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外科危重患者在ICU监护阶段常需要每小时记录出入量,以了解病情变化,由于记录频繁,患者的各种引流装置的引出液量常常偏少,而传统量简则由于刻度过大而无法精确读数,护士在监护工作中往往需要估计读数.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经常要观察和记录出入量,而对于少尿或无尿的成人、小儿要准确地记录每小时的尿量实不容易。常用的尿袋不精确,也不易测出每小时的尿量。而市场上现售的计尿器价格昂贵。为此,我科采用50 ml注射器制作成计尿器,其方法简单,现介绍如下。1材料一次性50 ml注射器1个,输血器1  相似文献   

3.
大面积烧伤病人常以静脉输液来防治休克,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又以尿量的多少来衡量输液量是否适当,所以尿量是反映休克是否平稳渡过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对烧伤病人的尿液必须严密观察,详细记录,根据尿量来调节输液的速度和量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对于特重烧伤必须记录每小时尿量,甚至在短时间内要记录每分钟的尿量。一般情况下,烧伤病人尿量平均每小时30毫升左右。但要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特别是当病人少尿时,较为困难。根据临床需要,我们设计了一种尿液记量器,用以记录每小时尿量,同时可便于测定尿比重及pH值。制作:取长14厘米、直径4厘米、容量100毫升的玻璃容器1个,上端连橡皮管接导尿管;下端连橡皮管至尿液引流瓶内,其间放皮管夹1个,用以控  相似文献   

4.
小儿心脏手术后循环系统功能未稳定前,需随时观察记录尿量变化,但因小儿尿量较少,传统的尿袋测量不够精确,必须使用小量杯重新测量,一般每小时测量1次,费工费时.我们设计了一种尿量测量的简易方法,实践表明精确、实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严格记录危重患者的液体入量,对不能用输液泵输液的患者需计算每小时的人量,现介绍一种计算公式:每小时的毫升数=每分钟滴数×4。推算过程:每分钟毫升数=每分钟滴数÷15×60,=每分钟滴数×4。式中4为常数,每毫升为15滴。例一患者每分钟滴15滴液体,则每小时的入量为15×4=60ml。用此公式还可快速推算出输500ml液体需多少时间,有助于护士在  相似文献   

6.
尿量作为有效评估危重患儿病情的重要数据,可体现病情动态变化情况。临床上为了精确观察危重患儿的尿量,时常精确记录到每小时的尿量。由于目前大多厂家生产的集尿袋都适合于成人使用,刻度大、容量大。如患儿使用记录时每次要将尿液放到容器里再称量,非常不方便。我科在日常工作中,尝试使用一次性小儿吊瓶式输液器测量尿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严密观察病情、生命体征、意识和尿的变化。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观察尿的颜色,测定尿比重和酸碱度,监测血肌酐及尿液渗透压。保持静脉输液通畅,根据尿量调整输液量。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禁食,详细记录呕吐及大便次数、量和  相似文献   

8.
为完善严重烧伤患者的护理记录,保证记录的准确性,体现严重烧伤休克期的病情特点和护理特点,设计严重烧伤休克期每小时出入量记录单。经临床应用,记录单具有实用性,记录漏项减少,合格率提高,且护士记录所用时间大大减少,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临床上经常要求测量引流管、负压引流球中的引流液量或每小时尿量,我们经常使用尿壶来计量,但只能准确到50ml,不能精确到1ml,而一般量较少时,就会给临床计量工作带来较大的不便,现介绍一种能准确计量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上常常以每分钟滴速计算全日输入液量所需的时间。现介绍一种快速计算法 :其每分钟滴速与滴入量的关系见表 1。表 1 每分钟滴速与每半小时、每小时滴入量的关系每分钟滴速 30min滴入液量ml1h滴入液量ml1 2 42 4 83 6 1 24 81 65 1 0 2 06 1 2 2 47 1 4 2 881 6 3291 8361 0 2 0 4 0  注 :1ml=1 5滴  从表 1可以总结出 :每半小时、每小时输入液体量的公式为 :  每半小时输入液量 =滴速 /分× 2  每小时输入液量 =滴速 /分× 4  如某急性肠炎患儿全日输入液体总量如下 ,计算所需时间。  ①组 :10 %葡萄糖    2 …  相似文献   

11.
李洁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6):557-557
在临床工作中,准确记录24h尿量是危重、大手术病人常用的重要技术操作。多年来,临床护理中一直用量杯记录尿量,或用一次性尿袋记量,都不易观察尿量和准确的记录每小时的尿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一次性吊瓶式输液瓶作为小儿记录尿量的量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1998年11月~1999年8月,监护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后病人38例,术后24小时心电监测、血压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同时重视呼吸道及胸腔引流管护理,准确记录每小时引流液量、颜色及对症处理等措施,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后病人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电视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1998年11月~1999年8月,监护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后病人38例,术后24小时心电监测、血压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同时重视呼吸道及胸腔引流管护理,准确记录每小时引流液量、颜色及对症处理等措施,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后病人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探究增大翻身角度是否有助于改善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功能。方法 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12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治疗一组41例,治疗二组40例。分别采用30度、45度、60度的侧卧位-半坐卧位-侧卧位的护理方式。记录患者上机前2小时,上机后2小时、6小时的呼吸频率、氧合指数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上机后2小时三组患者呼吸频率、氧合指数差异有意义(P<0. 05),上机后6小时三组患者呼吸频率无差异(P>0. 05),氧合指数差异有意义(P<0. 05)。治疗一组患者呼吸频率、氧合指数恢复最迅速。对照组和治疗二组均发生1例并发症,治疗一组未发生并发症,三组患者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采取45度侧卧位护理方式对患者呼吸指标的改善最明显。  相似文献   

15.
刘静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26):2819-2819
准确记录外科病人的引流液量会直接影响到拔除引流管的时间.尤其有些引流液要求记录非常精确,如胰腺手术后病人(胰肠引流管)要求非常高,需要精确记录到1 ml.  相似文献   

16.
严重创伤、烧伤、中毒、感染、大手术后或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常需记录每小时尿量(不是平均每小时尿量),以观察病情变化和肾脏功能情况,作为预后和治疗的指标和依据。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在少尿期每小时尿量在17毫升以下,严重者仅有1~2毫升;从尿瓶  相似文献   

17.
在临床工作中,根据疾病的不同,对输液的速度、量及药物的浓度要求也有所不同,特别是内科系统的某些疾病对输液的速度、量及药物的浓度有严格要求,一旦计算有误或是用药不及时,对疾病的洽疗会带来不良影响,现将一种快速计算每分钟静脉滴速的方法介绍如下:将所需要的液体量除以所需的时间,等于每小时输入的液体量,(以每毫升液体为15滴)再将每小时输入的液体量除以4即可得出每分钟的滴数.4为常数,可代替每小时输入量除以60分钟,再乘15滴.  相似文献   

18.
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原位肝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4例。通过连续监测生命体征,准确记录每小时出入量,严格按配方配制透析液和置换液,预防感染,保持血管通路通畅等护理措施,保证了连续肾脏替代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巧用一次性注射器记尿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尿量能反应肾血液灌流情况,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危重患儿在治疗补液中,需要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在休克代偿期,肾血管收缩后,尿量减少。应及时放置尿管,特别是烧伤婴幼儿,如小儿尿量每小时少于1ml,比重增加,表明肾脏血管收缩或血容量不足,应及时补液(晶体、胶体交替)。巧用一次性注射器管,可及时准确地测得尿量。具体方法是将针管去针头,乳头部用瓶塞堵紧,上端接于引流器,可准确量出尿量,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消化道肿瘤术后禁食病人血清钾浓度的变化,掌握与探讨手术后开始静脉补钾的最佳时间。方法 1998年6月至2000年6月,对50例消化道肿瘤术后禁食病人进行第一个24小时每间隔4小时血清钾的动态监测、24小时尿钾的测定、24小时尿量、胃肠减压液体和腹腔引流中钾丢失量的记录。结果 分析发现有46例病人术后16~20小时后,血清钾较术前、术后0h~16h有明显降低趋势(P<0.01,P<0.05),无一例出现高血钾。结论 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后16~20小时后应静脉补钾。常规补钾50mmol/d,同时还应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液损失量、尿量及血清钾的测定来调整补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