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以2008年1月~2010年11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126例患儿为对象,分析其肺外表现及临床治疗对策。5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除顽固性咳嗽、肺部改变外,出现肺外并发症。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多脏器损害,经合理治疗可治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对肺外脏器的损害。方法回顾性分析并发肺外脏器损伤11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并发消化、心血管、泌尿、血液、神经系统,浆膜腔、皮肤粘膜等多脏器损害。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造成肺外脏器损害,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人社区获得性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并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确诊的肺炎支原体肺炎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支原体肺炎最常见症状有发热、顽固性咳嗽、咽痛伴有胸腔积液,另外还有皮疹、溶血性贫血等肺外损害。1例因明显接触感染。所有患者肝功能无损害,亦无电解质异常。发病初期周围血象中白细胞均<10×109/L。32例诊断肺炎,2例合并肺炎伴胸腔积液。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仍是诊断支原体感染的主要手段。结论支原体感染易引起肺炎,并可伴有肺外器官的损害。治疗应考虑支原体合并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呼吸喹诺酮类及新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是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4.
吴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1):2552-2553
认识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损害表现的多样化和复杂性,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对113例确诊为M P感染的患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设立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比较。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而在发热及热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应用的起始时间上差异有显著性,可以推测两者是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损害的相关因素。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除引起呼吸道症状外,还可导致肺外多系统损害,早期、准确的临床诊断可以及时的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效地控制感染,减少肺外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损害79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伴肺外损害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79例肺炎支原体感染伴肺外损害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9例患儿均有发热、咳嗽,查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均为阳性.胸部X线检查:两肺纹理增粗模糊39例,支气管肺炎21例,肺部实变影19例.肺外损害:发热伴消化系统症状30例(37.9%),其中B超检查示肝肿大1例;心血管系统表现(心悸、胸闷、心肌酶增高)26例;血液系统损害13例,其中白细胞减少10例,轻度贫血2例,血小板减少1例;胸腔积液3例;伴皮肤损害3例;伴有神经系统症状者2例;伴有泌尿系统损害者2例.均给予阿奇霉素5~10 mg·kg-1·d-1,静脉滴注,对阿奇霉素耐药者给予红霉素静脉滴注,合并细菌感染者给予头孢类等抗生素.经过2~4周的治疗,79例患儿全部治愈,肺外并发症均消失,异常化验指标恢复正常.结论 支原体感染可致支原体肺炎,同时可致肺外多器官系统损害,临床应提高认识,早期诊断并早期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儿童肺炎支原体(MP)肺炎肺外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03例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临床资料。结果肺炎支原体(MP)肺炎肺外表现以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以及皮肤黏膜关节损害多见。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表现的症状呈多样化,需引起重视,防止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并发症特点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合并肺外并发症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资料。结果: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常合并消化系统、。血管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肺外损害,少见皮肤损害、反复发作哮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阿奇霉素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有效,有严重并发症者可并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感染多侵犯肺部,常并发全身其他系统脏器损害,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诊断可避免漏诊、误诊,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支原体肺炎及其肺外并发症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期间所致肺炎与其他肺炎发生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284例支气管肺炎中检测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IgG。结果 患儿支原体阳性率36.27%(103/284),流行期间支原体肺炎其肺外合并症明显大幅升高(53.40%),高于对照组(9.16%)。结论 提示支原体感染可引发大量的肺外多器官损害,且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9.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117例肺外表现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 P)感染引起肺外各系统受累的表现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34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其中117例(男48例,女69例,平均7.1岁)发生肺外损害,占35%。结果:消化系统、皮肤黏膜、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关节和肌肉系统及血液系统均可受累,分别占29.0%、17.9%、16.2%、11.1%、9.4%、8.5%及7.7%。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表现的症状呈多样化,需引起重视,防止漏、误诊。  相似文献   

10.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伴肺外并发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伴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特点 ,对 10 5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生肺外并发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和护理过程进行了分析。其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占13 93% ,心肌损害占 14 93% ,肝脏损害占 9 4 5 %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占 8 4 6 % ,过敏性紫癜占3 98% ,关节病变占 1 0 0 % ,粒细胞减少症占 0 5 0 %。结论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并发肺外多系统的感染。  相似文献   

11.
肺炎支原体感染致消化系统损害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除了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外,还可在呼吸道感染的基础上并发肺外多系统、器官的疾病,甚至呼吸道感染不明显,而以肺外器官疾病为主要表现就诊,容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甚至延误诊断与治疗。2000-01~2003-06我们收治肺炎支原体感染致消化系统损害3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小儿急性肺炎支原体肺炎54例临床诊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肺炎支原体肺炎占小儿呼吸道感染的30%以上,年长儿童易发生肺外损害.2006年1月~2007年6月首次来我院门诊的发热待查病人,上呼吸道感染咳嗽较剧烈,具有夜间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的特点且病程过1周者,非化脓性扁桃腺炎伴有发热,全身炎症反应较重,诊为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者常规进行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支原体抗体(MP-IgM)>1:160确诊为支原体感染126例,经X线检查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97例,其中54例住院治疗.现将54例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肺炎支原体(MP)肺炎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占所有肺炎总数的10~30%,鉴于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的增加趋势,且其所引起的肺外损害及临床表现如便秘、皮疹、心包心肌炎、骨和肌炎及血液系统疾病,特别是神经系统合并症已引起儿科医生的广泛注意,现将我院儿科自2001年6月~2005年6月收治的45例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重点介绍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肺外表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小儿支原体肺炎常出现的肺外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支原体肺炎患者,其中3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发生率56.25%。结果在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中,心血管系统疾病20例、神经系统疾病6例、渗出性胸膜炎5例、消化系统疾病4例、泌尿系统疾病3例。结论肺炎支原体(MP)感染是小儿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因,且常累及多个脏器,病程迁延,治疗首选红霉素,重者短期应用激素,可显著缩短病程,减轻肺外系统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现状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本院儿科病房确诊支原体肺炎的136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总结患儿年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特征。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男女无明显差异;5岁以下儿童占70.6%。症状表现方面:咳嗽为主要症状(94.1%),其次是发热(74.3%)、喘息(41%),以年幼儿为主;合并肺外感染占58.8%,其中消化道损害37.5%,心肌损害11.0%,皮疹8.1%,血小板减少症2.2%。结论:小于5岁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有上升趋势,临床以咳嗽、发热、喘息为主要表现,年幼儿更易出现喘息,肺外症状仍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年幼儿居多,其他系统损害发生年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并发肺外损害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MP感染并发肺外表现的3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MP感染并发肺外损害病例表现有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皮肤的损害。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后全部治愈。结论:临床医师应增加对MP感染所致肺外损害的认识,以降低误、漏诊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分析成人支原体肺炎并发心肌损害的临床特征,提高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0月诊治的58例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其中并发心肌损害的12例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58例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中并发心肌损害12例,占成人支原体肺炎感染患者总数的20.69%,临床表现均无特异性,而肺炎支原体检查IgM均阳性。并发心肌损害者的心电图及B超出现异常。所有患者均用阿奇霉素治疗均获痊愈或缓解。结论:成人支原体肺炎发生率逐年升高,其心肌损害发生率较高,后果较重,临床上需提高成人支原体肺炎的认识,预防发生心肌损害等肺外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脏器损害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MP感染不仅损害呼吸系统,还可引起肺外脏器损害,导致心、肝、肾、皮肤等多系统受损。本科近2年来共收治MP肺炎121例,其中伴肺外脏器损害5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肺外并发症13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不典型特征。方法:通过135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肺外表现并结合相关实验室及放射科检查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可早期出现消化、心血管、泌尿、血液、皮肤、神经系统等脏器损害。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多系统损害,且肺外表现无特异性,如临床上因其他感染不能解释的,需进行相关检查来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肺外临床表现。方法:对近几年来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370例患儿进行采用回顾性分析。结果:370例小儿MP肺炎中有肺外症状的为78例、占21.1%,肺炎支原体可引起肺外症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78例患儿的肺外症状常累及多个系统,如消化、血液、心血管、皮肤粘膜、肌肉关节等。结论;对不典型病例合并肺外表现或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以其他感染不能完全解释,青霉素类、头孢霉素类药物治疗无效者,应想到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可能,及早做相应检查,以免延误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肺外症状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