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口咽部护理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丽群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2):2284-2285
【目的】探讨口咽部护理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方法】将98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改良的口咽部护理和常规口腔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口腔溃疡和口腔真菌感染发生率以及VAP发生时间。【结果】实验组VAP、口腔真菌和口腔溃疡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VAP发生时间明显早于实验组(P〈0.01)。【结论】对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加强口咽部护理对预防VAP的发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两种口腔护理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纱球擦拭加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冲洗法及常规护理方法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采用单双号完全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采用纱球擦拭加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口腔冲洗法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口腔护理法进行口腔护理.从口腔清洁度、口腔溃疡和口腔真菌感染3方面对两种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的口腔清洁度明显改善(P<0.05),口腔溃疡的发生率及口腔真菌感染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纱球擦拭加复方氯已定含漱液冲洗法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口腔护理法,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氯己定溶液用于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12月在我科住院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葡萄糖酸氯己定溶液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口腔护理后口臭、口腔溃疡及口腔真菌感染3个方面的效果。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口臭、口腔溃疡及口腔真菌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葡萄糖酸氯己定溶液进行口腔护理效果优于生理盐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本院自制的中药漱口液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中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1月1日~2014年12月30日,在本科住院的66例气管插管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患者采用本院自制的中药漱口液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采用复方氯己定嗽口液口腔护理,观察2组患者口腔护理后患者口臭、口腔溃疡、口腔疱疹、口腔真菌感染、VAP变化性况。结果 2组患者口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口腔溃疡、口腔疱疹、口腔真菌感染和VAP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气管插管的危重患者采用自制中药漱口液进行口腔护理,能有效维护患者口腔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联合负压吸引护理预防重症医学科(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ICU收治的150例接受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Ⅰ组和观察Ⅱ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观察Ⅰ组采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进行口腔护理。观察Ⅱ组采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联合负压吸引进行口腔护理。比较三组口腔护理效果及口腔清洁满意度、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费用、好转率的差异。结果观察Ⅱ组口腔溃疡率、口腔异味率、污垢残留率、插管3天和7天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观察Ⅰ组,而好转率和口腔清洁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和观察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联合负压吸引预防气管插管患者VAP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使用一种三氯新含漱液进行口腔护理,对行气管插管病人的作用。方法将70例在ICU病房住院的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常规口腔护理,试验组使用益口含漱液进行口腔护理,以患者口腔异味、溃疡情况、牙菌斑指数及VAP发生率为指标对所有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8例患者有口腔异味,而对照组17例患者有口腔异味;发生口腔溃疡者,试验组5例,对照组16例;试验组牙菌斑指数为0.98±0.23,对照组牙菌斑指数为1.43±0.35;试验组与对照组VAP发生率分别为11.43%及34.29%。结论使用三氯新含漱液对气管插管病人进行口腔护理可减少患者VAP的发生率,可作为预防VAP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益口含漱液对气管切开昏迷患者进行口腔灌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伴有口腔并发症的气管切开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益口含漱液进行口腔灌洗,对照组采用等渗盐水溶液进行口腔灌洗。从口臭、牙龈红肿出血、口腔溃疡3方面对两种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口臭(X^2=18.950,P〈0.05)、牙龈红肿出血(X^2=17.635,P〈0.05)、口腔溃疡(X^2=9.000,P〈0.05)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益口含漱液为气管切开昏迷患者进行口腔灌洗液临床效果优于等渗盐水溶液,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经口气管插管60例口腔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的方法。方法:选择6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棉球擦拭加口腔冲洗法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口腔护理法进行口腔护理。从口腔清洁度、口腔溃疡发生率、口腔真菌感染率3方面对两种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口腔护理后口腔清洁度≤6分者由26例降为4例,对照组由25例降为1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口腔护理后口腔溃疡发生率和口腔真菌感染率分别为13.33%(4例)和6.67%(2例),对照组分别为46.67%(14例)和36.67%(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棉球擦拭加口腔冲洗法效果优于传统口腔护理法,且操作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寻找普遍适用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方法,预防或减少感染的发生。方法将6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采用改良式口腔护理方法,使用Oral-B牙刷、口镜、吸唾管、棉棒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口腔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口腔护理后牙菌斑、口腔细菌株数有无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口腔护理后牙菌斑指数、口咽菌减少和转阴株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口腔护理方法能有效去除牙菌斑,减少细菌数量,预防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ICU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使用组合吸痰管进行口腔护理的效果。方法:将118例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试验组62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棉球擦洗法;试验组使用组合吸痰管达到口腔冲洗与擦拭结合口腔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口腔清洁度、口腔溃疡发生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口腔清洁度优于对照组,且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管插管患者采用组合吸痰管的方法进行口腔护理,提高了口腔的清洁度,有效地降低了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寻求一种更有效、便捷的口腔护理工具,提高口腔护理质量,减少心内直视手术术后患者口腔和肺部并发症。方法按入院先后将2011年6—12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行心内直视手术的13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应用传统口腔护理包,观察组采用新型口腔护理刷,比较两组患者口腔护理前后口腔黏膜损伤、口腔异味、口腔溃疡、清洁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士完成操作的时间等。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口腔异味、口腔溃疡、黏膜损伤及清洁度情况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口腔异味、口腔清洁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均P〈40.01)}VAP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士操作准备时间及操作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新型口腔护理刷在心内直视术后患者口腔护理中应用对减少口腔和肺部并发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氧化电位水(electrolyzed oxidizing water,EOW)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2年7月入住上海市浦东医院经口气管插管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用EOW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口腔异味、口腔炎症、溃疡、口腔细菌株数、pH和牙菌斑等口腔状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口腔异味、口腔炎症、溃疡、口腔细菌株数和牙菌斑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EOW进行口腔护理预防口腔相关并发症明显优于生理盐水,可减少或控制口咽部细菌寄居数,预防口腔异味、口腔炎症和溃疡的发生,对预防或减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产儿口腔运动的护理干预(prematrue infant oral motor intervention,PIOMI)用于存在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的干预效果。方法将60例存在经口喂养困难入住NICU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喂养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产儿口腔运动的护理干预,应用新生儿口腔运动评估量表(Neonatal Oral Motor Assessment Scale,NOMAS)对早产儿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时胎龄、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胎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从开始经口喂养过渡到完全经口喂养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但对照组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的喂养效率高于观察组(P0.05)。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观察组喂养失调型态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障碍型态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产儿口腔运动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早产儿口腔运动功能,缩短喂养进,改善喂养表现。  相似文献   

14.
复方双氧水用于鼻饲病人口腔护理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复方双氧水应用在鼻饲病人口腔护理的效果。方法60例留置胃管鼻饲且无口腔并发症的病人按照住院号个位数的单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用复方双氧水、生理盐水为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每天2次,连续7d,并设观察表,记录病人每天的口腔情况,包括口腔pH值、口臭程度、舌苔情况、舒适度及其他。结果在维持口腔正常pH值、改善口臭和舌苔、增加舒适度方面,复方双氧水与生理盐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预防口腔红肿、溃疡、牙龈出血方面,效果无差别(P〉0.05)。结论复方双氧水比生理盐水能更有效地使留置胃管病人口腔pH值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更好地改善口臭、舌苔,并能使病人感到更舒适。  相似文献   

15.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杰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8):710-711,713
目的探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有效的口腔护理方法。方法将120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拭口腔,实验组用生理盐水冲洗加活性银离子抗菌液棉球擦洗,定期观察两组发生口臭、口腔炎性反应、口腔溃疡、肺部感染的情况。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显示2组有明显差异,实验组各种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加活性银离子抗菌液棉球擦洗,可以有效预防各种口腔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预防急性脑卒中患者误吸的护理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47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288例)和对照组(182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吞咽障碍筛查及相应的摄食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吞咽障碍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吞咽障碍患者中实验组经口及经胃管摄食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预防误吸护理可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辅助治疗贝赫切特综合征阿弗他口腔溃疡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30例贝赫切特综合征阿弗他口腔溃疡患者作为对照组,抽取2011年11月—2013年7月收治的30例贝赫切特综合征阿弗他VI腔溃疡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综合治疗和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锡类散辅助治疗,观察组患者用康复新液辅助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4d时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3,P〈0.05)。结论康复新液辅助治疗贝赫切特综合征阿弗他口腔溃疡,同时做好相关护理,在相同时间内,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抽吸式牙刷结合牙膏在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中效果,以提高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质量。方法:对入住我科12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试验组采用抽吸式牙刷结合牙膏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口腔护理方法。结果:试验组患者口腔护理后口腔炎症、口腔溃疡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使用抽吸式牙刷结合牙膏进行口腔护理能预防口腔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刺营微创疗法治疗南极科考队员复发性口疮的疗效。方法:先刺溃疡面中央,再沿中央往外均匀点刺数针至数十针(视溃疡面大小),以血溢满溃疡面为宜。结果: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愈率83.3%(5例),总有效率100%(6例)。结论:刺营微创疗法治疗南极科考队员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口腔刺激和非营养性吸吮单独使用和联合使用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表现的影响。方法按照简单随机化分组的方法,将12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4组,其中非营养性吸吮组28例,在管饲喂养期间,喂养前、喂养后各给予安慰奶嘴吸吮5 min,7~8次/d;口腔刺激组29例,在管饲喂养前15 min进行12 min的口腔刺激,1次/d;非营养性吸吮和口腔刺激联合使用组33例,在管饲喂养之前15 min进行12 min的口腔刺激和3 min的非营养性吸吮,1次/d;对照组32例,接受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喂养护理常规。记录4组早产儿从开始经口喂养过渡到完全经口喂养所需要的时间,并对4组早产儿的喂养表现进行测定。结果非营养性吸吮组、口腔刺激组和两者联合使用组从管饲喂养过渡到完全经口喂养所需要的过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经口喂养时,非营养性吸吮组、口腔刺激组和两者联合使用组之间喂养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P0.05);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两者联合使用组早产儿喂养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经口喂养时,两者联合使用组的喂养成效和摄入奶量比高于对照组,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4组早产儿的喂养成效和摄入奶量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运动干预能够缩短早产儿从开始经口喂养过渡到完全经口喂养所需要的时间,能够增加喂养效率,非营养性吸吮和口腔刺激联合使用有助于喂养成效和摄入奶量比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