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浅述中医脑系痰证的治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认为痰为诸病之源 ,谓 :“百病多由痰作祟” ,又有“怪病多痰”之说 ,脑系疾病常见痰邪作祟之象。历代医家认为 ,痰邪作祟的各种表现庞杂莫测 ,以痰冠首的病症称谓纷繁错杂。因此 ,对痰证规律性特征及治疗方法的认识吸引了无数后来者。在遵循前贤基础上 ,兹就脑系疾患痰证的临床特点及相关治疗经验归纳介绍如下。1 脑系疾患痰证的症状体征及致病特性首先 ,脑系之痰证可见有形之痰 ,更多以无形之痰为表现 ,虽曰“无形”却有象可寻 ,有征可依 ,有些医家将这种无形之痰的各种表现形式称为“痰象” ,脑系痰证以无形之痰为表现特点 ,不仅存…  相似文献   

2.
痞者,闭也,闭塞不通也。病者自觉闷塞、郁满、上顶、下坠、急迫、窜逆、饱胀等感觉,或有形或无形之征。有痞块与痞满之别。痞块者,伤于饮食,脾胃亏损,邪积腹中,阻塞气道、气不宣通,而与痰食相搏,遂结成块,伏于皮里腹内,故有形;痞满者,因气道运行失调,或停滞、或阻塞、或不循常道,气不得顺畅,阻满而无实质可指,故无形。一、正名《内经》载有积气、痃癖、伏梁,息积等类似“痞块”的专论。《难经·五十六难》称“积”是五脏所生;“聚”是六腑所成。并将五积——肥气、伏  相似文献   

3.
痰饮为病可分有形与无形两类。所谓有形,是指狭义的,视之可见,触之可及,听之有声的痰饮。所谓无形,是指广义的,能导致各种病变,但没有实质性的痰与饮。痰饮者,随气升降,无所不至,蒙蔽清窍,阻塞经络,流注肌肤,壅遏脏腑,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痰证病变。诸如头目眩晕,心悸怔忡,恶心呕吐,咳喘气短,四肢不举,肌体水肿,甚则癲狂,昏不识人等。所以有“百病多由痰作祟”以及“怪病生于一痰”的说法。试就其病因病机结合临床实践分述如下。一、痰饮是引起多种疾病的病因之一痰饮虽是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但同时又能  相似文献   

4.
痰是水湿代谢障碍所形成的一种病理产物,在一定条件下又可能成为疾病发展变化、迁延不愈的重要因素。痰之为病,非常广泛,既指排出体外的“有形之痰”,又指表现为痰的特异症状,即“无形之痰”。由于它的生成原因不同,所以在性质上有寒、热、燥、湿等多种;由于它所在的脏腑部位不同,症状表现亦各具特点。痰之已成,留于体内,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或阻于肺,或停于胃,或蒙心窍,或郁于肝,或动于肾,或流窜经络,变生它证。所以古人有“百病皆由痰作崇”“怪病多痰”之说。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适当加以治痰之药,常可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慢性肝病的治疗中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5.
痰证是因人体脏腑气血失和,以致水湿停聚而形成"痰"的病理产物所致的多种病证.故前人有"痰为百病之源"、"怪病皆由痰生"之说.痰证在临床上的表现可涉及内、外、儿、妇等各科,其病理变化也是极其复杂的.  相似文献   

6.
浅谈“痞满”证候与治疗赵菊琴,戴祖汀,肖汉玺,戴红030012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痞满是指心下痞塞,胸隔满闷,触之无形不痛之证候。病位在胃腑,亦称“胃痞”,但亦可因肝、脾、胆、肠等病证累及而致病。如慢性胃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胃神经官能症等病,均可出现...  相似文献   

7.
积证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证。东汉以前的医经名著《难经·五十五难》:“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明代《景岳全书》:“盖积者,积垒之谓,由渐而成者也。……由此言之,是坚硬不移者,本有形  相似文献   

8.
咳喘是肺病的主要症状。咳喘与痰密切相关,咳喘每多夹痰,痰也往往导致咳喘。其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别,病机有寒热虚实之分,然而止咳化痰平喘药物繁多,所以临证合理组方用药是取得疗效的关键。笔者根据多年临床观察,颇有心得,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咳喘是肺脏病变的主要症状。咳喘与痰密切相关,咳喘常夹痰邪,痰也易致咳喘。其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其病机有寒热虚实之别。止咳平喘药种类较多。笔者就自己的一点心得略做浅谈。  相似文献   

10.
痰,是由各种原因导致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它一旦形成之后,又能引起人体生理活动失常而发生多种病变,故又可将它归属于致病因素。痰的概念比较广泛,一般分两大类:一是指能咯吐而出,视之可见的痰液,称为“有形之痰”;一是指虽不能咯吐而出,但其为病有痰的表现,这种情况,称为“无形之痰”。神志,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它由心主宰,以血为物质基础。如血液充足,心脏功能正常,则精神健旺,意识清晰,思维敏捷。如各种原因导致心的功能失常,则往往引起神志的改变,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因痰对心的影响而引起的神志病变。由于这种…  相似文献   

11.
咳嗽为临床最常见的病证之一,由失治误治,迁延日久,而致顽笃缠绵者甚多,考咳之所生无不由邪之干肺,气道失畅无不由痰之痹阻,故驱邪祛痰辄为止咳宁嗽之第一要务。然痰有寒热之异,证有虚实之殊,求咳之寒热虚实在四诊中莫贵于辨痰之色、质、量、味、形、嗅为之可靠。因咳嗽病位在肺,且肺又为贮痰之器,由器而排出之痰,常能真实反映病证之  相似文献   

12.
1 痰的定义 痰有两种涵义,即狭义的痰和广义的痰。狭义的痰一般是指肺部渗出物及呼吸道的分泌物或咳咯而出,或呕恶而出。广义的痰是指由于机体气机郁滞或阳气衰微,不能正常运化津液,使体液滞留积聚于机体某一部位,且变幻百端。因此,中医十分重视这种无形之痰。痰的形成与肺、脾、肾、肝、三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中医领域,“哮”和“喘”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病证。《医学正传一哮喘》即已将哮和喘分为二证。“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临床以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主症。“喘证”以呼吸急促,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喘未必哮”,而“哮必兼喘”,哮病久延可发展成为经常性的痰喘,但一般通称的“哮喘”是指“哮病”。哮证的病因可分为外因与内因,外因主要以“痰”为主,  相似文献   

14.
百病皆由"痰"作祟痰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痰是人体体液的一种,是由于人体水液输布运化失常而形成的一种病理产物,是中医病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导致脏腑功能失常而产生疾病的重要原因。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痰是指呼吸道分泌物和肺部渗出物,咳吐而出,可目视而得,又称有形之痰。广义的痰泛指因体内水  相似文献   

15.
难治性咳嗽属于临床多发病、常见病、疑难疾病,疗效多不理想,西医以对症和病因治疗为主,效果一般。该病中医病因病机繁多而复杂,治疗难度大,仅仅从肺论治,疗效多不理想。冯佩银教授以“火郁发之”理论为指导,认为“火郁”是难治性咳嗽的核心病机,是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的关键。主张痰热即为“郁火”或“郁热”,是无形痰或有形痰遏伏火或热于内,使火热不得透达于外,而与痰胶着于内。其治则治法是“火郁发之”,即清热化痰,通达气机,使郁热得以透达于外而解。在此理论指导下,冯佩银教授创制了金利止咳颗粒。金利止咳颗粒是清热透邪,展布气机,宣降肺气法的典范,疗效可靠,安全无毒,被广大患者充分认可。  相似文献   

16.
常见不孕 (育 )的病因有 :肾虚、血虚、肝郁、宫寒、痰湿等。中医分型为“肾虚型”、“肝郁气滞型”、“痰瘀互结型”和冲任失调型。男子不育常有先天性睾丸不发育或发育不全 ,生殖器官的炎症 ,损伤、畸形或患有结核等 ,导致精子的产生、生存、输送障碍影响精卵着床而导致不孕 ,另外阳瘘、早泄、遣精、手淫及免疫因素也不容忽视。所以本病既有肝肾、气血不足之“本虚”又有气滞血瘀、痰湿阻络之“标实” ,是虚实夹杂 ,标本同病的复杂病证。辩证施治 :采用西医诊断 ,结合舌脉等四诊检查。以“孕育生精丹”为基础方 ,辩证与辨病相结合。这些或…  相似文献   

17.
损伤有外伤、内伤之分.外伤皮肉筋骨,内伤气血脏腑.损伤无论内外,均与气血有密切关系.气无形,血有形.瘀血、亡血,有目共睹,故有"损伤专从血论"之说,实则"跌仆闪挫,卒然身受,由外及内,气血俱伤病也."  相似文献   

18.
不寐之病,病位在心(神明之心),与脾、肾、肝、肺也密切相关。病因方面,内有七情、痰瘀与体虚,外有火邪之侵袭。病机不外虚实两端,气血精津不足致心神失养,气滞、血瘀、痰火等邪致心神不宁。单一证型有八:痰火扰心、火郁灼心、滞气郁心、瘀阻心络、心虚胆怯、心脾两虚、心肾阴虚和心肾阳虚。至于治疗,补虚泻实、调整阴阳。  相似文献   

19.
阳明包括手阳明大肠与足阳明胃,其病变以“胃家实”为特点,即胃热亢盛和肠府燥结两个方面。前者无形热势散漫,呈现大热、烦渴等热盛于外的证象,叫做阳明经征;后者有形热邪内结,呈现便秘、潮热等热结于内的证象,叫做阳明府证。无论经证、府证,就其病位来说,都属于里;就其病情来说,都属于热;  相似文献   

20.
正血瘀证主要是指各类致瘀因素,如气滞、气虚、痰凝、寒凝、血热和外伤等,导致离开经脉之血不能及时消散和淤滞于某一处,或血流不畅、运行受阻、郁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呈凝滞状态而引起的病证。血瘀证一直是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热点领域,它的病因目前未能完全解析,很多研究者认为血瘀证与炎症发生、血流动力学和血小板功能改变等多因素相关,血瘀证形成过程中患者多项临床实验室检测指标发生改变。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