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在西药病房抗菌药物管理中的意义。方法对本院自2015年1月-2016年12月西药房中抗菌药物的等级使用品种进行归纳性的统计分析,采用用药频度(DDDs)对药物等级管理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西药房中抗菌药物的用药金额位居前列的药品主要为头孢菌素类药物、青霉素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采用药品分级管理之后,一线(非限制使用的药物)、三线(特殊使用的药物)抗菌药物的用药频次逐渐下降,二线(限制使用的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逐渐上升。结论采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指导本院抗菌药物的使用,但也存在某些问题,需要在各个科室医师、药师以及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西药房抗菌药物的合理管理。  相似文献   

2.
范高路  刘玲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8):137-138,141
目的:了解2008~2010年河南省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8~2010年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资料,对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8~2010年我院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药品销售总金额的比例呈下降趋势,销售金额居前3位的药品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和喹诺酮类药物;注射用头孢呋辛的销售金额和DDDs排序3年间均位于前列。结论: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选择起点过高,少数品种过量使用及分级管理不够严格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和评价我院2009年度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ABC分析法对我院2009年抗菌药物的使用数量、金额及频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类35种(20.47%),金额占抗菌药物的72.96%;B类30种(17.54%),金额占抗菌药物的19.61%;C类106种(61.99%),金额占抗菌药物的7.43%。A类药品主要是头孢菌素类,且使用金额和频数前20位的药品多是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不合理现象,有待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在我院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6~2008年抗菌药物用药的数据,对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日均费用(DDDc)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以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药物为主;限制类使用的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逐年下降;口服制剂的使用频度大于注射剂。结论: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还是要加强院内各方面监测,加强培训和宣教。  相似文献   

5.
抗生素和抗菌药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编辑同志: 您好,前些日子我在新华网青海频道浏览到这样一则消息"为全面强化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青海省出台了四条措施:(1)对抗菌药物实行严格的分级管理制度,将抗菌药物分为一线、二线、三线,进行分级管理,并有计划地对同代药物轮换使用;(2)严格控制抗菌药物占药品总收入的比例,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不得超过药品总收入的50%;(3)实行审批报告制度,严格控制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对一般感染患者需首选一线抗菌药物,除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二线、三线抗菌药物敏感感染时,可直接使用二线以上药物治疗外,二线、三线抗菌药物使用须分别由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资格或科主任签字同意以后使用,医院每季度将使用情况统计后报省卫生厅;(4)建立抗菌药物出入消耗登记制度,各医院将销售量居前10位的抗菌药物进行统计上报."这里既提到了"抗生素",又提到了"抗菌药物",两者之间可以通用么?有什么区别么?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方法:分别统计2012年、2013年我院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全部药品的比例,全年销售金额前10名抗菌药物以用药频度( DDDs )排序、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等各项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2013年比2012年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总药品金额的构成比明显下降,2013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Ⅰ类切口手术相关指标等数据均比2012年有所改善。结论:医院通过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自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后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对促进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我院2008~2010年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统计分析我院2008~2010年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分析评价其使用合理性,为抗菌药物的供应、管理和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HO药物统计合作中心设定的限定日剂量(DDD)方法对我院2008~2010年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全年药品销售总金额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头孢菌素类使用金额和使用频度比较高;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销售金额排序各年度均列抗菌药物的前4位,抗菌药物口服制剂基本合理,注射剂有滥用现象。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不合理性和盲目性,部分品种的应用缺乏合理性,还需进一步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8.
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门诊病人使用抗菌药物的基本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查询资源管理平台的ORACLE数据库,分类统计2006年4月门诊西药房抗菌药物处方。结果抗菌药物的处方占总处方的32.8%。抗菌药物消耗金额占药品消耗金额的13.6%,均比去年同期有所降低。DDDs排序表明,氟喹诺酮类药物连续两年位居第一位。其次为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以及青霉素类,注射、口服抗菌药物处方数分别占抗菌药物处方数的49.3%、36.6%。结论门诊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比去年同期有所改善,但注射用抗菌药物使用率有所增高,选择趋向于高效、广谱、新型抗菌药物,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强 《当代医学》2011,17(3):152-153
目的评价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情况。方法抽取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全部含抗生素处方(不含中药抗菌药),对处方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抗菌药物用药金额占总金额的25.5%,头孢菌素类药物用药金额居第一。结论抗菌药物用药基本合理,但预防用药时间过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榆次区人民医院近两年来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以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水平。方法:对榆次区人民医院2011~2012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销售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等进行分析。结果:2011~2012年抗菌药物的品种相对稳定,销售金额占西药销售金额的比例减小,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抗菌药物所占比例增加。结论: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然存在问题,应进一步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取主动干预和管理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对我院神经内科和儿科门诊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合理用药国际网络(WHO/INRUD)选择性用药指标调研方法(SDUIS),设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观察指标;采用主动干预医师处方行为策略进行干预,连续干预3次,比较干预前、后观察指标值的变化。结果:我院神经内科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注射剂使用率分别从干预前的63.4%、18.4%下降至3次干预后的35.0%、8.0%;儿科两项指标分别从干预前的56.8%、24.2%下降至3次干预后的24.0%、10.0%;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综合合理率由47.4%提高到92.6%。结论:加强临床干预和管理,有助于提高门诊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对改善合理用药实践是有效和可行的,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和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谷蓉芳 《中外医疗》2013,(18):163-164
目的对风险管理在介入护理管理当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该院在2012年6月—2013年2月收治的外周介入患者100例,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观察组中对患者进行风险管理,在对照组中对患者进行一般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在采用不同护理措施后的临床症状以及并发症率,并将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在临床症状和并发症率等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护理管理中加入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产生风险的几率,另一方面还能够对一些并发症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以及提高患者满意度,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借用柔性管理理论,在学院军事化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大学生管理的新模式,以探讨如何既有效地加强大学生的管理,又能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周花春 《中外医疗》2011,30(19):147-148
在日常护理管理工作中,运用人性化管理理念,重视人性化管理,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强化自我管理意识,从而提高了护理人员素质和护理质量,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认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提高我国预防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策略。方法:收集1999-2009年间189篇我国医院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文献,综合分析我国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主要类型和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同时介绍美国目前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模式。结果:我国医院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存在5类突出问题,包括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选药不当、预防性用药时机不当、术后预防用药时间过长和联合用药不合理。结论:医院应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管理政策,建立抗菌药物使用全过程的标准化、信息化监测与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重点研究和探讨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以及可行性。方法研究和比较对我院于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0日急诊科就诊的1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89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采取团队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N-Y--作的满意度、焦虑程度以及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急诊科病区内的服务态度满意度、各项护理质量以及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均有较为明显的提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团队管理模式,能够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进而可促进急诊护理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17.
胡晓玲 《中外医疗》2013,32(17):162-163
目的探讨全面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0年6月—2012年6月对临床23个护理单元420名护理人员建立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对模式建立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做相关比较,并对比评分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2010年6月考核评分85分以上的护理人员仅为89.74%,2011年有显著升高为95.73%,并在2012年持续上升为97.6%。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前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76.48%,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后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9.09%,实施前后比较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使护理管理更为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对护理危险因素有了较好的预防,患者的满意度也有了相应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史敏 《中外医疗》2016,(26):148-150
目的:分析人性化管理应用于门诊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按照入院时间先后,方便选取该院门诊2014年1—6月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该院门诊2014年7—12月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管理模式,实验组患者则在门诊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门诊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能让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具有门诊护理管理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医院科研的发展水平对提高医院诊疗水平起着重要作用.面临激烈的竞争,如何进行科研课题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对科研课题管理我们正在探索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法,使科研工作能真正起到促进医院诊疗水平,打造我院品牌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我们对课题进行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20.
试论病案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病案是医疗业务管理信息的主要载体。随着现代医学和医院管理学的发展,病案管理的内涵更丰富、外延更宽泛。病案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更为突出,并成为医院战略管理、经营管理、行政管理、医疗管理、科研管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