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腹Heller手术加部分胃底折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腹Heler手术加部分胃底折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王如文蒋耀光范士志向杰吴旭1988年2月~1997年1月,我科采用经腹贲门肌层切开(Heler)手术加部分胃底折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39例,疗效满意。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9例,男17例,女...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78年10月至1993年8月,为72例贲门失弛缓症病人行外科治疗。手术分贲门成形加幽门成形、Heller’s术和Heller’s术附加胃底折叠固定术三种术式。经术后半年到12年随访结果表明,无论何种术式,均存在反流性食管炎问题。但是,Hellel’s术附加胃底析叠固定术其疗效、抗反流作用均优于其他术式。  相似文献   

3.
膈肌瓣成形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组从1982年3月 ̄1995年12月共收治贲门失驰缓症63例(包括外院会诊6例),男27例,女36例。其中单纯的Heller手术17例,Heller手术附加胃底固定术9例,Heller手术^+膈肌瓣成形术32例。3例病人合并贲门癌,2例因粘附分离时严重破损,无法修补,均行贲门切除,食管胃弓下吻合术。三种术式比较,作者体会到膈肌瓣成形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手术操作较简单,比较安全,并发症少。对32例  相似文献   

4.
经腹腔镜改良Heller手术加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方法及其优势。方法:经腹腔镜行食管贲门括约肌切开术(改良Heller手术)加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1例。结果: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40m in,术中出血量30m l。患者术后第3天进软食无异常后出院。术后3个月食管下括约肌(LES)残留压、松弛率以及食管基础压均恢复正常,钡餐结果显示为正常食管影像,24h食管pH值测定正常,未见返流。随访6个月,症状无反复。结论:经腹腔镜改良Heller手术加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具有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胃食管结合部常见良性疾病的腹腔镜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食管结合部常见良性疾病(胃食管反流病和贲门失弛缓症)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1年6月~2009年6月,对283例胃食管反流病(GERD组)实施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其中Nissen胃底折叠术127例,Toupet胃底折叠术55例,Dor胃底折叠术101例;对33例贲门失弛缓症(贲门失弛缓症组)实施腹腔镜Heller肌切开联合Dor胃底折叠术。结果全组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60~125min,平均78min;术中出血量40~120ml,平均66ml;术后住院时间3~21d,平均4.2d。术后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术后3个月复查胃镜、上消化道造影、食管测压和24hpH检测均恢复正常。GERD组272例随访3个月~8年,平均3.5年,对手术结果满意率95.6%(260/272),21例有进固体食物时轻度哽噎感,6例反酸症状复发,使用抑酸药物可控制。贲门失弛缓症组33例随访3个月~4年,平均2.1年,均可正常进食,无吞咽困难或反酸表现。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食管结合部良性病变具有独特优势,充分体现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行、疗效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腹腔镜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初步临床经验。方法2005年2~8月,对肺功能较差、合并肾功能不全或怀疑存在胸膜腔粘连的8例贲门失弛缓症行腹腔镜下Heller联合Dor胃底折叠手术,并进行随访。结果手术时间70~184min,平均103.8min;1例术中食管穿孔改开腹手术修补成功;术后住院3~10d,平均5.1d。术后随访1~6个月,平均3.8月,7例症状缓解,1例轻度吞咽困难。全组无手术死亡。结论腹腔镜具有刨伤小、术中暴露较佳、术后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腹腔镜下Heller术可作为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是否附加胃底折叠术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贲门失弛缓症是以食管括约肌(LES)肌间神经丛去神经病变所致的平滑肌松弛障碍、贲门狭窄、食管体部缺乏推进性蠕动的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改良贲门肌切开加食管前胃底折叠术(改良Heller-Dor术)简单易行,治疗效果较好,尤其是抗反流效果满意。我院2000年4月~2011年10月完成腹腔镜下贲门括约肌切开加部分胃底折叠术68例,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手术配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贲门失弛缓症的外科治疗:附30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组贲门失弛缓症30例,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略多于女性,27例作改良式Heller氏手术,单纯切开食管喷门肌层,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高(33.3~40%),附加用膈肌瓣或胃底褶叠术后,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减少(12.5%),目前此种方法是较为理想的方式,本文对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Heller术加胃底前壁折叠固定治疗贲门痉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eller术加胃底前壁折叠固定治疗贲门痉挛陈书山,张振兴,赵广明自1986年以来我们采用胃底前壁折叠术治疗贲门痉挛2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女各10例。年龄15~56岁,其中15~40岁者16例。病程1~13年。均有间歇性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孔法腹腔镜下Heller肌切开联合胃底折叠治疗贲门失迟缓症的效果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7月~2011年10月完成的26例腹腔镜下Heller肌切开联合胃底折叠术的临床资料。手术采用三孔法,术中使用自制简易拉钩,行Heller肌切开联合Dor胃底折叠,观察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并随访。结果所有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65—260min,平均110.6rain。出血量25~100ml,平均53.2ml。术后住院时间3~7d,平均5.8d。1例术中食管黏膜破裂,修补后无食管漏。术后随访18~72个月,平均34.7月,无复发,饮食无明显不适。结论三孑L法腹腔镜下Heller肌切开联合胃底折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具有手术部位显露效果好,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效果确切,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术后病人腹部美观,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良好微创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食管下段贲门肌层切开联合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行腹腔镜食管下段贲门肌层切开联合Dor胃底折叠术治疗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临床数据。结果:31例均成功行腹腔镜手术,27例术前与术后3个月吞咽困难评分(1.10±0.18与0.91±0.12,P<0.01)、术前与术后胸骨后疼痛评分(0.38±0.04与0.36±0.03,P<0.05)症状得到有效缓解,体质量指数(21.32±1.26与20.47±1.34,P<0.05)及生活质量指数(85.69±7.78与80.43±9.19,P<0.05)明显优于术前。结论:腹腔镜食管下段贲门肌层切开联合Dor胃底折叠术对于改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临床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1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微创外科对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实施腹腔镜改良Heller手术并胃底折叠术。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120~165 min,平均139 min;术中失血50~200 ml,平均88 ml;术后第1天进食,吞咽困难症状消失,无手术相关并发症。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8~31个月,平均19个月,无症状复发或出现返流症状。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安全、效果良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经脐单切口腹腔镜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及食管裂孔疝的经验,提高腹腔镜临床应用的水平。方法:2010年3月—2011年10月分别对3例贲门失迟缓症进行单切口腹腔镜食管Heller肌切开、Dor胃底折叠术,对4例食管裂孔疝患者进行单切口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Nissen胃底折叠术。结果: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15~180 min;出血量50~110 mL;住院时间5~7 d。所有患者均无术后出血、食管漏、发热感染等并发症。患者术后脐部切口愈合良好,美容效果明显。结论:对于有经验的腹腔镜外科医生,单切口腹腔镜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及食管裂孔疝是安全可行的,并具有极佳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采用腹腔镜联合胃镜微创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2005年12月至2009年3月,天津市南开医院对26例贲门失弛缓症病人实施腹腔镜Heller括约肌切开加Dor胃底折叠术,术中联合胃镜进行定位、检查,对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并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26例均完成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1例术中食管黏膜破损,经胃镜证实后行腹腔镜下修补术,随访观察4~42个月无吞咽困难,1例术后1年内出现轻度胃食管反流及胸骨后疼痛症状,术后3个月复查食管测压、胃镜、上消化道造影提示均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腹腔镜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的特点,术中联合胃镜操作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免气腹辅助3D腹腔镜改良Heller肌切开联合Dor胃底折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3年7月~2015年11月对32例贲门失弛缓症行免气腹辅助3D腹腔镜下贲门食管肌层切开,联合Dor胃底折叠术(前部180°胃底折叠缝合术)。结果 32例均成功完成免气腹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71.6±36.8)min,术中出血量(23.6±18.4)ml,住院时间(8.2±2.6)d,无食管漏等并发症及死亡。32例术后随访6~34个月,平均15.3月,Eckardt评分Ⅰ级20例(62.5%),Ⅱ级9例(28.1%),Ⅲ级3例(9.4%);手术有效29例(90.6%),失败3例(9.4%)。23例术后6个月复查食管吞钡造影,食管最大横径(31.1±5.2)mm,较术前(45.3±8.0)mm明显改善(t=11.064,P=0.000)。结论免气腹辅助3D腹腔镜改良Heller联合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贲门失驰缓症术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理论手术。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贲门失驰缓症病人的治疗效果,评估手术方式与其疗效的关系。结果:单纯Heller肌层切开术15例,Heller 手术附加Belsey Mark IV胃底折叠术17例,自行设计的改良Heller手术附加胃底折叠术34例,全组随访3年以上,失访3例按无效计算,疗效优,良占91.2%(60/66),单纯Heller手术病例术后复发3例(3/15,20.0%),发生反流性食管炎4例(4/15,26.7%),Heller手术附加Belsey MarkIV胃底折叠术发生反流性食管炎2例(2/17,11.8%),膈裂孔疝1例(1/17,5.9%),而改良Heller手术附加胃底折叠术无复发及反流,全组无手术死亡及其它并发症。结论:改良Heller手术附加胃底折叠术是治疗贲门失驰缓症的较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和贲门失弛缓症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索三种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及Heller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1995年12月至2004年9月,经腹腔镜手术治疗了胃食管反流病人45例和贲门失弛缓病人5例。术前常规行胃镜与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者50例,加行食管测酸、测压检查者39例。腹腔镜单纯胃底折叠术10例(Nissen式1例,Toupet式9例);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加胃底折叠术35例(Nissen式11例,Toupet式24例)。Heller肌切开术加Dor胃底折叠术5例。结果:全组病人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20(60~36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5(10~100)ml,术后日平均引流量20(10~100)ml,平均住院7(5~12)d。其中前10例使用电刀者平均用时210(180~360)min,中转开腹1例;后40例使用超声刀者平均用时100(60~180)min。术中脾被膜划破出血2例,12例Nissen式胃底折叠术后有1例出现吞咽困难,1月后缓解。42例获随访的病人中40例不再需要服药。其中5例Heller肌切开术Dor胃底折叠术病人术后第2天即可顺畅进食,且无反流。结论:与传统的经胸或经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和Heller肌切开贲门失弛缓症的病人具有心肺干扰小、麻醉难度低、创伤小、痛苦轻、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康复快、疗效好等突出优点。经过不断改进手术设计和加强训练可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食管肌层切开术加不同胃底折叠术式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或弥漫性食管痉挛的远期效果.方法 1978年1月至1998年10月,共64例贲门失弛缓症或弥漫性食管痉挛患者经左胸行Heller手术+抗反流手术.其中21例加行Nissen全胃底折叠术(Nissen组),43例加行BelseyⅣ式部分胃底折叠术(Belsey组).患者于手术前后行影像学、食管核素排空、食管压力测定和内窥镜检查及24 h pH值监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术后6年随访,Nissen组吞咽困难(P=0.025)及核素潴留(P=0.044)的发生率高于Belsey组.两种术式均可降低食管下括约肌的压力梯度.Nissen组术后食管直径较术前增加(P=0.012),而Belsey组增加不明显(P=0.695).两组烧心与反酸症状均少见.Nissen组有8例患者、Belsey组有1例患者因复发性吞咽困难需行二次手术(P<0.01).结论 在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或弥漫性食管痉挛患者时,加行全胃底折叠术可能并不适宜,而部分胃底折叠术可以提供满意的抗反流效果,且不会显著影响食管排空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探讨贲门失弛缓症外科治疗理想术式。方法 :对贲门失弛缓症行Heller术 2 0例和改良Heller术加胃底覆盖 2 8例进行比较。结果 :行改良Heller术加胃底覆盖明显优于Heller术。结论 :改良Heller术加胃底覆盖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下贲门括约肌切开术(Heller手术)在国内外逐渐兴起,使贲门肌失弛缓症的治疗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2000年4月~2011年8月,我院完成腹腔镜下贲门括约肌切开、胃底折叠术(Heller手术)58例,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I临床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