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胡美君  钱银芬 《新中医》2015,47(11):230-23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联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78例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9例。2组患者均予以降糖药或胰岛素治控制血糖。对照组予以西药舍曲林治疗,并予以逍遥散加减口服;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2组干预时间均为6周。观察并判断2组患者治疗后抑郁症疗效及血糖控制达标情况。结果:抑郁症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94.87%,对照组76.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 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控制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联合护理干预用于糖尿病伴抑郁症疗效显著,能控制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提高其达标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糖脂双调方治疗糖尿病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糖尿病前期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适当生活方式干预及健康教育,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糖脂双调方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脂(TG、TC、HDL-C、LDL-C)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BG、2 h PG、Hb A1c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P0.01);两组方法均能改善患者血脂代谢,治疗组TG降低明显,HDL-C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脂双调方结合生活方式干预,能降低糖尿病前期患者血糖及血脂,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徐颖  孙娟娟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7):111-11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的老年糖尿病患者2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对照组予一般常规疾病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糖尿病知识了解达标率和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有助于患者提高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掌握程度,有利于患者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4.
赵小丽 《新中医》2015,47(11):220-22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遵医行为和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将72例患者根据入组的顺序分为中西医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36例。2组患者均予以口服降糖药或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常规护理组在此治疗基础上予以常规护理干预,中西医护理组在此治疗基础上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2组患者干预8周后观察并比较患者的遵医行为、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h血糖(P2h BG)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情况。结果:干预8周后,中西医护理组患者的按时检查、饮食控制、药物疗法、自我监测及运动疗法等5项遵医率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2组患者FBG、P2h BG和Hb A1c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中西医护理组下降值较常规护理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用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可提高遵医率及自控能力,增强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从而提高降糖药效果,有利于血糖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强化健康教育对于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6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予传统糖尿病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强化健康教育模式。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测量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 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 Alc)水平,使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评估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结果:干预后2组FPG、2h PG和Hb Alc水平均较干预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干预后2组SDSC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观察组升高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显著降低患者血糖,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综合干预对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从北京市安贞地区全科门诊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符合条件的112例患者,进行全方位连续管理。结果:糖尿病患者干预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均优于干预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系统的糖尿病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血压的达标率,从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五步调摄法"社区干预治疗糖尿病前期人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糖尿病前期患者109例进行为期12个月的综合干预,观察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脂(TG、TC、HDL-C、LDL-C)等。结果:回访率98.16%。干预12个月后,有47例血糖逆转至正常水平,逆转率43.92%;有6例进展成为2型糖尿病,占5.61%;FBG、2h PG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Hb A1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T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HDL-C较治疗前升高(P0.05),LDL-C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步调摄法"社区综合干预,能降低糖尿病前期患者血糖及血脂,可改善其转归。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加味越鞠汤对糖尿病前期患者微观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气滞痰阻证糖尿病前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2组均给予生活、饮食、锻炼等基础干预,观察组还给予加味越鞠汤口服。观察2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血糖、血脂及肥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FBG、2h PG以及Hb A1c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FBG、2h PG以及Hb 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BMI、WC和WHR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LDL、TC及TG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HDL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变化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P均0.05)。结论中药加味越鞠汤能够有效降低气滞痰阻证糖尿病前期患者血糖水平,并能改善肥胖状态、调节血脂代谢,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90例。对照组则给予常规社区教育,观察组给予系统性自我管理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干预前有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疾病维度、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满意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且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疾病维度、生理维度有明显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石宝连 《新中医》2015,47(8):93-95
目的:观察糖前颗粒治疗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以一般生活方式干预,同时口服糖前颗粒;对照组仅以一般生活方式干预。2组疗程均为12月。观察糖前颗粒对糖尿病前期患者体重指数(BMI)、腰围、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h 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指标的影响。结果:疗程结束后,转变为正常者,治疗组27.5%,对照组12.5%;转变糖尿病,治疗组10.0%,对照组45.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C、LDL-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组BMI、臀围、FBG、P2hBG、P3hBG、HbA1c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BMI、FBG、P2hBG、HbA1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前颗粒能够降低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血糖、HbAlc,调节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汤配合养生护正对糖尿病前期干预的效果。方法 :糖尿病前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糖尿病教育、控制饮食、运动等一般生活干预,治疗组在养生护正基础上加服益气养阴活血汤,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胰岛素(FINS,2 h INS)、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HOMW-IR)、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两组干预后,糖尿病发生率和糖尿病前期逆转率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FBG、2 h PBG、Hb1Ac、FINS、2 h FINS、HOMA-IR、BMI、腰臀比、总胆固醇(Tch)、TG自身比较,均较干预前下降(P0.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汤配合养生护正干预,能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血脂代谢,纠正患者偏颇体质,改善气阴两虚状态,减少糖尿病发生率,促进向正常糖耐量状态逆转,较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更持久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自拟健脾散瘀化浊方联合西药治疗对2型糖尿病血糖水平及血液粘稠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自拟健脾散瘀化浊方联合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全血粘度以及血浆黏度水平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8%,显著较高于对照组(8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1个月后,两组FBG、2h PG、Hb A1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较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健脾散瘀化浊方联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血糖及血液粘滞度,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并且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应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壮医刮痧排毒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30天为1个疗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糖脉康颗粒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壮医刮痧排毒疗法配合糖脉康颗粒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10天后、20天后及治疗后血糖控制总达标率,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 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总达标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88.34%vs76.53%,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BG、2h FBG、Hb A1c及HDL-C水平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0天和20天后的FBG、2h FBG及治疗20天后的TC、HDL-C显著也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壮医刮痧排毒疗法对治疗及控制2型糖尿病具有良好的效果,改善患者生化指标,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在调节血脂方面的效果明显,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1月—2009年11月2型糖尿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糖尿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系统性健康教育护理措施。干预后观察两组患者对糖尿病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血糖的达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糖尿病健康知识未掌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糖达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有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王英红 《新中医》2015,47(1):86-88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黄连素治疗对血糖及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方法:将11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连素治疗。比较2组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变化,检测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Hb A1c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Hb A1c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正中神经和腓神经的SNCV、MNCV较治疗前均显著延长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神经的SNCV、MNCV较对照组延长更加显著(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甲钴胺与黄连素联合治疗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刘小琴  张敏  司冬梅 《新中医》2015,47(8):98-100
目的:观察中医药综合方案干预糖尿病前期转归的效果。方法:将186例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1例和观察组95例。对照组采用饮食联合运动进行干预及二甲双胍片治疗。观察组采用消瘅汤内服及膳食指导、运动疗法及情绪调节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方案。疗程均为4月。进行患者转归评价;测量体重、腰围和臀围,并计算体重指数(BMI);检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治疗后观察组31.58%患者转归为正常糖代谢,高于对照组13.19%,有62.11%患者仍为IGR,低于对照组78.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FBG、P2hBG和HbA1c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BG、P2hBG和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IR低于对照组,ISI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体重、腰围、臀围和BMI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干预措施能调节糖尿病前期患者糖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少危险因素,从而延缓或逆转其进展为糖尿病的速度。  相似文献   

17.
商建明 《新中医》2015,47(5):127-128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8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同时加用缬沙坦,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PG)]、血脂[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TG、TC、LDL-C、H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G、TC、LDLC、FBG、2h PG、UAER较治疗前降低(P<0.01),并均低于对照组(P<0.01),HDL-C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缬沙坦联合复方丹参滴丸用于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显著改善肾功能,且对血糖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刘燕红 《新中医》2018,50(4):82-84
目的:观察益阴消渴汤联合强化胰岛素方案对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血糖控制不佳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强化胰岛素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阴消渴汤。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h 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的变化,记录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FBG、P2h BG、Hb A1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BG、P2h BG、Hb 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5.00%,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2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阴消渴汤联合强化胰岛素方案治疗血糖控制不佳T2DM患者,在控制血糖方面效果明显,可减少低血糖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八段锦锻炼结合家庭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等指标临床控制达标率的影响。方法:对辖区内10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八段锦锻炼和家庭护理干预,疗程6个月,监测干预前后患者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变化情况,并对干预前后以上指标的临床控制达标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患者FPG、TG、LDL-C的临床控制达标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八段锦锻炼结合家庭护理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血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朱璐瑛  李霞  沈培燕  蔡端平 《新中医》2021,53(6):138-141
目的:观察糖尿病足方联合综合护理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早期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9例给予温水泡足联合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49例给予糖尿病足方内服联合温水泡足、综合护理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足部功能相关指标与血糖变化,比较2组患者护理质量与总体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1.84%,对照组为73.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足部神经筛查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踝肱指数、动脉血管内径较治疗前增大(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FBG、PB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饮食控制、生活习惯等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足方治疗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可增加糖尿病足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血糖水平与足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