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郭明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4):121-121
目的:总结鼻窦黏液囊肿的诊断和治疗经验,以降低其漏诊、误诊的发生率。方法对我科收治的鼻窦黏液囊肿病人3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鼻窦黏液囊肿病人主要表现为头痛、面部隆起、眼球移位、流泪等非鼻部症状。其中35例行单纯鼻内镜手术,4例行鼻内外联合入路手术。术后随访0.5~2年,36例(92.3%)症状缓解或消失,3例(7.7%)症状无改善。结论:鼻窦黏液囊肿鼻部症状不明显,应根据病变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预防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鼻窦黏液囊肿3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鼻窦黏液囊肿的诊断和治疗经验,以降低其漏诊、误诊的发生率.方法 对我科2002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39例鼻窦黏液囊肿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9例鼻窦黏液囊肿病人主要表现为头痛、面部隆起、眼球移位、流泪等非鼻部症状.其中35例行单纯鼻内镜手术,4例行鼻内外联合入路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2年,36例(92.3%)症状缓解或消失,3例(7.7%)症状无改善.结论 鼻窦黏液囊肿鼻部症状不明显,应根据病变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预防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鼻窦黏液囊肿的成因并探讨其手术进路。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鼻窦黏液囊肿的好发部位、病因学、手术治疗方法,总结其手术治疗的进路选择原则。结果囊肿位于额窦72例,上颌窦38例,筛窦15例,蝶窦9例,囊肿累及多个窦腔18例。位于不同鼻窦的152例囊肿中,97例(63.8%)经鼻内进路予以切除。72例额窦黏液囊肿患者中,有23例(31.9%)需采用额部冠状切口骨成形进路予以切除,13例(18.1%)采用鼻内、鼻外联合进路得以切除,较早期的7例采用Jansen-Ritter术式予以切除。术后经过平均60个月的随访,治愈率95.4%,复发率4.6%。结论传统的鼻外进路鼻窦手术是导致额窦、上颌窦黏液囊肿发生的常见原因。鼻内进路手术能有效避免鼻窦黏液囊肿的发生。位于上颌窦内侧、筛窦、蝶窦、眶纸板内侧的额窦黏液囊肿应采取鼻内进路进行手术;位于眶纸板外侧的额窦黏液囊肿应采取冠状切口骨成形手术的方法予以切除;位于上颌窦前和(或)外侧的囊肿则需采取Caldwell-Luc进路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4.
侵入眶内和颅内的巨大鼻窦黏液囊肿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侵入眶内和颅内巨大的鼻窦黏液囊肿手术方法及其并发症。方法回顾总结23例巨大的鼻窦黏液囊肿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和手术方法。结果22例囊肿在鼻内镜下均暴露良好,术野清晰,1例复杂病例行鼻内外双径路手术,23例术后囊腔得到充分引流,合并视力下降术后均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术前的鼻内镜检查以及CT、MRI有助于诊断,微创并强调引流的手术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鼻内镜下施行扩大造口术是鼻窦黏液囊肿的理想术式。术中应注意避免损伤视神经及颈内动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扫描对鼻窦黏液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21例患者共计34个鼻窦黏液囊肿,均经手术(或内窥镜)及病理证实,结合手术对照分析其CT表现。结果黏液囊肿19个位于筛窦,10个位于额窦,4个位于上颌窦,1个位于蝶窦。CT表现:窦腔扩大,窦壁骨质变薄;由于腔内黏液蛋白质含量不同,可为高、中或低密度。结论CT检查能准确显示鼻窦黏液囊肿影像特征及继发改变,埘鼻窦黏液囊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鼻内镜下鼻窦囊肿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宇  王力红  安惠民 《四川医学》2003,24(12):1227-1228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囊肿的方式和优点。方法 分析65例鼻窦囊肿患者的发病部位,囊肿性状。并对本组所有病例采用了鼻内镜手术治疗,大多采用“揭盖法”,即手术打开与鼻腔相接的囊壁,而不去掉与周围结构相邻的囊壁,是为囊肿“揭盖”或“开窗”。结果 所有病例在局麻或全麻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随访3~6个月,未发现引流口封闭。结论 鼻窦囊肿行鼻内镜手术,只要去除与鼻腔相接的囊壁(揭盖法),而元需去掉与周围结构相邻的囊壁。此种手术方式,既保证了囊腔的引流,也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囊肿开口再封闭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7.
李静娴  周淑彦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4):337-337,407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黏液囊肿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8年5月我科收治的43例经鼻内镜治疗的鼻窦黏液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43例获得良好疗效,无并发症发生,随诊3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经鼻内镜治疗鼻窦黏液囊肿损伤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CT仿真内窥镜(CTVE)在确定副鼻窦良性病变手术入路点方面的价值.方法30例副鼻窦囊肿、息肉的患者行螺旋CT薄层扫描,原始数据传送至计算机工作站行CTVE重建,在CTVE图像上模拟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FESS)入路,找到病灶位置及手术拟入路点.结果CIVE图像上所确定的入路点与FESS术中穿刺开窗的位置基本一致.结论CTVE可以清晰显示病灶及其与周围邻近结构的关系,较精确地确定入路点,对FESS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鼻窦黏液囊肿的传统手术多采用鼻外径路、上颌窦根治术径路,且尽可能完整切除囊壁。随着鼻内镜手术的广泛开展,现多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本文介绍26例鼻窦黏液囊肿的鼻内镜手术治疗体会。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998-2006年我院收治的鼻窦黏液囊肿患者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23~66岁,平均38.7岁;双侧1例、单侧25例;上颌窦囊肿3例、筛窦囊肿10例、额及筛窦囊肿7例、蝶窦囊肿5例、蝶及筛窦囊肿1例。均经鼻窦CT检查及囊肿穿刺抽液证实。临床表现为凸眼及复视12例、内眦或额部肿块10例、头痛18例、鼻塞13例、流脓涕16例、视力下降7例。1.2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引起单眼突出的鼻眼相关囊肿的优化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12年间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伴有单眼突出的鼻窦眼眶区黏液囊肿患者17例,从治疗手段的选择和结果 评估分析讨论该症的治疗.结果 17例患者多以眼球突出伴相关症状如复视、眼球运动障碍、视力下降等首诊眼科,CT或(和)MRI检查提示鼻窦囊肿转耳鼻咽喉科治疗.CT及MRI评估显示囊肿单纯累及额窦和筛窦各1例;额窦、筛窦同时累及11例;累及额窦、筛窦及眶(眶内为独立囊肿)2例;累及额窦、筛窦及蝶窦2例,其中1例出现双侧额叶受压明显.无眶内独立囊肿患者均实施鼻内窥镜手术,选择性切除窦腔内部分囊壁,而对伴有眶内独立囊肿患者采用鼻外、鼻内联合进路手术.术后患者眼部突出及伴发症状如:复视、眼球运动障碍、视力下降等明显好转.额叶受压1例复发,采用联合进路治愈.结论 鼻内镜手术是治疗引起单眼突出的鼻窦囊肿的有效手段,而联合进路是伴有眶内独立囊肿及多发巨大囊肿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1.
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囊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鼻内窥镜切除鼻窦囊肿的手术方法。方法:20例鼻窦囊肿经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治愈,其中单侧上颌窦囊肿10例,双侧上颌窦囊肿2例;筛窦囊肿3例;额窦和蝶窦囊肿各2例。鼻窦多发囊肿1例(额、筛窦复合囊肿+上颌窦囊肿)。结果:18例随访8 ̄40个月无复发。结论:该手术损伤小,不留面部瘢痕,适用于多数鼻窦鼻病例。  相似文献   

12.
鼻窦囊肿的传统手术多采用鼻外径路,随着鼻内窥镜技术的发展,目前传统的鼻外径路治疗鼻窦囊肿已逐步为鼻内窥镜手术所替代,手术以尽可能保证足够开放引流为原则。我们于1999~2007年应用鼻内窥镜下治疗鼻窦囊肿,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囊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鼻内窥镜切除鼻窦囊肿的手术方法。方法20例鼻窦囊肿经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治愈,其中单侧上颌窦囊肿10例,双侧上颌窦囊肿2例;筛窦囊肿3例;额窦和蝶窦囊肿各2例;鼻窦多发囊肿1例(额、筛窦复合囊肿+上颌窦囊肿)。结果18例随访8~40个月无复发。结论该手术损伤小,不留面部瘢痕,适用于多数鼻窦囊肿病例。  相似文献   

14.
鼻窦粘液囊肿袋状化手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应用鼻内窥镜对蝶、额、筛窦粘液囊肿的病人施行袋状化手术,分别随访3~5 年,观察治疗结果。方法:对15 例病人,男9 例,女6 例,年龄28~72 岁,平均44.73 岁,其中蝶窦囊肿5例(并筛窦囊肿1 例,并上颌窦囊肿1 例,蝶额筛窦囊肿1 例),筛窦囊肿11 例(并上颌窦囊肿3例),额筛窦囊肿3 例,应用鼻内窥镜施行袋状化手术治疗,术后分别随访3~5 年。结果:凸眼、鼻塞、头痛等症状消失,囊肿无复发。结论:应用鼻内窥镜施行鼻窦囊肿袋状化手术,简捷、经济、手术确实、副损伤小、面部无瘢痕,并可保留鼻窦粘膜的功能,是处理鼻窦粘液囊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鼻内窥镜手术是治疗鼻窦疾病的一种新技术,手术最基本的要点是在彻底清除不可逆病变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鼻腔和鼻窦结构,通过重建鼻腔、鼻窦通气、引流来改善和恢复患者的鼻窦功能。与传统的鼻窦根治术相比,具有入路深、损伤轻、痛苦小、操作精细、观察准确等优点。我科自2002年1月-2008年2月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息肉、鼻窦炎66例,均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国内近年来发展很快 ,为鼻窦炎、鼻窦囊肿、鼻息肉等疾病的治疗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现将我院内窥镜下鼻窦手术 60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0例患者中 ,男 34例 ,女 2 6例 ,年龄1 7~ 67岁。临床上诊断为慢性复发性鼻窦炎患者2 6例 ,鼻息肉伴鼻窦炎患者 2 3例 ,鼻窦囊肿 8例 ,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 3例 ,患者手术前均常规进行内窥镜检查和鼻窦 CT扫描。采用视角为 0度、 30度、 70度的德国STROZE鼻内窥镜和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器械。 60例全部采用鼻腔粘膜表面麻醉加 2 %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参照文献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鼻窦炎、鼻息肉等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内窥镜鼻窦手术10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内翻乳头状瘤、6例上颌窦囊肿和1例霉菌性上颌窦炎无复发,93例鼻窦炎和/或鼻息肉治愈74例,好转17例,无效2例。结论 内窥镜鼻窦手术是治疗鼻窦炎和鼻息肉的有效方法,也是治疗鼻窦内翻乳头状瘤、鼻窦囊肿及霉菌性鼻窦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鼻窦内窥镜技术在外科治疗鼻腔鼻窦疾病上的可行性。方法 :经由鼻窦镜治疗鼻窦炎 ,鼻息肉 ,鼻中隔偏曲 ,肥厚型鼻炎 ,上颌窦囊肿 ,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顽固性鼻出血 ,早期鼻中隔鳞癌等 2 36例。结果 :2 3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鼻窦炎、鼻息肉 130例中随访 97例 ,治愈好转 86例 ;鼻中隔偏曲 72例次 ,治愈率达 97%;肥厚型鼻炎 5 2例次 ,1次治愈率达 95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及出血坏死性息肉 8例 ,上颌窦囊肿 5例 ,顽固性鼻出血 3例 ,早期鼻中隔鳞癌 1例 ,均顺利完成手术 ,随访 2~ 3年均未见复发。结论 :鼻窦内窥镜下鼻腔鼻窦手术可用于包括早期局限性鼻腔恶性肿瘤在内的各种鼻腔鼻窦疾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窦球囊导管扩张术联合纤维鼻喉镜治疗鼻窦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鼻窦囊肿患者7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以常规鼻内镜鼻窦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以鼻窦球囊导管扩张术联合纤维鼻喉镜进行治疗,记录手术时间;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手术难易度,分值越高,难度越大;鼻镜检查结果采用内镜黏膜形态评分表(L-K)评估内镜黏膜形态。结果观察组手术难易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周L-K内镜黏膜形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CT扫描上颌窦病变范围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4周时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窦球囊导管扩张术联合纤维鼻喉镜治疗鼻窦囊肿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该项手术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对于医师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20.
采用鼻内窥镜进行鼻窦手术63例,术中根据情况开放筛窦和上颌窦自然孔,术后术腔宽敞光滑,通气良好,引流通畅,头昏、头痛症状消失。作者体会该类手术可较好清除筛窦、上颌窦等鼻窦病变,防止息肉和炎症复发,有利于鼻及鼻窦生理功能的维护和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