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活动期多发性肌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蛋白抑制因子(SOCS)1、SOCS2、SOCS3和细胞因子诱导的含SH2区域蛋白1(CIS)与正常人表达的差异,探讨SOCS在多发性肌炎发病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2011年6月-12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了14例活动期多发性肌炎患者和14例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中SOCS1、SOCS2、SOCS3和CIS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多发性肌炎症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基因SOCS 1~3表达明显降低(P值均<0.05),CIS1基因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OCS基因家族可能参与了多发性肌炎的发病,该蛋白分子家族的成员可能会成为多发性肌炎治疗的一种新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蛋白抑制因子(suppres-sors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1、SOCS2和SOCS3与细胞因子诱导的含SH2区域蛋白(cytokine-inducible SH2 containing pro-tein,CIS)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SLE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各18例外周血标本,通过Ficoll-Hypaqu密度离心分离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uclear cells,PBMCs)并提取总RNA,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基因的表达并将表达水平与疾病临床指标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SLE患者SOCS1的表达显著低于健康志愿者(P〈0.0001),而表达水平与疾病临床指标无相关性,CIS的表达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P〈0.0005),且表达水平与临床指标有显著相关性,但SOCS2(P=0.0575)和SOCS3(P=0.8034)在患者与健康者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结论 CIS可以作为SLE潜在的诊断指标,可能参与SLE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基因超甲基化在经典型骨髓增殖性肿瘤(MPD)中的临床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SOCS1、2、3基因CpG岛甲基化发生情况,直接测序法检测100例MPD患者JAK2V617F突变情况,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SOCS1、2、3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 100例MPD患者中有27例(27%)存在SOCS1基因超甲基化,9例(9%)存在SOCS2基因超甲基化,34例(34%)存在SOCS3基因超甲基化.在100例MPN患者中,64例(64%) JAK2V617F突变阳性.MPD患者中SOCS1和SOCS3基因超甲基化组与未甲基化组相比,其SOCSl和SOCS3基因mRNA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SOCS1和SOCS3基因JAK2V617F突变组与野生型组相比,其SOCS1和SOCS3基因mRNA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 MPD患者中存在JAK2V617F突变及SOCS基因超甲基化,且JAK2V617F突变和SOCS基因甲基化导致SOCS mRNA表达水平降低,SOCS超甲基化和JAK2V617F突变可改变JAK-STAT信号通路等的转录活性而最终影响疾病的发展,这些改变可能代表了一种潜在的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4.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是一类对细胞因子和生长相关因子信号转导通路起负性调节的蛋白家族,目前已发现20多个成员,其中SOCS3是该家族中研究最热、最为清楚的成员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患者中存在SOCS3基因异常,提示其可能在MPN的发生、发展、转移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就SOCS3与MPN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讨论的问题主要包括有:SOCS蛋白家族概况,SOCS3的结构,功能,表达与调控,以及COCS3与MPN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分子(SOCS)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树突状细胞(DC)及其表型和分泌细胞因子的变化,以研究SOCS在PB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10例PBC患者和8名健康人,用流式细胞术(FCM)分析其DC表型CD83、CD86和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DC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IL-12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用免疫印迹法(WB)测定DC中SOCS1和SOCS3水平;并评价分析这些指标在2组中的变化特征.结果 PBC患者外周血中DC细胞表型CD83、CD86和HLA-DR 的表达率分别为(79.4±4.8)%、(86.5±6.3)%和(90.0±3.5)%,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表达率[(68.3±4.1)%、(74.2±6.3)%和(83.6±7.6)%,t值分别为5.340、4.120和2.514,P均<0.05];DC分泌的IL-12和IFN-γ含量分别为(53.5±11.1)、(32.0±9.0)ng/L,与健康对照组的细胞因子含量[(32.1±10.7)、(15.4±8.1)ng/L]相比,IL-12和IFN-γ均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4.123和3.818,P均<0.01);IL-10含量为(7.0±4.6) ng/L,与健康对照组[(5.8±4.2) n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3,P>0.05);WB检测PBC组DC中SOCS1和SOCS3的表达比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PBC患者体内DC更倾向于成熟状态,其抗原递呈能力明显增强,SOCS的低表达可能与免疫平衡紊乱和免疫耐受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探讨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suppressorofcytokinesignaling,SOCS)突变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对典型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neoplasms,MPN)的作用及其机制。采用实时定量PCR和直接测序法等方法,在100例MPN患者中分别检测SOCSl、SOCS2、SOCS3基因突变和SNP发生情况。结果表明,SOCS315号外显子第63位核苷酸的A-c多态性(SNP库无报道)21例;SOCS315号外显子第1779位核苷酸的A-c多态性18例;SOCS315号外显子第2249位核苷酸的A-G多态性(SNP库无报道)49例;SOCs315号外显子第2366位核苷酸的T-C多态性(SNP库无报道)39例;SOCS215号外显子第2016位核苷酸的T-C多态性(SNP库无报道)9例。4组SOCs3SNP患者平均年龄高于野生型患者,白细胞计数及血小板水平均高于野生型患者,87.65%SNP均存于JAK2突变。结论:SOCS可能是抗癌治疗的一个重要靶点.SOCSSNP可能参与MPN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背景: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负调控因子(suppressors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参与多种细胞因子信号通路的调节,SOCS1-3对妊娠的调节作用较为突出。目的:通过检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和正常妊娠绒毛及蜕膜组织中SOCS3蛋白表达,了解反复自然流产患者SOCS3蛋白的表达。方法:Westenblotting方法检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和正常妊娠绒毛组织及蜕膜组织SOCS3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与正常妊娠组相比,反复自然流产组SOCS3在绒毛组织中表达减少(P<0.05),在蜕膜组织中表达减少(P<0.01)。推测SOCS3蛋白可能影响妊娠结局,反复自然流产组SOCS3表达降低,可能导致Th2反应降低,从而导致流产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炎性细胞因子及C反应蛋白(CRP)在癫痫患儿外周血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6例癫痫患儿及30例同期健康体检儿童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RP的表达水平。结果癫痫组患儿血清IL-2、IL-6、TNF-α及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采用抗癫痫药物治疗的患儿上述指标较未用药者显著降低(P〈0.01),且IL-2、IL-6与TNF-α呈显著正相关(r=0.440,0.681,P〈0.01)。结论癫痫患儿外周血中炎性细胞因子及CR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神经免疫功能失衡及炎症反应可能是癫痫发病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患者的发病与Th1/Th2优势活化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FLISA)测定32名狼疮性肾炎患者和10名健康人PBMC培养上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结果活动期狼疮性肾炎患者IL-4、IL-10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期、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活动期狼疮性肾炎患者IL-2水平明显低于非活动期、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IFN-γ水平3组间无显著性(P〉0.05)。结论Th2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应答在活动期狼疮性肾炎的发病机制中占主导地位,活动期狼疮性肾炎患者Th1细胞因子的细胞活化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3(SOCS-3)和Beclin1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亳州市人民医院UC活动期患者120例,按1∶1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2组患者均给予补液、营养支持、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1 g/次,4 次/d,连续治疗2周。治疗组在美沙拉嗪肠溶片基础上给予康复新液,30 ml加入150 ml 0.9%生理盐水稀释并加温至37℃后灌肠,每次灌肠时间20~30 min,每日2次,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效果、主要症状积分、肠道黏膜病变程度(改良Mayo评分和Geboes指数)、HMGB1、MCP-1、SOSC-3、Beclin1水平及炎症性肠病问卷(IBDQ)评分。 结果治疗组UC活动期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3% vs 78.33%,P<0.05)。治疗前2组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改良Mayo评分和Geboes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指标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血清HMGB1、MCP-1、SOSC-3和Beclin1水平、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MGB1、MCP-1、Beclin1水平均下降,SOSC-3水平均升高,且治疗组各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IBD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评分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康复新液联合美沙拉嗪对UC活动期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机制可能与HMGB1、MCP-1、Beclin1的下调及SOSC-3的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肺癌患者治疗前后Th1/Th2细胞因子的免疫反应状态变化,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依据。方法40例肺癌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特异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相应的细胞因子量。另设20例体检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肺癌患者治疗前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1(IFN-1)、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2(IL-12)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上述细胞因子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对治疗反应良好患者其细胞因子表达水平表达水平变化越显著。结论肺癌患者体内Th2型细胞因子模式占优势状态,可能与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受损有关,可作为评估肺癌患者预后的一项指标。XUa中国学习动力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细胞因子与病情严重性的关系。方法选取87例 UC 患者(疾病组)与26例健康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指数(UCAI)评估 UC 患者的严重程度。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定量测定 UC 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并比较 UC 患者与健康人以及不同严重程度 UC 的细胞因子水平。结果UC 患者血清 IL-1β、IL-8和 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UC 患者血清中 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间的 IL-4与IFN-γ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根据 UCAI 标准评分,重度活动期、中度活动期、轻度或非活动期的 UC 患者数量分别为17例、29例和41例。重度活动期 UC 患者血清 IL-8、TNF-α水平显著高于中度、轻度或非活动期 UC 患者(P <0.05);IL-1β、IL4、IL-10与 IFN-γ水平在不同活动期的 UC 患者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细胞因子 IL-8、TNF-α与 UC患者病情相关,可能对 UC 的病情评估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徐春焕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36-37,42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信号传导负调控因子3(Suppressorofcytokinesignaling3,SOCS3)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GDM)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GDM患者(GDM组)及20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的胎盘组织中SOCS3的定位及表达水平。【结果】GDM胎盘组织中SOCS3的表达阳性细胞率为(0.92±0.05),较对照组(0.31±0.14)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平均灰度值(21.35±2.28)较对照组(205.06±4.63)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SOCS3在GDM胎盘组织中呈高表达,说明SOCS3可能参与GDM的发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1)在脓毒症小鼠肝脏和脾脏中的变化情况,探讨SOCS在体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小鼠模型.提取肝脏和脾脏组织的总RNA及蛋白,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组织中SOCS1 mRNA的相对含量;用免疫印迹法测定组织中SOCS1相对蛋白含量;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上述指标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 脓毒症小鼠术后6 h肝组织SOCS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均迅速升高,基因表达至24 h达到高峰(P<0.05),蛋白表达一直保持高位;在脾脏中仅检测到SOCS1基因表达,随时间延长逐渐上升,并一直保持高位;肝脏中SOCS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量间呈明显正相关(y=0.110±5.765×10-3x,r=0.837,F=93.309,P<0.01).结论 CLP导致的脓毒症可诱导SOCS1在肝脏和脾脏中进一步表达,提示SOCS1在脓毒症出现后的免疫变化中有重要作用,可利用它们对脓毒症进行干预,以改善脓毒症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RA )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 Toll样受体2(TLR2)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 TLR2所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RA 患者外周血 CD14+CD45+细胞表面 TLR2的平均荧光强度为357.68±86.97,正常人对照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LR2的平均荧光强度为223.71±87.70,活动期 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 TLR2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t=5.478,P=0.005,P<0.01)。结论活动期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表达增高,提示其在 RA发病机制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造血微环境中细胞因子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发病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0例AA患者及8名正常人用酶联免疫法检测骨髓和外周血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CD31)、淋巴细胞归巢受体(CD44)抗原表达水平。结果 AA组骨髓及外周血G-CSF、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CD31、CD44抗原水平却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发现:AA组骨髓及外周血中,G-CSF与外周血白细胞数有髓中粒系比例呈负相关;TNF-α与外周血白细胞数、血小板、血红蛋白及骨髓中粒系比例、红系比例、巨核细胞数均呈负相关;CD31^ 、CD44^ 细胞数与外周血白细胞数、血小板、血红蛋白以及骨髓中粒系比例、红系比例和巨核细胞数呈正相关。结论 造血微环境异常及细胞因子网络失调可能在AA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对脓毒症大鼠肝组织致炎与抗炎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盲肠结扎穿孔(CLP)致脓毒症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脓毒症组和BPI治疗组。分别于CLP后12和24小时处死动物,检测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mRNA及其蛋白表达以及肝功能指标的改变。结果:脓毒症动物肝组织TNF-α及IL-10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其中CLP后12小时组织TNF-α蛋白水平升高幅度明显大于IL-10的改变。BPI治疗12小时组TNF-α基因及蛋白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而IL-10则不同程度地升高;同时,治疗组12小时肝功能指标亦明显改善。结论:脓毒症早期应用BPI治疗可明显抑制肝组织TNF-α等致炎细胞因子表达,并上调局部组织IL-10等抗炎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有助于恢复体内炎症反应平衡与减轻脓毒症所致肝损伤。  相似文献   

18.
任敏  武加标  汤丽  肖菁  蒋立新 《华西医学》2010,(11):2015-2017
目的研究活动期RA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IL-18的表达,并探讨它们与疾病活动程度的关系。方法 2008年12月-2010年1月将63例RA患者,根据DAS28将患者分为高度活动组和低度活动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63例RA患者和27例对照组的白细胞介素-18(IL-18)表达水平。分析IL-18的水平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IL-18在活动期RA中表达水平高于低度活动组、对照组,分别为(238.88±41.75)、(189.11±40.62)、(185.42±44.93)pg/mL,有统计学意义(P〈0.01)。RA活动组患者IL-18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628,P〈0.05)。结论 IL-18水平在RA活动期患者高表达,在RA发病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1(SOCS-1)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家族是一类由细胞产生并反馈性阻断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过程的负性调节因子,最先发现的是SOCS-1。SOCS-1可抑制IL-6、LIF、OSM、INF-γ以及GH等多种细胞因子的信号转导,对体内多种免疫反应的激活起调控作用。SOCS-1异常表达与多种疾病的发病相关,在急慢性白血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SOCS-1与细胞因子的关系及其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于维林  李慧  孙迎娟  罗兵 《检验医学》2006,21(2):155-158
目的 探讨EB病毒(EBV)感染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EBV基因BYRF1和BcLF1表达与SLE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Southern杂交技术检测44例SLE患者和43名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EB病毒(EBV)特异性DNA片段,反向(RT)-PCR检测EBV特异性DNA片段阳性患者病毒潜伏期基因BYRF1和增殖期基因BcLF1的表达。结果 SLE患者组EBV特异性DNA片段BamHI-W阳性率为72.73%(32/4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98%(3/43)(X^2=39.1779,P=0)。32例EBVBamHI-W片段阳性标本中有20例BYRF1mRNA阳性,其中活动期患者9例,稳定期患者11例,活动期和稳定期患者阳性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2907)。EBV增殖期基因BcLF1mRNA16例阳性,其中活动期患者14例,稳定期患者2例,活动期和稳定期患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02)。结论 BYRF1mRNA和BcLF1mRNA的表达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SLE的发病和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