无效 8例 ,总有效率 69.2 3% ;单纯化疗组完全缓解 1例 ,部分缓解4例 ,无效 9例 ,总有效率 35 .71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结论 :温寒化结抗癌中药配合化疗能增加对肺癌细胞的攻击力量 ,达到标本兼顾之目的 ,有其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疗效及优势。方法将20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四组(综合治疗组、中药组、针推组、埋线组),并予不同治疗方案,8周后统计治疗结果。结果综合治疗组有效率为92%,治疗前后较其他治疗组体重、BMI、WHR改善明显(P〈0.05),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模式可明显提高治疗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依从性好,适合长期应用。  相似文献   

16.
徐四清  田艳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3):1026-1026,1032
目的:探讨电针灸治疗精神药物所致肥胖症的疗效。方法:(1)治疗对象为服用精神药物所致的肥胖症患者。(2)符合肥胖症的诊断标准。(3)排除妊娠期、哺乳期患者,共计65人。(4)在主穴的基础上,根据辨证分型配合次穴。(5)先针刺,然后接通G6805-2多用治疗仪。(6)总疗程30次。结果:总有效率为89.23%。结论:电针是精神药物所致肥胖症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并对治疗精神药物所致肥胖症提出了一些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求腹型肥胖和全身型肥胖与中医体质的关系,为调整偏颇体质、防治肥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现场调查法收集江西、安徽两家医院983例健康体检人群数据。中医体质调查采用标准化中医体质量表,应用判别分析法判定体质类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腹型肥胖、全身型肥胖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结果] 未调整混杂因素的模型1和调整混杂因素的模型2均显示痰湿质发生腹型肥胖(OR1=2.92,95%CI=1.76~4.86,P<0.01;OR2=2.74,95%CI=1.63~4.60,P<0.01)和全身型肥胖(OR1=2.22,95%CI=1.36~3.61,P<0.01;OR2=1.89,95%CI=1.14~3.14,P<0.05)的危险度显着增高,而阳虚质发生全身型肥胖(OR1=0.36,95%CI=0.20~0.67,P<0.01;OR2=0.38,95%CI=0.21~0.70,P<0.01)的危险度显着降低。[结论] 痰湿质是发生腹型肥胖和全身型肥胖的主要体质类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活动期中医证型与免疫学指标的相关性,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提供参考与思路。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标准,选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03例,记录患者入院时一般资料及免疫学指标,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各证型与免疫学指标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寒湿痹阻证在临床中最为多见;6组中医证候与患者年龄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3310.05),但是各证候在不同病程的患者中存在显著差异(P=0.0050.01);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抗角蛋白抗体、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等免疫学指标在各中医证型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沉、C-反应蛋白、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均有所升高,但各指标在6种中医证候中无显著性差异。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活血化瘀法应始终贯穿于各证型的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